韓國一直想發展遠洋海軍,在中國055驅逐艦服役前,韓國海軍擁有亞洲最大的萬噸級飛彈驅逐艦,還擁有配置完善的護衛艦隊和潛艇部隊,現在還計劃建造航空母艦。但北方強敵在海上屢次帶給韓國海軍的恥辱和痛苦回憶揮之不去,因此韓國的近岸艦艇多採用大口徑火炮,而且成為亞洲甚至是全世界都罕見的仍在大力發展高速炮艇的國家。
韓國海軍新一代的主力炮艇為PKX-B型「虎頭海雕-2」型火箭炮高速巡邏艇,已訂購多達16艘,目前已經服役4艘。該艇的設計充分反映了韓國海軍的「火力不足綜合症」,其遵循的原則為「小艇扛大炮」。PKX-B高速炮艇是全球少數安裝大口徑火箭炮系統的快艇之一,而且是制導型的反艦火箭炮。
韓國海軍的「虎頭海雕-2」PKX-B型巡邏艇,由釜山韓進重工業公司影島造船廠建造。艇長44米,寬7米,一部LM 500燃氣輪機與兩部卡特彼勒柴油機組成燃柴交替聯合動力系統,三部噴水推進器,最高航速40節。
PKX-B排水量只有210噸,可能是目前世界上火力最猛的40米級巡邏艇,主要作戰任務是打擊北方的大量巡邏艇和高速炮艇,壓制北方巡邏艇上的85毫米坦克炮。
PKX-B安裝一門76毫米主炮,一座12聯裝的130毫米艦載制導火箭炮,射程3-30公裡,火箭重量超過80公斤(包括8公斤高爆彈頭),採用中段GPS修正,末端紅外和圖像制導體制,能夠同時打擊3個海上目標,特別適合巡邏艇視距內突然開火的近戰。
韓國海軍之所以裝備眾多的近岸高速炮艇和淺水重炮艦,主要是為延坪島海戰復仇。儘管北方海軍艦艇比較老舊,但對戰韓國海軍時,仍然不落下風。近些年雙方發生多次海上衝突,從1953年停戰以來最大規模正規海戰,有兩次,都發生在延坪島海域,雙方各有艦艇被擊沉,但韓國海軍損失更大。
第一次延坪海戰發生於1999年6月,由於韓軍突然開火,北方海軍猝不及防,此外韓軍擁有帶有火控系統的40毫米速射艦炮,取得了一定的海戰優勢。北方一艘魚雷艇被擊沉,還有5艘快艇受到了重創。北方宣布共有30人陣亡,70人受傷,韓方認為北方實際死亡人數在130人以上。
(被擊沉的炮艇被打撈弄回來展示用)
2002年延坪島海戰畫面,T-34/85坦克炮的炮塔非常顯眼
2002年6月29日,韓國海軍艦艇與北方強敵在靠近仁川南北分界線附近的延坪島海域發生了激烈的交火事件,兩艘隸屬於北方海軍西海艦隊的衝津級炮艇,闖入南北分線韓國一側海域,在與前來攔截的6艘韓國「虎頭海雕-1」級巡邏艇對峙後突然開火,北方炮艇在200米距離上首先開火,首發命中韓國獵鷹357號艇,短暫而猛烈的海戰,交戰25分鐘,韓軍6人死亡18人受傷,造成韓國高速炮艇沉沒。而北方強敵方面有僅1艘警備艇被擊中起火,但仍堅持戰鬥,最後帶傷返回已方海域。
韓國海軍炮艇被擊沉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海軍在多次海上交火以後,為其警備艇改裝了85毫米坦克炮,火力十分猛烈,明顯強於韓國當時巡邏艇上的20和40毫米的小口徑艦炮。這種85毫米坦克炮直接採用陸軍的T-34坦克的炮塔,8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彈道平直,精度高,射速快,彈種豐富,很適合作為艦炮使用,可以發射備帽穿甲彈和氣缸穿甲彈等各種大威力炮彈。
第二次延坪海戰時,排水量170噸,技術指標更加先進的韓國虎頭海雕級高速炮艇反而不是對手排水量215噸,老舊但是裝甲堅固並且安裝有T-34/85坦克炮炮塔的"坦克炮艇"的對手。北方強敵警備艇上的85毫米艦炮首先開火,首發即命中韓國炮艇,一炮就將韓國炮艇的指揮室直接摧毀,當場擊斃該艇艇長等全部指揮官,造成韓國艦艇指揮失靈,357艇被命中85毫米炮彈5發、37毫米炮彈19發、14.5毫米機槍子彈234發。而357艇的40毫米自動炮和20毫米機關炮卻無法給予對手致命打擊,最後被擊沉。後來韓國還拍攝了一部電影《延坪海戰》。
在第二次延坪島海戰結束以後,吃了大虧的韓國海軍之後集中精力發展高速飛彈艇(PKG)。韓國海軍接受教訓,高度重視大口徑艦炮在近海艦艇上的應用,新一代飛彈艇和巡邏艇均配備76毫米速射艦炮,在2300噸的輕型護衛艦上甚至配備只有在6000噸以上大型驅逐艦才使用的美制127毫米艦炮。力圖以大口徑火炮在未來近距離海戰中,取得艦炮火力優勢。
韓國海軍是把近岸巡邏艇和輕型護衛艦當成重炮巡洋艦使用,隨時準備與北方強敵海軍進行艦炮決戰,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一百年前的大艦巨炮海戰的時代,畫面十分美好,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