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轉折點是魚雷艇

2020-11-19 騰訊網

甲午一戰,號稱當時「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一清政府斥巨資打造,並且引以為豪的海上軍事力量,恥辱性地退出了歷史舞臺,清政府完全失去了抵禦外侵的能力,內部矛盾也不斷加劇,甲午海戰的失利加速了清王朝的倒塌。

對於這場戰役的失利,歷來不缺少總結,有人說是清政府的腐敗,導致海軍軍費被挪用、停發,有人說是由於清朝內部派系鬥爭,有人想藉此機會扳倒李鴻章,有人說是因為中日雙方軍事力量有差距,等等。

各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對於認為雙方軍事力量大是主要原因的說法,筆者通過查閱資料,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筆者認為,軍事力量的差距並不在硬體,而在於人心。至於雙方的硬體實力比較,在此不贅述。

老電影《甲午風雲》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鄧世昌所帶領的致遠艦發現炮彈打不響,於是他將炮彈拆開,發現裡面都是沙子,無奈之下只得帶領致遠艦撞向聯合艦隊。其實這一幕完全是戲劇化的效果,目的就是讓觀眾加深對清政府腐敗的認識。

事實上,炮彈中裝沙子在當時很正常,這是為了給炮彈增重,是當時全世界的主流做法,因為這種炮彈是實心彈,發射出去並不會爆炸,而是利用速度和重量優勢來穿透敵艦,敵艦被破壞進水自然就會沉沒。

定遠艦上使用的實心彈

只不過當時聯合艦隊以鋼艦為主,實心彈實在很難湊效,與此同時,北洋水師也配備足量的開花彈,就是可以爆炸的炮彈,但是敵我雙方都很難用開花彈將彼此的軍艦擊沉,於是魚雷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北洋水師的魚雷艦隊可以說是很強大,配備了11艘魚雷艇,日本這邊也並非佔據絕對優勢,只是和北洋水師相當,最終的結果卻是聯合艦隊一艘為沉,北洋水師包括致遠艦、鎮遠艦、定遠艦等均被擊沉。

北洋水師魚雷艇

問題出在了魚雷艇將士心態的變化,甲午海戰北洋水師魚雷艇總共出擊三次,前兩次出擊要麼是偏離目標,要麼是從敵方軍艦底下穿過(聯合艦隊的吃水小於北洋水師預期),他們不考慮如何調整,面對戰局的不利,第三次出擊乾脆集體出逃,但他們要麼擱淺,要麼被日軍俘獲。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魚雷艇沒有發揮半點作用,被俘獲的魚雷艇反而被編入聯合艦隊,反過來攻打北洋水師,如此一來,魚雷艇成了甲午海戰的決定性因素。

相關焦點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戰。1894年7月25日,日軍偷襲了由北洋水師兩艘戰艦護送的運兵船,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艦擊沉,1200多名清軍將士葬身在朝鮮豐島海域。 自此清日戰爭全面爆發,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齊出,希望在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然而日本聯合艦隊早有準備,並提前出海尋找北洋水師主力。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相遇,隨即爆發了黃海海戰。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原創 盧銘安 上海老底子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盧銘安今年7月25日是甲午風雲中的「黃海海戰」126周年紀念日,筆者用自己所知的,有說服力的事實,以與此有關聯的普通人角度頌揚這場雖敗猶榮的海戰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據史料記載,甲午海戰前,日軍已配備了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主力戰艦,全套新式自動火炮,炮彈均為黃色炸藥,威力是北洋海軍用的實心彈10倍有餘。而且,日本特務掌握北洋海軍的資料後,特意從德國定製了三艘專門對付鎮遠、定遠的軍艦。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我們拋去大清內部的政治因素,官兵的意識,朝廷的意志,以及戰爭後期消極求和等等,單就北洋水師裝備和戰術的角度分析,北洋水師究竟敗在了哪裡?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甲午海戰,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敗給日本是偶然還是必然?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北洋水師覆滅——光緒遠沒有表面上那麼無辜!
    甲午戰爭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滿清歷史上的一個至暗時刻,它不僅打碎了滿清統治者「洋務強國」的幻想,也徹底扭轉了亞洲的局勢,從此,滿清淪落成一個半殖民地國家,而日本則正式進入列強的陣營。作為導致滿清垮臺的標誌性事件,北洋水師的覆滅始終是後人熱議的焦點,對於原因,眾說不一。
  • 清軍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合集
    北洋艦隊是清末清廷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當時亞洲地區國家中軍艦數量最多,噸位最大的一支艦隊,剛剛成軍時在亞洲地區實力首屈一指,其風頭一時無兩,但是僅僅過了幾年就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成為國人心中的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下那隻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真容和他們最後悲壯的結局。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126年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清朝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的水下打撈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定遠艦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奮戰,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
  • 甲午海戰,鄧世昌本能全身而退,為何主動撞擊敵艦,真相讓人落淚
    當時其還屬於大清的藩屬國,也是因為日軍侵略朝鮮,最終導致了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的爆發。 甲午海戰爆發之時,我國其實是有正規的近代海軍的。60年代開始,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建立了北洋水師,我國第一個近代化海軍艦隊,理論上其實是可以和日軍一較高下的。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失敗只是因為假炮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失敗只是因為假炮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在中國的5000年歷史中,晚清時期一定是最黑暗的一段歲月。因為在晚清之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但是到了晚清,因為政府的腐敗無能,讓泱泱中華淪為列強案板上的魚肉,中國百年之屈辱史正式開始。
  • 北洋水師最恥辱一幕:1900年比甲午那年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此時,北洋水師有多艘軍艦駐防大沽口,包括了德國造「海容」號巡洋艦(2950噸,21節),四艘英國造驅逐艦(也被稱為大型魚雷艇)「海龍」號、「海犀」、「海青」、「海華」號(284噸,32節),兩艘德國造驅逐艦「飛霆」號(401噸,21節)和「飛鷹」號(850噸,22節)。這些軍艦都是極新的,與甲午戰爭時北洋軍艦老舊過時的情況截然不同。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其中,以慘敗告終的甲午海戰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永遠無法洗刷的恥辱,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實則不然,甲午海戰時清朝海軍遠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我們知道,嚴謹來說,甲午海戰可以被劃分為三個階段:豐島海戰、黃海海戰以及威海衛保衛戰,前兩場是主要戰役,威海衛保衛戰是北洋水師的結局,他們最終慘敗並全軍覆沒。
  • 1886年,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沒想到為甲午海戰埋下了禍根!
    一些北洋水兵登岸遊覽,卻因為語言不通與店家發生了爭執,日本巡警前來維護治安,結果卻與北洋水兵打了起來,隨後事態進一步擴大。    在8月15日,大批日本巡警和持刀武士與北洋水兵械鬥,北洋水師死了5人,日本巡警死了2人,這件事在歷史上稱為「長崎事件」!
  • 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覆滅。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1895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朝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 北洋水師究竟是敗在裝備落後?還是觀念制度問題還是李鴻章
    1894年的甲午戰爭可謂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此前大清國雖飽受列強欺凌,但那都是成名多年的西洋老妖精、羅剎鬼,輸有輸的道理,但甲午海戰,對手卻是化外小邦,中華上國的小弟,此前,李鴻章主導的洋務運動已經營多年,其苦心孤詣建造起來的北洋水師更是被稱為遠東第一、世界第八艦隊,人員裝備均優於日本,輔以旅順威海衛等超一流的海軍基地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會輸給日本艦隊?
    說起「甲午海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在我們的中學歷史教材中都有提到。而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日本海軍勝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當然,在這場戰爭中,雖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我們也佩服這些水師官兵們的民族氣節,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之所以會輸掉這場戰爭,主要是朝廷內的那些投降派將軍費拿去給慈禧太后搞生日宴會,致使軍隊無錢購買軍艦和炮彈,所以才致使大敗。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慘敗於日本?
    說起「甲午海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在我們的中學歷史教材中都有提到。而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日本海軍勝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之所以會輸掉這場戰爭,主要是朝廷內的那些投降派將軍費拿去給慈禧太后搞生日宴會,致使軍隊無錢購買軍艦和炮彈,所以才致使大敗。
  • 《甲午風雲》故事,追不上的吉野,不存在的魚雷,冤屈的劉步蟾
    甲午戰爭一直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北洋水師則不僅是歷史學家看重的,同時也是軍迷和影視行業看重的題材。《北洋水師》 ,另一部名氣更大的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甲午風雲》裡,致遠號最終被吉野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這也屬於改編的成分。實際上那時候的魚雷科技含量很低速度很慢,在海戰中甚少使用。
  • 菊紋與龍旗之戰:淺談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根本原因
    此後日本不宣而戰,先後主動發起了豐島海戰和平壤戰役。8月1日,清朝宣布兩國斷交,中日正式開戰。中日兩國海軍主力在黃海附近爆發了近代最大規模的海戰——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在這一戰中遭受重創,當時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實力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結果卻大大超出預料,本文主要從戰略和戰術兩方面來分析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原因所在。
  • 甲午海戰中,清政府戰敗的因素有哪些?北洋艦隊果真不堪一擊嗎?
    北洋艦隊的十艘戰艦以及少量魚雷艇則用夾縫雁行陣迎敵,不過由於準備時間十分倉促,導致北洋艦隊速度較慢的楊威,超勇等艦並沒有抵達預定位置,北洋艦隊的最終陣型更接近於人字形。在兩軍剛剛交火的時候,北洋艦隊的前排戰艦剛好對著日本聯合艦隊陣型尾部的幾艘老式戰艦,於是他們便對這些戰艦發起猛攻,希望能夠取得部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