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汝愛》的愛情悲劇——哈利與小蜘蛛的男友、詩歌與垮掉的一代

2021-02-20 懸疑志

由丹尼爾·雷德克裡夫(曾出演哈利波特)和戴恩·哈德恩(曾出演蜘蛛俠)主演的電影《殺死汝愛》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這些未來成為「垮掉的一代」文學流派的巨匠們,當時還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

他們才華橫溢卻又離經叛道,在帶頭人卡爾的組織下,結成了一個親密的四人世界。

然而,一起兇殺案卻改變了這四個男孩的人生軌跡……

19歲的卡爾用刀殺害了一直騷擾他的同性戀者,他的朋友們也因為幫他銷毀證據而受到牽連。這起意外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火花,也促使他們形成二戰後風行美國的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

 

▲電影《殺死汝愛》海報

盧西安·卡爾

1925年3月1日,盧西安·卡爾(Lucien Carr)出生在紐約,他的父母都是知名的聖路易斯家族的後代。卡爾5歲時,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搬回聖路易斯居住,在那裡卡爾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盧西安·卡爾

1939年,卡爾14歲,他遇到了一個對他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男人——大衛·卡莫埃爾(David Kammerer)。

1911年出生的卡莫埃爾此時28歲,他是華盛頓大學的一名英語老師,同時也是體育教練。他與卡爾相識於一次童子軍訓練活動,擔任教練的他對陽光帥氣的卡爾一見鍾情。

 

▲大衛·卡莫埃爾

他立刻迷戀上了這個少年,並在此後的五年中,一直瘋狂地追求著卡爾,跟著他轉過5所學校。

卡莫埃爾和卡爾有個共同認識的好友——威廉·巴勒斯(William S.Burroughs)。威廉是個富二代,同為中產階級出身的卡莫埃爾和巴勒斯相識多年,他們曾經一起上學,並一起在巴黎旅行。

巴勒斯形容卡莫埃爾「總是很有趣,是名副其實的派對核心人物,絲毫沒有中產階級保守的道德準則。」

為了躲避卡莫埃爾的追求,卡爾只能不停地轉學,他先後就讀於麻省的菲利普斯學院、緬因州的鮑登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但不管他換到哪,卡莫埃爾都如影隨形,無法擺脫。

這樣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的關係似乎也預示了日後二人之間的災禍。在之後卡爾殺害卡莫埃爾後,卡爾和他的家人都表示卡莫埃爾多年來一直跟蹤糾纏卡爾,並赤裸裸地向他示愛。但卡爾堅稱自己沒有和卡莫埃爾有過任何關係。

 

▲老年時期的卡爾

卡爾在芝加哥大學的生活結束得迅速而又糟糕,他試圖用煤氣自殺,並稱這是「為藝術獻身」,但顯然他的母親跟常人一樣無法理解兒子的這種行為,她將卡爾送往精神病院治療了兩周。

卡爾的母親認為這一切都是卡莫埃爾造成的,因為不堪騷擾卡爾才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於是,卡爾的母親帶著兒子一同搬到了紐約,並把他送進了離家很近的哥倫比亞大學。

如果卡爾的母親以為這樣就能擺脫卡莫埃爾,那她就大錯特錯了——她低估了卡莫埃爾這種瘋狂的迷戀。得知卡爾搬走之後,卡莫埃爾也立刻辭掉了自己的工作,跟隨著卡爾一同來到紐約,住在莫爾頓街的一戶公寓。

兩人的舊友巴勒斯之後也搬到紐約,住在與卡莫埃爾相距一個街區的公寓裡。

哥倫比亞大學和「垮掉的一代」

作為哥大的新生,卡爾在同學中獨樹一幟。他被公認是才華橫溢、擁有靈活發散思維的優秀學生。在選修萊昂內爾·特裡林(Lionel Trilling)作品的文學課程上,一位同學這樣描述卡爾:「簡直不可思議,在課堂上卡爾跟我們所有人都不一樣,好像他和特裡林在進行一場私人對話。」

卡爾本人雖然不是「垮掉派」的作家,但他在這一流派形成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天,卡爾在學校宿舍裡放著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音樂,突然有人敲門。

敲門的男孩名叫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同是哥大的學生。金斯堡敲門只是想知道是誰在放這首曲子,兩個人就這樣相識了。

 

▲艾倫·金斯堡

不久之後,通過身邊的一個女性朋友,卡爾認識了她的男友傑克·克魯亞克(Jack Kerouac),當時22歲的克魯亞克剛剛結束了自己的海軍生涯,他此前也在哥大上學,但退學了。

 

▲22歲的克魯亞克(左)與

19歲的卡爾(右)合影

卡爾將幾位新朋友互相介紹認識,並舉行聚會,介紹了老朋友巴勒斯。由此,以卡爾為中心的「垮掉的一代」的成員算是正式湊齊了。正如金斯堡所說:「卡爾是粘合劑。」

 

▲卡爾(中)與巴勒斯(左)、

金斯堡(右)

卡爾、金斯堡、克魯亞克、巴勒斯四人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小團體。他們早就不滿中產階級那些古板保守的原則,於是做出各種離經叛道的荒唐舉動。卡爾曾說服克魯亞克鑽進一個空啤酒桶,然後把他從百老匯大街上推了下去。

金斯堡曾說過:「既然世界無法改變,個人只能憑藉吸毒來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在團隊另外三人眼中,卡爾是個矛盾的個體。一方面,他既是一個自我毀滅的自我主義者,另一方面他也是真正的天才。作為一個極具天賦、擅長惡作劇的浪蕩公子,卡爾又總是在課堂上有精彩的表現。

有一次,卡爾回到自己的宿舍,發現他的床被室友破壞,作為報復,他拿起牆上的消防水管在室友的房間到處噴灑。

 

▲電影《殺死汝愛》中卡爾的形象

1956年詩集《嚎叫》(<Howl>)的出版使金斯堡一舉成名,他的作品深受法國詩人讓·尼古拉·阿蒂爾·蘭波(法語: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影響。而鮮為人知的是,正是卡爾使金斯堡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也讓他接觸到蘭波的寫作風格。

 

▲克魯亞克(左二)、金斯堡(左三)、

巴勒斯(右一)在哥大

卡爾與卡莫埃爾

在卡爾等人在紐約肆意放縱的時候,卡莫埃爾依然沒有放棄對卡爾的追求。作為邊緣成員,卡莫埃爾與團體成員們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有時候卡爾會堅決拒絕他,但有時候又會帶他一同去上課,這種時而親密時而疏遠的感覺讓卡莫埃爾覺得自己還有希望,於是一直沒有放棄對卡爾表達自己的愛意。

據後人稱,卡爾對卡莫埃爾是有感情的,只是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性取向問題,所以他在與卡莫埃爾的交往中經常陷入困惑和抓狂。

根據成員的日記和一些作品顯示,這一時期卡莫埃爾與他們相處的不是很好。

沒有正式工作的他靠給別人打掃房間維持生計。此時他已經明顯患有精神衰弱,隨時都會崩潰,有一次他被好友巴勒斯目睹親手掐死了克魯亞克的貓。

1944年6月,卡爾和克魯亞克討論要隨貨船出海的計劃,他們想離開紐約到法國遊歷。得知消息的卡莫埃爾變得焦躁不安,他擔心會因此失去卡爾。

這樣的擔心讓他開始偷看卡爾睡覺,有時能看上一個小時。當他再次前往卡爾家的時候,被保安抓住。

 

▲電影中的卡爾(左)、卡莫埃爾(中)、

金斯堡(右)

河邊公園的謀殺案

卡爾和克魯亞克的計劃是搭乘貨輪到達法國,然後克魯亞克偽裝成法國人,卡爾則裝成聾啞人,他們想要遊遍法國,最好還能趕上巴黎起義。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兩人法國之行沒能實現。

8月3日,鬱悶的卡爾和克魯亞克在他們經常聚會的酒吧喝酒,克魯亞克先行離開了,路上碰見了卡莫埃爾,他向克魯亞克詢問卡爾的去處,然後在酒吧找到了卡爾。

從酒吧出來的卡爾和卡莫埃爾一同散步,這場散步最終在曼哈頓的河邊公園宣告結束,一同終結的還有卡莫埃爾的生命。

 

▲河邊公園

因為沒有目擊者,所以當晚的經過只能依靠卡爾敘述。據他回憶,那天晚上從酒吧出來後,他們在路邊休息了一會,卡莫埃爾又一次提出要和他交往。

卡爾拒絕了,然後卡莫埃爾開始用武力強迫他,而且很快就佔了上風。絕望又恐懼的卡爾掏出自己身上的小刀刺向了卡莫埃爾,據稱有兩處刺在心臟。

然後卡爾用卡莫埃爾的腰帶綁住了他的手腳,將屍體連同一個大石塊一同扔進了附近的哈德遜河。

 

▲電影劇照

在這之後,卡爾來到巴勒斯的公寓,向他講述了發生的一切,並遞給他一個帶有卡莫埃爾血跡的煙盒。巴勒斯把煙盒扔進了馬桶,勸卡爾去請一個律師然後自首。

從巴勒斯家離開後,卡爾又來到克魯亞克的公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克魯亞克銷毀了殺害卡莫埃爾的那把刀,並和卡爾一起將卡莫埃爾的物品埋在了偏僻處。隨後,兩個人一起去看了場電影,到現代藝術博物館觀賞畫作。

案發第二天,卡爾回到了母親家。陪母親待了一會後,他來到警察局自首。警察不確定他所說的是否屬實,但當他們根據卡爾所說的,在河裡打撈到卡莫埃爾的屍體後,警察們開始相信眼前這名19歲的少年確實殺人了。隨後卡爾帶著他們挖出了掩埋的卡莫埃爾的物品。

卡爾因為涉嫌殺人被警方正式批捕,他的朋友巴勒斯和克魯亞克也因為協助銷毀證據被一同逮捕。之後,巴勒斯的父親交付了保釋金,但克魯亞克的父親因為對兒子徹底失望,拒絕繳納100美金保釋他。

最後是克魯亞克女友的父母出面,他們表示只要克魯亞克和女兒結婚,他們可以支付這筆錢。於是在警察們的見證下,兩個人在市政大廳舉行了婚禮。

出獄後的克魯亞克跟隨妻子一起去了她的故鄉,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短短一年時間。

 

▲克魯亞克(左)、卡爾(中)、

金斯堡(右)(攝於1995年)

但嫌疑人卡爾就沒有這麼簡單了。他被指控謀殺,媒體們對他大肆報導,將案件描述成一個來自上流家庭、紐約第一名校的備受歡迎的高材生與一名同性戀男子的醜聞。

他們接納了卡爾的說法,稱這場兇案為「榮譽謀殺」:一個痴情的同性戀被一個陽光英俊的少年所吸引,並試圖欺辱他,而後者最終出於自衛狠狠地還擊。

最終,法庭認定卡爾誤殺罪名成立,判處他有期徒刑1-20年。

 

▲紐約時報關於卡爾的報導

1946年,在埃爾邁拉教養所服刑兩年後的卡爾出獄。後人認為,卡爾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就出獄,媒體功不可沒。正是他們的報導激起群眾反對同性戀的情感,人們認為卡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本案的受害者。

 

▲媒體報導

「垮掉派」的靈感繆斯

在卡爾入獄期間,由他聚集在一起的「垮掉派」成員們備受打擊,一度消沉。成員們試圖將這起兇殺案記錄下來。克魯亞克的《小鎮與城市》(<The Town and The City>)便影射了這一故事。

在他之後的作品《杜魯茲的虛榮》(<Vanity of Doluez>)中,對這起謀殺進行了更直接細緻的描寫。另一成員金斯堡也開始撰寫一部相關的小說,他取名為《血歌》(<Bloody Song>),因為書中的負面報導太多,這部作品受到了他老師的阻止,沒有寫完。

1945年,克魯亞克和巴勒斯合作寫了一部名為《而河馬被煮死在水槽裡》(<And the Hippos Were Boiled in Their Tanks>)的小說,這本書遭到卡爾的反對一直沒能得到出版,直到卡爾去世,2008年11月這部作品第一次全文出版。

 

▲《而河馬被煮死在水槽裡》

卡爾出獄後,在合眾國際社(世界三大通訊社之一)工作,擔任送稿員。他和「垮掉派」的成員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且之後還出席了克魯亞克的婚禮擔任伴郎。

 

▲克魯亞克

克魯亞克在創作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的過程中得到了卡爾的很大幫助,他使用的電傳印表機紙正是卡爾從單位裡偷出來的。

 

▲《在路上》

因為克魯亞克主張一氣呵成的「自髮式」寫作文體,他不想因為常常換紙而被迫中斷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創作時,他克魯亞克沒有使用普通的列印紙,而是使用成卷的電報用紙。他的座右銘是:「最初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

晚年的卡爾

不同於年輕時肆意妄為、膽大包天的少年,此時的卡爾不再是當初那個愛出風頭的小夥子,他變得低調。1956年,金斯堡因為詩集《嚎叫》引發全國轟動時,卡爾要求將自己的名字從書中的獻詞中刪去。

 

▲金斯堡在扉頁上分別獻給卡爾、克魯亞克、巴勒斯等人的文字

1952年,27歲的卡爾結婚。婚後,他和妻子一共養育了三個孩子,其中一人長大後出版了暢銷小說《沉默的天使》(<The Alienist>),他就是克萊·卡爾,成為作家的他也算是圓了父親當年的夢想。

 

▲金斯堡(右)在卡爾(左)的婚禮上

卡爾在合眾國際社工作了近50年,並不斷升職到資深編輯。1993年,68歲的卡爾退休。

如果說年輕時他是憑藉自己浮誇做作的風格和反常的言論獲得知名度,那麼成熟後的卡爾,作為一名編輯,他以相反的低調沉穩作風帶領年輕記者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業績。

用卡爾自己的話來說,「評價一篇文章好壞有兩個標準:要麼讓我哭,要麼讓我興奮。」

 

▲晚年時期的卡爾

2005年1月,在與骨癌抗爭多年後,80歲的卡爾在華盛頓大學醫院去世。

 

▲盧西安·卡爾

可以說,正是卡爾為「垮掉的一代」文學流派提出了新的視角,極大的增強了成員們的創造力,以對抗當時的主流社會。

這一群中產階級的白人小孩,懷著對世界各種不滿,要脫下資本主義衣冠楚楚的面具,這種炸裂的影響,使「垮掉派」在美國二戰後的第二次文學浪潮中佔有重要地位。

 

▲電影中的卡爾(左)與金斯堡(右)

2013年,由約翰·克羅基達斯(John Krokidas)執導的電影《殺掉汝愛》(<Kill Your Darlings>)上映,影片基於「垮掉派」成員的經歷改編,但有所改動,講述了丹尼爾·雷德克裡夫(Daniel Radcliffe)飾演的金斯堡和戴恩·德哈恩(Dane DeHaan)飾演的卡爾等年輕人的動蕩經歷。

 

▲電影《殺死汝愛》劇照:

戴恩(左)與丹尼爾(右)

對於盧西安·卡爾這個人物,有人這樣評價: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盧西安·卡爾,

你看著他喝酒,抽菸,吃東西,甚至看著他受虐。

這對你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他憂傷,放蕩,不顧一切,有資本,

生病的不是他,是你自己,

你患了強迫依存症,他是你的依存。

如果你自成一個宇宙,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星球,

他們是否在你的軌道上並不重要,重點是你甘願成為他的行星,

從黑夜到黎明。」

 

▲盧西安·卡爾


翻譯:七月,懸疑志籤約翻譯,來源:殺手百科。懸疑志微博主要是分享各類奇案、懸案、大案、重案、悍匪、局騙及基於真實的故事,歡迎關注!

往期精彩內容:

天才抑或瘋子?傑克·艾伯特——兩度謀殺與牢獄生涯造就的作家

靠默記答案矇騙精神科醫生獲準出院,自由後接連謀殺6名少女

都市傳說:那些好萊塢懸疑片背後的詭異巧合

相關焦點

  • (影)《殺死汝愛》
    《殺死汝愛》於2013年10月18日在美國上映,是由約翰·克洛基達斯執導,
  • 【書影間】文學巨匠的床上掰腿——《殺死汝愛》
    早在2012年電影籌備期間,大批中外「蛋妞」(編者註:指Daniel的中文諧音)粉便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傳播這來自「腐國」的令人振奮的「喜訊」——丹尼爾出演了《殺死汝愛》(Killing your darling,2013)中的「同性詩人」。
  • 影·《殺死汝愛》——Kill Your Darlings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2013年上映的傳記劇情類電影《殺死汝愛(Kill Your Darlings)左起依次為大衛、盧西安、艾倫、威廉、傑克的妻子、傑克看到電影名字可不要以為這是個恐怖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艾倫·金斯堡、盧西安·卡爾、傑克·凱魯亞克、威廉·S·巴羅斯和大衛·卡默偌這五個人之間的故事。
  • 【迷影推薦】殺死汝愛 Kill Your Darlings (2013)
    通過卡爾他認識了威廉·S·巴羅斯(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飾)和傑克·凱魯亞克(傑克·休斯頓 Jack Huston 飾)。在未來將寫出《嚎叫》、《裸體午餐》和《在路上》等傳世之作的垮掉文學巨匠們,當時還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他們因為卡爾而熱心開展名為「新視界」的文化運動,結成了一個親密的四人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之外,一個叫大衛·卡默偌(麥可·C·豪爾 Michael C.
  • 《殺死汝愛Kill Your Darlings》這部電影主要想表達什麼?結局是什麼意思?
    在未來將寫出《嚎叫》、《裸體午餐》和《在路上》等傳世之作的垮掉文學巨匠們,當時還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他們因為卡爾而熱心開展名為「新視界」的文化運動,結成了一個親密的四人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之外,一個叫大衛·卡默偌(麥可·C·豪爾 Michael C. Hall 飾)的中年男子正用貪戀愛慕的目光打量進來。他是卡爾的老師、監護人、尾隨者和...愛人?
  • 一代文青的「詩與遠方」:凱魯亞克與他催生出的「垮掉的一代」
    這樣一個幾乎被社會拋棄的年輕人,看到凱魯亞克打出「垮掉的一代」的文化旗幟後,竟然激發出高超的詩歌天賦,迅速創作多篇震驚文壇的詩歌,並成為圈子裡反抗學院派最激烈的寫作者。可以想像柯爾索看到「垮掉的一代」同仁時欣喜若狂的心情,這其中既有覓得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感,也有棋逢對手的暢意快感。
  • 影評|《殺死汝愛》風流狂放 同志激情非重點
    雖然片中的確出現多組同性戀、準同性戀關係,但我感覺男主角嚮往的首先是自由(逃脫父母、老師和乖寶寶道德律),其次才演化出同性的愛欲。  反而被男主角暗戀、一路風流灑脫的小帥哥(戴恩·德哈恩Dane DeHaan飾演),後面轉折出的弱者形象,似乎揭露得還不夠深。  文思泉湧和天馬行空,本就不容易以畫面精準表達。
  • 曾經的小哈利如今長這樣...
    說起《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電影不光建立了一個絢麗的魔法王國,還有一大批有血有肉的角色,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哈利、羅恩、赫敏三個小夥伴組成的
  • 凱魯亞克誕辰98周年,「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在路上》全新翻譯出版
    3月12日, 是「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 傑克·凱魯亞克 凱魯亞克隨身帶了一小本子,他告訴朋友這是為了記錄旅程的瑣事。這場旅行持續了兩年,從美國出發,最終抵達墨西哥。一路上他們放浪形骸、把酒狂歡、四處為家。 這段旅行結束後一直到1951年的春天,傑克·凱魯亞克把自己關在紐約的一間公寓裡,整整三個星期,在極度亢奮的狀態下一氣呵成完成了整本書的創作。
  • 「00後又是垮掉的一代??」
    最小的一代90後,今年18歲了。 今年開始,90後全體邁過成年大關。 我已經忘記是哪年開始的,我們被罵作「垮掉的一代」。 不知不覺間,被釘在時代恥辱柱上的好像已經不是我們90後了,也已經沒有人再去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熊孩子這個詞已經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甚至連孩子這個詞都在和我們漸行漸遠。 然而,卻有新的一代替我們扛了這些雷。
  • 《哈利波特》羅恩升級當爸,曾經的黃金三人組,哈利和赫敏呢?
    那個吃著雞腿的小可愛羅恩,居然也成為了爸爸?印象裡的黃金三人組,似乎還是曾經年少的模樣。哈利,還有赫敏,都還好嗎?赫敏·簡·格蘭傑,扮演者艾瑪·沃特森,是出生於法國巴黎的英國人。她是天生麗質的美女,五歲父母離異,九歲憑藉《哈利·波特》赫敏·格蘭傑出道,隨即大紅大紫。
  • 哈利波特中最失智的情節,哈利離開女貞路導致穆迪被伏地魔殺死
    哈利波特中有很多沒有必要的劇情殺情節,比如最後大決戰中弗雷德·韋斯萊的戰死,就完全是沒有必要,但為了烘託悲劇的結局,韋斯萊雙子就死了一個。但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劇情殺的情節,無疑是鳳凰社眾人帶哈利離開女貞路的時候,瘋眼漢穆迪被伏地魔殺死。
  • ——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創作於1957年的《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代表作,也是美國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講述的是幾個偶然結識的年輕人,開著汽車,瘋狂穿行於美國大陸的故事。這些年輕人都沒有什么正經職業,卻喜歡喝酒、吸毒,高談闊論,隨意結識異性,走到哪兒睡到哪兒。據說還是作者的半自傳作品。
  • 這個藥能快速殺死紅蜘蛛、黃蜘蛛、白蜘蛛、鏽蜘蛛,持效期達40天
    栽培園林植物過程中,紅蜘蛛是常見的破壞者,這種蟲子個體很小,不到1 毫米,由於體小不易發現,一旦發現時,往往花卉受害已是比較重了。
  • 中國沒有「垮掉的一代」 只有「永不彎曲的青年脊梁」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一代代「永不彎曲的青年脊梁」製圖:程璨 過去二三十年裡,「垮掉的一代」先後被安到中國80後、90後和00後的頭上---------------- 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並不存在「垮掉的一代」。 過去二三十年裡,「垮掉的一代」這頂舶來的、早已背離原意的「帽子」,先後被安到中國80後、90後和00後的頭上。而在過去兩個多月裡,從危難關頭的武漢就能找出許多年輕人,證明這個稱謂是多麼荒誕不經。
  • 《逍遙騎士》「垮掉的一代」的叛逆與逃離
    丹尼斯·霍珀《逍遙騎士》《逍遙騎士》是美國公路片代表作品,表現的是當時美國「垮掉的一代」的價值觀念。而《逍遙騎士》在「垮掉的一代」的價值觀潮流和公路片的主流思想下誕生。這種這種裝扮就是在現在也是非主流的代表,也是當時「垮掉的一代」的經典裝扮。「不修邊幅,喜穿奇裝異服」。影片中如此刻畫,正是為全文奠定了價值觀基調,這部電影正是為了描寫這類青年的心裡路程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