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曦妤 - 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鋼琴版)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專屬的酸甜苦辣
今年是2017年。
最小的一代90後,今年18歲了。
今年開始,90後全體邁過成年大關。
我已經忘記是哪年開始的,我們被罵作「垮掉的一代」。
但是最近幾年,這個觀點消失了。
不知不覺間,被釘在時代恥辱柱上的好像已經不是我們90後了,也已經沒有人再去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熊孩子這個詞已經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甚至連孩子這個詞都在和我們漸行漸遠。
然而,卻有新的一代替我們扛了這些雷。
00後
談起00後,我們能掏出許多刻板標籤給他們貼上
負面為主,正面鮮見,高頻詞彙,依舊是這個「垮掉的一代」。
而這些評價,大多來自,90後。
就像當年被80後看不起的我們一樣,我們親手打造了一條匪夷所思的鄙視鏈。
為什麼我們總愛看不起下一代?
在知乎上流傳著一個非常有趣的納什·沃夏爾·碩德社會三定律:
1.任何比我早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裹步不前的老頑固。
2.任何出生時間和我相差10年以內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精英,中流砥柱。
3.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無可救藥垮掉的一代。
好像真是這樣。
昨晚小哥一個人坐在窗口,一邊等我爸燒晚飯,一邊陪我家貓發呆。
對面樓,突然來了一夥小學生,背著書包,穿著統一的校服,跟我們那時候的一樣醜。他們看起來都還很小,在我的印象裡,都還只是手牽手春遊的小屁孩年紀。
可讓我沒想到是,他們不是放學回家的,是來約架的。他們用各種髒字對著樓上叫囂著,挑釁著,看得出來,他們在很努力的學著黑幫電影裡的壞人樣子。
罵了一會,見沒有人出來,踹了幾下大門之後,憤憤的走了。
我看的哭笑不得。
轉頭在飯桌上,我和我爸聊了這事。
「你看看這些00後,真的都被寵壞了,這父母得多操心啊」
結果我爸悶了口老酒,丟給我一句
「你們那時候也沒比他們好多少」
我一時語塞,但轉念一想,我真的了解00後嗎?
有誰真正去想過,我們印象中的這群00後,真的如我們所標籤的那麼不堪嗎
還是說,就像我爸那句酒話一樣,現在被我們看不起的00後,其實就是當年同樣被看不起的我們?
《零零後》
這是一部紀錄片,豆瓣8.5
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歷時十年。
從2006年到2016年,紀錄5個00後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初中,整個成長過程,馬拉松式的影像紀錄。
這些00後的孩子,出生在高GDP,低出生率的社會紅利期的他們,擁有哪些得天獨厚,卻又藏有隱患的雙刃資源,又必須要去面對哪些成長的煩惱?
它用五集紀錄片,為我們解答了這些問題,並且真實的展現出了00後的成長圖譜。
第一集叫《愛的方程式》
主人公是一個叫做錫坤的孩子。
錫坤是家裡的獨子,但是從小到大都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在幼兒園的時候,他是最小的一個,卻是最調皮的一個。
偷偷把其他小朋友的鞋子和玩具丟進垃圾桶。
把小玩具丟滿房間的每一個角落。
這些時候的彈幕裡是一片對「熊孩子」的聲討。但是,在他的媽媽以及幼兒園老師的眼中,這不是頑皮。
是對「世界的空間的探索」,他看不到垃圾桶裡面長什麼樣,於是想把物件丟進去,一切都只是出於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彈幕裡又是一片對溺愛的譴責。
你覺得這是父母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嗎?但我恰恰從未見過像錫坤媽媽那樣對孩子負責的母親。
為了最好的教育帶著孩子搬到北京,和丈夫只能兩地分居。
為了陪伴孩子,媽媽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全心撲在他身上。
錫坤從小被呵護的這種探索精神,在小學的時候開了花,他對科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天賦,立志想當科學家。
好像在所有小男孩的童年裡都有過「當科學家」這個玩笑性質的理想。
但是媽媽卻沒有把它當作玩笑,全心全意的為錫坤這個小夢想保駕護航,專心的讓他往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
她更在意的是,孩子能否學會享受生活。
00後這一代,擁有比以前任何一代都豐富的社會資源,全社會的教育方式也因為人們思想的開放而更加的多元化。
他們是受益者,卻也是實驗者,因為這些新型教育方式,稍有不慎就會演變成備受詬病的溺愛。
但是你說他們和我們不一樣嗎?其實這一切都很像。
當年,我們個性張揚,重視自我意識,我們是最早強調個性培養的一代人,卻被上一輩的人稱為「自我又自私」。
同樣的,00後成長於打罵教育之外的素質教育,被父母賦予了更多元的期望,卻被我們定義為「被寵壞的一代」
這不公平。
而在這部紀錄片裡,00後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對於自己內心的遵從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強烈的,這種思想的直接體現就是越來越熱愛獨處。
我們90後從小被灌輸的是集體主義,需要更多的朋友,需要融入集體,社交上越像大人越好。
而00後不會接受這些,也很少有人會去灌輸這些。於是他們的自我意識比任何一代都更加早的覺醒。
就像紀錄片裡的這個女孩,一一,在幼兒園的時候,她是個不太合群的孩子,別人都和自己的玩伴過家家的時候,她會覺得這個遊戲太假,而選擇自己一個人看圖畫書。
老師問她為什麼老是一個人,她說:
「我覺得一個人挺好的」
當老師表示希望一一去交些朋友的時候,她卻非常堅定的告訴老師。
「我有權利這樣」
你能想像這句話從一個6歲的孩子嘴裡出來嗎?
這就是00後。
當然,你肯定會說,這只是個體,並無法代表全部00後,我們能看到的,是充斥在網上的那些偶像的腦殘粉,是沉迷遊戲的小學生。
可你不覺得熟悉嗎?
如果按照年紀去算,現在大部分的00後(7-17歲),正處於青春叛逆期。
在這個期間,三觀尚未成型,卻被迫要面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免不了做一些不成熟的事。
但是誰又不是這麼過來的呢,我也打過架,離家出走過,沉迷遊戲過,在貼吧裡為了某個明星和別人撕的昏天黑地過。
誰沒傻逼過呀。
只不過這些事對於我們,都已經成了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大部分90後都即將邁入大學,許多甚至已經步入社會。
我們已經結束了那個年紀,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不可理喻」過。
我們大可不必拿我們現在的價值標準去對還在成長的他們說三道四。
說到底,我爸的那句話其實沒錯,我們都一樣。
我們家裡依舊會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爸媽,我們依舊會有一個不解父母心的年紀,依舊會對班上的某個男生有所傾慕,依舊會有各種各樣成長的煩惱。
甚至90後,00後這樣的概念,本身就是個偽概念。
他們比我們多了更多的選擇,卻也多了更多的誘惑。
比我們有更優渥的成長環境,卻也比我們付出了更多的犧牲。
我們和他們都只是長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又碰巧中間隔了那麼十年的一群人罷了。
一切都無可厚非。
" 透 過 電 影 窺 探 生 活 本 身 的 模 樣 " ID:jianpiaoyuan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