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香港渣男,在臺灣殺害了自己的女友,最後導致中國大陸看不了NBA。
這是關於NBA事件,最簡潔的版本。
有個香港渣男,在臺灣殺害了懷孕3個多月的女友後,逃回香港。
由於香港和臺灣之間沒有引渡條例,臺灣捉不了這傢伙,香港也無法起訴這傢伙故意謀殺,只能根據他偷刷女友銀行卡的記錄,判了他兩年有期徒刑。
這起一屍兩命的慘案,促使香港重修引渡條例。不料,在某些別有用心者的煽動下,擔心「自由(fan zui)天堂」從此消失的香港廢青們,從此開始了長達4個月,從和平遊行到暴力示威的「蒙面之亂」。
10月5日,NBA火箭隊總經理莫雷,在推特上了發布了一張圖片,內容是「為自由而戰,和香港在一起」,用雷言雷語公然支持香港暴徒,也一下踩到中國球迷無法容忍的雷區。
現任NBA總裁亞當·肖華,面對媒體採訪,先是公然支持莫雷,後又打著「尊重言論自由」的幌子拒絕道歉。
這讓人聯想到,2014年,NBA快船老闆斯特林,僅因被人錄到怒斥女友不該和黑人魔術師一起拍照的談話,就被定性為種族歧視,遭到NBA聯盟的兇猛討伐,被終身禁賽,被強制出售球隊,被罰款250萬美元。
火箭隊總經理支持港獨,是言論自由。快船老闆歧視黑人,卻是種族歧視。
NBA如此雙標,惹惱了中國球迷。
於是,在中國,從站臺藝人,到合作企業,從網絡媒體到央視體育,紛紛發聲:
不出席NBA在中國的活動,中止和NBA的合作,暫停NBA的轉播賽事。
所以,中國大陸球迷,看不了NBA的比賽了。
這是關於NBA事件,稍複雜的版本。
但今天,我不是來探討哪個版本更好的。作為一介草民,關於這起事件,我從朋友圈裡,看到了這麼一種值得尋味的現象:
那些被嘲諷為「垮掉一代」的年輕人,比我們想像的更愛國。
我因為寫情感,也寫教育,所以讀者中有很多90後、95後、00後的孩子。我微信上有5000人,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
10月8日晚,伴隨NBA事件的發酵,我的朋友圈被這麼一句話霸屏:
我喜歡籃球,喜歡NBA,但我知道我為什麼能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NBA。
一開始,我並沒有在意這句話。但在不同人朋友圈裡第10次刷到這句話時,我還是留意了一下:
這些喜歡籃球,也喜歡NBA,但更清楚是在中國大地上看NBA的人,都是三十郎當歲、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
他們生於物質豐盛、科技崛起的90年、00年前後,在衣食無憂和父母寵愛中長大,坐享科技紅利和改革成果,因追求個性和忠實自我,也因不經風雨和太過順遂,而被看不慣的父輩們嘲諷為——
「垮掉的一代」。
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曾不被看好的一代,因和網絡有著強韌的連接,而在微信、微博、頭條、抖音上,表達引領著這個國家的網絡最強音。
風平浪靜的歲月裡,這些聲音是多元而散漫的,有小戀愛的浪漫,小失望的哀嘆,小情緒的發洩,小歡喜的確幸。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這些聲音就會前所未有地一致:
你可以挑戰我,但不要挑戰我的底線;你可以傷害我,但不能傷害我的祖國。
作為一個名副其實且正在老去的80後,我這個結論,也不是胡扯的。
國慶7天長假,我帶著我9歲的兒子,連看了三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
看電影時,我發現,這三部國慶檔,每一場都是座無虛席。而自掏腰包來看電影的,絕大部分都是80後、90後、00後,也有一些70後是帶著孩子來的,他們的孩子也是00後。
為了檢驗自己的這一推斷,我專門在10月7日,看完《攀登者》後,和電影放映室門口檢票的小夥子搭訕,詢問他國慶加班的所見所聞。
「90%是80後、90後、00後,也有極少老年人帶孩子來的。」
他說。
當然,我們都要看見的一個事實是:
很多中老年人對這個國家,這片土地,也懷有深切的情感,但由於身體和時間不允許,加之勤儉節約的美德,他們不願去電影院,更願搖著國旗守在電視機前,熱淚盈眶地看閱兵式重播。
而看不看熱淚盈眶的愛國片,並不是判斷一個人愛不愛國的標準。
但,從各個電影院中,進進出出的烏央烏央的年輕人的身影,各個影廳裡,那一張張邊盯著屏幕淚流滿面,邊往嘴裡塞爆米花的膠原蛋白充足的臉,還有微信、微博、頭條、抖音上,一次次把「國慶」和「愛國」刷上熱搜的小手,我們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真相:
那些曾被預言「垮掉一代」的年輕人,那些因這個國家強大而特別受益的一代,那些普遍接受愛國教育也深信這個國家更好的一代,並未垮掉。
他們肆意張揚地表達,他們理直氣壯地愛國,他們真實舒展的自信,讓我們這些老傢伙們,自愧不如,又心懷熱望。
就像香港光頭警長劉sir所說:
中國越來越厲害了,因為大陸年輕人越來越棒了。
被暴徒群毆和人肉,依然舉槍不退縮的「光頭警長劉sir」——劉澤基,自8月初被環球網報導,就成了眾多網民未曾謀面的英雄。
作為港警代表團中的一員,劉sir受邀觀禮建國70周年大閱兵。在談到觀禮感受時,他不止一次地向媒體透露:
大閱兵是一場國民教育,看到致敬方陣中的老兵們時,他的眼淚掉了下來。
真正熱愛一片土地的人,是鞠躬盡瘁也要這片土地好,就像他在香港當了一輩子警察的父親,也像那些犧牲的中國老兵。
香港的問題,說到底是教育導致的價值觀扭曲的問題。因為,蒙面暴徒多是被蠱惑的學生。
「很多香港的年輕人,對歷史的認知不多,只有知識而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在分辨是非黑白、對國家的認同上很差。我不想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變成這樣。」
劉sir說,他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深圳讀書,他要孩子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劉sir的感慨,讓我想起中國兒童心理學家陳默老師的話:
我們年輕的一代,不僅沒有垮掉,反而更有愛。
「當今中國的小孩,都很善良,都很愛國,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從1996年就對中國幼兒、小學、中學、大學、職場青年心理,進行跟蹤調查的陳默老師說,中國的年輕一代沒有垮掉,而是因擁有新的特質,而對家長和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們知識面特別廣,所以他們要求很高的話語權,封建家長制的做派,制服不了他們,只會讓他們更加叛逆;他們在物質豐厚的時代裡長大,被愛充分滋養,所以他們特別善良,特別有愛。」
陳默老師說。
復旦大學青年組織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更是在一個《厲害了,我的中國青年》的分享會上疾呼:
「我們總說年輕一代是垮掉的一代,都垮了幾十年了,實際上從來沒有垮過。我們的青年,正越來越厲害。」
誰說不是呢。
曾被稱為「垮掉一代」的80後,已經邁進了頭髮謝頂、皺紋上臉的中年。
他們出生時,恰逢計劃生育;上學時,趕上了大學自費,不包分配;工作後,面臨著買房難、買車難、看病難、生孩子難;結婚後,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體驗著蝸居和候鳥式的生活。
在60後眼裡,「垮掉」的他們,遇上了能吃飽飯的好時代。而在他們自己心中,遠遠比父母活得還累。
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一邊抱怨,一邊向前,一邊深夜痛哭,一邊凌晨趕路。在摔過很多跟頭,吃過很多虧後,曾是愣頭青的他們,變得越來越柔韌平和,也越來越理性慈悲。
如今,在各個領域各個崗位躋身中堅力量的他們,動不動就教育讀小學和中學的孩子:
「少聽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多看點正能量的東西。記住,啥時候都要記住你是中國人!」
沒有經歷動蕩和饑荒的90後,大部分也走向了職場,向30歲的門檻狂奔而去。
曾被批為「自私冷漠,唯我獨尊」的他們,曾被嘲諷為「垮掉一代」的他們,有的犧牲在救災現場,有的成為了名校博導,有的已經是身價百億的合伙人。
他們玩轉時代的前沿科技,也固守著內心的良善道德;他們寧肯每天被爹娘催婚,也不願隨便結婚;他們不再像父輩那樣,黑白分明地看世界,但在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大事兒上,他們又是讓人淚目的「飯圈女孩」和「帝吧網友」。
他們沒有垮掉,而是帶領這個時代變得不一樣。
00後的孩子們,已經成年或即將成年,他們是大部分70後和少部分80後的後代。曾被嘲諷垮掉的他們的父母,都沒有垮掉,他們更不會垮掉。
他們需要的,是站在父輩肩膀上,走向更遠更好的路,還有一路經歷的,時間和時代給予的教育和教訓,生活和生命賜予的成人和成熟。
他們都會長大。
就像,已經老去的我們。
中國會垮掉嗎?
不會的。
垮掉的永遠是偏見。
永存的,是一個抱團民族,奮力向上的生長。
— 完 —
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誠摯尋人
智能觀正在尋找全職及兼職編輯、運營,工作地點北京,可以不坐班。期待熱愛教育、熱愛人工智慧、有熱情有才華的你加入我們!
相關細節,請在智能觀公眾號對話框回覆:尋人。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
想了解更多專家的「智能觀」?
請前往:www.智能觀.com。
想交流溝通,請加負責人微信:znglmym
聲明: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關於我們
我們關注AI+教育。致力於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識,以幫助每一位老師和我們的讀者不斷學習並提高技能。
我們努力讓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最佳質量,以滿足讀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