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以夢為馬,木秀成林
有最遙遠的夢想
和最樸實的生活
然後拼命成長
這是年輕最好的姿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徵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對紫砂而言,老一輩開創了一個時代巔峰,新一代延伸著一個時代的變遷,他們將老一輩的手藝傳承下來,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春」,呂門紫砂第三代嫡系傳承人濮晨就是其中一位。
濮晨
準工藝美術師
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
呂門紫砂第三代傳承人
濮晨,1988年出身於紫砂世家,父親和姑姑都是紫砂藝人,叔公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叔叔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自幼受家人薰陶,從小便對紫砂藝術擁有著濃厚的興趣。2006年拜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談躍偉為師,系統的學習基本的壺藝,2009年正式拜叔叔呂俊傑為師,跟隨身邊深入學習壺藝技巧,2014年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造。
得天獨厚的家學淵源和師承,加上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而今,他已然傳承了呂派壺藝的精髓,更將呂氏絞泥技藝充分掌握且能隨心運用,大部分作品都帶著他獨有的原創風格,這讓他在80後的一批青年陶藝人裡獨樹一幟!
絞泥工藝源於唐代瓷器中的絞胎瓷,它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紫砂泥絞和而成,絞泥壺經窯火之後才會呈現出魔幻般的色彩,神奇迷人。說起絞泥,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呂堯臣大師。呂大師是第一個將其工藝運用到紫砂壺上,是絞泥工藝的開創者,獨創的呂氏絞泥更是出神入化,舉世聞名!
濮晨作為呂門紫砂第三代傳承人,入行十餘年,在絞泥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他的絞泥作品充滿了一種流動的韻律,充分結合「點、線、面、體」的藝術語言來表現,是畫面感和意境感的完美搭配,是視覺色彩和藝術審美的交相呼應,是匠心獨運和自然天成的相輔相成。
濮晨的啟蒙老師研高談躍偉,三年學徒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種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複,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決心和毅力,學藝亦修心!之後,便跟著叔叔呂俊傑大師學習,從此開啟了他正式系統的學習和傳承呂氏絞泥工藝之路。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有叔公和叔叔的指點,憑著一腔熱血,他在學習上尤為勤奮,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青蔥少年於夜幕中刻苦專研的景象。
呂氏絞泥講究意境感,叔公呂堯臣經常對他說:「一把好的絞泥壺,不僅要有畫面感,更要有意境」
然而,想要掌握絞泥工藝極為不易。因為呂氏絞泥的特殊性,從設計到泥的絞法、從製作再到工藝都極為講究,而且每一種泥料的泥性和吃溫度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挑選好泥料,細紋理的地方容易開裂,同時還得考慮氣溫因素。曾經有一個夏天,濮晨做了十五把絞泥作品,出窯後全部開裂,這讓他深受打擊,一整個夏天都無法定下心來做壺。
此後,他每設計一款原創作品,在畫好圖紙之後都會給叔公和師父看,作品一改再改,而壺藝就在這種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漸漸升華。
而且,他在錘鍊技藝的同時,也經常練習水墨畫,學習色彩搭配、美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以此提升自己對線條、紋理、色彩等方面的感悟,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生動而豐富,千姿百態,自然和諧,不事雕琢,深受廣大壺友熱愛。
七分看天賦,三分看勤奮,濮晨的悟性極高,一點就透。當創新遇到瓶頸、缺乏創作靈感的時候,他會靜下心來臨摹老師的作品,俗話說讀書百變,其義自見。在臨摹過程中感受壺型和絞泥的協調,體悟色彩和畫面意境的搭配,從中汲取養分和創意,從而激發自己的想法。
鳳舞九天,是濮晨和他師傅呂俊傑師徒兩人合作的經典作品之一,此作是師傅設計圖稿,濮晨製作,此壺造型別致,絞泥紋路在壺身自然流動延伸,有鳳翼展騰之勢,欲舞九天之感,惟妙惟肖,妙趣天成,底款是師傅「俊傑督造」的印章,是一款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
近年來,濮晨一直在探尋絞泥工藝的擴展,並成功研製出紅木家具和漆器的那種自然紋理,他以明清器物為原型進行創新,這些作品注重絞泥的意境和畫面感,凸顯歷史文化氣息,又不失紫砂的實用性,加之呂門的泥料砂質感較重,這類壺泡養之後,泥彩益彰,紅則愈亮,紫則深沉,溫潤之中更見古雅之氣。
濮晨是呂派壺藝的優秀繼承者,未來,也必然會成為紫砂發展的絕對主力。「傳承呂派壺藝,弘揚紫砂文化」是他一生的奮鬥目標,這是他最遙遠的夢想,也在為此而踏實的努力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徵程,人生是一場修行,山一程,水一程。願他對信念堅定不移,在匠人最好的年華,塑造奔騰不息的自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