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輕一代都曾被質疑,也都沒有垮掉

2020-12-25 上海井熙傳媒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以夢為馬,木秀成林

有最遙遠的夢想

和最樸實的生活

然後拼命成長

這是年輕最好的姿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徵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對紫砂而言,老一輩開創了一個時代巔峰,新一代延伸著一個時代的變遷,他們將老一輩的手藝傳承下來,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春」,呂門紫砂第三代嫡系傳承人濮晨就是其中一位。

濮晨

準工藝美術師

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

呂門紫砂第三代傳承人

濮晨,1988年出身於紫砂世家,父親和姑姑都是紫砂藝人,叔公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叔叔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自幼受家人薰陶,從小便對紫砂藝術擁有著濃厚的興趣。2006年拜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談躍偉為師,系統的學習基本的壺藝,2009年正式拜叔叔呂俊傑為師,跟隨身邊深入學習壺藝技巧,2014年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造。

呂俊傑和小濮晨

得天獨厚的家學淵源和師承,加上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而今,他已然傳承了呂派壺藝的精髓,更將呂氏絞泥技藝充分掌握且能隨心運用,大部分作品都帶著他獨有的原創風格,這讓他在80後的一批青年陶藝人裡獨樹一幟!

勃勃生機壺 濮晨

絞泥工藝源於唐代瓷器中的絞胎瓷,它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紫砂泥絞和而成,絞泥壺經窯火之後才會呈現出魔幻般的色彩,神奇迷人。說起絞泥,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呂堯臣大師。呂大師是第一個將其工藝運用到紫砂壺上,是絞泥工藝的開創者,獨創的呂氏絞泥更是出神入化,舉世聞名!

呂堯臣和少年濮晨

濮晨作為呂門紫砂第三代傳承人,入行十餘年,在絞泥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他的絞泥作品充滿了一種流動的韻律,充分結合「點、線、面、體」的藝術語言來表現,是畫面感和意境感的完美搭配,是視覺色彩和藝術審美的交相呼應,是匠心獨運和自然天成的相輔相成。

左:呂堯臣 右:呂俊傑 中:濮晨

濮晨的啟蒙老師研高談躍偉,三年學徒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種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複,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決心和毅力,學藝亦修心!之後,便跟著叔叔呂俊傑大師學習,從此開啟了他正式系統的學習和傳承呂氏絞泥工藝之路。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有叔公和叔叔的指點,憑著一腔熱血,他在學習上尤為勤奮,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青蔥少年於夜幕中刻苦專研的景象。

呂大師指導濮晨

呂氏絞泥講究意境感,叔公呂堯臣經常對他說:「一把好的絞泥壺,不僅要有畫面感,更要有意境」

然而,想要掌握絞泥工藝極為不易。因為呂氏絞泥的特殊性,從設計到泥的絞法、從製作再到工藝都極為講究,而且每一種泥料的泥性和吃溫度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挑選好泥料,細紋理的地方容易開裂,同時還得考慮氣溫因素。曾經有一個夏天,濮晨做了十五把絞泥作品,出窯後全部開裂,這讓他深受打擊,一整個夏天都無法定下心來做壺。

此後,他每設計一款原創作品,在畫好圖紙之後都會給叔公和師父看,作品一改再改,而壺藝就在這種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漸漸升華。

呂堯臣大師修改濮晨的設計稿

而且,他在錘鍊技藝的同時,也經常練習水墨畫,學習色彩搭配、美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以此提升自己對線條、紋理、色彩等方面的感悟,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生動而豐富,千姿百態,自然和諧,不事雕琢,深受廣大壺友熱愛。

七分看天賦,三分看勤奮,濮晨的悟性極高,一點就透。當創新遇到瓶頸、缺乏創作靈感的時候,他會靜下心來臨摹老師的作品,俗話說讀書百變,其義自見。在臨摹過程中感受壺型和絞泥的協調,體悟色彩和畫面意境的搭配,從中汲取養分和創意,從而激發自己的想法。

鳳舞九天 呂俊傑大師的設計圖

鳳舞九天,是濮晨和他師傅呂俊傑師徒兩人合作的經典作品之一,此作是師傅設計圖稿,濮晨製作,此壺造型別致,絞泥紋路在壺身自然流動延伸,有鳳翼展騰之勢,欲舞九天之感,惟妙惟肖,妙趣天成,底款是師傅「俊傑督造」的印章,是一款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

近年來,濮晨一直在探尋絞泥工藝的擴展,並成功研製出紅木家具和漆器的那種自然紋理,他以明清器物為原型進行創新,這些作品注重絞泥的意境和畫面感,凸顯歷史文化氣息,又不失紫砂的實用性,加之呂門的泥料砂質感較重,這類壺泡養之後,泥彩益彰,紅則愈亮,紫則深沉,溫潤之中更見古雅之氣。

師傅呂俊傑指點濮晨

濮晨是呂派壺藝的優秀繼承者,未來,也必然會成為紫砂發展的絕對主力。「傳承呂派壺藝,弘揚紫砂文化」是他一生的奮鬥目標,這是他最遙遠的夢想,也在為此而踏實的努力著。

三思壺 濮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徵程,人生是一場修行,山一程,水一程。願他對信念堅定不移,在匠人最好的年華,塑造奔騰不息的自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相關焦點

  • 每一代人都曾被質疑,每一代都沒有垮掉
    70後、80後、90後、00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了類似的代際劃分。在這般簡單粗暴的劃分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個體的獨特記憶與故事。 80後是好動的一代,更是痴迷文學的一代;當時在「寒流」的影響下,高中生以能加入文學社為自豪,男生給喜歡的女生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寫一封情書。 在拘謹的社會環境中,青年人急需一個與他們年紀相仿的意見領袖來發聲,無論是公民韓寒,還是公知韓寒,都贏得了一大批80後青年人的擁戴。
  • 從NBA事件回顧香港事件:我們年輕的一代不僅沒有垮掉,反而更有愛
    劉sir的感慨,讓我想起中國兒童心理學家陳默老師的話:我們年輕的一代,不僅沒有垮掉,反而更有愛。「當今中國的小孩,都很善良,都很愛國,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從1996年就對中國幼兒、小學、中學、大學、職場青年心理,進行跟蹤調查的陳默老師說,中國的年輕一代沒有垮掉,而是因擁有新的特質,而對家長和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中國沒有「垮掉的一代」 只有「永不彎曲的青年脊梁」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一代代「永不彎曲的青年脊梁」製圖:程璨 過去二三十年裡,「垮掉的一代」先後被安到中國80後、90後和00後的頭上「或許我們對這一代人知之甚少,才沒有真正看到這一代年輕人身上與生俱來的中國精神。」 ---------------- 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並不存在「垮掉的一代」。 過去二三十年裡,「垮掉的一代」這頂舶來的、早已背離原意的「帽子」,先後被安到中國80後、90後和00後的頭上。
  • 20後都出生了,你還在罵我是「垮掉的一代」?
    2與我們每個人最貼近的標籤莫過於「垮掉的一代」吧,這個幾乎可以形容每個年齡段的標籤。曾幾何時,80後還是時代反叛精神的代名詞,「垮掉的一代」是70後賦予他們當仁不讓的美譽。他們是一切傳統弊端的受害者,也是擁有新思維敢於反對權威的公知。可不知不覺,80後已是新一代社會的主流。
  • 一代文青的「詩與遠方」:凱魯亞克與他催生出的「垮掉的一代」
    個人主義與個性文化的思潮,在此刻發展到了巔峰階段,它們不僅成為凱魯亞克扛起的文化旗幟,也成為文化圈內外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些「後浪」正在不斷洗刷著過去陳舊的文化軌跡,「垮掉的一代」屬於未來的文化思潮。現代性催生的「垮掉的一代」
  • ——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創作於1957年的《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代表作,也是美國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講述的是幾個偶然結識的年輕人,開著汽車,瘋狂穿行於美國大陸的故事。這些年輕人都沒有什么正經職業,卻喜歡喝酒、吸毒,高談闊論,隨意結識異性,走到哪兒睡到哪兒。據說還是作者的半自傳作品。
  • 「00後又是垮掉的一代??」
    最小的一代90後,今年18歲了。 今年開始,90後全體邁過成年大關。 我已經忘記是哪年開始的,我們被罵作「垮掉的一代」。 不知不覺間,被釘在時代恥辱柱上的好像已經不是我們90後了,也已經沒有人再去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熊孩子這個詞已經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甚至連孩子這個詞都在和我們漸行漸遠。 然而,卻有新的一代替我們扛了這些雷。
  • 凱魯亞克誕辰98周年,「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在路上》全新翻譯出版
    3月12日, 是「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 傑克·凱魯亞克 他將自己過去七年來與友人在公路上浪蕩的故事化為文字,並且完全踐行他獨創的「自發性寫作」,不做隔行、沒有分段,順著腦中思路一氣呵成。 《在路上》的出版定義了「垮掉的一代」,使得無數年輕人循著他的足跡去找尋人生真義。
  • 《逍遙騎士》「垮掉的一代」的叛逆與逃離
    丹尼斯·霍珀《逍遙騎士》《逍遙騎士》是美國公路片代表作品,表現的是當時美國「垮掉的一代」的價值觀念。」公路片就是展現這種觀念下的青年的孤獨,無奈和迷茫,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的卻是逃離,反抗和解放。而《逍遙騎士》在「垮掉的一代」的價值觀潮流和公路片的主流思想下誕生。
  • 年輕一代如何刻上「傳統文化的圖騰」?
    他筆下的霍爾頓是個叛逆的年輕人,代表了美國20世紀50年代城市青年的苦悶和彷徨,在他身上凝聚著「垮掉的一代」的許多特徵。  「垮掉的一代」發生在二戰之後,這一代年輕人有著他們「成長的煩惱」。  從十年「文革」之後的「潘曉來信」,到進入21世紀以來,年輕一代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都打著「時代的烙印」。  「30年的快速國際化,我們丟失了傳統文化。我們變成了無根的浮萍,漂浮在飄滿油花的水面上,發現自己停不住了,不知道要漂到哪裡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曾喟嘆。
  • 專訪 | 老王樂隊:為垮掉的一代寫點喪歌兒
    我們團學途坎坷,像立長就重考過、偉碩也曾考了轉學考,潔民已經要面對出社會的壓力等等。,我還年輕》這首歌,可能我們不年輕了,勉勵每一個人,想要做什麼就勇敢的去做,還有時間,別因為當下生活的某些困難而忘記自己最初熱衷的夢想。
  • 《殺死汝愛》的愛情悲劇——哈利與小蜘蛛的男友、詩歌與垮掉的一代
    這些未來成為「垮掉的一代」文學流派的巨匠們,當時還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他們才華橫溢卻又離經叛道,在帶頭人卡爾的組織下,結成了一個親密的四人世界。然而,一起兇殺案卻改變了這四個男孩的人生軌跡……這起意外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火花,也促使他們形成二戰後風行美國的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
  •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衛報》曾做了一期嬉皮士小孩的專題——弗裡特現年43歲,在義大利做教師,父母是嬉皮士。他說他小時候吃素,家裡沒有電視。從西班牙的嬉皮士聚居地搬回英國以後,他對足球一無所知,所以也融入不了當地學校。他們一家被認為是怪人。但是,他感念父母對他的放養,讓他敢於冒險。
  • 垮掉的一代靈魂人物《在路上》,成為無數人的精神食糧,追逐遠方
    在人類文學史上,《在路上》是一部永恆的精神宣言,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去嘗試,去折騰,去闖蕩,去燃燒生命,活得精彩肆意。我試圖去感受「垮掉的一代」20世紀頭號文學浪子的感覺,傑克.凱魯亞克,1947年一伙人橫穿美國的狂野旅行,不僅催生了《在路上》,還點燃了整個時代,影響無數年輕人向外探索,去觸摸生命炙熱的一面這本書影響了無數人,導演,演員,作家,甚至貧民,都渴望遠方,想要去流浪,去浪跡天涯,去勇闖四方
  • 為何說是60年代這批被稱為「垮掉的一代」開創了美國的盛世?佩服
    為何今天作者說,是曾經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美國人打造了一個盛世了呢?我們就來看看60/70年代美國發生了什麼!·是混亂創造了盛世?還是盛世必須需要混亂?中華文明最燦爛的時刻發生在什麼時候?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候,也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
  • 周冬雨三金影后,85花是垮掉的一代嗎?
    但同時當天的熱搜詞條多了一個「85花」,裡面都是因為周冬雨獲獎後,對85花的質疑和嘲諷,還有對周冬雨獲獎的質疑。主要意思是說,85花被90後周冬雨吊打,周冬雨已經是三金影后,而這些85花卻沒什麼被認可的主流獎項,還都在努力凹少女感,還在傻白甜的偶像劇、古裝劇裡面打轉,說85花是垮掉的一代,但是,85花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 誰說90後,00後是垮掉的一代,這部劇為我們自己正名
    今天上午隨著全國抗疫表彰大會舉行,瞬間把我們的記憶又拉回到年初的時候!, 頻頻佔據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搜。在疫情期間雖然電影院暫時關閉了,劇場也不開放了,但是文娛工作者並沒有停下他們的腳步。三月中旬,廣電總局開始籌備組織拍攝抗疫電視劇,這部電視劇集結了近半個娛樂圈的演員來出演,而且都是零片酬。這部電視劇可謂是未播先火,因反應的都是真人真事,所以讓人非常有共鳴。
  • 時尚小故事之嬉皮士:實際上是「垮掉的一代」文化的繼續
    而同時產生的另一種比較消極的思想:「垮掉的一代」,接受存在主義哲學和東方的宗教思想,對於現狀多以嘲諷待之。這兩種思想影響了嬉皮文化的產生。1963年之後一系列政治文化事件的發生,諸如甘迺迪遇刺、黑人運動、女權主義運動以及越戰,搖滾樂的進一步的發展催生了嬉皮文化。嬉皮文化實際上是「垮掉的一代」文化的繼續。
  • 王菲女兒李嫣修改簡介為垮掉的一代,疑暗諷自己
    不知為何,年僅14歲的李嫣將個人簡介修改成了"Wrong Generation"這一畫風沉重的名詞,這句英文翻譯成中文意為垮掉的一代,該詞源於二戰後盛行於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指代特殊時代背景下耽於玩樂不務正業的年輕人。
  • 劉亦菲楊冪劉詩詩:85後小花,娛樂圈垮掉的一代
    跟著「劉亦菲演技」上了熱搜,不過這個熱搜有點沒頭沒腦,點開一看也沒怎麼評論演技,我們熟悉的「演技炸裂」這4個字並沒有出現。以劉亦菲楊冪劉詩詩為代表的85後小花,真的是娛樂圈垮掉的一代內地的娛樂圈從來沒有任何一代跨成85後這樣的,從來沒有。60後樂壇有毛阿敏、田震、韋唯,這些大佬你能說出一個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