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曾被質疑,每一代都沒有垮掉

2021-02-19 灼見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20後將會是渴求擁抱變化、不願墨守成規、渴望創新、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代。

作者 | 王荊棘

01

誰是最「苦逼」的一代人

如果提前了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每一代人,都有一個時段,覺得自己是最苦逼的:

80後這代人,獨生子女,改革先鋒,不被認可;90後這代人,自嘲沒趕上好時候,經濟環境不好,工作困難。

 

每一代人都會被上一代人貼上各種標籤,人們忙忙碌碌,隨著時代成長,在同一個社會結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直面每個群體的選擇與難題。

 

70後、80後、90後、00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了類似的代際劃分。在這般簡單粗暴的劃分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個體的獨特記憶與故事。

 

02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主場時間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用「在飯桌上喝完酒之後幹什麼事兒」來判斷你是哪一代人?

60後: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後:唱個卡拉OK;

80後:去夜店嗨皮;

90後:十幾個人坐一起,沒人說話,都在刷手機。

70一代,成長於一個硬性的社會環境中,能夠接觸到的信息有限,少年時對整個世界的理解全靠猜,心中有一簇星星火苗,隨時會被點燃。

80一代,時代給予他們限制與自由,迎接改革開放的春風,他們不願步父輩後塵,求得一份安穩的工作,內心激蕩,許多人會為人生選擇另一種可能。

90一代,生長於網際網路時代,有著相較於前人的早熟,過早看清了社會的本質,不迷戀雞湯、口號、畫大餅,用喪氣且認真的玩味態度消解一切困難。

這種每個群體所特有的標籤,在朋友圈中也有體現,我也會常常覺得:70後更有家國情懷,80後更有冒險精神,90後更自我一些,不願向任何人與事妥協。

 

03

80後「寒流」下的躁動與「消失」

 

80後青年人的照片裡,每個人都很純真,不摻雜一點美顏與濾鏡,大家都是最真實的模樣。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當屬82年的青年作家——韓寒。

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賽,考官出的題充滿了隨機性,一隻裝滿水的杯子,然後把揉成團的紙丟進去,便是作文的題目。

 

一個小時後,一篇《杯中窺人》浮出水面,作文開頭格局就很大,「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國的民族劣根性。魯迅先生闡之未盡。我有我的看法。」

 

評委看完,無不被少年的銳氣和才華震驚;連出題者都想不到,還能這麼寫!

 

而韓寒真正出名是他的第一本小說《三重門》的出版,人們把他比作中國的凱魯亞克,他影響了「80後」整整一代人。

韓寒的那句:「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也成為了許多80後踐行自己生活態度的座右銘。

 

80後是好動的一代,更是痴迷文學的一代;當時在「寒流」的影響下,高中生以能加入文學社為自豪,男生給喜歡的女生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寫一封情書。

 

在拘謹的社會環境中,青年人急需一個與他們年紀相仿的意見領袖來發聲,無論是公民韓寒,還是公知韓寒,都贏得了一大批80後青年人的擁戴。對於長期接受循規蹈矩般教育的青年人來說,韓寒「反體制」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們經歷了新中國從封閉到開放的整個歷程,東西方各種文化與思想紛至沓來,洗禮著年輕而少不更事的「80後」們,面對選擇,他們更願意去嘗試自己所喜歡的,而不是父輩們所喜歡的。

人們在追逐偶像的過程,會映射出追隨者身上缺失的東西,以及他們想要擁有的東西。在今天看來,曾經的少年韓寒所講過的許多話,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

 

但即便如此,一個文化偶像的誕生仍有許多積極的意義,「寒流」在思想上撞擊著那代人的心靈,「韓寒風潮」,依舊是千禧年間年輕人最濃重的青春符號。

 

然而,和每一代過往的人一樣,80後也要經歷「消失」,他們消失於各有重擔的生活、消失於逐漸封閉的自我、消失於更年輕一代的巨大聲浪中。

 

他們已經為人妻,為人父,各自忙於生計,操心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精打細算著個人的資產;大部分時候,寧願沉默,那種漸漸要退出於歷史舞臺中心的無力感是許多80後的困惑。

04

貧下90後的困惑

 

如果說80後經歷了博客時代的韓寒,是中國第一批網民;那90後則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原生網民的標籤賦予了這代人獨特的性格和價值觀。

 

成長於網際網路逐漸普及時代的90後,有著異於前人的早熟與敏感,深受各種亞文化的薰陶,他們對於各種新鮮事物的包容能力更強大,並不在意外部環境所給予的評價,因此,「佛系人生、喪氣、不妥協」,是這屆90後人群的關鍵詞。

大約也是在10多年前,90後被社會群嘲是「廢掉」的一代年輕人,以90後為代表的「非主流」穿梭在大街小巷,在網絡上發跡的「火星文」被90後們運用的淋漓盡致。

 

如今絕大部分90後已經走上了社會,並且有相當一部分已然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畢竟走過2020年的關口,最早的一批90後,也迎來了自己的30歲。

 

然而年齡的增長必定會帶給每一代人不同的困惑,無論你生長於哪個時代,它都一定存在。

 

如果說80後的難題更多是家庭與精神上的煩惱,那90後則是要赤裸裸地面對事業與工作上的難題。

 

網絡上許多有關90後的批評大多都是與職場有關,老闆吐槽90後員工難以管理,而90後也在飄搖不定的工作環境中,找尋上升的途徑。

 

打拼在職場之上的他們,大多是離開家鄉,漂泊在大城市之中。那些「30萬北漂跨省上班」、「數千人擠爆930公交」一類新聞標題中的主人公或許就有你的90後朋友。

 

05

新時代的20後

 

不同代際人群的種種困惑並非全部是由時代所給,因為在每一個圈層之中都有活出自我的人存在。很多時候,人到了一定年紀所感受到的苦惱,往往都是強行給自己添加的心理暗示。

 

80後為「人到40」,苦於代際溝通而憂慮;90後為「人到30」,為工作、事業、愛情而憂慮;而蔡瀾先生卻早就為每一代人擬好了勸詞,人人都感嘆青春只有一次,可中年也只有一次啊,人生每一個階段都珍貴,不必妄自菲薄。

 

所有80後的「衝勁」、90後的「佛系」,每一代人身上所獨有的那些特質,都是你們對抗時代偏見最好的武器。

 

2020年,是新一個十年的開端,以 5G 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政治格局,各國間的經濟、科技的合作與競爭、協調與衝突愈加複雜多變。中國對外開放在反全球化浪潮中逆勢加速,在世界不同政體利益與文化衝突達到臨界點的局勢下,中國的經濟邁入了新時代。

 

第一批20後寶寶到來,80後走過迎接改革開放的過渡期,90後與00後共同邁過網際網路時代,20後一代將迎來一個嶄新的10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過程,每一代人都曾被質疑,每一代都沒有垮掉,都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波瀾壯闊。20後將會是渴求擁抱變化、不願墨守成規、渴望創新、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代。

 

OPPO Reno3 系列將鏡頭聚焦於全球範圍內的第一批20後,開啟記錄全球20後新生兒誕生的暖心之旅:

 

科技改變生活,同時也記錄生活,OPPO Reno3系列作為集拍+剪+看+傳為一體的全能5G視頻手機,視頻超級雙防抖加持,畫質更穩更清晰,記錄的不僅是新生,更有對新時代新生活的無限憧憬。

科技讓未來更近一步,OPPO融合科技與設計驅動手機「影像力」不斷向前突破,讓記錄更隨心、更簡單,使「平凡的」記錄更有感染力。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影像去記錄、表達、分享。我們用手機記錄平凡生活,也記錄了時代最真實的縮影。

70後不喜張揚,80後拼搏勵志,90後從不設限……

堅守住內心的堅持,不必抗拒質疑與標籤,努力生活,擁抱未來。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值得稱讚之處,在OPPO Reno3系列視頻手機的鏡頭記錄下,20後一代人的故事緩緩展開,期待他們綻放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最後,為每一個20後的寶寶送上祝福,不必茫然,不必失措,你們會是更好的一代。

— THE END —


◐◑這回,B站跨年晚會「吊打」各衛視,很懂年輕人!

◐◑2000年,竟然已經是20年前了

◐◑再見,2019!你好呀,2020!

◐◑撒貝寧突然轉身「替班」董卿,BGM響起,小撒慌了……看完節目,終於讀懂了青春!

◐◑一封中國醫生的家書讓人落淚:給父親的一封信

相關焦點

  • 統一愛誇正能量短片:每一代都值得被誇贊!
    「誇誇群」走紅的背後,反映出人們生活中缺少鼓勵,對疏解生活壓力的需求,對肯定自身價值的渴望,對人與人和諧友善親密關係的嚮往。 緊追「誇誇群」的熱潮,統一旗下的中高端天然礦泉水品牌,ALKAQUA愛誇就在五四青年節推出了#以愛誇,贊每一代# 的主題短片,在「一代不如一代」的社會論調下,主張70、80、90每一代都值得愛誇。
  •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哪吒」
    他也曾嘗試去討好別人,從夜叉手裡救回被抓走的小女孩。可惜愚眾的偏見根深蒂固,他們寧願相信自己的直覺,污衊是哪吒擄走了小女孩。無論他怎麼努力,都不能改變人們的最初印象。你想讀醫學專業,父母偏偏要你讀法律;沒上過985/211的,在招聘簡歷階段就被一棒子打死;東北來的學生,很多人一看到就覺得東北人就是一言不合會打人的那種……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比起政治和階級鬥爭,我們更關心自己未來有沒有發展
  • 攝影可能性的革新,在每一代攝影師身上都會發生
    畫面中的人臉無法立刻辨別,身著駱駝色外套的幾人背離我們而去,濃煙彌蓋著其中兩人。不,如果算上影子,是四個人,如果算上背部的影子,是六個人。事實上,如果算上前景中攝影師本人的影子,總共是七個人——隨著眼睛望向更深處,會出現更多的人。這是一張保持運動的照片。20世紀60年代早期,邁耶洛維茨開始從事街頭攝影,並迅速深諳此道。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男神 知道姿三四郎是誰就點進來吧
    男神雖然是個新詞,但每一代人都沒缺過。70後說出幾個男神的名字,80後有時會撇嘴,覺得太老,但90後不會撇嘴,因為他們聽都沒聽說過。切,誰沒年輕過啊。90後說出一枚男神——都教授,70後也會撇嘴:那叫什麼男神啊,太奶油,我們那個時代的男神,都是些硬邦邦的漢子。 說實話都教授也挺不容易的,能在今天娛樂產業競爭這麼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說明很獨特。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國,是剛剛打開窗戶的年代,啥都沒見過,文化 生活極度匱乏,任何一件舶來文化產品都像甘蔗一樣被大家反覆咀嚼、再反覆咀嚼,直到一點滋味都沒有了才放棄。
  • 為什麼每一代美國男人,都想做他的女婿
    這招立刻讓很多有心佔地鐵當局小便宜的星戰迷惶恐不已,也可以說是很不人道了。我們成長於60年代,而且都抗議過越戰,我們想接管這個世界。再有就是我們都對電影充滿熱情。我們始終都在爭搶著成為被注目的對象,希望得到點膠片去拍點東西。"成長於60年代是什麼意思,可以直接腦補喬治盧卡斯的兩位同代人:《廣告狂人/Mad Men》男主Don Draper叛逆的女兒Sally Draper,以及《芳華》中那位親歷越戰的劉峰(黃軒)。
  • 火影忍者:每一代火影的戰鬥套裝各有特點,其中四代火影的最酷
    火影可是木葉村的最高領袖,同時也代表木葉村的最強實力,岸本老師設置影級人物,也讓大家眼前一亮,能夠擔任火影的角色都是具備責任感和能力的人,同時要保護木葉村的安危
  • 蘋果A14性能又提升50%,為什麼蘋果每一代新處理器A13/A12/A11/A10...
    為什麼蘋果每一代新處理器都說比上一代提升很多?這次,即將在iPhone 12上搭載的A14,據說CPU性能要提升40%,GPU提升50%,你信嗎?6tiedncA11 是蘋果與合作多年的老夥伴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切斷關係之後的首款全自研處理器,不管是架構還是核心控制部分都由蘋果獨自操刀。關於這點,蘋果也在發布會上作出了多次強調。根據官方的介紹,A11處理器採用了臺積電最先進的 10nm 工藝製程,同時還突破性地採用了六核心的設計。
  • 楊文彬 : 每一代人都會面對他們所處時代的問題 , 而我用攝影表達了我的困惑
    楊:《大學社會》的創作契機是出於一個我至今還沒有解決的疑惑:為什麼我們這群走出12年應試教育體制的年輕人,進入大學後一瞬間就會變成了另外一幅模樣。人是一個很複雜的動物,這些變化,對這群剛從高三的高壓式學習生活中走出來的孩子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先不對它做出好壞的評價,它首先引起了我的困惑和思考它的興趣。《大學社會》的確與我的生活經驗有密切關聯,但它不意味著我的生活本身。
  • 我們年輕一代都曾被質疑,也都沒有垮掉
    濮晨準工藝美術師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呂門紫砂第三代傳承人濮晨,1988年出身於紫砂世家,父親和姑姑都是紫砂藝人,叔公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呂俊傑和小濮晨得天獨厚的家學淵源和師承,加上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而今,他已然傳承了呂派壺藝的精髓,更將呂氏絞泥技藝充分掌握且能隨心運用,大部分作品都帶著他獨有的原創風格,這讓他在80
  • 每一代豐田Supra,都有一首屬於它的「主題曲」
    各種高精尖技術,各種頂級材料都在豐田的性能車上得以應用,不僅讓它們的產品獨具迷人魅力,在賽場上更是廣受殊榮與讚美。黑色的下擾流板時刻都在透露出它,絕不是很一個好惹的「樣子貨」。中控臺大面積的碳纖維+真皮材質的包覆,在用紅黑撞色的搭配撩撥人心,讓人實在按耐不住那份被埋葬已久的駕駛欲望。
  • 「00後又是垮掉的一代??」
    馮曦妤 - 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鋼琴版)每一代都有每一代專屬的酸甜苦辣
  • 每一代人有一代的童年回憶
    有一年過年,母親給我做了一件新棉祆,不知咋地,年三十在我偷偷玩火時穿在身上被燒了,讓父親打了個半死,似乎孩子還沒有新棉襖值錢。那時人小記性好,電影中看到過的一些情節,馬上在現實生活中能把它模仿出來。所以小時候我的玩具最多的就是刀槍,而且都是我自己偷偷做的。有用竹片做的武士刀,有用木頭做的手槍、長槍,也有用玉米杆做的機槍等等。——董飛洪
  • 《終極筆記》小哥和九門每一代人都有關係,最後為何會選擇吳邪?
    「終極筆記」是一部由小說《盜墓筆記》翻拍而成的影視劇,在開播時遭到了各方的一致抨擊和質疑,但最終卻發生了大逆轉,贏得了觀眾的讚譽。也是一部網劇,被稱為史上最還原盜墓筆記。有一次,小哥張起靈的人氣追上了主角吳邪,成為《盜墓筆記》的靈魂人物。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夏洛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夏洛克文/李尚龍夏洛克出聖誕特別版本了,2015據說是懸疑年。無論是《白夜行》的大賣,東野圭吾作品爆炸,還是年底的《唐人街探案》,似乎每個人都在欣賞著自己的懸疑作品,其實,每個人都有著自己鍾愛的故事,這故事裡隱含著青春。我是夏洛克的忠實粉絲,本尼迪克特的作品從《為奴十二年》到《模仿遊戲》恨不得都看了兩遍以上,英劇《夏洛克福爾摩斯》也是恨不得每一集都看了三遍以上,有段時間,恨不得每天都去BBC官網上看夏洛克開拍了沒有。
  • 每一代謀女郎都有獨特的一面
    ,只能算是清秀;有些人覺得劉浩存繼承了國師一貫的審美傳統,一張清爽高級的電影小臉,神情有不輕易服輸的倔強感。但是劉浩存的氣質很謀女郎,她的表情看起來比同齡人成熟很多,90%的照片都沒有30多年來從張藝謀手中誕生了20多個謀女郎,謀女郎們雖然走紅的時候相像,但是後來留在娛樂圈大紅大紫的,基本都沒有張藝謀剛帶出來的樣子了
  • 20後都出生了,你還在罵我是「垮掉的一代」?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而不是活成他人眼中的標籤。1最近的微博熱搜和朋友圈都被《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這兩部劇霸屏了。除了對劇情本身的討論以外,網友們更多是想要去傳達自己「拒絕被定義」的聲音。的確,在社會生活中,很多人都會以自己的標準或大多數人的標準來定義別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