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20後將會是渴求擁抱變化、不願墨守成規、渴望創新、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作者 | 王荊棘
01
誰是最「苦逼」的一代人
如果提前了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每一代人,都有一個時段,覺得自己是最苦逼的:
80後這代人,獨生子女,改革先鋒,不被認可;90後這代人,自嘲沒趕上好時候,經濟環境不好,工作困難。
每一代人都會被上一代人貼上各種標籤,人們忙忙碌碌,隨著時代成長,在同一個社會結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直面每個群體的選擇與難題。
70後、80後、90後、00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了類似的代際劃分。在這般簡單粗暴的劃分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個體的獨特記憶與故事。
02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主場時間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用「在飯桌上喝完酒之後幹什麼事兒」來判斷你是哪一代人?
60後: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後:唱個卡拉OK;
80後:去夜店嗨皮;
90後:十幾個人坐一起,沒人說話,都在刷手機。
70一代,成長於一個硬性的社會環境中,能夠接觸到的信息有限,少年時對整個世界的理解全靠猜,心中有一簇星星火苗,隨時會被點燃。
80一代,時代給予他們限制與自由,迎接改革開放的春風,他們不願步父輩後塵,求得一份安穩的工作,內心激蕩,許多人會為人生選擇另一種可能。
90一代,生長於網際網路時代,有著相較於前人的早熟,過早看清了社會的本質,不迷戀雞湯、口號、畫大餅,用喪氣且認真的玩味態度消解一切困難。
這種每個群體所特有的標籤,在朋友圈中也有體現,我也會常常覺得:70後更有家國情懷,80後更有冒險精神,90後更自我一些,不願向任何人與事妥協。
03
80後「寒流」下的躁動與「消失」
80後青年人的照片裡,每個人都很純真,不摻雜一點美顏與濾鏡,大家都是最真實的模樣。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當屬82年的青年作家——韓寒。
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賽,考官出的題充滿了隨機性,一隻裝滿水的杯子,然後把揉成團的紙丟進去,便是作文的題目。
一個小時後,一篇《杯中窺人》浮出水面,作文開頭格局就很大,「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國的民族劣根性。魯迅先生闡之未盡。我有我的看法。」
評委看完,無不被少年的銳氣和才華震驚;連出題者都想不到,還能這麼寫!
而韓寒真正出名是他的第一本小說《三重門》的出版,人們把他比作中國的凱魯亞克,他影響了「80後」整整一代人。
韓寒的那句:「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也成為了許多80後踐行自己生活態度的座右銘。
80後是好動的一代,更是痴迷文學的一代;當時在「寒流」的影響下,高中生以能加入文學社為自豪,男生給喜歡的女生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寫一封情書。
在拘謹的社會環境中,青年人急需一個與他們年紀相仿的意見領袖來發聲,無論是公民韓寒,還是公知韓寒,都贏得了一大批80後青年人的擁戴。對於長期接受循規蹈矩般教育的青年人來說,韓寒「反體制」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們經歷了新中國從封閉到開放的整個歷程,東西方各種文化與思想紛至沓來,洗禮著年輕而少不更事的「80後」們,面對選擇,他們更願意去嘗試自己所喜歡的,而不是父輩們所喜歡的。
人們在追逐偶像的過程,會映射出追隨者身上缺失的東西,以及他們想要擁有的東西。在今天看來,曾經的少年韓寒所講過的許多話,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
但即便如此,一個文化偶像的誕生仍有許多積極的意義,「寒流」在思想上撞擊著那代人的心靈,「韓寒風潮」,依舊是千禧年間年輕人最濃重的青春符號。
然而,和每一代過往的人一樣,80後也要經歷「消失」,他們消失於各有重擔的生活、消失於逐漸封閉的自我、消失於更年輕一代的巨大聲浪中。
他們已經為人妻,為人父,各自忙於生計,操心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精打細算著個人的資產;大部分時候,寧願沉默,那種漸漸要退出於歷史舞臺中心的無力感是許多80後的困惑。
04
貧下90後的困惑
如果說80後經歷了博客時代的韓寒,是中國第一批網民;那90後則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原生網民的標籤賦予了這代人獨特的性格和價值觀。
成長於網際網路逐漸普及時代的90後,有著異於前人的早熟與敏感,深受各種亞文化的薰陶,他們對於各種新鮮事物的包容能力更強大,並不在意外部環境所給予的評價,因此,「佛系人生、喪氣、不妥協」,是這屆90後人群的關鍵詞。
大約也是在10多年前,90後被社會群嘲是「廢掉」的一代年輕人,以90後為代表的「非主流」穿梭在大街小巷,在網絡上發跡的「火星文」被90後們運用的淋漓盡致。
如今絕大部分90後已經走上了社會,並且有相當一部分已然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畢竟走過2020年的關口,最早的一批90後,也迎來了自己的30歲。
然而年齡的增長必定會帶給每一代人不同的困惑,無論你生長於哪個時代,它都一定存在。
如果說80後的難題更多是家庭與精神上的煩惱,那90後則是要赤裸裸地面對事業與工作上的難題。
網絡上許多有關90後的批評大多都是與職場有關,老闆吐槽90後員工難以管理,而90後也在飄搖不定的工作環境中,找尋上升的途徑。
打拼在職場之上的他們,大多是離開家鄉,漂泊在大城市之中。那些「30萬北漂跨省上班」、「數千人擠爆930公交」一類新聞標題中的主人公或許就有你的90後朋友。
05
新時代的20後
不同代際人群的種種困惑並非全部是由時代所給,因為在每一個圈層之中都有活出自我的人存在。很多時候,人到了一定年紀所感受到的苦惱,往往都是強行給自己添加的心理暗示。
80後為「人到40」,苦於代際溝通而憂慮;90後為「人到30」,為工作、事業、愛情而憂慮;而蔡瀾先生卻早就為每一代人擬好了勸詞,人人都感嘆青春只有一次,可中年也只有一次啊,人生每一個階段都珍貴,不必妄自菲薄。
所有80後的「衝勁」、90後的「佛系」,每一代人身上所獨有的那些特質,都是你們對抗時代偏見最好的武器。
2020年,是新一個十年的開端,以 5G 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政治格局,各國間的經濟、科技的合作與競爭、協調與衝突愈加複雜多變。中國對外開放在反全球化浪潮中逆勢加速,在世界不同政體利益與文化衝突達到臨界點的局勢下,中國的經濟邁入了新時代。
第一批20後寶寶到來,80後走過迎接改革開放的過渡期,90後與00後共同邁過網際網路時代,20後一代將迎來一個嶄新的10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過程,每一代人都曾被質疑,每一代都沒有垮掉,都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波瀾壯闊。20後將會是渴求擁抱變化、不願墨守成規、渴望創新、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代。
OPPO Reno3 系列將鏡頭聚焦於全球範圍內的第一批20後,開啟記錄全球20後新生兒誕生的暖心之旅:
科技改變生活,同時也記錄生活,OPPO Reno3系列作為集拍+剪+看+傳為一體的全能5G視頻手機,視頻超級雙防抖加持,畫質更穩更清晰,記錄的不僅是新生,更有對新時代新生活的無限憧憬。
科技讓未來更近一步,OPPO融合科技與設計驅動手機「影像力」不斷向前突破,讓記錄更隨心、更簡單,使「平凡的」記錄更有感染力。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影像去記錄、表達、分享。我們用手機記錄平凡生活,也記錄了時代最真實的縮影。
70後不喜張揚,80後拼搏勵志,90後從不設限……
堅守住內心的堅持,不必抗拒質疑與標籤,努力生活,擁抱未來。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值得稱讚之處,在OPPO Reno3系列視頻手機的鏡頭記錄下,20後一代人的故事緩緩展開,期待他們綻放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最後,為每一個20後的寶寶送上祝福,不必茫然,不必失措,你們會是更好的一代。
— THE END —
◐◑這回,B站跨年晚會「吊打」各衛視,很懂年輕人!
◐◑2000年,竟然已經是20年前了
◐◑再見,2019!你好呀,2020!
◐◑撒貝寧突然轉身「替班」董卿,BGM響起,小撒慌了……看完節目,終於讀懂了青春!
◐◑一封中國醫生的家書讓人落淚:給父親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