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種鄉愁:川瀨巴水版畫珍品典藏》:明月何曾是兩鄉——浮世繪...

2020-12-25 騰訊網

我國新冠疫情爆發後,日本京都府舞鶴市緊急馳援大連市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我們才驚覺,原來有一個地方跟我們的距離一衣帶水;原來有一個地方跟我們的文化同宗同源。

這句詩出自「七絕聖手」王昌齡,用「明月」、用「兩鄉」這些慣常描寫鄉愁的詞,表達出人分兩地但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也許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鄉愁卻可以是相似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近現代版畫巨匠川瀨巴水浮世繪裡的「十萬種鄉愁」。

1 浮世繪就是我們的信仰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脫胎於中國古代的仕女圖,是日本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多以彩色印刷的木版畫為主,曾風靡於全日本,傳到歐洲,直接引發了歐洲的美術革命。

有一個最著名的歐洲迷弟——梵谷。在他的日記裡寫道:「說我們是光的畫家,這是你們對我們的不了解,說我們喜歡浮世繪是對我們的看不起,浮世繪就是我們的信仰。」

梵谷早期臨摹,後期作畫吸收和融入了很多浮世繪的繪畫技巧和理念,比如這幅唐吉老爺,人物背後就是典型的浮世繪作品。

說浮世繪通過西方影響了世界,一點都不為過。

鮮為人知的是,魯迅先生也對浮世繪有著近乎痴迷的狂熱。1926年至1936年間,魯迅購買浮世繪書籍17種33冊、單頁浮世繪30幅,幾乎囊括了日本浮世繪大師的代表作品。

他在給日本歌人山本初枝的信中說道:「中國還沒有欣賞浮世繪的人,我自己的這些浮世繪將來交給誰,現在正在擔心。」拳拳愛意溢於言表。

到了近現代,浮世繪大師紛紛遠去。最善表現女兒情態的喜多川歌麿已經做古,喜歡描繪風景與平民生活的葛飾北齋已經走遠,在《葉隙之月》裡描繪唐詩「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滿天」的歌川廣重也做離開了人間。

所幸的是,還剩一位川瀬巴水,其作品精緻典雅,有「昭和的歌川廣重」、「旅行詩人」的美譽。一生遍尋日本美景,採風製作木版畫超過600餘幅。其中以雋永的風景畫為最,畫中的風、花、雪、月皆有靈,每一幅都是一個唯美的故事,氤氳著淡淡鄉愁。

為之惋惜的是,川瀬畫作多數毀於1923年關東大地震,存世較少,尤顯珍貴,因而成為藝術收藏愛好者競相追逐的「稀世遺珠」。此次經日本巖波書店獨家授權,嚴選72幅珍品,復刻於原漿特種紙8開本單張畫片上,與同主題手帳禮盒、便籤磚、印章、摺扇形成「鄉愁·文創禮盒」,每一張都是極致的,素淨與美的享受。

2 日本國民的心靈故鄉

鄉愁是什麼?

是窗前的明月,是故鄉的寒梅,是枯藤老樹,是西風瘦馬,是江楓漁火,是夜半鐘聲,是日暮鄉關的追問,是煙波江上的愁苦,是江南的油紙傘,是塞北的南飛雁。

鄉愁,是由一個個記憶中的意象組成的。

川瀬巴水就是能將雪覆鬥拱的建築、疏影斜照的月光、靜謐安寧的富士山、撐著紙傘的和服少女,用纖細至極的色彩和絕妙的光線組合在一起,捕捉到畫面中細小微光,描繪出詩一般的意境。

春觀夜櫻,夏望繁星,秋賞滿月,冬會初雪。這是日本國民記憶中的鄉愁,正如我們的鄉愁。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在《富山平原》上,朗月高懸,寒林霧晚,蕭蕭枯木,闌闌燭火。

於皎皎《春月》中,海上明月,清波碧粼,浮雲向遠,松伴漁人。

也許是遠行客,也許是夜歸人。在趕路的夜裡有此等景色相伴,想著此時此刻在遙遠的故鄉也許會有另一個人,仰頭望月,千裡嬋娟。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在《大阪天王寺》裡,空濛遠寺,入院繁星,鐘磬不鳴,靜聽雪聲。

有《根津権現之雪》,雪落青瓦,霧迷紅牆,紫衣蘭傘,踏石而歸。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落時分,最是靜謐。喧囂與紛繁不再,也許只有故鄉的溫暖和親人的陪伴,最能抵禦這漫漫長冬。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那是《相州前川的雨》,滂沱大雨,烏雲遠散,長街孤影,燈火幽明。

還有《熊本城宇土牆》,斜風細雨,草色映階,重簷隱碧,積水如鏡。

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萬裡心。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故鄉的雨巷淅淅瀝瀝,遊子的心不知歸期。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四季風雨,日升日落,在川瀨巴水的筆下,這些畫面讓人覺得心在此刻都安靜了。思緒已經飄飄蕩蕩,回了悠遠而常伴夢中的故鄉。

我一直心有疑惑,為何宮崎駿的漫畫能那般清新浪漫又溫柔雅靜,了解了浮世繪的畫風才發現,這可能源自傳統、源自傳承。

川瀨巴水有一句著名的話:

「寫生也好,版畫製作也好,畫中之景能讓大家感覺如親眼所見一般,這就極大滿足了成就感。」

美好的畫面,可以在眼裡。但溫柔的故鄉,一定在每個人的夢裡。

我們要感謝人類歷史上的這些不朽的藝術家,通過敏銳的體察和細膩的筆觸,把美和情感凝聚於紙面,將我們的十萬種鄉愁,穩穩地安放。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皓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聊浮世繪-歌川派大師
    得益於當時寬政改革後日本社會從武士階層和富裕市民為主導開始轉大眾化轉型,歌舞伎表演也從原先深奧晦澀變得簡單輕快,讓浮世繪藝術越發通俗易懂。《七代目市川団十郎》歌川國政一共有123幅作品,絕大部分專注於歌舞伎演員肖像畫,另外還有五幅美人繪版畫。在生涯最後5年裡,他暫停了浮世繪的創作,轉而專注於戲劇面具的雕刻事業。《市川鰕蔵》這幅作品是整個浮世繪藝術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出鏡率相當高,應該或多或少在服裝(如優衣庫),掛飾上看到過這幅作品。大膽的臉部刻畫,強烈的裝飾趣味,痛快淋漓地表現了江戶仔的豪情。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浮世繪丨從春宮版畫到皇室御藏
    - 歌川國芳《為朝營救圖》1850,歌川國芳開闢了浮世繪的「戲畫」的新天地,用「戲畫」來諷刺幕府專制 -誕生於17世紀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版畫,雖然是在中國文化滋養下生長的藝術形態,但它獨特的風格和對印象派乃至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從這個程度上來說,作為一種本土藝術的浮世繪,對世界藝術的走向劃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印象派的兩位代表大師莫奈和梵谷,都是浮世繪的狂熱粉絲。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
  • 網絡流行語科普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2-15 16:4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什麼意思什麼梗? 你我就像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共照明月,何曾身處兩地?
  • 浮世繪·拍賣專場 | 歌川豐國、歌川國芳、歌川國貞等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歌川是什麼?歌川派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界中最大派系。日本浮世繪界自1700年代直至今日,均深受歌川派的影向。始祖是歌川豐春(1735-1814),生於神奈川縣伊勢原市歌川村,故取名為歌川。
  • 葛飾北齋大師富嶽三十六景賞析,被譽為日本浮世繪版畫最高傑作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之一,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只繪製36景,因為大受好評,所以葛飾北齋仍以《富嶽三十六景》為題再追加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稱初版的36景為「表富士」,追加的10景為「裡富士」。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北京 |【橋舍·浮世繪】日本最大浮世繪流派——歌川派
    歌川國貞(1786-1864)歌川國貞是主導幕末晚期浮世繪界的歌川派最主要畫師,他出生江戶本所的經營渡船場之家,十多歲時就拜歌川豐國為師,成為其入門弟子,二十餘歲始發表美人畫、小說插圖及演員畫像等浮世繪版畫。他一生製作量極為龐大,據統計,大約留下了逾萬幅作品,且多為單幅美人畫和歌舞伎演員像。今天的日本浮世繪學界一般將其稱為「三代豐國」。
  • 日本浮世繪藝術家|日本|浮世繪|小林清一|版畫
    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日本版畫家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生於1847年9月10日,日本江戶淺草,現於東京,卒於1915年11月28日),他接受了西方石印和版畫的影響,尤其是在他的木刻版畫中。小林首先研究了日本畫,後來油畫以及攝影。
  • 歌川國芳:一個愛貓成痴的浮世繪大師
    喜愛浮世繪的朋友們,一定會聽說過這個詞——歌川派。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最大流派,著名大師有歌川豐春、歌川豐國、歌川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貓是他們畫面中的常客。在他們的畫作中,說不定哪一個角落裡就藏著一隻貓。
  • 贈票丨提到浮世繪你只知道海浪?
    Christian Dior在回憶錄裡則寫到,「繪有日本版畫作品的巨幅護牆板從一直從樓梯鋪陳至屋頂,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所作的浮世繪作品裝飾著我的西斯廷教堂,我常常駐足膜拜,一看就是幾個小時…」T恤、家居用品、箱包……《神奈川沖浪裏》的各種元素深深融入現代生活。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王馬版畫工房復刻經典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 》和 《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塑像2018年攝於江戶東京博物館通過網友的大量反饋,王馬版畫工房從十月末開始,復刻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的經典作品《神奈川沖浪裏》和《凱風快晴》。浮世繪的圖案在中國流傳甚廣,群眾基礎很深,但大家熟悉的只是圖案,很多朋友並不知道我們熟悉的浮世繪,其實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木版畫,(早期浮世繪為肉筆,逐漸演變表現日本世俗生活的木版畫的代名詞)。
  • 歌川國芳的三國浮世繪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凡·高一生還留下大量書信資料,主要是寫給他作為畫商的弟弟提奧,其中關於浮世繪的內容不勝枚舉,表露出他對日本美術的高度讚譽。凡·高在 19 世紀 80 年代初就接觸到了浮世繪。1885 年 12月他從安特衛普給提奧的信中就寫道:「我的畫室還是很不錯的,這裡貼著好幾幅日本版畫。這些令我感到非常高興。」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浮世繪和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又有著怎樣的血脈淵源?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風靡全球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裡》何以成為日本精神的標誌性符號?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在這400多年裡,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鈴木春信、東洲齋寫樂等大師們也留下了眾多江戶時代的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如果把大師們化作一個團體,冠以浮世繪之名,誰是你心中的C位大師呢?一起來「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