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文化的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要以廣泛的藝術傳播讓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互促共榮。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 紙本 25×38cm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發展即與中國明清繪畫有著緊密聯繫。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是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瑰寶。二者同源於明代書籍版畫的興盛,同樣以多色木版套印為主要製作工藝,都是由人民大眾創造、使用和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由於浮世繪與木版年畫在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在東方世界裡交相輝映。
百花公主 天津楊柳青 紙本 59.5×105.5cm 清乾隆 中國美術館藏
此次展覽作品精彩紛呈,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歌撰戀之部 喜多川歌麿 紙本 36.5×24.5cm 1793-179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連生貴子 蘇州桃花塢 紙本 54×30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需特別指出的是,此次展覽中展出的浮世繪全部是版畫家李平凡先生於2004年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的作品,這些作品構成了中國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這批浮世繪作品的學術梳理和深入研究,挖掘其與同時代的中國清代木版年畫的聯繫與差異,並將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集結成展、回饋觀眾,切實發揮藏品的社會價值和中國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將持續至10月15日(周一閉館)。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