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12-23 瀟湘晨報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文化的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要以廣泛的藝術傳播讓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互促共榮。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 紙本 25×38cm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發展即與中國明清繪畫有著緊密聯繫。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是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瑰寶。二者同源於明代書籍版畫的興盛,同樣以多色木版套印為主要製作工藝,都是由人民大眾創造、使用和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由於浮世繪與木版年畫在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在東方世界裡交相輝映。

百花公主 天津楊柳青 紙本 59.5×105.5cm 清乾隆 中國美術館藏

此次展覽作品精彩紛呈,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歌撰戀之部 喜多川歌麿 紙本 36.5×24.5cm 1793-179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連生貴子 蘇州桃花塢 紙本 54×30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需特別指出的是,此次展覽中展出的浮世繪全部是版畫家李平凡先生於2004年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的作品,這些作品構成了中國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這批浮世繪作品的學術梳理和深入研究,挖掘其與同時代的中國清代木版年畫的聯繫與差異,並將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集結成展、回饋觀眾,切實發揮藏品的社會價值和中國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將持續至10月15日(周一閉館)。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展覽前言中介紹,中國和日本同為漢字文化圈國家,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帶水,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鑑,綿延千年。歷史上,中國唐代佛教美術、宋元水墨畫對日本美術的發展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明清時期,木版套色印刷技術臻於成熟,不僅促使中國木版年畫至清代達到鼎盛,也推動了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發展。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浮世繪是17至19世紀流行於日本的風俗版畫,生動記錄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遊樂活動,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審美意識,具有普遍的人文價值和時代精神。浮世繪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湧現出了為數眾多的優秀畫師,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被稱為「浮世繪六大家」。
  • 9月中國美術館最新展覽
    進入9月中國美術館全新主題的「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和「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正在熱火如荼的展映。先說說「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這個展覽藝術家以繪畫的形式展現了70年來我國人民在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教育、醫療、救災、新貌、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550餘件(套)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藏品。特別喜歡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和農民畫。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原汁原味的再現了民族服飾和生活場景,特別有帶入感;農民畫作品色彩豔麗,整幅畫給人喜氣洋洋的感覺。
  • 帝都魔都2個浮世繪大展,大師名畫層出不窮,你想看的都在裡面,有一個免費!
    📍北京·中國美術館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向我們展示了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之間的聯繫。展出的作品,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本周文藝生活指南:中國美術館展日本浮世繪精品,哈利·波特重映
    不管你喜歡戲劇、展覽、文學、美術,抑或電影、電視和音樂,北京文藝日曆都可以為你提供足夠豐盛的內容,足夠自由的選擇。這是我們和北京這座城市的文藝契約。[ 展覽]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中國美術館 08.05~10.15)日本浮世繪美人與清代年畫裡的仕女,同源於明代書籍版畫,各有各的迷人之處。展覽共展出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自今年8月開展以來,「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備受關注和好評,原定10月18日結束的展覽兩度延期閉展至12月20日正式結束。11月14日上午,「青睞」特邀藝術研究員劉德江老師帶領「青睞」會員現場參觀了本次精品展並深度解讀日本浮世繪的藝術魅力。
  • 一周觀展指南|回眸中日「異域同繪」,疫後重啟再讀V&A
    在上海,上海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呈現了「荷蘭倪漢克新近捐贈文物展」、「賴少其與唐雲創作文獻展」等新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新展包括「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抗疫美術展」等,在杭州,則有「錢瘦鐵與橋本關雪」、「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畫作品展」。
  • 國內一批別出心裁的策展,復原出鮮活的歷史文化圖景
    故宮博物院的「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龍美術館(西岸館)的「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山水畫展、中國美術館的「異域同繪」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等皆為代表。在這些展覽中,值得人們關注的,不是單件展品的珍稀程度,而是展品背後的信息。置於新穎策展視角下的文物組合,讓故事一環扣一環、一波接一波地演繹,復原出鮮活的歷史文化圖景。
  • 溪山翰跡|「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線上展(一)
    8月31日下午,「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其題材取自山川景色、民間風俗、市井人物等等,妙趣盎然。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此外,浮世繪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借鑑了中國和歐洲美術的因素,並對19世紀末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產生重要影響,成就了東西方美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從17世紀後半葉起,江戶武家政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日本國內維持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日本列島開始了經濟飛躍。同時,民族意識高漲,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繁榮,城市中的富裕階層開始形成。
  • 贈票丨提到浮世繪你只知道海浪?
    Christian Dior在回憶錄裡則寫到,「繪有日本版畫作品的巨幅護牆板從一直從樓梯鋪陳至屋頂,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所作的浮世繪作品裝飾著我的西斯廷教堂,我常常駐足膜拜,一看就是幾個小時…」T恤、家居用品、箱包……《神奈川沖浪裏》的各種元素深深融入現代生活。
  • ArtCalendar | 與葛飾北齋同遊春櫻盛放的三月,去哪兒看「不負春光」的浮世繪
    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Ukiyo-e Ōta Memorial Museum of Art)據其遺囑於1980年創立,作為東京藏有浮世繪最多的美術館,其藏有超過1.4萬件文物及浮世繪精品,每月展出其中約70張的作品,從不同的切入點展示浮世繪的魅力。展館採用日本傳統風格,參觀者需要穿上美術館專用拖鞋入場,部分展廳鋪設榻榻米及枯山水庭院,是為一大特色。
  • 一周觀展指南|這一次的浮世繪名作與明版明畫,遠多過此前
    七月初,在上海,除了上海博物館的英國風景畫與悄然換上一些新品的歷代書畫館,最大的看點或許是兩大版畫展,其中既可見明清版畫,也可見出日本浮世繪與歐洲知名畫家的銅版畫作品。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讓觀眾可一睹館藏畢卡索、達利、珂勒惠支、葛飾北齋等藝術大師的作品;臺北故宮所同步推出的「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等四大特展,主題從人間繁華、煉丹養生到仙山樂園;作品時代自宋代橫跨至民初。另外,江蘇省美術館的周思聰、盧沉紀念展,山東省博物館的養心殿展覽,也不容錯過。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日本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以木刻版畫為主。其中,在葛飾北齋名作《神奈川沖浪裏》中,作者仿佛將自己置身於風浪中的船上,迎難而上,畫面充滿力量。這幅畫作也使得「巨浪」成了日本的流行文化,鞏固了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以及其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福利】國內最大規模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來魔都
    (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可以說應展盡展,觀眾將能夠徹底地了解浮世繪藝術。),越發地能讓人讀懂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浮世繪精品,並將對日本浮世繪文化有更形象的認知,從而真正地看懂浮世繪。
  • 魯迅收藏過的浮世繪的故事
    魯迅先生青年時代留學日本,接觸東西洋繪畫,美術視界得到擴展深化。他在回國之後發起新興木刻運動,希望以木刻版畫來推動國內的抗日宣傳,因此對各國的版畫藝術都有所涉獵,其中就曾經收藏過一批日本浮世繪。他對自己收藏的浮世繪作品有整理的計劃,想將其作為書籍插圖,介紹給中國讀者,可惜這些計劃沒有來得及實現。   幸運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藏品幾乎全部被國家的博物館、紀念館保存下來,其中就包括他的浮世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