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翰跡|「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線上展(一)

2020-12-24 天眼新聞

8月31日下午,「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其題材取自山川景色、民間風俗、市井人物等等,妙趣盎然。

孔學堂藝文館與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合作,共同推出此次展覽,展示出的百餘幅浮世繪精品,皆為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潛心收藏而來。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是國內版畫重要的藏家之一,除日本浮世繪外,還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現當代版畫等。

即日起,我們將在線上陸續推出 「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線上展,以示觀者。

富士山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

23×34cm

江戶近郊八景—飛鳥山暮雪

歌川廣重

20×30cm

雪中群鳥

佳惠

16×35cm

冬景

楊洲周延

23×34cm

鄉間冬景

高橋松亭

35×16cm

風景

伊東深水

22×34cm

二重橋

光漁

22×34cm

富士山三十六景—東海道金谷の不二

葛飾北齋

37×25cm

江戶近郊八景—吾孺杜山雨

歌川廣重

20×30cm

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蒲原夜之雪

歌川廣重

22×35cm

江戶近郊八景—行德歸帆

歌川廣重

20×30cm

古寺

古洞

23×34cm

富士山三十六景—従千住花街眺望の不二

葛飾北齋

36.5×25cm

富士山

高橋松亭

37×16cm

來源 孔學堂

編輯 鄔建玲 陸維剛

編審 李屹

相關焦點

  • 線上「溪山翰跡」|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塞萬提斯(上)
    而王陽明曾在貴州修文「龍場悟道" ,五百年來,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影響深遠——今天,我們將在陽明悟道之地貴陽與塞萬提斯的故鄉阿爾卡拉,通過漫畫的這一藝術形式分別展出,堪稱中外動漫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   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的經典人物,幾百年來,通過小說、戲劇、芭蕾舞、電影等各種不同的藝術方式得到呈現,但通過全世界漫畫家所創作的漫畫來傳播尚較為罕見。
  • 看過一場經典的浮世繪展覽,再吃一鍋辣子雞才算圓滿
    最近,鄙人工作的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舉辦了一場頗有意思的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取名「浮華塵世」,展品一百二十件,皆來自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的趙堂偉、趙堂慧兄弟所藏。半個多月的展期內,上萬人慕名而來,有的觀眾甚至一看再看,讚嘆不已。且邇來秋雨不絕,依然觀者如堵,著實叫主辦各方感動不已。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在這400多年裡,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鈴木春信、東洲齋寫樂等大師們也留下了眾多江戶時代的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如果把大師們化作一個團體,冠以浮世繪之名,誰是你心中的C位大師呢?一起來「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一探究竟吧!
  • @北京 |【橋舍·浮世繪】日本最大浮世繪流派——歌川派
    演員形象生動,尤其在個性化塑造上予人印象深刻,逐漸形成了「豐國樣式」,他由此贏得役者繪界的穩固地位,成為幕末役者繪的主要畫師。歌川國貞(1786-1864)歌川國貞是主導幕末晚期浮世繪界的歌川派最主要畫師,他出生江戶本所的經營渡船場之家,十多歲時就拜歌川豐國為師,成為其入門弟子,二十餘歲始發表美人畫、小說插圖及演員畫像等浮世繪版畫。他一生製作量極為龐大,據統計,大約留下了逾萬幅作品,且多為單幅美人畫和歌舞伎演員像。今天的日本浮世繪學界一般將其稱為「三代豐國」。
  • 高清作品圖:浮世繪精選集I
    永井荷風的名篇《邪與媚——關於浮世繪》中,總結了早已凋零的浮世繪,「最耐人尋味的東西,它的身上可能具備兩種品質:邪與媚。浮世繪就有這樣的品質。邪與媚的統一,讓感觀的享樂的世界有了豐富的質感,沉甸甸地,如晚熟的高粱,所有的穗子都垂下來了,富足的,殷實的,直達天邊。」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線上「溪山翰跡」|「陽明的故事」——黔浙兩地書法聯展作品集(上)
    二十一歲(1492年)考中舉人,次年到北京會試下第。同學中有人以考試落第為恥,王陽明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陽明二十八歲,在北京參加第三次會試,考中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出身第七人,觀政工部,上《陳言邊務疏》,對北方邊防問題提出八大建議。
  • 湖北省博物館舉辦《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曾攀、孫夏)1月15日,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開幕,吸引眾多浮世繪愛好者前來觀展。本次特展的展品,均由義大利漢學家馬達羅先生捐贈。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7日電(徐明睿)「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福利】國內最大規模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來魔都
    ,越發地能讓人讀懂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浮世繪精品,並將對日本浮世繪文化有更形象的認知,從而真正地看懂浮世繪。即使對浮世繪文化懵懵懂懂的人,也能從浮世繪紛繁複雜的歷史長河中、栩栩如生的作品中、靈動的文字中攫取到浮世繪藝術的精髓。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藝術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葛飾北齋《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図》它的出現其實是江戶時代一個縮影。借著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東風,首次以國家館名義參展的日本,就面對了西方人的消費狂潮。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正在發生的明治維新,都讓全盤學習西方的日本人,忽視了隨處可見的浮世繪。
  • 日本浮世美人圖,是及時行樂還是享受生活?
    最早有浮世繪一詞是在日本天和時期的作品當中,"扇有十二把,祜善浮世繪"。浮世繪的畫作是以江戶時期的市民生活為原型進行創造的風俗畫。浮世繪的筆調以江戶為畫作的背景,圍繞城市居民的貴族、武士、商人以及娛樂業的藝人為人物。
  • 雲展|「藝海後浪」首屆全國80後繪畫作品線上展(17)水墨鉤繪隱逸峰巒
    9月25日至10月13日,「溪山翰跡·藝海後浪——首屆全國80後繪畫作品展」在孔學堂藝文館舉辦,130餘件中國畫、油畫、水彩畫作品,展現出青年美術家在繪畫領域的傳承與創新。即日起,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特別推出「藝海後浪」雲展系列,將陸續展示「80後」青年美術家所創作的作品。
  • 日本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以木刻版畫為主。其中,在葛飾北齋名作《神奈川沖浪裏》中,作者仿佛將自己置身於風浪中的船上,迎難而上,畫面充滿力量。這幅畫作也使得「巨浪」成了日本的流行文化,鞏固了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以及其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葛飾北齋 《東都淺草本願寺》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這類畫被稱為「浮世繪」,也就是「浮世中的繪畫」。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很流行:「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因此,要用畫筆抓住轉瞬即逝的浮華瞬間,及時行樂。這些浮世繪都是通過木刻版畫技法批量生產,所以,浮世繪沒有「原作」的概念——無非是質量和批次的差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