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2020-12-25 騰訊網

看日本浮世繪的人,該像個哲學家、聰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與月亮的距離嗎?該學習俾斯麥的政略嗎?不,你只該學會描繪草,然後是所有植物,然後是所有風景、所有的動物、最後是人物形象。你就做著這一切,度過一生。要做這一切,一生都還太短。你應當像畫中人一樣,生活在自然裡,像花朵一樣。

—— 梵谷

01

何為「浮世繪」

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

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浮世繪便可理解為勸人及時行樂的風俗畫,紙上呈現的畫面自然離不開江戶時代町人喜聞樂見的世俗之事。

概括起來說,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佔70%)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

在江戶,劇院聚集的地區與花街吉原——四面環繞著圍牆的封閉街區,匯集了茶館、飯館、澡堂以及煙花女子所居的青樓——便集中體現了上述社會風尚的變遷。這些地區為浮世繪畫師所青睞,他們熱衷於描繪歌舞伎演員、娼妓以及花魁。

這讓人很難不想起中國的春宮圖。其實,浮世繪的確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只不過在日本,它經過了提煉與加工,拋棄了中國骨子裡的含蓄感,轉而採用了更加直白裸露的作畫形式。

▲ 雪中相合傘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日本人們既不信西方的「原罪」,也沒有接納佛教裡的「禁慾」。這個民族有自己獨特的信仰。因此縱使是備受爭議的裸露描繪,在他們眼中仍舊屬於樂而不淫,是靈與肉的結合,是愛情的一部分。

一生只為那一刻,我們一起去望月、賞雪;在櫻花和楓葉下飲酒、唱歌,在浮世漂著多麼快樂;就像漂在水中的葫蘆,讓我們把塵世的煩憂忘卻。

因此,要用畫筆抓住轉瞬即逝的浮華瞬間,及時行樂。

▲ 晚上賞梅的女子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的確,浮世繪上繪的皆是俗世,唯有對它祛魅,你才能看懂浮世繪。浮世繪最出名的雖是風景畫,但它仍舊是花街柳巷的藝術。所以,即便是現在,浮世繪擁有如此大的名氣,但在日本,它依然被認為是一個不入流的畫派...

02

浮世繪的形式

從形式上看,浮世繪分為肉筆畫(手繪)和版畫兩種形式,不過因為市場需求量的增加及印刷技術的進步,更多是在版畫上的發展。所以,浮世繪沒有「原作」的概念——無非是質量和批次的差異而已。

浮世繪的製作流程

初期的浮世繪只有單色印刷,這時候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菱川師宣,真正浮世繪的創始人。雖然他主要致力於製作屏風和繪卷,但他的真正成就是在1672年首次出版了系列木版畫《武家白人一首》採用單色墨線繪製木版畫(稱為「墨摺繪」,即黑色的圖畫),少數作品則通過手工著色。

▲ 回頭望的女子(見返美人図) 菱川師宣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但到了他的後輩鈴木春信那裡,日本的浮世繪作畫工藝改良了,版畫也可以擁有了豐富的色彩。

▲ 雨夜去神社的女子(雨夜の宮詣) 鈴木春信東京國立博物館

18世紀是浮世繪的巔峰,除了鈴木春信外,還誕生了另外兩位重量級大師:

第一位就是喜多川歌麿,他特別喜歡畫大頭美女,後人就索性管他的畫叫「大首繪」。

▲ 物思戀 畫集《歌撰戀之部》喜多川歌麿 巴黎吉美博物館

另外一位重量級的大師,就是東洲斎寫楽,他最愛畫歌舞伎演員,著名的《第三代大谷鬼次之奴江戶兵衛》,就出自他手。

第三代大谷鬼次之奴江戶兵衛,翻譯成中文就是「第三代歌舞伎演員大谷鬼次所扮演的奴江戸兵衛」的意思。

▲ 第三代大谷鬼次之奴江戶兵衛 東洲斎寫楽

19世紀,是浮世繪的末期了,但那也是它最為閃耀的時期。

▲ 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

提起日本浮世繪,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幅《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小到明信片、書籤、各種周邊印花,大到日本的新護照、鈔票、奧運會宣傳片。

無處不在的《神奈川沖浪裏》

《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的代表作品,71歲的北齋,在本該老有所依,安度晚年的時候卻悽涼潦倒,皆因他的子孫嗜賭成性,花掉了他全部的積蓄。使得他不得不為生計考慮,重新拾起了畫筆,創作了《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便是其中的一幅。

▲ 富嶽三十六景(部分)

《富嶽三十六景》主要是從日本36個不同的地方,去描繪遠眺富士山的景象, 由於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所以這個版畫集,在當年異常火爆,大家都會將它買回去,來裝飾房間。其中,《神奈川沖浪裏》是賣的最好的,前後被印刷了近8000幅,是歷史上被印刷次數最多的一張浮世繪,但真正留存到今天的,大概連10張都不到,基本都分散在各大博物館裡。

最有趣的是,這副著名的畫作卻總是被人讀錯。神奈川,是一個地名,衝,是海域的意思,浪裡,則指被海浪包裹的船隻。所以,它的正確讀法是《神奈川衝·浪裡》。

03

席捲全球的「東方藝術」

據說在19世紀的歐洲,如果你從市場買回一塊肉,展開包裝紙你很可能看到一幅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作品。

這真不是一句玩笑話,實際上最開始,它是以包裝紙的身份進入歐洲的。

早在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沒辦法從中國買到最受歡迎的瓷器,只能轉去日本進口有田瓷。這樣,極為廉價的、被平民百姓閱後即扔的浮世繪,就順手拿來像報紙一樣承擔貨物的包裝、填充。可以說「包裝紙」成了日本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啟蒙之始。

▲ 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當時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採用定點透視法,竭盡追求逼真。到了19世紀攝影術被發明,它的出現對追求「畫得像」的古典繪畫形成了挑戰,因為攝影成像遠比繪畫更寫實。浮世繪恰恰打破了古典創作規則,給正苦苦尋求革新的西方畫家們帶來了視覺衝擊。

▲ 深川萬年橋下

我們可以在很多印象派的畫作中找到浮世繪的影子,包括莫奈、塞尚、高更... ...

其中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明顯的是梵谷。浮世繪最初流行起來的時候,梵谷還沒有開始繪畫。直到他來到巴黎留學以後,就變成了浮世繪狂熱的收集者。

此後,他的畫風也一改陰鬱,色澤明亮起來。且不論他以浮世繪為啟發創作的《星空》、《唐吉老爺》等名作,單說這個時期他瘋狂地臨摹浮世繪就多達30餘幅。浮世繪對歐洲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 梵谷臨摹的浮世繪畫作(右)

浮世繪本質上是一種貧民百姓在眾生皆苦的掙扎中誕生的藝術,奈何大多數觀賞者只看到畫面的色彩線條,至於其圖像內所包含著真實的、平民百姓有血有肉的日常生活,無法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看者完全理解,畫者與被畫者隱含在畫中的悲歡離合,也難以在歐洲的藝術傳統中引起重視,便被選擇性的排除出去了。

因此,浮世繪的火爆反而被作家永井荷風稱為「東洋的悲哀」。

如今,浮世繪已經不再只是花街柳巷藝術的代名詞,更多的是代表一種日式畫風。

它所呈現出的異樣色調與風姿,衝破了東西方文化的壁壘,將歐洲古典主義推向了印象主義的新時代,也將藝術從神壇拉下了人間。

他描繪出種種最貼近生活的畫面,將平凡升華成藝術,讓人本身成為美。浮世之歡,紙淺情濃,誰解其中味。

以上です。

相關焦點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兩者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 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
  • 高清作品圖:浮世繪精選集I
    永井荷風的名篇《邪與媚——關於浮世繪》中,總結了早已凋零的浮世繪,「最耐人尋味的東西,它的身上可能具備兩種品質:邪與媚。浮世繪就有這樣的品質。邪與媚的統一,讓感觀的享樂的世界有了豐富的質感,沉甸甸地,如晚熟的高粱,所有的穗子都垂下來了,富足的,殷實的,直達天邊。」
  • 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興起於日本江戶時期的浮世繪藝術是以市井為舞臺,以民生百態為題材的風俗描繪。浮世繪——可以解讀為「虛浮世界的繪畫」。誰能想到若干年後,這神秘而新鮮的東方藝術,漂洋過海席捲了歐美藝術界,更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們。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浮世繪,要怎麼玩才是最「浪」的?
    如果說去日本帶回來的手信,沒有一兩件是浮世繪相關的,別人會懷疑你去了一趟假日本。為什麼說不帶點浮世繪周邊回來就等於白去了一趟日本呢?因為浮世繪是日本最受歡迎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國民度槓槓的自不用說,在世界範圍內也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力。
  •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日本浮世繪,很多人都聽說過,這種在江戶時代流行開來的古老繪畫在現在看來也毫不違和,豐富的配色與畫法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比如下面這張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作者最為著名的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兩個小時的導覽活動中,劉德江老師娓娓道來,分享了鈴木春信的漢風古典美人繪、喜多川歌麿風靡日本的唐韻大首繪、鳥居清長的九頭身「清長風」美人繪、東洲齋寫樂傳神寫意的役者繪、葛飾北齋徵服世界的《神奈川衝·浪裡》、歌川廣重傳遞詩意鄉愁的名所繪以及這些浮世繪大師的藝術人生。
  • 毒藥的蠱惑 | 日本浮世繪畫家Takato Yamamoto
    >△ArtistTakato Yamamoto藝術家Takato yamamoto山本正市玄/山本タカト山本正市玄(也譯作「山本正遠」 山本タカト,Takato Yamamoto)90年代開始專攻日本浮世繪相關美術創作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北京 |【橋舍·浮世繪】日本最大浮世繪流派——歌川派
    時值西方繪畫開始逐漸進入日本,在他創作活動的初期(安永三年),荷蘭的人體解剖圖書《解體新書》翻譯出版,在當時的江戶地區引起很大反響。由此歌川豐春的製作開始趨向現實表現風格,並為引進西方繪畫透視法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嘗試。 歌川豐國(1769-1825)  歌川豐國出生於江戶神明前三島町的製作「人性」之家,號一陽齋。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左上為日本護照,左下為新日元上的國家級風水施法現場:錢上帶海浪,日本經濟跟著浪。右側為奧運會宣傳片JOJO版《神奈川沖浪裏》再放眼世界範圍,對這張畫的魔改可以用「無數」來形容。這樣,極為廉價的、被平民百姓閱後即扔的浮世繪,就順手拿來像報紙一樣承擔貨物的包裝、填充。可以說「包裝紙」成了日本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啟蒙之始。
  • 日本浮世繪藝術家|日本|浮世繪|小林清一|版畫
    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日本版畫家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生於1847年9月10日,日本江戶淺草,現於東京,卒於1915年11月28日),他接受了西方石印和版畫的影響,尤其是在他的木刻版畫中。小林首先研究了日本畫,後來油畫以及攝影。
  • 當大衛·鮑伊遇上日本浮世繪
    我們甚至無法想像,一個不曾有過David Bowie的世界,該有多平淡。▲ 在Bowie離世後的第二天Burberry AW2016向其致敬當鮑伊遇上浮世繪但殊不知鮑伊和日本文化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不過,最富有日本特色的絕對是那兩幅由石川正美(Masumi Ishikawa)創作的當代浮世繪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景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與春宮魅惑,包羅萬象,堪稱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浮世」意即日本佛教概念中相對於淨土的充滿憂慮的「現世」,指生死輪迴和人世虛無縹渺。「浮世」不僅反映出當時流行的人生觀,而且還有著某種色情意味。因此,「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
  • 日本人曾經嫌棄的浮世繪,是怎麼火起來的?
    今年的B站跨年晚會,滿屏都是「爺青回」,而去年成功讓B站走進更多人視線的年度熱詞「後浪」也沒被落下,何冰作為主持人一上場,就cue到了自己在演講中的那句:「奔湧吧,後浪!」>,通過音樂呈現大海中的各種畫面,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人以海的印象與幻想,被稱為「交響素描」。
  • 藝術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幅畫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小到明信片、書籤、各種周邊印花,大到日本的新護照、鈔票、奧運會宣傳片。再放眼世界範圍,對這張畫的魔改可以用「無數」來形容。從咖啡豆到牛奶、生菜,甚至是神奇寶貝和川普的頭髮都能化身《神奈川沖浪裏》。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在這400多年裡,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鈴木春信、東洲齋寫樂等大師們也留下了眾多江戶時代的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如果把大師們化作一個團體,冠以浮世繪之名,誰是你心中的C位大師呢?一起來「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一探究竟吧!
  • 開眼界,日本浮世繪可不止春畫和海浪圖!
    而日本這個國家也真的蠻奇怪,表面彬彬有禮,實際上生活裡各種亂搞,這種事情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世間百態。更誇張的是,日本皇室裡把亂搞升級成一種仿佛有儀式感的東西,日本最有名的一本書《源氏物語》講的就是皇室裡面怎麼亂搞,當然這本書文學價值很高哦,所以你說連皇室都這樣,世間百態是什麼樣子?然後最早提到浮世繪的作品,名字叫《好色一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