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的普及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樹立全民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中國地質博物館聯合河北省地質博物館、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和河北省第三地質隊來到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舉辦「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
12月3日早晨,由來自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宣傳聯絡部主任徐翠香、研究員馮向陽、研究員李知默,河北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陳風河、冀穎、高娜、趙欣,張家口地質博物館館長田建強、申鵬、李驍,河北省第三地質隊楊雲、谷文杰、易大寶、胡世光組成的14人專家團隊來到張家口市第一中學,將豐富的地質知識帶進了校園。
「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在市一中的階梯教室一、階梯教室二舉行。由地質博物館專業人員精選的礦物、巖石及古生物化石標本陳列在展臺上,徐翠香、陳風河、馮向陽、李知默、田建強、楊雲六位專家,以一大批特色礦物標本和展板的形式詳細耐心地向學生們介紹了礦物知識和我國礦產資源的基本概況,學生們「零距離」接觸了豐富的實物礦物質標本,並認真地做了筆記。
隨後,研究員馮向陽和李知默分別在兩個教室內,給學生們送上了精彩的,主題為《美麗的礦物世界》和《海洋和海洋的一生》知識講座。
講座後,研究員和學生們充分互動,將化石和恐龍的活動材料發送到學生手中,並介紹了古生物學家挖掘、修復、研究古生物化石的過程,以及恐龍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們充分體驗了科學家在挖掘恐龍化石過程中的科學方法、科學思維以及工作中的辛苦和樂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此次活動,積極踐行了「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落實了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的《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精神,傳播了地學知識,弘揚了科學精神,不僅使學生們學到了更多礦產資源知識,培養了興趣愛好,還在引導他們樹立節約資源、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的意識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信息員:李豔梅 審核人:陳劍鈴)
【來源: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