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看它的硬體設施地質博物館

2020-12-24 大學深度解讀

北京,古稱燕京,我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裡高等教育尤其發達,僅大學就有上百所。大學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體現,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職能,校內博物館就是其中一項。僅僅位於北京的各大高校內,就有龐大數量的校園博物館,而提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質博物館。

北地坐落於名校薈萃的海澱區學院路,這所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學府,前身由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發展而來。

北地博物館館內標本也主要繼承了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質系、天津大學地質系和唐山鐵道學院地質科的收藏,一大批有價值的地質標本,貼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唐山鐵道學院、甚至民國時期農商部的標籤,之中最老的已逾百年,價值不可估量。

北地在建立初期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了數十萬地質專門人才,在國家工業起飛和地質發展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過程中,當時建有14個展室,涵蓋構造、古生物、礦物、巖石、勘探、金屬非金屬礦產、能源資源、放射性礦物等學科或專業的北地地質博物館發揮了應有的輔助教學效果。

時至今日,於2009年底建成的北地新館擁有地球科學、地球與生命演化歷史、地球物質、恐龍四個固定展廳。這四個展廳在北地的科研及教學上繼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地球科學廳,完整地再現了《地球科學概論》這門基礎課的內容,深刻地向地質類專業師生展示了宇宙與地球的起源、地球的基本特徵、圈層構造、板塊運動、構造變形、火山、地震、流水、地下水、冰川、風、海洋等地質作用,開設此門課程的師生可以在這裡直觀了解到地球科學的博大精深。

地球與生命演化歷史展廳,按時間順序展示從46億年到2.5億年前地球與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歷程。通過展板資料和動態圖示,可以很好地了解生物分類的基礎知識,加深師生對原核生物、脊索動物、植物的各門類化石的了解

地球物質廳:地學相關的各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礦物標本,巖石標本都可以在這裡直觀看到,並且展廳標本布展皆按教材分類布展,方便師生查閱。

恐龍廳,一共擁有12條恐龍骨架,並且根據時間軸對恐龍的分布、種類進行介紹,對需要進行恐龍時期科學研究的北地師生而言,完全可以滿足自身需求。

基於教輔之用的前提,館內各個展廳綜合運用展板、標本和聲、光、電等手段,在這裡,不僅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便捷地查詢礦物學、巖石學,能源以及珠寶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能通過電子「翻書」系統,查看變質巖薄片的照片、了解礦產分布, 為北地師生的科學教研及教學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

這些「館齡」百年的藏品不僅是學習研究地球科學瑰寶,更是記載我國高等地質教育發展歷史的「活化石」。北地成為國家地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這座博物館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注「大學深度解讀」,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深度解讀!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
    內容提要:昨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7:3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徐燕 隋吉祥)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你看,這塊疊層石就有一些棍棒類的東西在裡面,但是肉眼很難觀察得到。」在礦物巖石廳,記者遇見了來自吉林長春的二年級小學生王子奇。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東北的學校早早放了寒假,所以媽媽就帶著小子奇來北京「刷」博物館。「這裡有兩個『水晶球』,猜猜看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講解員拋給子奇一個問題。「嗯,我猜猜……這個是真的……」「猜對了!
  • 地質地球所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籤署教育合作協議
    地質地球所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籤署教育合作協議 2020-11-25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他表示,研究所的生命力在於學科交叉,亟需不同學科的人才加入地球科學的研究,希望加強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合作,吸引更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生到地質地球所深造;研究所高度重視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合作,希望以此協議為契機,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實現教育、科研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 參加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的部分地質公園代表...
    10月27日,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如約在巴中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地質領域專家學者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地區的41家世界地質公園主管部門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會。在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開設「客從遠方來」品牌形象店,以親近遊客為導向,使品牌效應向四方擴散。  選定一首品牌主題曲。與「客從遠方來」主創人員(含作曲、作詞、演唱)籤訂協議,永久獨家使用該歌曲,將其作為品牌主題曲。  拍攝一部微電影。
  • 《音樂旅程》——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
    《音樂旅程》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鄭州音樂廣播聯合製作播出來到邙山腳下、黃河之濱,進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內,感受中原文化的深邃與底蘊,你不可錯過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這是一座綜合性地質博物館,以黃土窯洞為主要廳室,充分運用多媒體形式,輔以高科技的聲、光、電手段,向人們展示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資源豐富的科學內涵。觀看完室內的展覽,您還可以乘坐電梯或穿越時空隧道,到達邙山之巔觀黃河、品黃土、眺望大平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秘。黃土地,中原情,來到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感受一場時空之旅。
  • 高深的地質科學也可以形象的展示—山東省地質博物館
    提起地質,你會想到什麼?地殼、礦石、巖層還是化學元素?高深莫測、晦澀難懂,但,還是有一點點想要探尋,是不是?小編就是這樣一個有些自相矛盾的小白,於是乎,小編上網搜了搜,發現山東省地質博物館可以滿足大家這方面的需求,帶著些許期待與小興奮,某個周末的上午便去一探究竟了。很多人對該館都不太熟悉,位於經十東路的,山東省地質博物館是去年上半年對外開放的。
  • 巨型石膏晶洞亮相地質博物館
    8月26日上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巨型石膏晶洞揭幕儀式,又一鎮館之寶,一塊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杜清華出席揭幕儀式並講話。
  • 【燃動青春 助力冬奧】河北地質大學舉辦2022北京冬奧會及冬帕運會...
    為增強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儲備志願者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加對冬奧會相關知識的了解,河北地質大學校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於12月17日下午,在北校區圖書館203和校本部教三102同時開展了第三次冬奧會儲備志願者培訓,北校區、本部近300名儲備志願者和部分青年志願者協會代表參加。
  • 在國家地質博物館中,有一個石頭蛋,專家說:它可是一種遠古寶貝
    博物館是個神奇的地方,裡面有各類精美的文物,為我們展示了煌煌五千的中華文明史。在國內眾多的博物館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博物館,比如國家地質博物館,它還收藏了一批怪異的「石頭蛋」,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其實是個難得的寶貝。究竟這個「石頭蛋」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 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被評「世界地質公園」
    樂業—鳳山地質公園集觀光、旅遊、探險為一體,相繼被批准為「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鳳山巖溶國家地質公園」;「國際巖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蘭花之鄉」、「廣西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廣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等稱號,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 「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
    【摘要】10月17日,「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一周年宣傳活動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龜蒙園區隆重舉行。活動期間,聯合發布了「沂蒙山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揭牌成立了「金剛石成礦機理與探測」院士工作站,隆重舉行了「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開幕儀式。
  • 五一假期,去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看恐龍!
    預約:關注微信公眾號「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進入主頁面在右下角點擊「我要預約」開始預約流程,預約完成後會自動生成預約二維碼。 暫只接受散客(個人)預約,每個預約訂單只能預約1名成人(可攜帶2名未成年人),每張身份證件每天限約1次。每日可預約參觀人數為1000人次,上午時段(9:00-12:00)下午時段(12:00-16:00)各500人次。
  •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首個超逼真室內恐龍館
    這是一座可看可學又好玩的地質博物館。新館歷經16個月,480天,長達11520小時的等待,終於開放了。新館分為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測繪地理信息廳等六大常設展廳,還有礦石林、青少年科學探索中心等輔助場所。
  • 《燕趙傳奇·長城影像志》在河北地質大學開機
    11月10日,大型紀錄片《燕趙傳奇·長城影像志》在河北地質大學舉行開機儀式。長城網記者 張曉明 攝長城網11月10日訊(記者 張曉明)11月10日,大型紀錄片《燕趙傳奇·長城影像志》在河北地質大學舉行開機儀式。這是河北衛視文化紀錄片《燕趙傳奇》系列繼《成語故事》《英雄太行》和《行走的博物館》之後的第四季,也將是追尋歷史遺蹟、傳承中華文化的又一部紀錄片力作。
  •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通過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評分細則計分表》(文物博發〔2020〕2號),博物館評估定級是從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評分,將博物館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最高等級。截至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有204家。
  • 廣西樂業 鳳山地質公園將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6月24日,聯合國科教文專家stephane legal(利格爾.史蒂芬)在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實地考察反饋會上激動地作考察反饋發言。為期5天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地質公園專家組樂業—鳳山地質公園實地考察活動於當天上午在廣西百色樂業縣地質博物館落下帷幕。
  • ...弘揚科學精神——「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在市一中舉行
    為更好的普及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樹立全民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中國地質博物館聯合河北省地質博物館、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和河北省第三地質隊來到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舉辦「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
  • 地質類專業介紹與就業前景解析
    該專業院校推薦:國家重點:同濟大學(工科試驗班)、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省重點:吉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徽理工大學特色專業: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