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巨型石膏晶洞揭幕儀式,又一鎮館之寶,一塊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杜清華出席揭幕儀式並講話。
杜清華指出,地質標本是地球46億年歷史演變的見證,是人類揭示地球奧秘、解釋自然規律的重要物證,也是地質博物館的根和血脈。對礦物標本徵集工作,他提出要求,一是要廣泛採集,從省內外採集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標本,豐富地質博物館的收藏;二是要注重研究,對採集的標本要深入研究,發現其蘊含的科學價值;三是要提高管理人員的能力素質,適應從國土資源到自然資源的機構改革,適應從地質博物館到自然博物館的發展,勝任新的職能和使命;四是要做好科普宣傳,向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傳授科普知識,從小培養引導他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共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據介紹,該石膏晶簇晶洞標本長、高、厚為450×290×270cm,重達36噸,產自雲南省大理市魏山縣筆架山鉛鋅礦區。其柱狀單晶體最大直徑可達40釐米,長可達1米以上,晶洞內分布大小不等的晶瑩透亮的柱狀晶體,原始晶洞保存完整,猶如水晶宮。這是國內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巨型石膏礦物晶簇,是獨是一無二的自然珍寶,為地質博物館增添了新的地學科普素材。
責任編輯:趙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