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首個超逼真室內恐龍館

2020-12-25 長沙玩么子

這是一座可看可學又好玩的地質博物館。新館歷經16個月,480天,長達11520小時的等待,終於開放了。新館分為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測繪地理信息廳等六大常設展廳,還有礦石林、青少年科學探索中心等輔助場所。其中地球奧秘廳和生命演化廳是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的兩大特色展示廳。

六大常設廳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免費向公眾開放。預約方式是關注湖南地質博物館的公眾號。(溫馨提示:疫情期間需要查看健康碼,並且全程戴口罩。館內溫度較低,建議小朋友穿長褲或者帶上一件薄外套。小編在裡面冷的起雞皮疙瘩)

一、地球奧秘廳

地球奧秘廳主要呈現太陽系諸種星球的運動軌跡,宇宙運動軌跡做成一個非常壯觀的模型放在展廳內,讓人更加直觀的感受宇宙的力量。唯一可惜的是天體運動沒有詳細的解說,觀看模型的過程中加入動態的解說就更好了。

二、地質礦物廳

地質礦物廳重點展示地球及其內外動力的地質作用,從視覺和聽覺上體會地球的板塊運動,在地質環境廳感受泥石流的過程,與此同時可以與孩子一起科普自然災害的形成與發生以及遇到自然災害的求生方法。

三、生命演化廳

恐龍的吼叫聲和展廳的設計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入了恐龍世界,開啟了神秘的探險之旅。在展廳內可以看到各式形態的恐龍骸骨和超逼真的恐龍模型,感受遠古恐龍時期的宏偉壯觀。而且每一種形態的恐龍都有相對應的詳細介紹,非常適合給孩子們科普和實踐。孩子們還可以從破殼的恐龍蛋彈出可愛的腦袋,拍下自己的照片。(當然在拍照的過程中注意要文明禮讓,不破壞物品~)

四、礦物寶石廳和地理信息廳

女孩子最喜歡的地方,真的是寶石聚集地。裡面詳細介紹了礦石的分子式、用途、產地、採集,展廳出口還有一個化學元素表,讓我想起來高中背元素表,簡直就是信手拈來呀。寶石廳裡的每件寶石都有其獨特風貌,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寶石,還有珠寶板塊,真的是女孩子的最愛。小編看了也是愛不釋手。

湖南地質博物館展廳是從右手邊進入,左手邊是商店。逛完博物館下來,對寶石意猶未盡可以去商店「康康」(看看),商店裡面有很多的寶石,都是出售的。價格各異,還有9.9一盒的寶石。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很適合家長帶小朋友去玩,既可以玩又可以學,玩樂學習兩不誤。是一個周末0成本的遊玩好去處。最後,提醒大家要記得帶上身份證哦。

相關焦點

  • 省地質博物館「家鄉的樣子」展評會給你答案
    通過號召,活動得到了來自全省14個市州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共收到參展作品60餘件,其中眾多作品將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村莊規劃究竟是什麼?展評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何在?屬於藍圖性質的規劃又如何作為直觀的展品出現?近日,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之一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黃遠峰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採訪時給出了答案。
  • 《音樂旅程》——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
    《音樂旅程》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鄭州音樂廣播聯合製作播出來到邙山腳下、黃河之濱,進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內,感受中原文化的深邃與底蘊,你不可錯過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這是一座綜合性地質博物館,以黃土窯洞為主要廳室,充分運用多媒體形式,輔以高科技的聲、光、電手段,向人們展示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資源豐富的科學內涵。觀看完室內的展覽,您還可以乘坐電梯或穿越時空隧道,到達邙山之巔觀黃河、品黃土、眺望大平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秘。黃土地,中原情,來到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感受一場時空之旅。
  • 高深的地質科學也可以形象的展示—山東省地質博物館
    提起地質,你會想到什麼?地殼、礦石、巖層還是化學元素?高深莫測、晦澀難懂,但,還是有一點點想要探尋,是不是?小編就是這樣一個有些自相矛盾的小白,於是乎,小編上網搜了搜,發現山東省地質博物館可以滿足大家這方面的需求,帶著些許期待與小興奮,某個周末的上午便去一探究竟了。很多人對該館都不太熟悉,位於經十東路的,山東省地質博物館是去年上半年對外開放的。
  • 李保峰作品: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恐龍蛋博物館
    1997年該恐龍蛋化石群遺蹟保護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一級地質遺蹟保護區。恐龍蛋因其稀有而價值連城,一時間盜蛋行為猖獗。地質專家製作了簡易保護棚,然而保護棚導致了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不僅不利於保護恐龍蛋,而且還因其彩色光源影響展示效果。恐龍蛋遺蹟保護博物館設計被提上議事日程,經多方案比較,我們的提案被確定為實施方案,2010年設計,2012年竣工並對外開放。
  •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7:3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徐燕 隋吉祥)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
  • 寧夏地質博物館開啟酷炫「奇妙夜」 恐龍、機器人驚豔來襲
    您想知道夜晚的博物館沒有了白天的喧囂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嗎?當侏羅紀的主宰者遇上現代科技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精彩火花?9月19日晚,由寧夏地質局、寧夏地質學會、金鳳區科技局主辦,寧夏地質博物館承辦的「第六季博物館奇妙夜」主題科普活動正式開啟。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看它的硬體設施地質博物館
    大學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體現,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職能,校內博物館就是其中一項。僅僅位於北京的各大高校內,就有龐大數量的校園博物館,而提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質博物館。北地坐落於名校薈萃的海澱區學院路,這所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學府,前身由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發展而來。
  •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把自然科學帶到公眾面前成難題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 第十九屆湖南省室內裝飾設計大獎賽啟幕
    三湘都市報1月12日訊(記者 黃亞蘋 通訊員 嚴格)今日,第十八屆湖南省室內裝飾設計大獎賽頒獎典禮暨第十九屆湖南省室內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長沙舉行,會上公布了最佳設計企業獎、最佳人氣獎等5大獎項,獲得金、銀等級獎的作品,將被推薦參加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等級獎的評選。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就在剛剛不久,逸夫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湖北省高校中首個獲此稱號的高校博物館,這既是對逸夫博物館發揮陳列展覽與科普文化服務功能的肯定,更是對博物館未來建設的鞭策和激勵。  傳承優秀地學基因 講述滄桑地球故事  逸夫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11月7日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1982年武漢地質學院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1987年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物館,2003年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逸夫博物館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區校園南側,坐落在風光旖旎的武漢市東湖之濱、南望山麓。
  • 巨型石膏晶洞亮相地質博物館
    8月26日上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巨型石膏晶洞揭幕儀式,又一鎮館之寶,一塊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杜清華出席揭幕儀式並講話。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但這些博物館為何門可羅雀?
    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通過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評分細則計分表》(文物博發〔2020〕2號),博物館評估定級是從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評分,將博物館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最高等級。截至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有204家。
  • 京城博物館,4個新晉「一級」你帶娃去過嗎
    中國鐵道博物館,對於迷戀託馬斯的孩子們來說,簡直是朝聖地般的存在。東郊館的展館面積非常大,收藏了各個國家各個時期的真火車!而且,東郊展館有輛「綠皮」電氣機車是可以隨意進去操作的,小朋友都排隊摸。如果想安全又近距離地讓孩子體驗大火車,那這裡就是最適合的地方!西城區 從天文地理到科學遊樂地質博物館剛剛復開一個月都不到,有時間就早早去感受一下它的變化吧!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個「恐龍寶寶」
    中華貝貝龍,海外漂泊20年後,現收藏於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它的出現驚豔了世人,沸騰了科學界,鎮館之寶,當之無愧。2001年,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館長潘傑夫博士把這件化石買下,並收藏於自己的博物館供遊客參觀。直到2013年12月19日,經過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和無數專家的努力,將這枚流失海外近20年的稀世之寶帶回了自己的祖國,收藏與自己的家鄉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並於2014年9月28日首次展出。
  • 湖南省博物館方力鈞版畫展開展,首創「雲開幕」超強「出圈」!
    1月29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館方力鈞版畫展正式開展,與以往畫展開幕不同的是,本次方力鈞版畫展首次採用
  • 山西地質博物館等三家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原標題:太原博物館入列國家二級博物館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12月21日公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太原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根據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在12月結束。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核定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國寶國樂 國韻湘音」雲上音樂會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辦
    5月25日晚8:00點,在湖湘大地的網紅打卡點——湖南省博物館,國家寶藏與湘音湘韻展開一場關於文史的對話。這場「國寶國樂 國韻湘音」雲上音樂會,從詩經簫韶到楚辭南風,從象紋銅鐃到古樂編鐘,從二十五弦瑟到七弦獨幽,用古樂聲聲講述中華民族的綿長故事,解密湘人楚歌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