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曼神,華語電影唯一一位坎城和柏林雙影后,金馬獎五次獲獎(四次女主角一次女配),金像獎五次全是影后,可以說是華語電影影后中的影后。
但你可知道,曼神年輕的時候,尤其是剛剛入行的時候,一度成為花瓶來著,而且被叫了很多年花瓶。但是花瓶又怎樣,人家是幾十年一遇有個性的花瓶中的花瓶。
觀眾現在能想起來的,都是張曼玉扔掉花瓶稱號之後的作品,比如《甜蜜蜜》、《花樣年華》。港姐出身的張曼玉,是從什麼時候變得不再是花瓶的呢?
從港姐到娛樂圈,很多年裡一些女演員都沿襲這樣的軌跡。這樣的身份進入演藝圈,最早難免會被叫做花瓶演員,也就是只中看演技差的代稱。事實也表明,有些女演員其後從藝多年,但始終還是花瓶的地位。張曼玉則不是如此。
1983年張曼玉獲得「香港小姐選美大賽」亞軍進入演藝圈,這年10月3日與張國榮、梅豔芳共同出演的愛情片《緣分》上映,她在片中飾演外表美麗的Monica,憑藉該片提名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
1985年張曼玉加盟嘉禾電影公司,在《警察故事》中觀眾真正認識了初出茅廬溫婉甜美的張曼玉,她雖然演技長相都稍顯稚嫩,可是樸實親和一顰一笑,讓觀眾覺得親切自然,1988年張曼玉在《警察故事2》中的戲份既有成長的感情戲,又有複雜的動作戲,都表現的張弛有度可圈可點,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
1988年張曼玉接拍了王家衛的《旺角卡門》,她飾演青澀單純的女主角阿娥,這部電影讓張曼玉的表演茅塞頓開漸入佳境,並通過這部電影確立其表演風格,該片獲得了第8屆香港金像獎提名,同年鍾楚紅合拍了劇情片《流金歲月》,在片中飾演文靜的富家女蔣南孫,兩個美人爭奇鬥豔各有千秋。此後還主演了多部影片,這此時的張曼玉獲得了數不清的大獎,演藝風格已經漸漸偏向於文藝。
1989年,張曼玉又在《人在紐約》中扮演幹練的女強人李鳳嬌,張曼玉憑藉此片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她比較早受到電影專業人士的肯定,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緊接著,1990年是《滾滾紅塵》和《阿飛正傳》,1991年是《阮玲玉》,1992年是《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邪西毒》和《青蛇》,1994年《甜蜜蜜》,1994年拍完《新同居時代》後,張曼玉淡出影壇。
在1994年,30歲的張曼玉宣布息影,許多人以為她終於做了明智選擇,避免被爛片毀掉影后形象,但兩年後張曼玉就強勢回歸了,她的回歸併非過氣明星找存在感,而是代表著巨星崛起,因為有太多優秀的電影角色等著她來演繹,也只有她才能演繹,那些逐漸成長起來的大導演正頻頻回頭看那個將感情演繹得細膩如絲的嫵媚的身影是否出現。
回來後的張曼玉,不再是在超越曾經一同成長的女星,她只是在超越自己,隨性了那麼多年,她始終在堅持做一個跟著心走的張曼玉。榮譽變了,電影環境變了,但心性未變,她對待生活的態度沒有變,這就是始終如一的張曼玉,生活中的張曼玉,演戲的張曼玉。
1996年拍了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向法國默片導演路易·費雅德致敬的《迷離劫》(Irma Vep),影片令張曼玉新一階段的表演事業獲得了亞洲之外的觀眾基礎。1997年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讓張曼玉在華語影壇進入表演事業的另一個高峰。
2000年《花樣年華》,這些作品無一不彰顯張曼玉的不俗演技,獲得觀眾和電影界的高度認可。2000年在《花樣年華》中,張曼玉摩登懷舊的成熟美再次獲得一片喝彩,該片獲得了2001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提名,贏得了當年的香港金紫荊獎,張曼玉也因此片獲得了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多個年度最佳女主角獎。
這些作品一出,沒有人再稱張曼玉是花瓶演員。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2000年之後張曼玉的電影作品已大為減少,按理說這正是一個成熟女演員出作品的時候,但張曼玉卻選擇了逐漸遠離,基本上從2004年的《2046》之後,張曼玉基本不再出演新作品。
這履歷好長,我已經忘了問題是什麼了,好吧,用她拒絕《007》、《X戰警2》等好萊塢動作大片的演出邀約的話來回應問題吧,她說:「如果我開始拍那樣的電影,他們不會以我為榮。我會感覺自己在欺騙他們。我不想半個世界的人知道我在欺騙他們——我們有13億人,而我在乎這個。有比那個更值得我驕傲的事情。」
和周星馳拍搞笑無釐頭毫無違和感,有喜劇天賦。和劉德華拍感情戲讓人回味!和成龍拍武俠劇有膽有識,有女俠風範!種種跡象表明,張曼玉後來獲獎無數,最終從花瓶蛻變成女神,除了天分之外,和劉天王一樣努力,拼搏是她封神的關鍵!
縱觀張曼玉多年的努力,我認為張曼玉在拍攝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她能夠堅持下來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這也是她能從花瓶中成為女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