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光有味,其名磁州

2020-12-22 騰訊網

人間煙火氣,尋常百姓家。在物阜天華、民風淳樸的磁州,「吃」是一件毫不含糊的事。這裡的人愛吃且會吃,幾千年的歷史沉澱出了豐厚的飲食文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土生土長的草根美食,擁有了獨特的小城味道和「食」光的故事。

這份「食」光風味是御路的白蓮藕

在磁州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還有「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的御路白蓮藕。「御路荷花」是古磁州十大美景之一,自古以來就有「南有古磁州藕,北有白洋澱蓮」之說,「荷花之城」美名傳遍各地。

據史料《磁州志》記載,早在三國時,磁州蓮藕就被列入貢品,由藕史督辦逐歲進貢。它營養豐富,以白淨、粗長、皮薄、脆嫩、無渣等特點聞名。在潔白鮮脆的蓮藕上澆點香椿綠葉,清涼中又有著豐富的味蕾感受。這是磁州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味道。

這份「食」光味道是滑嫩的

鮮粉皮

「不看畿南第一樓的鼓樓,不算來過磁縣;不吃鮮粉皮,不算吃過磁縣飯。」鮮粉皮是磁縣這座小城獨有的美食,鮮嫩爽滑,食用方便。相傳,乾隆品嘗過這道美食後念念不忘,提筆為它賦詩一首「煙花三月下磁州,唯有鮮粉乃珍饈。一去江南萬千裡,夢裡還曾回磁州。」可見乾隆皇帝對它的喜歡。它易加工,口感好,除夕年夜飯桌上簡簡單單一盤「黃豆芽鮮粉皮炒五花肉」,就是一代代磁州人割捨不掉的回憶。召喚他鄉趕路人回家的不僅僅是親情,還有那熟悉的家鄉味道。

這份「食」光風味是金黃的磁州燜子

據說磁州燜子起源於清代,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燜子開始登堂入室,尋常街巷間的燜子攤兒就很少見了。它製作工序繁複,選材考究,金燦燦鮮香四溢。五味相調的燜子,讓人一見就食慾大振。

當你迫不及待來上一塊兒沾上同樣黃燦燦的芥末放入口中,瞬間,你的味蕾就會被這濃烈的香辣徵服。就是這麼一道傳統的地方特色菜餚,在數百年的飲食文化中,不知讓多少人為之垂涎欲滴。這份美食的生命力,正是對傳統的繼承和升華,隨著時代流變的美味與舌尖相遇,幻化成我們記憶深處的味道。

這份「食」光風味還是馬良燒雞、貓膩餃子、嶽城大銀魚、觀臺雞汁豆乾,胖妮燻雞、粉漿飯、豆腐皮,搭配一絕的菜盒油茶……「食」光風味的傳承,不僅在豪華的磁州宴上,更在最平凡的生活裡。

△馬良燒雞

△貓膩餃子

△嶽城大銀魚

△觀臺雞汁豆乾

「食」光有味,其名磁州。這座小城的人們把苦澀藏在心裡,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上。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但不管人們腳步怎樣匆忙,世事如何變遷,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特的方式,一天三次在舌尖提醒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信仰。

戀一種味,愛一座城!

■文字:王 晶(磁縣第二中學)

■編輯:肖海鵬(實習)

■初審:杜東平

■覆審:周慧文

李治亞

■終審:房淑萍

秦 冀

相關焦點

  • 好一幅磁州春明滏河圖!
    好一幅磁州春明滏河圖!……滏陽河,古名滏水,千百年來繞磁州而過,滋潤著這一方水土。大美滏陽河歷史上,滏陽河水美魚肥,綠柳成蔭,貨輪穿梭,艄公號子不斷,曾是邯鄲地區至天津的主要航運交通線,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仍有小型貨船往返。
  • 德潤磁州 | 有我在,家就在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德潤磁州 | 有我在,家就在 2020-12-26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華錄:向光研院採購藍光光碟庫及光磁一體化軟體,光磁一體化軟體...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0月13日訊,有投資者向易華錄提問, 1、請問易華錄通過光研院向華錄松下採購的是藍光光碟,還是光研院網頁上集成好的藍光光碟庫?2、為何這兩年光研院的銷售金額要小於向華錄松下的採購金額?3、請問數據湖中的藍光存儲是否是光研院直接銷售給數據湖項目公司?
  • 銘普光磁: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報告書(草案...
    (一)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 上市公司擬向範令君、楊成仲、黃洪雲、孟令智、蒲朝斌、李勇平、何勇、鄒有水、魏凱、周靜、李林保合計11名自然人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克萊微波95.22%股權。
  • 食其味不見其形,你學會了嗎?
    (央視財經《回家吃飯》)在廚房裡,如果你要做麵條和豆花,肯定會用到麵粉和豆漿,但今天在《回家吃飯》的廚房裡,達人做麵湯卻不用麵條和麵粉,大廚做豆花也不用豆漿來熬煮,他們都有什麼妙招,能做出食其味不見其形的菜品?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用麵粉怎麼能做出麵條?不用豆漿怎麼能做出豆花?達人揭秘可以用魚肉做出麵條,而大廚是用雞肉來做豆花,讓你食其味但不見其形!
  • 為何「超小廚美食」比「食味阿遠」更有嚼頭、發展會更好?
    食味阿遠、超小廚美食都是百家號自媒體裡的佼佼者,粉絲過50萬,日發視頻播放量輕鬆過10萬,可謂風光無兩。為何他們的美食視頻這麼「火」呢?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他們開始做視頻自媒體時機恰當,起步於自媒體勃興之時。有人說,趕上了「風口」,豬也能飛起來。於是,他們做的風生水起。二是他們選對了細分市場。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專業做美食,把大批喜歡美食的粉絲籠絡在身邊。三是堅持做精彩美食視頻。
  • 人間好味趕集食餐會!記者探營2019中國食品餐飲博覽會
    展館中心的「美食天堂」——香港館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大大小小的企業展位售賣香港地道飲食或進口產品外,還將香港迪斯尼樂園、雙層九龍巴士、中環油麻地等地標搬進展館,港味十足。法國館則主打葡萄酒,來自法國幹邑產區的各種紅酒玲琅滿目,其中有一瓶12公斤裝XO白蘭地的市場價是18880元。其負責人告訴記者,歡迎採購商和市民來品嘗地道的法國紅酒。
  • 慈孝堂磁能電飯煲,熱力、能量、磁力的激情碰撞!
    今天所講的新品就是在「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電飯煲。 磁能電飯煲,一場熱力+磁力+量子的碰撞,多米種選擇多種口感智能煮飯方式,掀開健康飲食的革命。
  • 這場活動很有「料」~
    「食」光有味 其名磁州演講者 :磁縣第二中學 申佳欣這裡的人愛吃且會吃,幾千年的歷史沉澱著豐厚的飲食文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土生土長的草根美食,擁有著屬於這座小城的味道和「食」光的故事,別有一番風味。 這份「食」光風味是御路的白蓮藕。在磁州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還有享譽「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的御路白蓮藕。御路荷花是磁州十大美景之一,自古以來就有「南有古磁州,北有白洋澱蓮」之說。「荷花之城」享譽省內外。
  • 宋長徵散文集《鄉間食味》出版
    日前,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籤約作家、菏澤市作協副主席宋長徵力作《鄉間食味》由黃山書社出版發行。本書為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籤約作品,也是宋長徵「鄉間系列三部曲」之一,與其已出版的《鄉間遊戲》互為映照、補充。
  • 詩詞丨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食之有味,生活才有味。汪曾祺先生是一個美食家,也是一個人生的智者,他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其實,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與友人同遊南山,山中沒什麼精緻的吃食,只有清茶和簡單的蔬菜。即便如此,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啊,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了!
  • 開啟健康好「食」光,賽百味期待與你暖春相約
    ,讓大家輕鬆享受久違的活力「食」光!別方,賽百味的四味小方披薩伴你在家雲辦公不孤單!一人食不想虧待自己,小方披薩size恰到好處,滿足你獨享的「雲辦公」時刻,不用擔心浪費,四款風味隨心選擇,且美味熱食、暖心暖胃,助你打破在家雲辦公的沉悶睏乏,滿足你的口腹之慾,讓你實現「味蕾自由」。
  • 櫻桃的「食」光流年
    更喜人的是一樹櫻桃帶雨紅,有山川靈秀之氣韻。  「櫻桃好吃樹難栽」是句民間俗語。其實,櫻桃樹抗旱、耐寒,對生存的土壤也不挑剔,成活率很高。櫻桃皮薄、汁多,採摘時需格外小心,否則會損耗很大。因此,櫻桃好吃果難摘,才是正理。  櫻桃有許多別名,如鶯桃、楔、荊桃、牛桃、英桃、朱桃、麥英等。
  • 開展「美好『食』光」活動 提升學校食堂管理水平
    我校開展「美好『食』光」活動,提升食堂管理水平,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將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健康餐飲、文明生活的倡導者,傳承美德、弘揚新風的推動者,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習慣的文明新風尚。
  • 弘揚節約美德 共享美好「食」光
    為了制止餐飲浪費,培養師生勤儉節約的飲食習慣,12月份以來,鄖西縣職業技術學校舉行了「美好『食』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引領校園文明新風尚。活動中,鄖西縣職業技術學校召開了動員大會,發起倡議,號召全體師生行動起來,弘揚節約美德,共享美好「食」光;通過校園電視臺、LED屏滾動播放宣傳片,在師生心中根植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組織學生舉行「弘揚節約美德,共享美好『食』光」籤名活動,各班辦一期黑板報和每位學生辦一份手抄報,將該項活動深入的開展。
  • 食之精髓,12道粵菜中的經典鋒味
    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東江釀豆腐廣東客家釀豆腐,是漢族客家的名菜。久負盛名,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傳說釀豆腐源於北方的餃子,因嶺南少產麥,思鄉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麵粉,將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因其味道鮮美,於是便成了客家名菜。
  • 午餐的最佳「食」光
    灑滿陽光的溫暖中午靜謐地享受歲月的美好時光我們之間擁有著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趁我們還年輕多花點時間給自己---《趁我們還年輕》如果說早餐是一天元氣的開始那麼一頓好的午餐對於上班族來說就是繁忙工作中補充能量的最佳「食」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粿」,《康熙字典》釋為:米食也。但是,潮汕粿的概念可遠不止「米食」了。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面、薯粉等,其次,粿的類別很多,僅就其形式分,分為有皮無皮兩大類。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五方人民》說:「東南之人食水產……食水產者,龜、蚌、螺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潮汕原始先民為海民,靠海洋生活,便奠定了潮汕美食以海鮮為特色的基礎。而從秦末以來,潮汕先民從中原一直南遷到粵東,食物主要是糧食和動物產品,他們信仰「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等北方神,而北方祭祖的習俗是用麵食當果品,但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所以便有了粿的基礎。
  • 「食」光珍貴,「年」在一起
    今天,穠小二將從中國人最具儀式感的一餐中,帶大家再次尋尋食材裡的家鄉味道,重溫那舌尖上的年味!下面,請大家收拾好餐桌,準備好餐具,小二這就上菜!(出處:張堯,點擊圖片即可獲得菜品簡介)1、麻婆豆腐四川傳統名菜,用鮮嫩豆腐佐以肉末、花椒等,集麻、辣、鮮、香、嫩、酥於一身。
  • 【磁力之美】磁流體,魔性阿米巴
    前些天新媒體藝術站發了個一款磁流體時鐘(頁面底部左下角連結),又想起這種神奇的東西,之前收集過不少資料,包括怎麼DIY(文末有視頻),由於一直沒懶得去弄原料所以耽擱至今,今兒終於自己做著試了試,沒問題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瓶子裡的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