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巖井俊二的《情書》不單單只是一部愛情電影

2020-11-17 夏日放映室

1995年,32歲的巖井俊二推出劇場公映電影處女作《情書》。電影一經上映便在日本引起轟動,以至於電影在日本部分影院放映長達半年,依然滿座。在臺灣,少男少女們以"藤井樹"為筆名,尋找知音;在中國,文藝青年們紛紛許下願望:有生之年,一定要和另一半去日本的北海道看看小樽。

對於巖井俊二,人們總是不吝讚美之詞,有人說他是 "歌詠青春的映象詩人 ",有人說他是"日本新電影運動"的旗手,也有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以影像清新、感情細膩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情書》是一部講述青春、愛情、記憶與離喪的故事,其實它更像是一部散文詩。

電影《情書》

電影安排現實與回憶兩條故事線:現實是渡邊博子對男藤井樹的難以忘懷,回憶線是女藤井樹與男藤井樹的青春往事。以來往的書信為紐帶,電影含蓄、委婉而克制的講述關於初戀的往事,構建青春與愛情、創傷與治癒、記憶與時間、生命與死亡的永恆主題。


一、青春與愛情的悲歌

青春的意象,時常與陽光清風相伴。站在窗邊看書的美好少年,在隨風揚起的窗簾後若隱若現,少女偷偷的看著他,內心泛起異樣的溫暖。18歲的柏原崇(飾演男藤井樹)和17歲的酒井美紀(飾演女藤井樹)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於初戀的所有幻想。

窗簾後若隱若現的少年藤井樹

愛情文學最美的境界,是欲語還休,是秘而不宣。它不存在於歇斯底裡的吶喊中,卻在不為人知的秘密境地肆意開放。揭開被歲月塵封的帷幕,女藤井樹回憶起的,都是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場景,以及容易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然而就是這些不經意的眼神和最尋常的隻言片語,卻藏匿著男藤井樹最真摯的柔情。

巖井俊二曾說過,他拍的是那些被人所忽略的事。可正是這些細枝末節,一點點構成了今天的我們。

電影中處處瀰漫著暗戀的純真和美好,但也處處印證著愛而不得的人生常態。因為錯過,人們戀戀不忘。《情書》是一部青春與愛情的悲歌。

電影的序幕,在藤井樹的三周年祭祀典禮上,渡邊博子獨自躺在闃無人跡的雪地裡,任憑雪花飄落在少女的臉上。之後站起身,怔怔的望著天空,而後緩緩的默默離去。隨著鏡頭拉遠,她慢慢走入雪景深處,進入遠處的民居之間,最後從鏡頭中淡出,同時屏幕上打出了片名《Love Letter》。夢幻般的開局,在奠定了本片基調的同時,也道出了故事發展的基礎——藤井樹去世三年,博子依然念念不忘。

電影序幕

博子躺在雪地裡,是想感受愛人被雪冰凍和窒息的感覺,因為戀人葬身在雪山。她屏住呼吸,渴望隨戀人而去,卻終究不忍捨去生命。所以她才會給戀人讀書時的地址寄信,寄給愛人的信是為了否認他死亡,也是為了驗證他死亡。

根據秋葉茂的描述,藤井樹在罹難前,哼唱著松田聖子的歌《青色珊瑚礁》。

啊 我的愛已隨那南風遠去  啊 都到了那薰風吹拂的珊瑚礁  每次和你不期而遇  總讓我徹底忘記一切  就像個小女孩般玩鬧嬉戲  你能聽到我咚咚的心跳吧  珊瑚礁將我們的肌膚映照地斑斑駁駁  只有我們兩個人一起也好  因為我喜歡你!

其實我們都明白,這首歌是男藤井樹唱給曾經暗戀的女孩女藤井樹的,這是他內心最真實的獨白。少年時代的藤井樹早已對女藤井樹心生情愫,卻因過於害羞,不敢坦白心聲,導致最終錯過彼此。

無論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念念不忘,還是男藤井樹對女藤井樹的念念不忘,都是因為錯過而帶來遺憾。殘缺和遺憾之美,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實不光主角,電影中幾乎所有人都愛而不得。

秋葉茂的弟子喜歡秋葉茂,卻深知自己無法取代博子,因為秋葉茂深深的愛著博子,但博子卻無法忘懷男藤井樹;男藤井樹暗戀著女藤井樹,女藤井樹卻渾然不知;在校園停車場,小學妹向學長告白,學長卻扭頭就走;大井向男藤井樹告白也以失敗告終;郵差喜歡著成年的女藤井樹,但卻並不受待見;加上年邁的、終日與遊戲機為伍的爺爺,以及中年喪夫的母親。

這幾乎是一個孤獨者構建的世界,裡面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靈魂。無法完滿的愛情故事,事實上是對幻想的拋棄,是現實世界的縮寫。

電影表達出一種宿命般的錯過與迷失,或許因為矜持,或許因為成長,或許因為生老病死,很多人終究會錯過。但錯過並不代表消失,人們保留著曾經的美好回憶,然後帶著這些回憶,繼續新的生活。


二、創傷與救贖的寓言

除卻唯美愛情的故事之外,《情書》其實也訴說著關於創傷與救贖的寓言。

  • 母親及爺爺的心靈創傷與救贖

女藤井樹的父親因為感冒而引發肺炎,在一次大風雪之夜,爺爺自己背著兒子去醫院,卻因沒有及時趕到,而致使兒子驟然辭世。又一次大雪之夜,藤井樹也因感冒而暈倒,年邁的爺爺想再次背著孫女前往醫院。母親終於在這個時候爆發:"你想再次害死這孩子嗎?"這是母親深埋心中的、積怨已久的憤怒。她怪爺爺當年沒有聽從救護車的勸導而耽誤救治。但這一次,爺爺清晰地算了一筆帳,當年雖然沒能改變結局,但其實他們比救護車早到醫院。這一次用跑的,一定能救孫女。最終,女藤井樹獲救。

當76歲的爺爺背著孫女,在雪地裡狂奔時,正是對這個家庭的救贖。救贖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挽救了女藤井樹的生命,而且在於他們治癒裡心中埋藏已久的創傷:爺爺當年沒有救下自己的兒子的愧疚;母親因為爺爺不聽勸導而心生的怨恨;女藤井樹少年喪父,導致缺少父愛的創傷。

這一次,爺爺救下了孫女,他終於可以酣然入睡。母親也終於明白,當年不是爺爺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放下了心中的怨恨。而對於藤井樹,雖然沒有父親,年邁蒼老的爺爺卻依然擁有庇護的力量。

  • 渡邊博子的救贖

戀人去世三年,博子依然沉湎於悲傷無法自拔。當秋葉茂帶著博子前往了埋葬藤井樹的雪山時。博子終於放下了矜持,在漫天朝霞的雪地裡,對著藤井樹死去的雪山大聲哭喊道:"你好嗎?我很好。"直到最後潰不成聲,這是她唯一的一次情感宣洩。

博子對著藤井樹死去的大山喊道:你好嗎?我很好

這是一種告別儀式,她終於明白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道理。她開始接受事實,背負傷痛,重新面對生活。

  • 女藤井樹的救贖

在故事的結尾,母校的學妹們為女藤井樹帶來了一個驚天發現,那是少年藤井樹委託少女藤井樹交還的《追憶似水年華》。在學妹們的簇擁下,她取下借書卡,翻到背面,那是自己年輕時的素描肖像。

少女藤井樹的肖像

女樹的手顫抖著,笑中帶淚,如原著小說描寫的的那樣:

我不明就裡,漫不經心地把卡片翻了過來。 我無話可說了。 那是中學時代的我的畫像。 我突然發現,他們正津津有味地偷看我的表情。 我一面佯裝平靜,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裡。然而不湊巧,我喜歡的圍裙,上下沒有一個兜。

學妹們笑著,藤井樹哭笑著。如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的那樣:

"哭和笑都是因為歡樂,但哭的人知道而笑的人並不知道,這歡樂是用多少痛苦換來的。"

因為男藤井樹的突然轉校,而帶來的心理上的失落和遺憾,那些無法言說的塊壘,終於被這幅肖像撫平。她在肖像中看到了自己,也在肖像中獲得了印證。雖然愛的歲月和愛的人早已逝去,但曾經羞澀純真的暗戀得到了回應,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

至於男藤井樹,如果他能看到結尾這一幕,我想他也可以安息了:他沒能開口的告白,最終還是讓她聽見了。


三、記憶的埋葬與鉤沉

只有用回憶對抗時光的流逝,情感才能在回憶中獲得永恆。——《追憶似水年華》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依德曾提出過一個關於記憶的理論——屏蔽記憶(screen memory) :當人們在發生某件重大傷害性事件時,會選擇性的遺忘最傷痛的記憶,轉而記住跟事件相關的平凡小事的記憶。藉由這些小事的記憶,屏蔽或者抑制對創傷的回憶,掩蓋與重大創傷相關的情感,以防禦痛苦體驗的再現。

這是一種記憶與遺忘之間的狀態:人們記得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時刻和場景,卻遺忘了重要的事件。但屏蔽記憶並不是真的遺忘,它依然藏匿於潛意識的最深處,只是暫時被大腦屏蔽。當某件相關或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時,這一狀態就會被打破。

在電影中,女藤井樹雖然飽受感冒折磨,卻一直拒絕去醫院,因為醫院是其心靈創傷之地:父親也是因為感冒引發肺炎,在醫院去世。在被母親騙去醫院之後,她在醫院的上廊上睡著了,並做了一個夢。在夢中,醫護人員急促的推著手術車奔向手術室,車上躺著瀕臨死亡的父親,後面跟著焦急萬分的母親和爺爺。藤井樹驚恐的跟著手術車跑向手術室,打開門的瞬間,鏡頭淹沒在炫目的高光中。

電影畫面在此來回切換,夢、回憶與現實,在這裡互相滲入。

在夢中,門後顯現出的是男藤井樹青澀的臉龐。那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男藤井樹來還書時的場景,那也是他們之間故事的終結。

最後一次見面,少年藤井樹來還書,兩人故事的終結

畫面切回現實中,醫院護士在不停的叫著"藤井樹"的名字;

再切回夢中,隨著鏡頭拉遠,在初中的課堂上,老師正在點名"藤井樹",男藤井樹和女藤井樹同時應答,之後兩人怯怯的對視。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也是他們之間故事的開端。

兩人第一次見面,故事的開端

這一段夢顯現了女藤井樹記憶屏蔽的時刻,那是她雙重失去的時刻:在失去父親的同時,也失去了那個未曾承認、卻早已深埋心底的初戀。創傷之地的夢境,終於喚醒了女藤井樹沉睡的記憶。她在夢中打開了那扇門,也是打開了她自己的記憶之門。那段模糊的初戀,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呈現出它原本美好的面貌。

少年的青澀和純真,在歷經時光的洗滌後,留給人的是不甚唏噓的回憶。時光不可倒流,所以青春的回憶才彌足珍貴。記憶抵住了歲月弭滅的力量,因為有記憶,往事才能流傳至今。

臺灣導演候孝賢曾說過:"不是那些時光最美,而是這些時光已經永遠失去了,只能用回憶來找回,所以,它是最美好的。"

不要遺忘自己的歷史,喜悅也好,傷痛也罷。總有一天,當我們回想起往事,穿越時間的洪荒,我們才能記起最真實的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會成為笑中帶淚的美好瞬間,它會告訴我們當初為什麼出發,現在為什麼在這裡。它會讓我們在老去的時候,回到最初的地方,變回曾經的少年。

我們不活在回憶裡,但可以始終帶著回憶活著。


四、生命與死亡的探討

在愛情故事的表象之下,《情書》還潛藏了作者對生與死的考量。影片中有兩段關於死亡的描述:

  • 在樹的三周年忌日上,親朋好友們在默哀完畢以後,馬上簇擁在一起聊天拍照,歡聲笑語中絲毫沒有悲傷的情緒。父親招呼他們喝酒,喊著要一醉方休。相比於博子的念念不忘,其他人的表現可以說是聚眾狂歡。
  • 女樹參加完父親葬禮,回來的路上在雪地裡奔跑滑冰。突然,她停下腳步,看到一隻被冰凍在雪地裡的蜻蜓。女樹停下來問母親:"父親已經死了對吧?"。表情是那樣的平靜,絲毫沒有哀傷可言。

少女藤井樹發現凍死的蜻蜓

或許中國觀眾會覺得很奇怪。在中國,死者為大的觀念由來已久,死是一件莊重的事情。電影為何如此描寫?

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所以日本國民對於生死看的很淡。他們崇拜櫻花,不僅僅是因為櫻花絢麗,他們也欣賞花落之美。在日本的生死觀中,他們鍾情短暫的瞬間之美,認為死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是生的延續。

正如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曾說過的那樣: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而看淡生死,不代表遺忘故人。

博子沒有遺忘三年之後,當所有人都在祭祀典禮上借酒狂歡之時,博子依然難掩思念和哀傷之情。

男樹的母親沒有遺忘當博子在男樹的初中同學錄上看到女樹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時,她懷疑男樹把自己當成了替代品。男樹的母親問博子:"博子,你是在嫉妒那個女生嗎?那孩子是有多幸運,居然能讓你在他去世之後還保持著妒意?",博子還沒回答,樹的母親卻失聲痛哭。

女樹也沒有遺忘她痛苦的記憶只是暫時被屏蔽,當記憶之門被打開後,她依然記得所有的事。所以她們放棄搬到新公寓的打算,和爺爺一起守著故居,守著歲月和記憶。

電影圍繞著生死展開,但並未刻意去展示死亡的殘酷和哀傷,而是將這種哀傷淡化為一種緬懷和思念,這正是物哀文化中的"哀而不傷"。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與死亡和解,對生者尤為重要。

博子最後在雪地裡的痛哭問候,正是與死亡的和解,和對自我的救贖。而女樹最後對著肖像的情感釋放,也是與曾經自己的和解,她遺憾的青春終於圓滿。

人生總會不可避免的經歷生老病死。當生命中的某個人離去,我們可以感傷懷念,但生活還是要繼續。當生活被日常的瑣事填滿時,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痛,才會歸於平淡,深藏於腦海裡。那些離去的人,被深切地思念和緬懷時,會以記憶的方式在我們的生命裡延續。

五、結語

青春純愛電影大多是對青春逝去之後的緬懷,它以一種迷人的、純情的、抑或矯情的白日夢,將觀眾帶回自己曾經美好的、同時又尷尬、挫敗的青春體驗中。再以一個還算圓滿的故事喚醒觀眾的共情,以懷舊的視野洗清青春歲月的傷痛。

《情書》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青春純愛電影,但巖井俊二所講述的遠不止情與愛。無論是《情書》,還是其後續作品《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電影在美好青春愛情物語的表象之下,電影含而不漏的講述著關於愛與孤獨、創傷與救贖、記憶與離喪、生與死的話題。

電影中多重人物鏡像關係,其實就是當代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的映射: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生老病死亦不可避免。離別總是讓人悲傷,但我們不應沉湎於傷痛無法自拔。將往事藏於記憶裡,迎接新的生活,時間終將撫平傷口,而那些記憶也會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相關焦點

  • 《情書》:豆瓣8.9分,解讀巖井俊二電影處女作背後的純愛哲學
    《情書》是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電影處女作,1995年上映,巖井俊二憑藉此電影獲得第8屆日刊體育電影大賞新人獎、第20屆報知電影賞導演獎及第21屆大阪電影節導演獎。初識《情書》,是因為電影封面那美好的意境,雪地上孤獨的人影蘊含著沁人心脾的魅力。
  • 以豆瓣8.9《情書》為例:淺析導演巖井俊二的電影美學
    《情書》是由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的日本純愛電影,自1995年上映後在便日本國內引起轟動,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打動無數觀眾的心。導演巖井俊二對青春題材電影的把握可謂爐火純青,而今時隔26年,再看這一部豆瓣8.9高分的《情書》,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刻暗戀,那份關於青春的悸動與遺憾,為之悲傷與感動。
  • 以豆瓣8.9《情書》為例:淺析導演巖井俊二的電影美學
    《情書》是由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的日本純愛電影,自1995年上映後在便日本國內引起轟動,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打動無數觀眾的心。導演巖井俊二對青春題材電影的把握可謂爐火純青,而今時隔26年,再看這一部豆瓣8.9高分的《情書》,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刻暗戀,那份關於青春的悸動與遺憾,為之悲傷與感動。
  • 巖井俊二的新作,不只是中國版的「情書」
    電影已經上映了好幾天了,目前電影的評分保持在7.2分,這個分數不高不低。我沒看之前,問了幾位已經看過的朋友。大家的評價還蠻兩極分化的,有人喜歡,有人非常不喜歡。為什麼評價會兩極分化?我就是抱著這樣的疑問,走進了電影院。你好,之華 Last Letter
  • 巖井俊二《情書》:最美的情書,是你的名字
    ——巖井俊二《情書》《情書》是日本著名作家巖井俊二的代表作,於1995年由他自導自編搬上銀幕。《情書》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去回憶兩段過往的愛情故事。小說中,博子和女井藤有著相似的容貌,卻有著不同的愛情和命運。巖井俊二被稱為日本電影運動旗手,被中國影迷稱為「日本王家衛」。
  • 8.9分《情書》: 愛情故事的背後,隱藏著自我寓言
    《情書》這部影片是日本巖井俊二的成名作。1995年,影片公映之際,日本本土好評如潮,眾多觀眾陶醉其中,並在東南亞各國引起轟動。這部清新感人的電影已成為九十年代最為膾炙人口的日本愛情文藝片 。《情書》是一個關於愛、記憶與生死的優美故事。
  • 怎麼評價巖井俊二的《情書》?
    巖井俊二的《情書》上映與1995年,雖然沒有獲得什麼著名的獎項,但卻成為了巖井俊二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2018年,巖井俊二指導了號稱中國版《情書》的《你好,之華》,儘管編劇、導演都是巖井俊二本人,但是仍然無法撼動《情書》在觀眾心目中無可代替的地位。
  • 豆瓣8.8分的《情書》,不就是《小幸運》歌詞中的故事
    總有些電影,讓人看了就想戀愛。豆瓣8.8分的日本電影《情書》是其中之一。在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故事框架下,比起有點異曲同工的《假如愛有天意》,《情書》要更加真實。因為生離死別的愛情很遙遠,美好而遺憾的暗戀近在眼前。電影中有兩件現實中概率極低的事件,一是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二是一個班上有兩個同名同姓的人,而且還要是一男一女。
  • 巖井俊二《情書》將拍中國版電影 劇本尚在籌備
    巖井俊二經典作品《情書》將翻拍中國版  (來源:時光網)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經典作品《情書》上映已超過20年,是不少影迷心中的經典之作。日前有消息稱,《情書》將啟動翻拍中國版電影,由新原野娛樂傳媒操刀製作。
  • 冬天必看電影推薦:巖井俊二《情書》
    文 | 天丁朋友知道我喜歡看電影,便讓我推薦一個冬天看的電影,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巖井俊二的《情書》。《情書》無疑是一部經典而又好看的電影,給予它高分的影評很多,我喜歡它,是從它的文字開始的。然而不湊巧,我喜歡的圍裙,上下沒有一個兜」。看完這段文字,覺得作者驚為天人,對情感的表達太細膩了,沒有說一句心理活動,卻用主人翁的行動來展示了她此刻的心理。甚至覺得比託爾斯泰的直述描寫心理不知高明多少倍。看完了小說,便想看電影。
  • 電影留聲: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
    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電影有開場有結束,青春也有開場也有結束。人生也是如此,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中間的場景裡過渡,多的是失落的情緒。日本電影有時候是真的能夠觸動你柔軟的心,明明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在鏡頭下竟然可以那麼燁燁生輝。
  • 電影留聲: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
    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電影有開場有結束,青春也有開場也有結束。人生也是如此,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中間的場景裡過渡,多得是失落的情緒。其實,筆墨和紙張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書裡的遣詞用句,精煉了多少回也還是稚氣滿滿。可能那一場最為美妙的邂逅,也只是夏天時多看了一眼的心動,或者是無意間觸碰到手指時的浪漫。
  • 評分最高的6部日本電影,不好看你就打我臉!
    (敲黑板嚴肅臉.JPG)◆ ◆ ◆第一部:8.9分的《漸漸淡薄的記憶》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電影發燒友?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文青?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個有愛有夢想有情義的年輕人?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基本上已經無敵了的《情書》,你不看不成啊!
  • 豆瓣是一部8.9分的電影,根本不存在,有人看到了
    這是豆瓣的一部電影,他在豆瓣上得了8.9分,但事實上這部電影根本不存在,豆瓣的一些人說他們見過,怎麼了?讓我們一起來知道。事實上整件事很荒謬,的一天,一位網友正在上夜班,他閒得很無聊,於是編了一部電影放在豆瓣的電影庫裡。
  • 電影《情書》影評
    《情書》這部電影,是由巖井俊二拍攝的同名同時也是同作者的一部小說。《情書》這部電影開始的一幕非常空靈,唯美。博子在乾淨的雪被上睜開眼睛,深深淺淺地跑回村子。大雪被風吹著,呼呼的風聲卻透著寧靜。嗯,《情書》這部電影的整體節奏,一種淡淡的歡欣瀰漫著整個過程。其中的男主角叫藤井樹,和女主一樣的名字。他也像青春期的男孩一樣去捉弄她。但和其他人並不一樣。並不會像一般的、充滿了期待和忐忑的心潮湧動。這就像我團成雪球,趁著大家一團亂的時候,專門裝作不經意地打她,還激動的地等她來追我。
  • 豆瓣評分8分以上適合戀人一起看的電影,第一部評分就達到了9.1分
    很多朋友們說經典的電影如同一杯菊花茶,淡淡地,卻能讓你立刻感受到它的清香,直止你喝第二遍,第三遍時,它依然芳香未盡,餘香饒梁。 好的愛情電影有很多,今天就給小夥伴們分享三個豆瓣評分相對較高,適合情侶一起觀看的韓國和日本的愛情電影。
  • 巖井俊二《情書》:你好嗎?我很好
    事實上,不僅僅是電影,包括日本的文學,甚至日本人整體的審美取向,都少不了「死亡」(或說殘缺)的色彩。他們崇尚物哀,喜愛短命的櫻花,包括切腹自盡的習俗,這一切都有著一種「不完整性」在其中。日本願意歌頌不完整的事物,就像侘寂的英文翻譯「imperfect」,雖然少了些許詩意,但是十分直白地體現了日本人對殘缺之美的關注。
  • 豆瓣評分8.6巖井俊二《情書》:愛人或許會消逝,愛卻永遠存在
    這本書就是巖井俊二的《情書》。巖井俊二的《情書》沒有複雜的情節,是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兩個女子的書信交流,展開了兩段非常純潔的愛情。日本神戶市的渡邊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因為登山意外離開人世,渡邊博子很想念他,翻看他的同學錄發現了一個同名同姓叫做藤井樹的人,試著給這個人寄去了一封信。
  • 被疫情逼到「黑化」的巖井俊二,從情書王子直接變成怪獸之父
    1993年,30歲的巖井俊二拍了人生中第一部長篇電影《情書》。影片上映後風靡亞洲,巖井俊二一炮而紅。當時的他,就想在中國拍一部片子,結果歲月流逝,好事多磨,直到2018年,才夢想成真。這部夢想之作就是《你好,之華》。
  • 評分最高的5部日本電影,不好看你就打我臉!
    這是松子最喜歡的一部!!!沒有之一!《情書》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電影發燒友?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文青?如果你連巖井俊二的《情書》都沒有看過,你還敢說自己是個有愛有夢想有情義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