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得勝沙8號,塵封的城市記憶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海口瓊海關大樓及附屬建築外立面修繕工程被列入海口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經過系統科學的修繕改造,這座海口歷史文化地標建築如今重煥風採,有望成為海口灣畔文化旅遊的新「打卡點」。

海口海關

有報導這樣表述:「對海口人來說,瓊海關舊址辦公樓見證了時光流轉和滄桑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流連忘返。」

「重修大樓是好事情,但大樓的歷史是不是也應該『重修』?」當地一位老人問,「我們這一輩離去了,它還能不能成為更年輕一輩的情感載體呢?」在老人的眼裡,瓊海關不僅要修繕大樓,還要對它的歷史進行「修飾」,這樣可以讓它作為海口歷史的一部分,去向後輩們展示它曾經繁華的一面。

四、五十年代的海口海關辦公樓

1

海口離不開老海關。

「瓊海關1893」古界碑

這座位於海口市得勝沙路8號的簡化的古典風格大樓,正式名字是「瓊州海關」,簡稱「瓊海關」。但海口人更喜歡把它稱為「老海關」,一方面是因為它存在已久,始建於1937年,距今有83年的歷史;另一方面也因為它的職能與地位。1991年,海口海關搬遷他處後,這裡仍作為海關緝私局的辦公樓,使用至2017年。

海口的歷史與海洋商貿緊密聯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座矗立在繁華得勝沙路、美麗海甸溪旁的簡化的古典風格建築是海口唯一一個聯通中外海洋商貿的辦事點。2013年5月,瓊海關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瓊海關文物保護紀念碑

許多當地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老海關的影子。有人回憶在海關大樓下玩捉迷藏,有人想起偷摘了海關門口熟透的鮮果,有人在它的院子裡打過一場又一場籃球賽。它見證了碼頭上日夜鳴響的汽笛,也陪伴過將晚黃昏中的漁舟炊煙。

瓊海關旁的一條小巷

沒有多少人想過它會被修繕一新,人們已經冷落了它好久。今年7月的一天清晨,在得勝沙路商業步行一條街經營時裝的王菲菲(化名)出門丟垃圾,在拐過熟悉的街道後不經意一瞥,一幢剛剛翻新的大樓出現在她的眼帘。隔著鏽跡斑斑的圍欄和鬱鬱蔥蔥的樹叢,她看見米色的牆壁在陽光下耀眼,復古的吊燈與拱形的門窗既靜默無言,又煥然一新。

老海關得到修繕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騎樓街區的大街小巷,更有許多路過的市民停下車駐足觀看,在外圍討論修繕的情況,回憶小時候在院落中的哪個地方玩耍。除了舊址大樓外,一幢有4500多平方米的副樓建築也落於院內,通體被刷得雪白,也平添了些許陌生的感覺。人們聊得興起時想進去走走,有人推一推鐵門,發現鎖得死死的。

修繕一新的瓊海關附屬建築

自海口灣暢通工程順利竣工後,海甸溪沿岸就成為富有人文氣息的美景勝地,有外地遊客循溪景漫步而來,又驚異於老海關與眾不同的樓宇。有人一邊用手機拍照,一邊好奇地詢問老海關的歷史。

今天的海甸溪

和所有中國近代海關的歷史相同,老海關擁有一段鮮明的殖民色彩。

2

海關的設立由來已久。

宋、元及明初時,朝廷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機關——市舶司,可大略視為現在的海關。宋代雖未在海南設立市舶機構,但當朝有關禁榷、博買、公據等政策將海南對外貿易打上了市舶烙印,並對瓊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海口浦設立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市舶司,作為專門管理海南島與外國、外地海上貿易活動的機構。這是最早關於海南海關的記載,當時明顯已對海南海上貿易有了足夠重視。

瓊海關最初面貌

清鹹豐八年(1858年)五月,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與英、法分別籤訂《天津條約》,規定將海口闢為通商口岸,並允許英法等國在海口設立領事館。從1860年至1904年間,列強依據這一不平等條約強行殖民瓊島,先後有英、美、日、德、法、奧地利、匈牙利、葡萄牙、義大利、挪威等國分別在海口設領事館。

1876年,海口正式設立瓊州海關,以此來管理對外貿易。最初的瓊海關是一座中式建築,二層樓,有院落,院落前的水溝可駛小船。位於中山路尾南側。1875年12月31日,英國人博朗出任瓊海關首任稅務司(相當於「關長」),自那時到1945年,其「一把手」均由外國人全權掌控,只有少數低級職員是中國本地人。

瓊海關海口總口

據媒體報導,去年,長期在海口生活的劉先生從國外拍賣會上拍得一件有近百年歷史的椰雕銀碗,並帶回海口。這隻銀碗造型精美,雕功上乘,一側面描金刻著:「畢稅務司惠存,瓊海關內班華員敬贈」,另一側刻有:「民國十一年四月制於海南」。在椰碗碗底還刻有「海口詒記造」字樣。

經考證,該椰碗正是中國關員贈予了瓊海關一位叫「畢尚」(A.L.McPichon)的稅務司。通過贈言「惠存」「敬贈」等敬語,可以看出上下級間和睦的關係,亦不難理解當時「洋關長」如何權傾一方了。

後來,「畢尚」離開瓊海關,這枚銀碗跟隨他遠赴海外,竟意外在近百年後被藏家帶回「故鄉」。瓊海關稅務司一職更換頻繁,他離開後很快有其他人接手。瓊海關共歷經了40位洋人稅務司,直接促使外國勢力完全控制了島內的航運業,從而加深了國際海上商貿的來往。

瓊海關官員賀智蘭

1937年,如今瓊海關的舊址便在那時建成,海口得勝沙一帶貨運業因此繁榮一時,鐘樓的鐘聲敲響世紀之音,騎樓老街輝煌於歷史的殿堂。

3

無論是百餘年前還是當下,海口得勝沙路上從不缺少人氣,這裡市井商販、貨物雲集,亦成為這一帶深刻的歷史烙印。

30年代的得勝沙

老海關大樓坐落於得勝沙路8號,由我國老一輩著名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吳景祥教授於1936年設計,為其留法歸來後第一項設計工程,於1937年竣工使用,是我國最早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之一。

瓊海關舊照

整棟大樓造型挺拔,具有簡化的古典風格,又有一股威嚴氣勢。拱圈與細部線腳的運用,是對傳統元素的現代演繹,使整棟建築更顯高雅精緻。赭紅色粘土瓦金字屋頂配以立面的飾面,綠琉璃雕花鏤空欄杆點綴其間,既活躍了立面,又不失溫文爾雅。

瓊海關內景舊照

舊時,海口浦港在水巷口、長堤路、得勝沙附近的海甸溪一帶,清道光年間,從此赴南洋的三桅帆船每日便有數十艘。新建的瓊海關進一步推進了海口的對外貿易,1930年後,海口浦港港狹水淺,輪船無法靠岸,上下旅客和貨物仍需駁船運送,所以海甸溪裡仍有大量駁船忙碌的身影。

1930年德國領事館

年過六旬的老陳依然念叨著在海甸溪旁的貨運歲月。上世紀70年代,這裡沿岸碼頭林立,水手和船工們小憩在船艙和崗亭裡。鐘樓的鐘聲在整點時敲得清脆響亮,往往會使他們從夢中驚醒。

老陳十來歲時到貨運公司幹活,年輕又勤快,「穿著背心,跳上甲板悶著頭,一箱箱地往下扛。」老陳告訴記者,老海口人眾口相傳「鐘聲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那時候貨運公司們緊挨著老海關而設立,早上6點時,運貨的船隻相繼靠岸,人們忙碌著卸貨上貨,鐘聲通常伴隨著碼頭上熱火朝天的場面。「早上響6聲就得起床,晚上響6聲說明該吃飯了」,到了太陽要落下的時候,他甩了甩頭上的汗水在鐘樓旁乘涼,還能隔街相望不遠處沉默的老海關大樓。

海口開埠後,許多本地商人和華僑利用經商才能,在南洋各國積累了不少財富。瓊海關設立後,經商回鄉的華僑們在中山路一帶建起南洋特色的騎樓和各個國家的會館,這些建築被海口市完好保存了下來,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老街鳥瞰圖

瓊海關作為海口海關的辦公大樓,一直延續到1991年,直至海口海關搬遷至濱海大道西側玉沙辦公區後,瓊海關舊址留由海口海關緝私局使用。2017年4月底,瓊海關舊址正式移交地方,由海口騎樓公司代為管理。

瓊海關舊址大樓一角

在被列入海口重點文物保護修繕項目後,海口市啟動了大樓及附屬建築外立面修繕工程。從那天起,沉重的鐵門分隔了兩個世界,人們只能隱約透過茂盛的青翠才能窺見老海關的一隅。

4

「海旅集團在2018年11月底接手修繕瓊海關,到今年6月30日前已經完成全部修繕工作內容,目前為止已完成預驗收工作。」海旅集團瓊海關大樓及附屬建築外立面修繕工程項目經理董鑫告訴記者。

董鑫50歲上下,穿著淡藍色的襯衣和有些發舊的西裝褲,他說話時總是帶著些微笑,給人和善、熱情的印象,話也不是很多。但提起老海關的修繕工作,他又立刻滔滔不絕起來。

董鑫還記得老海關修繕前的樣子,「牆面大量裂縫,牆皮剝落嚴重,牆面有大量水漬、苔蘚,還生長少量植物。」那天他繞著大樓走了幾圈,沉默著站了一下午。

修繕過程也呈現了許多難題。「對成品的保護要求較高,主要還是灰塑人材流失嚴重,海南本地很難找到比較熟練的高級灰塑技術工。」董鑫告訴記者,修繕建築的材料訂購周期長,除河砂、水泥、防水卷材外,「所有材料在海南本地無法採購需要到周邊城市或其他國家採購。」

不過,他還是精神飽滿地表示,項目從今年2月17日復工後,採取超常規舉措有序增加施工人員、機械、材料,重新倒排工期,優化施工組織,滿負荷建設,比原定時間提前2個多月完工。

「針對瓊海關舊址的立面及各立面外廊進行修繕,我們主要目的是整修現狀破損,去除現有立面混雜的附加物,整飭影響建築整體風貌的立面,依據歷史照片與現有的文獻資料儘量恢復大樓的歷史原貌。」董鑫表示,為保證文物的完整性,項目對現較混亂的室外環境進行同時整治,恢復原始風貌的同時也能適應修繕後瓊海關舊址的功能使用,「老建築是歷史的見證,珍藏著城市的底蘊,必須全力保護,精心修繕。」

修繕後的瓊海關

也有專業人士認為,修繕老海關的意義不僅僅是要修復它外表上損傷,更重要的是,要在「修舊如舊」中喚醒它,在陳列文物的同時,還要傳承它的歷史文化與使命,使它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2017年6月,老海關停止辦公,正式交付海口地方管理後,政府計劃建成開放式城市博物館。而據此前媒體報導稱,計劃中的城市博物館,將在最大限度保留瓊海關舊址原有風貌的前提下,拆除現有的圍牆,對室外廣場、周邊環境和綠化美化等工程進行全方位的設計和施工,力求給市民遊客帶來一個全新的感受。「建成後的城市博物館,不僅會收藏城市發展和變遷中的實物,還將充分應用現代聲光電、VR和動漫等現代技術,使其價值重新得到認同和肯定,從而更形象、生動、全面地展示海口千年歷史和文化。」

如今,海口市文物局瓊海關舊址項目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這還是處於一個想法階段,現在所有東西,包括方案,都沒有出來。」

他表示,2019年1月,海口市文物局作為瓊海關舊址項目的業主單位,積極爭取國家文物局立項,並指導完成了外立面的修繕工作。目前,國家文物局已同意將內部修繕項目列入2020年度計劃,代建單位正在編制修繕方案,「等內部修繕工作完成後,市文物局將積極申請國家和省級支持,開展其合理利用相關工作。」

「2018年1月初,老海關項目移交海口市文物局主管後,我們也做不了主,我們要報給省廳,再報給國家,因為它現在屬於國家文物。」他告訴記者,近期已將相關材料上報,「省廳將會組織專家進行檢查,目前瓊海關就是進行一個二期的修繕,此外沒有其他計劃。」

8月26日,人來人往的長堤路上。很多人騎著電動車路過門口,頭依然還很自然地向圍欄一邊扭去,眼鏡透過欄杆縫隙尋找老海關大樓的位置。

路人偶爾會停下,聚在一起討論著。有人拿出手機,比對修繕前老海關大樓的原貌,打算挑出與過去不同的地方;有人拿起相機,想在多角度拍下修繕後它的新貌。只有一位老人扒著欄杆張望,像是找尋一些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比重要的東西。

「修好後是變新了,可是年輕人還關不關心這個,還會不會有感情啊?」他喃喃道。

熱門推薦

商報全媒體 椰網/海拔資訊APP記者 魏銘緯 柯育超 實習記者 劉桂江 攝影報導

編輯:吳彥瑩

審核:謝慶培

監製:張慧瑩

相關焦點

  • 海口瓊海關「補妝」,留下144年的城市記憶待世人細品慢酌
    在老人的眼裡,瓊海關不僅要修繕大樓,還要對它的歷史進行「修飾」,這樣可以讓它作為海口歷史的一部分,去向後輩們展示它曾經繁華的一面。海口離不開老海關。這座位於海口市得勝沙路8號的簡化的古典風格大樓,正式名字是「瓊州海關」,簡稱「瓊海關」。
  • 海口騎樓老街:曾有13個國家在此建設
    雖說海口成規模的騎樓形成大約是在19世紀40年代,海口第一棟騎樓——四牌樓在博愛路落成。 走在海口的騎樓老街,不由感嘆,當年一批批下南洋謀生的海南人雖然一開始是為了謀生,但不知不覺成為了傳播南洋文化的載體,將各地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
  • 海口必遊景點!這些地方一定要去!
    仲夏的海口,藍天白雲,輕風拂面,椰樹婆娑,在電影公社鋪滿青磚的小巷,感受著一瞬穿越的驚喜。在騎樓老街感受南洋的文藝復興,在西海岸沐浴夕陽西下、水天一色的金碧輝煌。端午小長假,別辜負了該放肆的年華,捋一捋秀髮,向著海口心花怒放的出發!
  • 夜晚海口遊玩景點推薦,讓我們開啟仲夏夜之夢
    海口,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她坐落在海南島的最北端。海口市是一個掩映在茂盛的椰林叢中的美麗城市。海口的夜晚是美麗的,農莊網小編推薦幾處海口夜晚美景。景點:世紀大橋下的海口外灘、世紀公園等。3.萬綠園位於海口北側填海區,面朝瓊州海峽,是海口最大的開放性熱帶海濱生態林式風景園。萬綠園種植了許多熱帶觀賞植物,將碧水藍天和高樓建築融為一體。
  • 夜遊海口騎樓老街,比白天更熱鬧,看看大家都在玩什麼?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見聞。初到海口的遊客,有一個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海口歷史悠久的騎樓老街。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的一張城市名片,它其實是包括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等的騎樓老街區,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今天咱們就去夜遊騎樓老街,就從海口騎樓老街遊客集散廣場出發,看看老街的夜色裡能幹點啥?
  • 【飆淚收藏】海口老街最地道美食攻略
    95年初,剛畢業在海口工作,因為喜歡攝影的緣故,我在經常去博愛路、中山路、得勝沙和解放路等老街拍照。那是我曾經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在拍攝的路上,可以一邊走著,一邊品嘗各式各樣便宜且美味的小吃,很單純也很快樂。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六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六萬壑松風書接前回: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三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四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五塵封的記憶——哈達街的光棍
  • 海口有著名的歷史人文景觀,有馮小剛電影公社,還有這些
    海口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呢?還真的很多,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推薦一些景區景點吧!著名的歷史人文景觀海口後天宮:建於元朝初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海南規模最大的媽祖廟,建築風格為中國傳統抬梁式結構。被譽為老海口的保護神。
  • 海口氣溫走低 市民「保暖」消費熱情蹭蹭上漲
    海口網12月23日消息(記者陳家煜 伍鳳妹 攝影報導)隨著海口氣溫走低,「暖經濟」逐漸升溫。近日,海口網記者走訪商超、服裝店以及火鍋餐飲店發現,市民的「保暖」消費熱情蹭蹭上漲,冷空氣催熱了「暖經濟」。  保暖衣物打折促銷,服裝店銷量上升商家推出優惠活動。
  • 海南省資訊|想去海口旅遊,海口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海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想去海口旅遊,海口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馮唐綠園、美孝村等美麗鄉村,充滿了鄉村風情,風景如畫,各具特色,還有當地的特色美食,也非常適合全家遊。海口的瓊崖一大會址等紅色歷史景區,充滿了歷史感。
  • 最經典的雞腿飯,老海口人戒不掉的癮
    說到雞腿飯,老海口人大概都會想到露莎餐廳。
  • 海口這片老街區,四公裡長竟有600多棟洋樓,最古老一棟已經700歲
    假如你到了海口,騎樓老街,這條被命名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應該是每一位到過海口的遊客都會去的地方。騎樓老街,是海口最具特色的一條街景,它並非一條街道,而是由許多街道組成的一條由騎樓組成的綜合街道,分布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總面積約2平方公裡,總長4公裡多,共有大小不一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600幢。
  • 「沙裡」是誰
    與小酒館創始人唐蕾女士合影 圖/沙裡 微博@沙裡cool我喜歡一個人參加活動,但看著我身邊朋友們生活依然單調,我總是希望能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成都文化活動告訴他們,於是從2018年8月13日開始,在自己的公眾號「沙裡之聲」上推出了每周一期的成都活動推薦第一期,並一直持續著,更是認識了許多愛好人文的朋友。
  • 可能發展成第15號颱風!對海口有什麼影響?
    預計,該低壓將以每小時2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並可能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最強可達熱帶風暴級(8-9級,18-23米/秒),逐漸向越南中部沿海靠近。,陰天間多雲有雷陣雨,西南風轉偏南風6級,氣溫:26-29度南沙永暑礁,陰天間多雲有雷陣雨,西南風6級,氣溫:26-29度10日夜間到13日白天:本島文昌、瓊海到陵水一帶海面,東北風5-6級,陣風7-8級,12日夜間起增大到6-7級,陣風8級,以上地區沿海各港口所掛強風一號風球不改變;北部灣海面,本島三亞、樂東到海口一帶海面,東北風5級,陣風6級,12日夜間起增大到
  • 曝光海口這個「奔馳女」!服裝店偷走70多個衣架!手裡拿著……
    近日,海口得勝沙一服裝店發生一起衣架被盜案件店主一查監控懵了!「我們店裡75個衣架被偷,共損失了400多元。」店主吳小姐介紹,平時店裡不用的衣架都會放在門口的架子上,但就在24號晚,她發現這些衣架竟然不見了。吳女士發現衣架不見後立馬查看商場內監控吳女士說,根據監控顯示,當天下午五點多時,有一名身穿黑裙、體型微胖的年輕女士拿走了放在店外的衣架。
  • 海口美食,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同樣以美食之名,換成我們海口,又是怎樣的人情味兒呢?我想應該就是操著一口海普,在街頭巷尾吃東西,這不是將就,而是就愛這樣獨特的海口味道。不只是中老年人,現在的年輕人也好這口,下午茶,去老爸茶才對嘛~這樣看來,原來比西式甜品更吸引人的,是海口人舌尖上離不開的記憶。
  • 最全海南海口十三種一日遊路線匯總 旅遊攻略大全
    路線二:海口生態一日遊體驗海口自然生態的魅力,假日海灘、海瑞紀念園、濃縮海南島動植物精華的天然博物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遊覽譽有「海上綠色長城」的海底紅樹林-瓊州文化風情街走進海口文明生態村,感受海口新農村建設結碩果,遠離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
  • 2020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發布:海口第一
    「2020年海南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康養產業成為海南產業結構重要部分,推動了海口和三亞兩個城市排名的上升,其中海口首次獲得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 海口騎樓老街裡的天后宮,兩座廟宇做鄰居,誰是古廟?
    分享一下我的海口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到海口一定會去騎樓老街看看,而我住在了騎樓老街裡。騎樓老街可以說是海口的一座城市名片,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騎樓老街是一個街區,包括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巴洛克風格的南洋建築。從中山橫街就可以看到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牌坊,天后宮門前有銅像栩栩如生,一位背著嬰兒,領著男孩,目送遠處的丈夫出海謀生。海南人經常從這裡出海,向媽祖祈求消災賜福,使這座廟宇香火興盛不衰。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二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二原創萬壑松風掀開2012年鄙人的劄記本,檢索12月19日拜訪時年八十八歲的的師母支憲斌的的手記,確是塗鴉不少。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一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