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好評得死,鍵盤俠也要死,《黑鏡》第三季諷刺多少現實

2021-01-08 橘子娛樂

如果今天,你看到身邊的同事熬著黑眼圈來上班,並在工位偷偷睡著!

請不要打擾他,他極有可能熬夜看完一部被譽為史上真正的神劇。

沒錯,說的就是《黑鏡》,而第三季也在上周末正式回歸。

《黑鏡》有多厲害!第一季播出已經有5年了,爛番茄好評依然在100%!

第三季也有94%的高好評!

雖然《黑鏡》是一部純英劇,也一直在英國Channel4播出,但從14年聖誕特輯之後,被Netflix(製作過《紙牌屋》)收入。

同時,《黑鏡》也採取和《紙牌屋》一樣的播出方式,避免追劇的帶來的痛苦,Netflix一次性一季全部放出!但也辛苦加班製作中文的字幕組!

很多人說,如果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那麼必須是《黑鏡》。

那問題來了,《黑鏡》哪好?

前兩季播出之後,很多觀眾表示:

「每集都大吃一驚,而且黑暗諷刺色彩,讓人有點不太相信這是一部電視劇。」

首先,「黑鏡」是什麼?

每一集的片頭,黑鏡在加載動畫後出現,隨即,屏幕碎裂,故事開始。

製片人查理·布魯克說:「(《黑鏡》)每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故事背景、甚至是不同的現實社會,但都圍繞我們當今的生活展開——如果我們夠傻的話,我們的未來就是這樣。」

《黑鏡》有可能是我們的未來。

如果我們的世界變成這樣會如何?如果說科技是毒品,它的確也會讓人上癮,那麼它帶來的副作用是什麼?《黑鏡子》正是把鏡頭聚焦在歡樂和不安之間的區域。

在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時,布魯克向《衛報》透露,「黑鏡」的靈感來源於人人都有的「黑鏡子」——每個家庭、每張桌子、每個手掌之間都有一個屏幕、一個監視器、一部智慧型手機,一面反映時下現實的黑鏡子。

以第一季第一集《國歌》為例。

皇室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在當天下午四點,和一頭豬發生性關係,並全球直播。

綁架視頻一經發出便登上了社交網絡的熱搜榜,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個事情,可以這麼說,這個事件引發的爆炸足以讓所有人關注。

這種過分的關注讓整個事件在網際網路上趨於透明化,鍵盤俠隨手一個推特,都能引發事件的惡化。

首相試圖使用替身完成綁匪的要求,不料卻被鍵盤俠傳到了網上。

綁匪立刻給電視臺寄了一根斷指。

在斷指出現後,公眾就開始覺得首相應當以公主的人身安全為重。

網絡民調顯示,86%參與者認為應該滿足綁匪的要求。

最後,首相不得已和豬做愛並向全球直播。

而在之前,公主已經得到了釋放。

可以說,《國歌》裡社交媒體是構成所有罪惡的前提,躲在屏幕之後的所有人都是「兇手」。

揭露這種「屏幕」後的罪惡是《黑鏡》一直的主題。

就拿第三季,評分最高的兩集,第一集和最後一集為例。

「親,麻煩給個五星好評唄!」大家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

在未來的世界裡,評分就是一個人的全部,這就像積分一樣,一旦評分扣光,不僅所有人都會遠離你,最後,你只能被終生監禁。

所以,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大家每天都卯著勁,刷好評。

比如即使食物難吃也要擺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讓大家看著你耐撕的一面。

和死對頭在電梯間裡相遇要一邊翻著白眼,也要一邊互相吹捧。

女主角就生活在一個一切社交生活都會納入評分體系的社會中。

如果你生活光鮮為人和善,又能及時站在正確的隊伍中,就能收穫一個個五星好評從而提高自己的分數,獲得更多的「會員專享服務」。

那都有什麼專享服務呢?

為了入住理想公寓,女主必須在短時間內把自己的分值從4.2刷到4.5,這樣可以打八折!

坐飛機也是!

但如果你評分低,連公司門都進不去。

但無奈女主怎麼努力,評分就是上不去。

於是她計劃去參加早已撕逼多年的「閨蜜」的婚禮,以求在高分人士社交圈中刷分成功。

可惜就像股票被套牢了一樣,分數一路下跌。

被閨蜜拒絕入場後她大鬧婚禮,收穫差評無數,最終被關入小黑屋裡。

另外,第一集是電影《傲慢與偏見》、《贖罪》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導演喬·賴特執導。

接著,咱們說最後一集。

這也是,本季最精彩的一集。

最後一集,講的是鍵盤俠,網絡暴力的故事。

有趣的是,鍵盤俠的故事papi醬上周吐槽過。

劇中被殺害者都是因為得罪民意,引起公憤,最後被輿論殺死。

一個人犯了錯誤,被全民人肉,無法生活甚至被逼入絕境。

劇中用蜜蜂殺人,蜜蜂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一些靈感,同時,劇中蜜蜂作為生物蜜蜂的替代品和政府監控人民的監控器。

最後失控,成為技術狂人的殺人利器。

每次看黑鏡到後來都會忍不住起雞皮疙瘩,如果技術發展會不會變成極端恐怖的事。

因為人類社會是絕對離不開高速發展的科技,而人類也是擺脫不了自己的貪慾。

最後,橘子君就不劇透了。

《黑鏡》第三季仍很精彩,沒跌神壇!

B站有汁源...

(版權歸橘子娛樂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黑鏡》回歸,鍵盤俠已經評分了嗎?
    《黑鏡》第三季以一個最能讓觀眾感同身受的故事開始,這或許是Netflix最穩妥的選擇。2011年,《黑鏡》第一季在英國Channle 4臺播出,在沒有大規模宣傳的情況下,取得了傲人的收視率。在當時,這部反烏託邦英劇以諷刺科技的姿態出現,配以英式的殘酷和深沉,成功打動了觀眾。2013年,《黑鏡》第二季播出,依然是三集,依然是獨立的故事,口碑雖略有下滑,卻沒有跌出「神劇」的範疇。
  • 英國神劇《黑鏡》第三季終於來了!
    英劇《黑鏡》出第三季了!
  • 放資源|給《黑鏡》第三季打1星的 你們真的看完這劇了?
    口碑爆棚的超人氣英劇《黑鏡》第三季,有資源啦!!!昨天,一下子把6集(第三季共6集)都看完了!真的很過癮!
  • 一晚上刷完《黑鏡 第三季》的我,無論如何要把它推薦給你
    作者:早優夫斯基The future is bright,《黑鏡》是最荒謬也最發人深省的現代啟示錄。花了一晚上,一口氣把《黑鏡 第三季》的前 6 集刷完,雖然有不滿意,但依舊想把這部劇推薦給所有人。對於英劇美劇之間差別的討論永遠是個撕不完的話題,不過 Netflix 接手後的《黑鏡》的確少了些英劇特有的冷眼旁觀的感覺,而多了些美劇的歇斯底裡和情節的緊湊。諷刺的是,對於這樣的改變不小一部分人評論說「Netflix 毀了黑鏡」、「太失望」、「什麼玩意兒」……那些看著盜版、打著一星、罵著狗屎的人,像極了黑鏡系列劇中一直在諷刺的網際網路。
  • 《黑鏡》第三季:有一種毒品,人人都在吸(文末福利)
    《黑鏡》第三季終於放出,不少夥伴徹夜不眠刷完六集,Partist也迫不及待想與大家分享,聽聽我們的米字橙姑娘深刻解析:人性才是人人都在吸且永遠戒不掉的毒沒有科技,吃瓜群眾照樣會把潘金蓮罵死,照樣會被希特勒號召。
  • 黑鏡 第三季 Black Mirror Season 3
    本來以為是諷刺網絡暴力,結果是鍵盤俠的陌路,一次死了38.7萬人?!事件之後無一人承擔責任!效率比納粹高多了!國家監控民眾,蜜蜂是天眼?還能精準批量虐殺!國家安全附加條件竟然是人臉識別!其中蝙蝠俠同學展示高科技車,沿路紅燈全變綠燈!這不像高科技,明明是特權!這集看的我毛骨悚然!
  • 《黑鏡》第三季究竟好不好?取決於你是當英劇還是美劇看
    但在不少中國劇迷看來,第三季的質量反倒不如前兩季那麼驚豔。有趣的是,在主要是美國觀眾使用的IMDB網站上,被部分中國劇迷深深吐槽的第三季,總體評分反倒挺高。平心而論,第三季的製作水準很高,只不過更接了美國的「地氣」,以新番美劇的眼光來看第三季,依然是好看的。英劇《黑鏡》神在哪?
  • 《黑鏡》第三季終於回歸,媽媽又要問我為什麼要跪著看劇了
    網絡與媒介暴力,公眾意願對個人的影響,先進技術對人性的摧殘……每一集都探討一個主題,並且用極端的黑色幽默進行諷刺與批判。編劇的腦洞更大到離奇,該劇最擅長用超凡的想像力來描繪人性的暗角。比如說S1E1中,讓首相去幹一隻豬來解救自己被綁架的公主,導演很清楚地抓住網絡時代各位鍵盤俠的心理狀態,並通過一次次逆轉來打破人們內心的防線。
  • 再也不「黑」的《黑鏡》| 第五季
    不像看《復聯4》,前三都沒看過的話,總歸會有些心虛;也不像看《權遊8》,前七都沒看過話,鐵定一臉懵逼。它講述的都是些怎樣的故事?黑鏡的故事背景,通常設置在架空的現實或不久的將來,劇情常常具有科幻意味。《黑鏡》就要討論這個領域——愉快與不安之間。「黑鏡」是你在每面牆、每張桌子、每隻手掌間都能找到的東西:電視、顯示器、智慧型手機,一旦關閉屏幕,就像黑色的鏡子一樣,使人感到冷冽、畏懼。」01個人初識《黑鏡》,是通過和菜頭2016年某個周末的一篇文章——《周末薦劇:幹掉所有鍵盤俠》開始。沒錯,又是和菜頭。
  • 科幻神劇《黑鏡》第三季,依然不容錯過的當代寓言
    兩年後,《黑鏡》推出第二季,依然保持高水準。最終,《黑鏡》以兩季和一個聖誕特別篇,共七集的內容奠定下科幻神作的地位。《黑鏡》第三季歸來,雖然播放平臺已經從原來英國的Channel 4換成了美國的Netflix,劇集容量也從一季才三集的英式迷你劇形態變成了一季十二集的正統美劇,但不變的主創核心查理·布魯克,還是讓《黑鏡》第三季保持住了「黑鏡」系列立意的一慣性。
  • 《黑鏡》第三季劇情簡介 社交網絡和虛擬實境的惡意
    第三季《黑鏡》東家從英國搬到了美國,流媒體大拿Netflix成為新一季的金主。北美時間10月21日,Netflix將會放出第三季的6集《黑鏡》,從社交媒體到新興的虛擬實境,劇集繼續拿科技元素和現代生活做話題。相信不過了幾天偉大的字幕組同學就會放出資源,在那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黑鏡》第三季的6集都講了啥故事。
  • 娛樂BigBang:不給好評就得死?這部劇想幹什麼!
    沒關係,因為本世紀最佳英劇之一《黑鏡》第三季回歸啦,而且還一下放出了六集。(別問老妹片源,B站上應有盡有,如果不知道什麼是B站,你可以度娘,連度娘都不知道,那就消停的回家看國產劇吧)BBC的劇自然不用廢話,而且《黑鏡》自打問世一來,就廣受好評,雖然第三季的豆瓣評分目前為8.8,相較前兩部+聖誕節特別篇低了好多,但這主要與Netflix接手有關,此劇的質量總體來說,只是缺了點打磨的耐心,雖未集集精彩,也還是有比較出彩的地方。
  • 《黑鏡》第三季質量下滑?「神劇」還值得看嗎?
    時隔三年後,由Netflix打造的《黑鏡》第三季問世。第三季共 12 集,分上下兩季,各六集。——NPR人們都稱《黑鏡》是21世紀的《陰陽魔界》,這絕對是對前者的極高讚美,不過第三季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娛樂周刊》第三季每一集都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有著各自的運行原則和獨特的科技。每個故事也都繼續被無情地切入到起矛盾的核心之中。——Variety《黑鏡》第三季繼續探索了關於我們數字生活的主題:我們的進步是虛擬的,但為了達到目的的痛苦卻是真實的。
  • 《黑鏡》第三季:表面探討「黑科技」,實則反思「黑人性」
    你根本不知道這張照片背後,這個人真實的全部人生都經歷過些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如果只看朋友圈會覺得別人的生活都過得比自己好,越看心情會越糟糕的原因。《黑鏡》第三季第一集劇照。此外,本集還揭露了無處不在且日益嚴重的階層分化問題。這個未來世界裡,不但身份地位自然形成了階層,而且你所獲得的社交分數也幾乎和階層相匹配,兩者互為因果。
  • 《黑鏡》第三季是如何「落」入Netflix手中的?
    看到這裡,小編有點想為Netflix叫聲冤。如果這次《黑鏡》不是抱上了Netflix的大腿,還是放在英國本土頻道Channel 4播出的話,恐怕也不會引起這樣的規模熱議吧。畢竟在《紙牌屋》《女子監獄》《毒梟》等大熱劇集之後,Netflix基本也和HBO平起平坐,成為了世界(不僅是歐美)矚目的頭部內容平臺。
  • 《黑鏡》第三季背後的複雜人性
    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洛麗塔》的作者)的作品擅於審視人類的殘忍,但不意味著他是個殘忍的人。他不會為了取樂踢小狗一腳;《黑鏡》喜歡虛構人間地獄,但不等於《黑鏡》支持人間地獄。尤其是在最近由Netflix(全球十大視頻網站中唯一收費站點)發行的第三季中,人性在《黑鏡》的黑暗世界裡閃閃發光。
  • 《狩獵》獵殺鍵盤俠
    網絡噴子都得死? 社會精鷹VS鍵盤俠? 女主的面癱臉有點意思,酷酷的有點嚇人。 變態精英階層享受殺戮的樂趣是假,被鍵盤俠禍害是真,各種政治隱喻看得出來,雖然要慢慢回味才明白,但是還算能懂。反轉措不及防,腦洞奇大, 最後三十分鐘: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為女主打5星原來被獵殺者都是網絡噴子,鍵盤俠,種族主義者,現實唯唯諾諾網絡重拳出擊,人肉別人的生活,萬事陰謀論。而那些所謂的精英,卻以暴虐當消遣,仗著財富亂發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連自己的家庭瑣事都處理不好,婚外情,裸聊,人面獸心,兩面三刀… 這部片子真是玩的一手好諷刺!
  • 目標電影*《黑鏡》第三季淺評
    作為一個沒有專門學過電影的人,寫出來得某些東西可能在專業人士的角度看會覺得膚淺,無知,但是我依然想寫出來,畢竟因為你寫的不好,才能去改正,才能知道如何寫得更好~那麼接下來從我的主觀視角來評測《黑鏡》這部神一樣的英劇。
  • Freeform取消夏季檔美劇《罪》 第一季成最終季
    《黑鏡》重磅回歸 第三季到底說了什麼  口碑爆棚的諷刺科幻劇《黑鏡》自2011年在英國Channel 4電視臺首播以來,憑藉其精緻的劇情、深刻的諷喻、突破天際的腦洞紅遍全球,第一季甚至在爛番茄上斬獲100%新鮮度。
  • 鍵盤俠網暴生事,現實中被獵殺
    相信鍵盤俠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在現實中鍵盤俠幾乎是貶義詞,甚至更多的人在厭惡,鍵盤俠的網絡暴力可以摧毀一個生命,一個家庭,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太多因為網絡暴力而家破人亡的、身敗名裂的、甚至更多,但往往讓那些鍵盤俠的過錯不了了之。那麼電影中那些鍵盤俠的下場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對這部被川普點名批評過的影片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