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你看到身邊的同事熬著黑眼圈來上班,並在工位偷偷睡著!
請不要打擾他,他極有可能熬夜看完一部被譽為史上真正的神劇。
沒錯,說的就是《黑鏡》,而第三季也在上周末正式回歸。
《黑鏡》有多厲害!第一季播出已經有5年了,爛番茄好評依然在100%!
第三季也有94%的高好評!
雖然《黑鏡》是一部純英劇,也一直在英國Channel4播出,但從14年聖誕特輯之後,被Netflix(製作過《紙牌屋》)收入。
同時,《黑鏡》也採取和《紙牌屋》一樣的播出方式,避免追劇的帶來的痛苦,Netflix一次性一季全部放出!但也辛苦加班製作中文的字幕組!
很多人說,如果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那麼必須是《黑鏡》。
那問題來了,《黑鏡》哪好?
前兩季播出之後,很多觀眾表示:
「每集都大吃一驚,而且黑暗諷刺色彩,讓人有點不太相信這是一部電視劇。」
首先,「黑鏡」是什麼?
每一集的片頭,黑鏡在加載動畫後出現,隨即,屏幕碎裂,故事開始。
製片人查理·布魯克說:「(《黑鏡》)每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故事背景、甚至是不同的現實社會,但都圍繞我們當今的生活展開——如果我們夠傻的話,我們的未來就是這樣。」
《黑鏡》有可能是我們的未來。
如果我們的世界變成這樣會如何?如果說科技是毒品,它的確也會讓人上癮,那麼它帶來的副作用是什麼?《黑鏡子》正是把鏡頭聚焦在歡樂和不安之間的區域。
在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時,布魯克向《衛報》透露,「黑鏡」的靈感來源於人人都有的「黑鏡子」——每個家庭、每張桌子、每個手掌之間都有一個屏幕、一個監視器、一部智慧型手機,一面反映時下現實的黑鏡子。
以第一季第一集《國歌》為例。
皇室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在當天下午四點,和一頭豬發生性關係,並全球直播。
綁架視頻一經發出便登上了社交網絡的熱搜榜,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個事情,可以這麼說,這個事件引發的爆炸足以讓所有人關注。
這種過分的關注讓整個事件在網際網路上趨於透明化,鍵盤俠隨手一個推特,都能引發事件的惡化。
首相試圖使用替身完成綁匪的要求,不料卻被鍵盤俠傳到了網上。
綁匪立刻給電視臺寄了一根斷指。
在斷指出現後,公眾就開始覺得首相應當以公主的人身安全為重。
網絡民調顯示,86%參與者認為應該滿足綁匪的要求。
最後,首相不得已和豬做愛並向全球直播。
而在之前,公主已經得到了釋放。
可以說,《國歌》裡社交媒體是構成所有罪惡的前提,躲在屏幕之後的所有人都是「兇手」。
揭露這種「屏幕」後的罪惡是《黑鏡》一直的主題。
就拿第三季,評分最高的兩集,第一集和最後一集為例。
「親,麻煩給個五星好評唄!」大家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
在未來的世界裡,評分就是一個人的全部,這就像積分一樣,一旦評分扣光,不僅所有人都會遠離你,最後,你只能被終生監禁。
所以,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大家每天都卯著勁,刷好評。
比如即使食物難吃也要擺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讓大家看著你耐撕的一面。
和死對頭在電梯間裡相遇要一邊翻著白眼,也要一邊互相吹捧。
女主角就生活在一個一切社交生活都會納入評分體系的社會中。
如果你生活光鮮為人和善,又能及時站在正確的隊伍中,就能收穫一個個五星好評從而提高自己的分數,獲得更多的「會員專享服務」。
那都有什麼專享服務呢?
為了入住理想公寓,女主必須在短時間內把自己的分值從4.2刷到4.5,這樣可以打八折!
坐飛機也是!
但如果你評分低,連公司門都進不去。
但無奈女主怎麼努力,評分就是上不去。
於是她計劃去參加早已撕逼多年的「閨蜜」的婚禮,以求在高分人士社交圈中刷分成功。
可惜就像股票被套牢了一樣,分數一路下跌。
被閨蜜拒絕入場後她大鬧婚禮,收穫差評無數,最終被關入小黑屋裡。
另外,第一集是電影《傲慢與偏見》、《贖罪》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導演喬·賴特執導。
接著,咱們說最後一集。
這也是,本季最精彩的一集。
最後一集,講的是鍵盤俠,網絡暴力的故事。
有趣的是,鍵盤俠的故事papi醬上周吐槽過。
劇中被殺害者都是因為得罪民意,引起公憤,最後被輿論殺死。
一個人犯了錯誤,被全民人肉,無法生活甚至被逼入絕境。
劇中用蜜蜂殺人,蜜蜂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一些靈感,同時,劇中蜜蜂作為生物蜜蜂的替代品和政府監控人民的監控器。
最後失控,成為技術狂人的殺人利器。
每次看黑鏡到後來都會忍不住起雞皮疙瘩,如果技術發展會不會變成極端恐怖的事。
因為人類社會是絕對離不開高速發展的科技,而人類也是擺脫不了自己的貪慾。
最後,橘子君就不劇透了。
《黑鏡》第三季仍很精彩,沒跌神壇!
B站有汁源...
(版權歸橘子娛樂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