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眉眼愈發硬朗的楊洋乾淨利落地從樓上跳下,後面的成龍大哥提了提褲腰帶,深吸一口氣,作勢也要跟上,這時候身邊的警察說:「這邊走,這邊有樓梯。」
這個場景成了片中一個略帶幽默感的小橋段,但那一刻,相信熟悉成龍的觀眾應該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大人,時代變了。
《急先鋒》已經可以說是一部很「去成龍化」的電影了,因為成龍親身上陣的動作戲「大大縮水」。當然,成龍在片中依然有精彩的表現,但更多只是負責指揮調度,動作戲則交給了楊洋、艾倫、母其彌雅這些青年演員。
楊洋的進步肉眼可見,說實話,即使是去年那部口碑不錯的《全職高手》我也沒覺得他演得有多好,但這次在《急先鋒》裡他確實「硬了」。本就陽光端正的外形,再加上紮實敢拼的姿態,楊洋在《急先鋒》中可圈可點的表現絕對是電影的加分項。想當年《武動乾坤》、《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些爛片爛劇也沒白演,好歹把動作戲練出來了。
如果在《急先鋒》中楊洋擔當了成龍「功夫喜劇」中功夫的部分,那麼艾倫則似乎想接過「喜劇」的一半。本身艾倫也是作為開心麻花的招牌為觀眾所知的,他會出現在成龍大哥的電影中著實有些讓人意外。影片開場的第一場營救戲中,比起那邊楊洋帥氣的打鬥,艾倫在廚房中與敵人的周旋則顯得更有趣些,想來是受到了成龍大哥的一些點撥。
母其彌雅我在《功夫瑜伽》中見過,當時覺得她就是來秀一把瑜伽的關係戶演員罷了,沒想到這次還會見到,雖然演技上還有進步空間,但看得出來在動作戲上下過功夫。
誠然,幾位主要的青年演員都付出了相當的努力,但要靠他們完全取代成龍在一部大片中的作用,恐怕還是差點分量。如何讓《急先鋒》成為一部真正「去成龍化」的商業大片,這個問題最終應該是由導演唐季禮和成龍去協同解決——法門就是對於場面的最大化升級和特技元素的進一步豐富。
這早已不是單靠拼命的「成龍跳」就能夠徵服觀眾的時代了,即使成龍現在重返二十歲,也無法重鑄曾經的輝煌——即使演員再拼命,但這個時代,技術能做到更多。
《急先鋒》的娛樂性自然有演員的賣力表演來打底,但卻是依靠真正的大場面和技術性元素才撐起了整部電影。導演唐季禮是成龍的老搭檔,也是港片的老江湖了,槍戰、追車這些傳統的動作戲元素自然是輕車熟路,而特效的加持則讓觀眾能夠看到與獅子搏鬥、大瀑布懸崖極限「漂移」的刺激場面,這在國產片中已經是一流的大場面場景了,但當我看到仿生無人機布下的天羅地網,甚至杜拜港的航母和戰鬥機都開始不甘寂寞時,我承認我還是低估了唐季禮和成龍的野心了——娛樂性方面,即使拋開成龍的招牌,《急先鋒》也絕對是物超所值的。
三年前,《功夫瑜伽》後來居上奪得了2017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那是成龍電影最後的榮光了,所有人都知道,成龍大哥不可能一直這麼打下去,三年後的今天,《急先鋒》的片尾花絮中依然還是從不失約的動作戲受傷片段,只不過主角從成龍變成了正值壯年的楊洋。
之所以把這兩部電影單拿出來說,而沒有提及中間那些例如《機器之血》之流的爛片,是因為我覺得《功夫瑜伽》和《急先鋒》可以代表「後成龍時代」的動作大片將走向何方的兩個思路。
大家應該還記得,《功夫瑜伽》其實和成龍當年的那部《神話》是有聯動的,當時人們猜測成龍想打造一個印第安納瓊斯式的探寶冒險的系列,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思路,如果真的能夠憑藉成龍的資源和招牌把這個系列推上檯面,那麼以後大可以把各種當紅明星請來往裡填就行了,搞個「宇宙」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急先鋒》則展現了青年演員接棒成龍動作戲傳承的可能性,以及更加依靠特效和大場面來提升電影娛樂性的現代化製作思路,以工業水準代替演員的以命相搏,這對影片和演員來說,都是好事兒。
最後,吐槽一點。
動作戲演員的水平在上升,花瓶演員的演技卻在下降,片中負責傻白甜戲份的女演員徐若晗的表演簡直令我崩潰,堪稱「盯人表演法」——如果不盯著一個人,她似乎就不會演戲了,所以即使在槍林彈雨、生死一線的時候,她依然是滿臉花痴地盯著楊洋,這TM就是愛情?
片尾依然是成龍電影常有的熱鬧收場,影片的故事從除夕演到了元宵,片中的人物祝福觀眾春節快樂,這其實是真的是一部挺適合春節檔的電影,如今看來真是恍如隔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