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帶薪流浪26年,最近成了網紅「國學大師」

2021-02-13 中國新聞網

在上海楊高南路地鐵站附近,一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連日來火爆網絡。

 

他雖然蓬頭垢面,卻可以用標準的普通話講《左傳》《尚書》,談企業治理,談各地掌故,也告誡人們「善始者眾,善終者寡」。有網友稱他為「國學大師」「流浪大師」,還有人點評:「他穿上西裝就是教授,毫無違和。」

 

他的真名叫沈巍,上海人。

抖音截圖 

大師流浪上海街頭

從小撿垃圾買書

 

一名網友眼中滿腹詩書的「國學大師」,緣何淪落到在街頭流浪?

 

按沈巍告訴媒體的話說:「我淪落至此,歸根到底是理念的衝突。」

 

沈巍回憶,自己小的時候很喜歡看書,但是家裡兄弟姊妹眾多,父母沒有錢給他買。

 

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撿廢品賣錢,那時候豬骨頭都有人要,被用來熬成骨膠,我把分類好的垃圾拿去換買書的錢。長此以往,我就養成給垃圾分類的習慣,也見不得浪費,分好的垃圾能賣錢的賣錢,能吃的就吃,能用的自己用。」

 抖音截圖 

「我喜歡畫畫,也喜歡讀歷史之類的書,但父親深惡痛絕。有時候,我賣了垃圾買了書,回家時,只能悄悄藏在肚子裡不讓他看到。直到晚上,等他睡覺了,我才敢在被窩裡偷偷把書拿出來看。」

 

「小時候,因為撿垃圾經常被同學們笑話,我也很難為情。但那個時候我就很納悶,怎麼討飯的人不做事情,反而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勞動,反而被譏笑。最有趣的是,我撿的橘子皮有專門的人收,為什麼還遭人笑話。直到現在我都沒搞懂。」

 抖音截圖 

「最好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

 

沈巍說,他最嚮往成都。「讀書人一輩子有個理想,最好的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學杜甫,憂國憂民。

 

我從小受儒家教育,想做個政治家。坦白講,我想做官。」但事實上,沈巍的人生軌跡,也的確曾經走向仕途。

 

根據報導,沈巍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上海某區審計局。「我沒有名校背景,對審計專業也不喜歡,但在父親的約束和壓力下,我才做的這個選擇。」

 

「學審計專業是我這輩子的遺憾。如果父親很客氣地交流,我一定不會選擇這個專業。我會選擇中文系或者國際政治研究。」

 

 抖音截圖 

在沈巍口中,他的工作生涯很短暫。

 

「很多時候,同事印材料都只印一面,另一面作廢,我就把這些廢紙搜集過來,可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那時候在大家下班後,我會把單位的垃圾桶都翻一遍,看看有沒有能用的,有一次就被我的一位女同事看見了,第二天領導就知道了這件事,他們都認為我很奇怪,有垃圾收集癖,於是就讓我休長病假,直到今日,領導換過好幾任,沒有人問過小沈的病好了沒啊。」

 

「那時候我一想,停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好像也不錯,我每天很早就出門去書店看看書,看到晚上,剛好那一帶附近有很多劇院,進去聽上一曲,充實的一天就過去了,有什麼不好。」

 

而他的公務員身份,也得到了徐匯區審計局的證實。

 

據徐匯區審計局方面表示,「沈巍於1986年進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至今。在其病休期間,我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足額地向其發放了工資。」

沈巍自己也說,自己並不缺錢。「這26年來,單位一直在給我發工資,大概有2000多元,我的卡裡目前約有十萬元左右,其中部分是父親的遺產,拆遷時他把房賣了,我分到了十多萬。」

沈巍。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我不想紅,喜歡寧靜的生活」

 

據媒體報導,工作不順、在父親面前無所適從的沈巍,最終選擇了走出這個家庭。

 

1995年,和家人賭氣的沈巍去外面租了一套房子。

 

2002年春節之後,他又搬到了浦東。但因為沈巍帶垃圾回家的習慣,既惹惱了家人也惹惱了鄰居。「比如說他們家裡出現了一隻蟑螂,別人第一時間想的是一定是我的那堆垃圾給招惹過來的,他們不會想是不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

 

矛盾的不斷累積、加深,使得沈巍從開始的早出晚歸轉變成徹底無家可歸。

 

 抖音截圖 

據媒體報導,隨著沈巍的走紅,許多後來者嗅到了商機,紛紛從安徽、山東、北京等地趕到沈巍常年活動的地帶浦東楊高南路,他們拿著自拍架橫著手機在草地上做起直播。而沈巍卻沒有露面,轉而躲進了正在裝修的店鋪裡。

 

這幾天,上海上演著一場「活捉」流浪大師的鬧劇。

 

「沒紅的時候,我一般下午五六點去地鐵站看書,一個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心境,我能夠在這麼長時間裡頭也不抬,隨你邊上發生什麼事情,我都靜得下心來;還有一個有點作秀的成分,因為這時候上下班的都是白領,我想提醒大家多看點書,這是好事。」

 

「我不想紅,喜歡寧靜的生活。」

 

「歲數大了,到了天命之年,更何況生活這麼動蕩,再想什麼呢?這麼多年,我堅持的生活理念是,人不能肆無忌憚浪費東西。」

 

網友怎麼看?

 

對於這位流浪街頭的「國學大師」,網友們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有人認為,沈巍26年不上班,不應該「吃空餉」;

但與此同時,還有人認為,這是價值觀的差異,並沒什麼不好,應該尊重沈巍的選擇。

 

對此,你怎麼看?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綜合紅星新聞(記者 王春)、新聞晨報等

編輯:冷昊陽

責編:宋方燦

相關焦點

  • 從全網爆紅到黯然退網,流浪大師沈巍經歷了什麼?
    滿肚子的經論不爭長短,只求在繁華的鬧市之中,尋求一片淨土,獨善其身,也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師。曾經在中國最繁華城市之一的上海,有這麼一個大師,國學知識豐富,頗有哲學思想,可這麼一個理應出現在高校,或是成為學者之人,卻在上海流浪26年,每日以拾廢品與讀書度日。
  • 流浪大師沈巍:本是公務員有上海戶口,為何成流浪漢撿垃圾26年
    運氣好的話,一年就能掙到別人十幾年的打工錢。為了吸引粉絲和博人眼球,主播們費盡心機地四處尋找素材,絞盡腦汁製造話題,來突顯新穎。就在網紅風肆意席捲我們的生活時,一個在街頭撿垃圾的流浪漢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中,他就是流浪大師沈巍,並且他已經在街頭流浪整整26個年頭。
  • 【抖音最紅「流浪大師」現身,驚動了警察!他的真實身份是…】
    在地鐵站裡、在各家店鋪門口、在馬路邊,他跟行人探討西漢名將周亞夫、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謂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有關《左傳》、《詩經》、《了凡四訓》、《菜根譚》等古書的解讀,他隨口就能說上兩句,偶爾膝蓋上擱著兩本待閱讀的書籍。人們稱其為「國學大師、流浪大師、金句大師」,他的各式「金句」也在網絡上流傳:「有人給我錢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 「流浪大師」沈巍退網後去了哪裡?他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流浪了
    2019年初,一個蓬頭垢面的流浪漢竟然能夠出口成章談論國學,有人出於好奇,拍下視頻傳到了網上。很快這個流浪漢火了。他叫沈巍,出生於1967年,本來是一名待遇不錯的公務員,但是因為沉迷於垃圾分揀,被視為「異類」「心理有問題」,後來辦理了病退,但是每月仍有2000餘元的收入。
  • 放過「流浪大師」沈巍
    作者:城南君來源: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ly)沈巍紅了,這個撿了26年垃圾的流浪漢一夜之間躥紅網絡。那些後來者,乃至上演一出出「活捉」大師的鬧劇。沈巍之紅,不外乎這麼幾點:一是被冠以高校畢業的名頭,這符合人們對大師的一貫「人設」;二是政府單位出身,公務員成流浪漢,有笑點更有反差;三是流離失所還能豁達開朗,時常談古論今,儼然一副大師範。
  • 放著公務員不幹,喜歡四處流浪撿破爛兒,爆紅過後,如今生活依舊
    有人把網絡當做自己的生存之道,利用自身優勢賺取熱點,吸引流量,他們就是網紅。「流浪大師」沈巍一夜走紅,成為流量網紅,他憑藉的就是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夜成名的流浪漢 沈巍一夜走紅,視頻裡的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滿身風塵,但讓人們驚訝的是,沈巍一開口氣質立刻就變了,什麼國學經典、哲學理論,他通通都可以說出來。
  • 從一無所有到身家200萬,「流浪大師」沈巍,僅僅用了一年時間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憑藉有趣的靈魂晉升為網紅。「流浪大師」沈巍就是其中之一,誰能想到這樣一位流浪漢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大談國學。又有誰能想到從一無所有到身家200萬,走紅後的他僅僅用了一年時間。
  • 流浪大師沈巍的真身終於浮出水面,沒有網傳那麼好,但也不差!
    沈巍在走紅的初期,被傳得神乎其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越來越多的曝光量,這位被網友稱之為「流浪大師」的來龍去脈終於浮出水面,沒有之前傳得那麼優秀,但也不差
  • 他靠撿垃圾火遍抖音,美女網紅排隊求合影
    19年後,流浪漢界再出爆款——沈巍有一回,路人在街頭碰上正在朗誦古文,傳上短視頻app,流浪漢沈巍就火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普通學校畢業的他,考上公務員後舊習不改,難以避免地遭受著周圍人的非議。奶奶去世那天,成了他最後一次理髮的時間。2003年,他最終開始走上街頭,用流浪來逃離。
  • 網紅「流浪大師」爆火後,我看到人世間最大的涼薄
    流浪「大師」沈巍突然火了。此前,有人把他的視頻傳上抖音。視頻中,他衣衫襤褸、痴迷於撿垃圾,卻飽讀詩書,語出驚人。巨大的反差,引來圍觀。無數人跑到上海他流浪的地方,只為和他合影。一夜間,他的視頻刷屏。
  • 網友反映一公務員在工作日出遊達30天成旅遊網紅?與公務員是否有...
    法定節假日和雙休日好理解,公休假可以理解為帶薪休假,這也無可厚非,但是事假是個什麼鬼?網友舉報某公務員工作日外出旅遊,當地官方回覆說這人其實是請了事假的。事假是什麼?事假指的是,因為個人或家庭遇到緊急或迫切事故(事因)不得不請假處理的情形。可以請事假去旅遊嗎,答案不言自明。所以,當地發改委只認定沒有請假的2天為曠工,其餘只要有請事假也算過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失之過寬的嫌疑。
  • 蓬頭垢面,語出驚人,這位網紅流浪大師的真實身份是...
    在地鐵站裡、在各家店鋪門口、在馬路邊,他跟行人探討西漢名將周亞夫、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謂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有關《左傳》、《詩經》、《了凡四訓》、《菜根譚》等古書的解讀,他隨口就能說上兩句,偶爾膝蓋上擱著兩本待閱讀的書籍……人們稱其為「國學大師、流浪大師、金句大師」,他的各式「金句」也在網絡上流傳:「有人給我錢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 流浪大師被扒光圍觀,暴露多少人的醜陋無知
    最近有一位「流浪大師」火了,蓬頭垢面、鬍子拉碴、衣服破舊,講起《左傳
  • 「流浪大師」宣布無限期退網,從一夜爆紅到黯然離去,經歷了什麼
    2019年3月的一天深夜,上海一名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流浪漢,在街邊的路燈下「挑燈夜讀」,有好奇的路人上前攀談,他竟侃侃而談,思路清晰,談吐不凡,完全和流浪漢的形象不搭調,後來路人又讓他談談對稻盛和夫哲學思想的看法,流浪漢再次暢談道:
  • 同樣是「國學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跌落神壇,而王立群卻一直很火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突然發現在國學中可以找到慰籍心靈的「良藥」,於是在全國上下就颳起了一股國學風。中央電視臺抓住這個熱潮,在《百家講壇》推出了一系列有關國學的講座,因此也讓一些待在象牙塔中的教授迅速走紅,成為「國學網紅教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於丹、蒙曼和王立群等。
  • 「流浪大師」與「犬儒」
    這幾年我常見的這樣流浪者有四個。 2近日成為網紅的這位流浪漢許巍告訴我們,他們並不一定是存在某種疾病,也許就是個正常人,只是生活習慣與我們不同。 許巍原是上海一個區審計局的審計員,因為從小家境不好,只能撿垃圾賣錢買書,工作後還保持著節約的習慣,在單位垃圾桶裡把還能用的紙收集起來。
  • 網紅髮展的兩個極端,這兩個代表人物相差太遠
    有的人走紅是因為顏值高,有的人則因為才藝驚人或搞笑幽默,有的就更誇張了連直播賣貨都能走紅,可以說現如今的網紅人群也是五花八門了。但在這個門檻極低且魚龍混雜的圈子裡,其實也可以把這些高人氣的網紅們做一個分類的,今天我們就主要聊一聊網紅界發展的兩種極端,他們代表著過去網紅髮展的層次和質量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 流浪大師沈巍為何「退網」,網友曬照片說:已和師娘去流浪
    和以往唱歌跳舞搞小品的「網紅」不同的是,沈巍開啟了「民間文化網紅模式」。大家驚喜地發現沈巍除了古典文學外,還能談稻盛和夫和企業治理,以及各地掌故和風俗趣聞。不管有多少網友說沈巍的水平其實最多就是一個高中語文歷史老師的水平,但是他的出現的確讓「網紅文化」有了更多方面的發展。很多人甚至用於丹、陳果和他相比,當時又正好是陳果把耄耋讀成「maozi」的時期、一時間沈巍成為了「大師在流量」的代表。他經常踐行「垃圾分類」的地方,成為了不少網友的「網紅打卡地」。在被圍得水洩不通,人潮洶湧的那些地方,就連他住過的小旅館也「高調」的改名叫做「網紅旅館」。
  • 流浪大師沈巍殉網明志:我抱著善意進入網絡,卻被整得遍體鱗傷
    2019年,金句「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火了。「流浪大師」沈巍也因此進入了公眾的視野。隨著沈巍入駐短視頻平臺,他結束了26年的流浪生涯。遺憾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沈巍結束了肉體上的漂泊,心靈卻要開始流浪。
  • 流浪大師沈巍:做網紅月入二十萬,看地上有塑料瓶,不好意思撿了
    最近有一句很火的話:"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這是用於諷刺當代名家的現狀,從以前的氣功大師王林,到現在"混元太極形意們"的馬保國,這兩位所謂的大師,都是不學無術的騙徒。網絡上的人們在看穿了他們的假象後,指責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小丑。但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沈巍,卻是人們心目當中名副其實的「流浪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