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主任入戶為困難兒童「送學送教」 本報記者 周新宇 攝
提供柔性民政服務、配強民政服務力量、加強傳統文化浸潤……近年來,區民政局緊緊圍繞工作職能,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大事來抓,持續開展「聚合關愛力量,守護成長天空」關愛品牌活動,多舉措發力,用「民政溫度」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
提供柔性服務 切實做好關心關愛
「謝謝叔叔阿姨,今後我一定加倍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把浪費的時間追回來。」近日,在社工對沉溺於網路遊戲的未成年人廖某進行多天的勸導之後,廖某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據了解,今年2月以來,廖某因為疫情一直滯留在渝北,接受區救助管理站的臨時救助。救助期間,工作人員發現正值積累文化知識年紀的廖某卻整天沉溺於網路遊戲,無心看書學習。工作人員便安排社工對其開展心理疏導,講述沉溺遊戲的危害,並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引導廖某逐漸改掉不良習慣,回到努力學習的正軌上來。
近年來,區民政局依託區救助管理站,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
該局充分發揮「區救助管理站+街道+社區幹部」三級救助網絡作用,對市區流浪兒童高發地段進行拉網式排查,加大巡查力度和頻次。廣泛宣傳救助政策,提高市民對流浪兒童救助保護參與意識,大大鞏固了主動救助發現機制,實現街面無流浪兒童。2019年以來,共救助16歲以下流浪乞討未成年人35人,安排專人護送35人次,為未成年人發布尋親啟示15條,均尋親成功。
對滯留在區救助管理站的未成年人,在保障好他們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的同時,將硬性的強制管理轉變為柔性服務,並融入思想教育,不體罰打罵、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努力營造如家庭般的溫暖氛圍;找出造成未成年人流浪主要原因,用救助者的人性魅力去感化流浪未成年人;對一時無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未成年人,及時通過推送《今日頭條》、採用人像比對等方式發布尋親啟示。
配強服務力量 全力呵護健康成長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龍興鎮的兒童主任李孔明主動來到留守兒童穆虹利家中,了解她的學習情況,查看她的學習進度,傾聽她的心聲,切實解決「上網課難」的問題,確保「停課不停學。」
「疫情肆虐,給國家、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湧現了許多令人敬仰的事跡。」期間,李孔明結合網課的學習內容,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引導穆虹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
兒童主任李孔明是我區眾多「堅持『戰』疫教學,點燃學生愛國情」的兒童主任和兒童督導員中的一個。他們不懼疫情、不怕風險,積極參與到「送學」活動中,堅持上好愛國主義教育課,讓愛國主義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近年來,區民政局在基層22個鎮街配備兒童工作督導員22名,兒童工作主任356名。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積極盡職履責,通過定期走訪、全面排查,準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和家庭及監護人基本信息,及時落實關愛保護措施和責任人職責等,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加強傳統文化浸潤 鍛造新時代少年風骨
「魂魄託日月,肝膽映河山。正氣留千古,丹心照萬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區各個學校的老師們利用網上教學的方式,講清明習俗,講先烈事跡,並引導孩子們通過朗誦詩歌和製作小白花,通過線上祭奠,深情緬懷革命先烈,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原來,早在今年清明節來臨前,區民政局便抓住傳統節日契機,積極搭建服務平臺,推廣文明祭掃方式,將清明祭掃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弘揚現代殯葬新理念、新風尚。
近年來,區民政局結合傳統節日和重點時段,聯合相關部門和鎮街,廣泛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宣傳活動以及各具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讓傳統節日、優良傳統文化在未成年人中入腦入心、落地生根,鍛造新時代少年的風骨。
去年「六一」兒童節,區民政局組織開展慰問活動,引導未成年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塑造美好心靈,提升道德素養,養成良好習慣。去年中秋節,該局聯合區教委開展「月圓中秋寄相思·給遠方父母的一封信」作文徵集活動,引導留守兒童以紙為媒,以「月圓中秋寄相思」為主題,用書信向遠方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聲,告訴他們自己學習成長的苦與樂,生活中的點滴事情,搭建農村留守兒童與遠方父母的溝通橋梁,激發農村留守兒童認真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決心,呼籲全社會持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每年暑假到來之前,該局全面加強重點時段兒童傷害風險排查、防控、報告,向全區留守兒童發放《暑期安全防範告家長書》和《防溺水「七不三要」》宣傳手冊等資料,加強留守兒童的自我防範意識,督促監護人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
「未成年人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希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關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強化措施,紮實工作,繼續打造「聚合關愛力量,守護成長天空」關愛品牌活動,以實際行動繼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