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VIEW|本屆「奇葩」一點也不奇葩

2021-01-1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何曉婷 通訊員 陳新怡

最近,被認為有望給第七季《奇葩說》帶來新鮮血液的選手TK,止步24強。

有梗、能辯、18歲,集這些優點於一身的TK被淘汰,引起網友極大的「不適」感,關注點集中在淘汰的賽制過於草率:這一環節更考驗手速和接梗能力,對於以邏輯取勝,擅長步步為營的傳統型辯手來說有點吃虧。

這不是走到第七季的《奇葩說》第一次引發爭議。這一季,很多人說《奇葩說》不那麼香了。

2014年,馬東喊著「40歲以上人群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的口號,帶著《奇葩說》橫空出世。

眼看90後都30歲了,節目對年輕人的狂熱有增未減——從95後到00後,不斷挖掘用戶增量。導演牟頔說:「我們不做討好所有人的事,只要做到討好年輕人就夠了。」這種討好在第七季達到頂峰,無論是選手還是選題,都能看出節目組的絞盡腦汁。

比如,馬東今年請來了哲學系教授劉擎和薛兆豐組成CP,可惜兩人還未炒出熱度,KPI就掛到了金句爆不停的楊冪身上,但這和辯論有什麼關係?

又比如,各大選秀出來的選手,更不乏愛豆被請到了奇葩說的舞臺。但很多偶像們能力明顯不足,譬如一直在選秀大道上狂奔的李佳潔,海選時,她講著每個追星女孩都明白的道理:「上升期的偶像,不應該談戀愛。偶像本質不是人,是商品……」儘管全程無輸出,卻被五個導師怒誇,全票晉級。

海選之後,她和抖音網紅陳奕陽打淘汰賽。帶了講稿的李佳潔講的還是偶像問題,辯論途中也是槽點多多:一會兒怪觀眾打亂了思路,現場拿起稿子邊看邊說,一會兒又說被對手洗腦,要先冷靜一下……饒是如此,她還是挺進了24強,薛兆豐的理由居然是「她的肺活量很好」?

像李佳潔這樣沒實力卻能晉級的還有很多。相反,像TK那樣,為數不多幾枚有亮點的新「奇葩」卻被淘汰了。

節目組自以為是討好了年輕人,卻每一步都踩在了年輕人的雷點。

最致命的是,節目組那些所謂千挑萬選的辯題,意義並不大。

節目組號稱調研了95、00後,從全國各地高校裡尋找,翻遍既有的粉絲群,逐個面訪、定量分析,發現年輕人看待問題越來越輕鬆,點擊率最高的是「到底該不該看伴侶手機」、「份子錢該不該被消滅」。據此,節目組刻意減少了思辨題,給出的理由是:觀眾群體年齡(18到35歲群體佔到60%)和知識水平所限,辯題必須大眾化。

所以,被選用的50%以上的辯題,都集中於年輕人日常生活的瑣碎。比如,在廁所聽到同事說我壞話要不要大方走出來;

要不要帶著記憶重啟2020;

畢業即將各奔東西,該不該表白……

上廁所都能在正片裡辯論很久,但有關「租房該不該生孩子」這類和經濟、民生相關的辯論卻被移到了VIP版。

顯然,為了迎合它圈定的所謂「年輕人」,節目完成了自我閹割,價值輸出也丟得差不多了。

多元、包容曾經是這檔節目的核心,它也曾通過獨特的表達帶來諸多漣漪。現在,「奇葩」變成了高度濃縮化、標籤化的詞語。他們拋段子,活躍現場氣氛,調動看客情緒,但腦袋空空,只有靠表情和語調撐。

很多選手淺薄地模仿肖驍,認為他靠的是包裝和動作,卻忘了肖驍真正站住腳是因其實力。節目組曾經讓肖驍以一打五,結果肖驍贏了——他強在對生活的觀察,輸出的觀點有分寸感,有邏輯,而不是靠表面的譁眾取寵。

優秀的選手所傳達的觀點不是靠表演完成的,那些讀過的書,積累的知識,經歷過的事,日常的思考,都能讓你在某一刻光芒萬丈。就是因為掌握這些,陳銘和詹青雲才能在決賽時的開槓環節打出「兩朵烏雲」的巔峰之仗。

《奇葩說》曾有過很多有關社會、倫理、人生和家庭的思考。

黃執中在討論「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時,說:「不要再鼓勵我說你要有勇氣,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氣,你們才需要勇氣。我們需要正視死亡,並且練習告別。」這讓更多人深思該如何學習面對人生的命題。

播到第七季,那些「撕去人性虛偽的面具」「顛覆既有觀念的枷鎖」慢慢不見了;「你敢不敢說,你沒有一個朋友是人渣」這樣聲音聽不到了;因為不想得罪追星女孩,也不想得罪主流,範湉湉那句「為什麼要壓抑自己的天性,看啊!」的呼喊也沒有了;嚴肅的辯論,只在早期的馬東嘴裡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節目要多點歡樂。

當《奇葩說》變成迎合話題、流量、資本,迎合市場推出新鮮、有趣、滿足觀眾需求的東西,也就意味著它的價值取向完全隨著大眾的日常喜好走。越來越不奇葩的《奇葩說》,年輕人真的會買帳嗎?

看到今天,對於這檔節目,只能很遺憾地說:選手、辯題、觀點都降級了。

《奇葩說》一直在強調的年輕化,到最後,僅僅是個修飾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奇葩說第六季總決賽,送給本屆奇葩說四個字:乏善可陳
    捧著冬日的暖茶迎來#奇葩說總決賽# ,這屆確實垮得厲害,別了傅首爾的老套段子,別了大王的拙劣眼淚,別了肖驍整季低迷,別了如晶的乏善可陳,別了羅振宇的利己主義,還有三進三出的楊奇函,不討人喜的許吉如,還有一大串表現平凡到記不住的名字,送給本屆奇葩說四個字:乏善可陳剛看了完整版《奇葩說》,特別有感觸的一期。第一次看楊奇函打辯論,還挺喜歡的。
  • 第六季《奇葩說》落幕,詹青雲獲得Bbking,奇葩說不再奇葩
    幸福感這個東西非常奇妙,它很好地抵消了不平凡帶給人們意識上的困境。很多人平凡嗎?平凡;幸福嗎?真的很幸福。奇葩人士:本屆奇葩說新奇葩光彩奪目,曾一度讓老奇葩暗淡至懷疑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於我而言,也是決賽這一夜間讓我回到了一種新的認識。新手光彩,老手有味。
  • 《奇葩說》第6季,3點問題,讓節目不精彩,奇葩不奇葩!
    奇葩說一直是廣大網友特別喜歡的網絡綜藝節目,從2014年開播以來,都成了小夥伴們每一年不論是消暑,還是過冬的最佳良品。但是,奇葩說到了第六季的時候,應該有許小夥伴和我一樣,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吧。這個本來是以辯論為基礎的網綜,徹底淪為了講段子的第二場地。
  • 《奇葩說》,沒有奇葩也沒有說
    能看得出來,這季《奇葩說》好像在拼命向它最開始的樣子靠攏。但從目前播出的結果來看,這一步棋下的並不高明。「奇葩」不奇,選手青黃不接數娛將幾季奇葩說最近這幾季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在第五季收視爆表、熱度翻倍之後,第六季和剛播出的第七季就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 《奇葩大會》不一樣的「奇葩」配方,還是一樣味道嗎?
    今年一開年,表現搶眼的網綜就實在不少,但要說哪檔節目集萬千關注於一身,還得屬《奇葩說》系列。 《奇葩說》系列備受矚目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網綜還相對沉寂之時,不正經的「馬曉康」天團+性格張揚的辯手+引人關注的話題,出乎意料地混搭出了一股「奇葩」味道,直接戳中觀眾興奮神經,以展現多元化視角附加娛樂值max的獨特氣質,成為很多人心中不可替代甚至不可與之相提並論的最愛。
  • 《奇葩說》終於逼死了奇葩
    收視滑落,評分再創新低,粉轉黑。《奇葩說》到底怎麼了?有人詬病《奇葩說》沒有了說,只剩奇葩了。「這個觀眾會買單」,「這種打法很吃虧」,「他說的很有道理可就是不招人喜歡」。你在套路《奇葩說》,深諳套路的評委在樓上套路你。為了增加比賽的可看性,第五季採取了全方位立體式報導,開發了衍生系列《備戰間》。在備戰間裡,老奇葩給新奇葩傳授辯論技巧,戰略戰術,幫助梳理邏輯,提出修改意見。
  • 《奇葩說》第三季強勢來襲
    最近都在瘋傳645歲的曇華林要被拆了的消息,惹得一票文藝青年黯然神傷。斑馬菌偷偷告訴你們:不用害怕,這裡一切如常。奇葩店主們還是一如既往地趴在自己的小小店子裡逗貓逗狗看花看草,還是有各式各樣的新奇葩們在不斷加入中。
  • 奇葩說第五季不那麼「奇葩」了,你還愛嗎?
    下雨天,既然出不了門,乾脆就宅在家裡煲劇追綜藝。9月21日,《奇葩說》第五季開播。按照播出安排,後面一段時間,每周五、六晚20:00,我們都能在愛奇藝上看到這檔節目。目前,節目已經播了兩期,坦白說,個人不是很滿意。曾經的「烏託邦」,現在成了「一地雞毛」。
  • 《奇葩說》第四季迎來收官,為何不見往日「奇葩」盛景?
    但從第四季總決賽截止目前900萬+播放量相比第一季的6000萬,再綜合豆瓣評分來看,第四季《奇葩說》7.7的成績,相較第一季的9.1分和第二季的8.6,口碑有所下滑,觀眾反響不如從前。客觀來說,節目做到第四季依舊沒有創新的模式讓人有點膩味;眼花繚亂的官方彈幕、見縫插針的廣告,非常影響用戶體驗,再加上奇葩辯手整體水平略有下降;不過有人說《奇葩說》第四季已經極速的快餐化、娛樂化了,遠沒有第一季精彩,似乎有失偏頗。青出於藍而無法再勝於藍一直是影視圈一個不變的定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綜藝節目,一般最初口碑炸裂的作品,後期都會呈現疲軟的趨勢。
  • 奇葩說還是奇葩在說?
    知名脫口秀節目奇葩說曾經備受歡迎的辯手邱晨今日被曝上熱搜,事情一經發酵,被網友大量扒出曾經在各大論壇上發表過的言論與觀點,其中不乏一些立場模糊,言辭閃爍的話語。而其好友兼老闆馬薇薇也被曝出曾在2014年7月發過一條微博,給自己的標籤是「政治常年不正確的朋友馬薇薇」在博文中也寫到「相對於抽象的國家與名族,我更愛住在隔壁的活人」而眾所周知,那個住在隔壁的「活人」指的便是邱晨,這次事件的主人公,這一系列的言論不經讓人聯想到,她是否早已知道邱晨的立場,也讓人懷疑她自己的立場又是什麼樣的
  • 《奇葩說》:奇葩有很多,但肖驍就只有一個
    娘而不病嬌,妖嬈而不騷氣,任性刁蠻,咄咄逼人又隱含溫情的肖驍是我心中的奇葩之王一上來,就說自己的缺點,他也不像其他選手那樣吹噓自己,當然他那時也確實混得不怎麼樣,他也不會掩飾自己娘炮,他就是想上位,搏一點名氣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成為花瓶,當自己的少奶奶。
  • 《奇葩說》希望你走的更遠
    不過隨著第四季的播出,直到肖驍成為奇葩王。這中間連續發生的事故,讓大家懵逼的同時,也感嘆我們心目中的那個奇葩說沒了。  以辯論為目的奇葩說,其實更像是一群人對某些社會問題的反思。之所以受追捧,除了能讓讓人共鳴之外。還有一些能說話講道理的人。「父母要去養老院,我該不該攔住他」這是一期看的淚眼汪汪的辯論。
  • 《奇葩來了》!!奇葩菌帶你深扒九位新奇葩!!
    貼心的菌菌早就預料到了這點,不管節目播沒播,先去認識新奇葩!今天菌菌就拎出九個新奇葩,把他們全都無情地扒了個遍!全方位360°無死角滿足奇葩粉們的好奇心!奇葩一、師洋他是最早參加選秀並紅起來的「第一代選秀人氣王」,也是五冠淘寶賣家,手撕起顧客來毫不客氣。如今,他是《奇葩來了》的大奇葩。
  • 奇葩說關聯公司申請「千人奇葩撈」「奇葩大市場」商標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奇葩說關聯公司申請「千人奇葩撈」「奇葩大市場」商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11月20日,據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奇葩說關聯公司北京米未傳媒有限公司新增多條申請註冊商標信息,其中含商標名為
  • 奇葩說:喪是年輕人的保護色
    她坦承,「包括《奇葩說》也是一個不停在輸出的節目,到現在我自己都開始有些心虛,如果你一直在輸出而沒有輸入的話,說來說去最後還是只有那些東西。」 詹青云:還是文藝青年,我找不到更好的標籤。 Q:你對文藝青年的理解是什麼? 詹青云:就是一定要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都找出一些美感,對自己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找出一個故事。
  • 老奇葩佔據半壁江山,新奇葩在《奇葩說》裡還有多少機會?
    《奇葩說》第七季1v1砍半賽昨天終於結束了,但結果卻讓人十分感慨。一看陣容,老奇葩幾乎佔了半壁江山,而且在昨晚的一派胡言挑戰賽中,壯士留步區晉級的4位老奇葩3位晉級,又把新奇葩給擠了下來。我認為《奇葩說》是一個各種思想碰撞、給觀眾帶來新知識的地方,如果總是那一群人,來來回回地上好幾期,《奇葩說》還叫奇葩說嗎?
  • 奇葩說:誰說他是新奇葩?席瑞開槓不輸詹青雲
    #奇葩說#上周末在華語辯壇老友賽見到選手之一的席瑞,旁邊的朋友說:「《奇葩說》裡,我最喜歡席瑞了。」之前席瑞在《奇葩說》中分享過自己的童年經歷(《奇葩說》辯題:生二胎必須經過老大同意嗎?作為反方的席瑞,分享了他自己的真實例子,好感人。席瑞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在生弟弟之前爸爸曾經地問過他的意見。席瑞說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回答是什麼了,但爸爸當時小心翼翼樣子印象深刻。弟弟出生之後,跟席瑞的感情很好。每次席瑞回家,弟弟總是鬧著不睡覺也去接他。
  • 「解救」《奇葩說》
    「(當時我)有因為第四季而放棄繼續看《奇葩說》的念頭。」一位《奇葩說》老用戶對毒眸坦言。年輕觀眾似乎不那麼喜歡看《奇葩說》:藝恩的用戶畫像顯示,第一季,奇葩說的用戶多為20—29歲,到了第五季播出前,用戶變為35歲左右。第一季看節目的觀眾長大了,老用戶沒有流失,但年輕用戶也沒有被《奇葩說》吸引。與此同時,網絡綜藝的主流受眾從85後、90後逐漸變為95後、00後。
  • 奇葩說第四季新老奇葩有哪些人 奇葩說4辯論選手名單
    ­  昨晚(3月31日),真人脫口秀《奇葩說》第四季首播。本季《奇葩說》中除了議長到導師陣容備受關注之外,節目的主力軍「奇葩」辯論選手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奇葩說》都有哪些奇葩選手呢?­  在節目開播後,《奇葩說》官微也是第一時間發布了「奇葩天團」全陣容海報。
  • 《奇葩朵朵》到底有多奇葩
    通常,學霸與學霸之間的鬥爭一般來自於錄取名額,電影《奇葩朵朵》中也不例外。因為麻省理工學院中一位物理學教授在中國的招錄名額只有一個,所以二人開始了各種爭鬥。這次演蠢萌蠢萌的朱珠,那不就是海綿寶寶「本尊」上線?哈哈哈~眼尖的婆婆在演員表裡還看到一位實力派老戲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