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海島旅遊淡季,在溫州市洞頭區鹿西島開民宿的趙海濱卻忙得連軸轉。他一邊請來設計師,準備對自家民宿進行全方位設計提升;一邊又忙著盤店面,準備再開一家伴手禮店。「可得趕緊,不然趕不上五一旅遊旺季。」趙海濱幹勁滿滿。
去年下半年,趙海濱的民宿入住率達70%以上,比2019年同期提升近20%。「可不止我們一家,周圍的民宿家家火爆。」追問原因,趙海濱指向幾百米遠的沙灘:「就因為這片我們期待已久的沙灘。」
鹿西鄉黨委委員許宸毓告訴記者,鹿西島上原本有天然沙灘,過去因村民填海造地、挖沙蓋房而被破壞。
2016年,溫州依託區域內豐富的海洋資源,入選全國首批「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試點,在洞頭實施海洋環境綜合治理、沙灘整治修復和生態廊道建設三大工程,對海灣、沙灘進行修復、整治。洞頭先後完成了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利用、全域景區化等規劃編制,並分析波浪、泥沙、潮流等數據,清除160萬立方米淤泥,修復提升18公里海洋生態廊道岸線,累計修復沙灘面積15萬平方米。
藍色海灣,點沙成金。率先試點修復的東岙沙灘,讓東屏街道東岙村一舉成為網紅村。全村開辦民宿80餘家,旅遊綜合年收入達5000萬元。2019年建成的韭菜岙人工沙灘,更是點亮了「東屏星光」夜遊經濟帶,使遊客量大增。這兩個「黃沙變黃金」的故事,鹿西人看在眼裡:鹿西島,也要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沙灘。
2019年,鹿西島棲鹿灣人工沙灘項目啟動,總投資約1500萬元,計劃將鹿西村海景街淤泥堆積的灘涂,修復成一片人工沙灘。經過一年努力,2020年6月,棲鹿灣人工沙灘完工。「僅去年8月,進島遊客比上年增長了46.7%;下半年全島旅遊綜合收入破億元,比上年增長14.9%。」許宸毓說。高漲的人氣也讓當地民宿等旅遊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2020年,鹿西島新註冊登記民宿16家,還有7家進行了改造提升。越來越多的漁民「洗腳上岸」,換種方式靠海吃海。
變化還不止於此。在距離棲鹿灣人工沙灘20分鐘車程的鹿西島西片,是白龍嶼生態海洋牧場。這片由浙江東一海洋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650畝綜合性生態海洋牧場,此前主要以養殖品質大黃魚為主,聚焦第一產業。但隨著遊客的增多,2020年,該牧場推出大黃魚海釣項目,與周邊的白龍嶼海洋地質公園成為網紅打卡點。「僅去年下半年,海釣就帶來約50萬元收入,今年預計能達到300萬元。」浙江東一海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成和說。據悉,該公司計劃今年投入1億元,建設海洋館、休閒度假區、山地運動場等系列配套設施,打造東臼·白龍嶼漁旅產業帶,實現漁旅融合發展。
當下,洞頭作為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正依託「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成果,將海洋資源進一步轉化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數據顯示,2020年7月至11月,洞頭共接待遊客40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8.31%;旅遊總收入39.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73%。「隨著『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不斷深入,洞頭將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並全力參與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洞頭區委主要負責人說。(記者 邵晨嬋 通訊員 黃家駒)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