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之城,在水一方,它不僅是嶺南文化發源地與興盛地之一,它還是乘風破浪的羽翼少年彭楚粵的家鄉。近看廣州宛如現代城市漫遊指南,中西合併的前沿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遠看廣州又似一副獨具特色的歷史地圖,一草一木皆充滿著當地人的鄉愁記憶,本期酷我暢聽《我和我的家鄉》彭楚粵就帶來家鄉版小劇場,以少年赤子之心,寫一封給家鄉的「情書」。
廣州這座城市,對於彭楚粵來說好比天上最明亮的一顆星,不論走在哪裡,都是抬頭就可感受到的溫暖,而廣州的城市發展史也如星宿般璀璨奪目,從22歲就離開家鄉獨自闖蕩的彭楚粵,解讀起家鄉的每一幕都格外深情。
廣州有著嶺南的獨特風貌,其中以當地的建築風格為最,西關大屋東山洋房,麻石小巷上下九騎樓,從彭楚粵的每一句講述中,都處處透露著兼容並蓄的嶺南文化。「在過去的廣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山少爺西山小姐」,指的是在當時社會,東山的花園洋房多為世家子弟居住,西關的傳統大屋則為富商人家居住,儘管這些都印證著舊時廣州多元文化並存的歷史,但對於大數廣州人來說,騎樓才是真正的「臉面」,因為它代表了廣州人的生活態度——風雨無阻。
這種精神不僅存在於建築中,還滲透在當地人的口頭禪中,節目中彭楚粵更是直接過了一把家鄉話的癮,開啟「粵語十級教學小課堂」,方言一出聽眾紛紛表示「配合本期節目一起『食用』效果更佳」!例如在廣東話裡「搵食」的意思是謀生,但字面意思卻是找吃的。其中不僅道出了廣州人工作和生活態度,更折射出了一動一靜、一張一弛的快意人生。「你今日食左飯未?」則意思是你今天吃飯了嗎?這句話是廣州人二十四小時都能用到的打招呼方式,你get了沒有?
不論當地人還是遊客,無一例外都知道廣州是美食的天堂,對此彭楚粵總結到,一句「食在廣州」便能道盡其中的精髓。廣州人對一蔬一飯從不含糊,隨便走進廣州街頭一家早餐店,都堪稱是「舌尖上的美食日記」。一碗含有生魚片、瘦肉、油條絲、雞蛋絲、花生和魷魚的粥,整碗下肚不辭長作嶺南人。除此外,彭楚粵還向聽眾安利了廣州人最喜愛的食物——媽媽熬的那鍋老火靚湯,當文火細細熬上四個小時,便把媽媽的愛與牽掛也熬了進來,那鍋湯就成了每一位南粵遊子的鄉愁。
除了對美食講究,在廣州還有什麼通用的生活指南?「得閒飲茶」這句看似客套的話,藏著哪些地道的廣州人文特色?登錄酷我音樂或旗下新品牌酷我暢聽,搜索「我和我的家鄉」即可收聽節目,跟隨彭楚粵體驗不一樣的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