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4日分析報導稱,中國在新冠危機最艱難的時刻起飛,而當前,全球近一半的國家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歐元區等地區也因為第二波疫情再度陷入經濟萎縮。與此同時,經歷兩個季度連續正增長的中國經濟開始獨自騰飛。中國成為全球貿易最大贏家。此外,全球多家機構也發出了預測。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周前就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那麼,在中國經濟已提前從後疫情周期復甦,並取得連續兩季度正增長之後,接下去的預期是怎樣的呢?
事情的另一個進展是,據《日本經濟新聞》援引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亞太1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3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顯示,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有可能在2028年超過美國,也就是說,日本機構認為,中國的經濟總量8年後就有可能會超過美國。日媒進一步分析認為,由於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的速度不同,原本預測最早要到2036年以後才會出現的中國GDP超過美國的現象可能會大幅提前。
預測顯示,美國將在2028年GDP總量達到28萬億美元,跌至全球第二位。到2028年中國GDP將超過28萬億美元(約183萬億元人民幣),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27年中美GDP差距縮至最小,2028年中國GDP略超過美國,將成為百餘年來首次GDP超過美國的經濟體,美國GDP處於世界第一的格局將被改變。也就是說,日本機構預測,中國GDP或將提前超過美國。
日媒稱,疫情眼下仍然在包括美歐在內的發達經濟體肆虐,這些地區2020年的經濟規模都將出現萎縮。另一方面,中國由於採取了徹底的防疫措施,已經率先平息了疫情。從經濟增長率方面看,中國也將實現正增長。而對於日媒的分析,我們也可以通過經貿的數據進一步說明問題。
例如,僅醫療產品一項,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7月,中國與全球醫療產品貿易相關的數字從8億美元的逆差變為360億美元的順差。這說明,中國製造的醫療類商品在為多國應對新冠病毒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中國已累計向美國出口口罩約394.3億隻,外科手套約8億雙,防護服約6.5億套,護目鏡約4676.2萬副。僅口罩一項,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都從中國獲得了約120個中國生產的口罩。也就是說,目前已知的,394.3億隻中國口罩運抵美國。有美國消費者表示,我們離不開中國製造的商品,只有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而我們並不滿足於此,中國商品還在多個領域表現出不可替代的價值。
美國《紐約時報》12月14日報導,長期居家的消費者搶購中國製造的家庭用品和玩具,美國人正狂掃中國貨,其交易規模大幅增加。據中國11月公布了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出口同比增長21.1%,其中對美出口引領增長,創歷史新高。Panjiva全球貿易和物流分析師克裡斯·羅傑斯表示,美國市場對中國製造的一些產品進口高漲。分析認為,這也是中國GDP或比一些機構預期提前超過美國的又一個佐證。
無獨有偶,據多家媒體前不久報導,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到2021年底中國總的GDP水平,與2020年1月1日相比可能將上漲12%到13%左右。我們再結合日本機構關於中國GDP8年後或超過美國的預測,不難看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一枝獨秀的狀態將會持續。並將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源源不斷向全球市場出口中國製造的更多優質商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