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偉鋒
近日,李易峰、金晨、王瀧正等演員合作的新諜戰劇《隱秘而偉大》在央視八套上線,目前,總播放量已突破兩億。從官宣到定檔,該劇一直備受關注,話題與熱度齊飛,主創人員的相關新媒體搜索指數也呈直線上升趨勢。
中國諜戰劇的時代背景大都圍繞抗戰、內戰、建國初期。相比於上海成為冒險家樂園的1937年,籤訂《雙十協定》之後1946年的上海更加暗流湧動。彼時國共內戰已經進入倒計時,國民黨政府還將「政治民主」掛在嘴邊,繼續愚弄百姓。這種矛盾性在《隱秘而偉大》的男主人公顧耀東身上有所體現。
相信國民政府宣傳的太平盛世,把滿腔熱血投入到警察的職責之中,但實際卻是每天都在碰壁。顧耀東進入警察局的第一天,就顯得與周圍格格不入,身邊人日常是炒金條、下象棋、吃雞腿,甚至是打毛衣。「眾人皆醉我獨醒」,男主成了少數派,而影視劇裡的少數派往往都是掌握真理的一方,顧耀東的主角光環也不例外。這也為他日後加入共產黨鋪設了路徑。
國產諜戰片中的敵我陣營,並非涇渭分明。《潛伏》裡的餘則成出身軍統,選擇加入共產黨的主要原因是對左藍的惦念,這種伴隨著私心的境界升華,展現出那個時代人心的複雜。《隱秘而偉大》的主角顧耀東歷經撕扯、困惑、磨礪,最終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共產黨員。劇中的兩句臺詞非常具有人物代表性——「真正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險,但絕不會拿良心冒險」,「人,要忠於自己年輕時的夢想」。用年輕的方式開創新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顧耀東的經歷是對時代進行的主動選擇,而非功利上的盤算。
年輕與夢想,在《隱秘而偉大》的戲裡戲外都有清晰的映照。該劇是青年導演王偉繼《白夜追兇》後執導的首部民國題材。諜戰片一個大難度在於對於歷史感場景的還原,很多細節的考究足見真章。在《隱秘而偉大》幾乎任何一個場景裡,很難發現讓觀眾們出戲的演員,哪怕是在遠角嬉戲的孩童。影視人的匠心在於把觀眾「餵精細了」,完成對粗製濫造的正淘汰。在電視劇《隱秘而偉大》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趨勢。
對英雄主義的著色,是諜戰片無法迴避的主線。這次《隱秘而偉大》倒是有意偏向於理想主義,畢竟是主打「年輕範」。顧耀東始終把「匡扶正義,保護百姓」作為座右銘。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避免人物「以一敵百」的傳奇性,讓主角從群眾之中走出來,《隱秘而偉大》做出了獨有的嘗試。
只是「職場小白」的養成太耗費時間,編劇賦予顧耀東非同常人的閃光點,譬如名牌大學排名第一的畢業生、對信念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以及對探案有著超出常人的直覺——僅憑一點油漆印就懷疑女主沈青禾有犯罪嫌疑,這種推理性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但《隱秘而偉大》卻賦予了它充分性。
諜戰片中強大的反派往往是個很討巧的角色,甚至有「迷人的反派」之群眾認同,典型角色有《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惡警史丹菲爾,《蝙蝠俠之黑暗騎士》裡的小丑,等等。而在國內諜戰片裡,《北平無戰事》的梁經倫,《偽裝者》的汪曼春,《懸崖》裡的高彬,每個反派都「不是省油的燈」。至於《潛伏》裡的李涯,更是賦予反派一個「有信仰」的角色輸出,讓人在愛恨之中糅雜幾份唏噓。
在《隱秘而偉大》裡,反派塑造有些弱化,甚至是雷同。比較典型的是副局長這個角色,在夏繼成和王科達這兩個對立的手下之中斡旋,自己則坐山觀虎鬥。想想看,是不是有《潛伏》裡站長吳敬中那味了。只不過後者是有智慧的局面把控者,而這位副局長則更像是一個和稀泥的老油子。
有意思的是,《隱秘而偉大》的顧耀東也挑戰了「吃麵條」的名場面。在觀眾的評判標準中,有種演技叫「吃麵條」,本以為簡單,卻是演員演技的照妖鏡。從陳佩斯教科書表演開始,到侯勇「小官大貪」的吃相,再到張譯被麵條燙到後的一系列舉動,「吃麵條」的場景都無一例外成為了經典。在《隱秘而偉大》之中,顧耀東幾次嘗試用吃麵條來代入場景,但都沒有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什麼波瀾,在無功無過之後消弭。或許,對於李易峰這樣的青年演員而言,這樣的平靜也算是種平安著陸吧。(謝偉鋒)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