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開分8.4分。
開播25分鐘酷雲收視率破1,38分鐘破1.1。開播至今,收視率在全國網同時段電視劇中排名第一,CSM全國網數據平均收視率0.92%,平均收視份額4.05%,單集最高收視率1.07%,單集最高收視份額4.77%。
在貓眼專業版的播放量和熱度榜上,連續兩天均為當日冠軍。這是《隱秘而偉大》交出的成績。
民國劇很久沒有出現這種收視口碑雙收的高質量作品了。
作為國產劇的特有劇種,民國劇多年來一直以頑強的生命力活躍在螢屏上,但如今,民國劇似乎迎來了瓶頸期,在影視內容消費者向年輕一代轉移的當下,民國劇的固有受眾群體仍停留在中老年人群,與年輕觀眾產生了隔閡。
但從藝恩數據來看,《隱秘而偉大》的受眾畫像卻輻射各個年齡段的用戶群體,其中18歲-35歲的年輕用戶更是佔據了66%的比例,這種反常態,正是反套路創作的一次勝利。可以說,《隱秘而偉大》以打破民國劇距離感的真實、跨越年代的職場共鳴、以及年輕人關注的議題探討,讓觀眾得以真正與民國年代共情。
如今,年輕人的家國情懷日益加深,他們對主旋律題材的接受度也變得越來越高,這都是民國劇創作的利好。但面對如今思想獨立、審美提升的年輕人,民國劇的創作難度也在提升,市場需要創作團隊以更為「年輕態」的敘事與表達方式來對話年輕觀眾,此次,《隱秘而偉大》便做到了這一點。
打破「距離感」
因為題材的特殊性,不少民國劇在內容呈現上習慣一味向「家國大義」靠攏,故事也刻板化追求宏大、刺激、曲折離奇,這便導致「不接地氣」成為了這些民國劇的共同弊病。誠然,穿梭在槍林彈雨中的特工足夠酷足夠悲壯,但他們身上都少了點塵世之氣,離現實生活過於遙遠。
因此,《隱秘而偉大》選擇的是以無處不在的現實力量和生活細節來走近年輕人。劇集在細節上的用心,不僅是和平時期福安弄嫋嫋升起的炊煙,是戰爭驟起後落了一地的枯葉與難以安眠的夜晚,也是家長裡短之間,靜水流深的生活魅力與親情之暖。
作為東吳大學畢業的法學系高材生,男主顧耀東初就職時,穿上了父親送的南堂皮鞋店的經典款皮鞋,這雙擦得鋥亮的鞋,對顧家來說就如顧耀東的警察身份一樣光鮮亮麗,奈何在風氣混沌的警察局,顧耀東的皮鞋就如他「匡扶正義」的理想一樣違和。
一邊是父親的期望,一邊是同僚大喊「大明星」的嘲諷,顧耀東只能在離家之後偷偷換下這雙格格不入的皮鞋,最終將它束之高閣。鞋上沾染的泥汙雖然可以擦去,但皮鞋蒙塵,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顧耀東理想的受挫。
細節見真章。一部劇的功力,大在故事格局,小在每一個細節的設置與隱喻。
在劇中,顧父顧母與大多數年輕人的家長無異,他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孩子永遠是他們驕傲的底氣,兒子就職警察局後,他們會高興的在飯桌上多添幾個菜,會在兒子的碗裡多放一個雞蛋;兒子立功時,他們在弄堂奔走相告,分享自己的喜悅;為了兒子在職場過得更順遂,他們小心翼翼為顧耀東的上司送去土雞蛋,也會在探望兒子的時候為他的同事送去一份溫暖。
這讓很多人都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與家庭。如今,這些年輕人同樣承載著父母的期望,或許因為這份期望,他們與父母之間也鬧過矛盾,但正如彈幕所言,父母永遠會為自己驕傲,也一直都是失意時的避風港,就如顧耀東的父母在孩子失意時,也會藏起自己的失落,安慰他「戶籍警也是好工作」。
一面是家庭的溫暖,一面是人情世故的冷漠。
劇中顧家生活的福安弄裡,有下班之後便奔赴牌局的中年男人、有養狗陪伴自己的老年人、有因為與丈夫不和頻頻回娘家的已婚女性、有習慣在清晨打掃巷子的獨居男人、也有一腔熱血參加遊行的年輕學生,這種同樣存在於你我身邊的人物群像,也是一種細節真實。
福安弄就像是一個微觀社會,當街坊鄰居得知顧耀東成為警察後,爭相向顧父道喜,以盼來日能借顧耀東的職位為自己帶來便利,但當他們得知顧耀東僅是一個戶籍警時,風向便立馬轉變,甚至有人感慨「還好當初沒有請酒」。人情冷暖,何嘗不是每個年輕人成長中的現實經歷。
微末之處的親情、人情,讓劇中的小人物足夠可信,同時,這些發生在家庭和街坊間的細碎瑣事,也讓觀眾足夠親切。它渲染了《隱秘而偉大》的情感氛圍,讓這個故事在年輕人心裡真正「落地」,也潤物細無聲般打通了觀眾的情感脈搏。
職場「代入感」
很多人估計很難想像,一部民國劇能讓年輕觀眾共鳴的,除了生活氣息,還會有職場戲。近幾年,國產職場劇頗有層出不窮之意,但萬萬沒想到,帶觀眾體驗真實職場的任務,讓《隱秘而偉大》這一民國劇完成了。
其實,在過往眾多民國劇中,職場很少被作為一條主線來發展,但《隱秘而偉大》不走尋常路,它讓職場戲成為了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線索,成為了主角成長、蛻變的重要場景,同時,《隱秘而偉大》通過現實向職場場景的打造,也進一步拉近了劇集與年輕人的距離。
《隱秘而偉大》播出後,觀眾給顧耀東起了一個別稱:打工人,因為在年輕人看來,顧耀東和他們一樣都是社畜。
剛剛踏入職場的顧耀東,心懷抱負憧憬著自己的光明未來,但轉瞬便被澆滅了熱情,他不僅因為遲到錯過了進入一處的機會,還被安排做了無足輕重的戶籍警,一腔熱血無處施展不說,連兩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同僚眼中都是「多餘」,畢竟在這樣的環境裡,比起為一個品行純良的報社主編平反,更多人似乎更為關心月底的獎金。
這便是理想照入現實,是象牙塔的人跌落到了市井。
劇中,警察局裡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功利心強,信奉「人往高處走,水往高處流」的弱肉強食法則;有人態度佛系,堅持「無為」的職場態度,上班時間用打毛衣、看報紙、喝茶打發時間;有人更關心仕途,在辦公室政治上耗盡心思,思考如何糊弄上司,謀求升遷。當然,也有顧耀東這種懷有赤子之心之人。
但大染缸裡,多的是難以自保的人,就如本性善良的趙志勇也逐漸變成了職場法則的遵循者,學會了在夾縫中生存,所以他勸諫顧耀東,「青天白日之下,你我都是無權無勢的小人物,有的事糊塗一點。」
這便是職場的殘酷。如今,不少年輕人所處的職場環境,與《隱秘而偉大》中的警察局相比可謂有過之而不及,也是因此,他們才能對顧耀東的社畜身份如此感同身受,也會在彈幕裡有感而發:「我剛畢業的時候也看不得一點不公,後來被生活磨平了稜角。」
《隱秘而偉大》的中的職場,不是樣板化、模式化、工具化的,它打破了以往民國劇中警察局黑暗、極端的固有設定,構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職場,這種真實指向的不僅是職場的殘酷,還有職場的溫情。
在二處的日常相處中,不少老警員也會頻繁吐槽顧耀東的一根筋與傻氣,但當顧耀東被分局的小警察欺負,被一處毆打時,他們又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顧耀東出頭。這看似矛盾,但恰好是人性與職場的複雜之處,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
就如二處隊長夏繼成,表面上他不務正業、巴結領導、利用職位之便中飽私囊,全然就是投機主義者,但夏繼成實際上和顧耀東一樣,都是為了堅守理想而戰鬥的人,同時,夏繼成也是數次暗中幫助顧耀東,在他躊躇不前時為他解惑,支持他繼續前行的良師益友。
有人說,《隱秘而偉大》營造的是時代博弈下的「職場浮世繪」,但實際上,它不應該被時代一詞限定,劇中的職場場景雖處於1946年,但在2020年依然通用。畢竟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團隊利益與個人原則間的矛盾等等,哪個不是當代年輕人職場人生的縮影?不是當下打工人的反光鏡?
「信念感」共鳴
在家長裡短與職場生活中,《隱秘而偉大》循序漸進,拋出了故事探討的核心議題:在家國動蕩的亂世,在正義與非正義的交鋒中,年輕人在人生道路上要如何堅守理想與初心?
《隱秘而偉大》中,夏繼成知道自己將趕赴南京繼續為革命事業戰鬥後,將老師送給自己的《席勒文集》轉贈給了顧耀東,書的扉頁上寫著席勒那句名言:「人要忠於年輕時的夢想」,這也是《隱秘而偉大》的「劇眼」。
忠於夢想,不是件易事。
無論處於家庭還是職場中,男主顧耀東事實上一直在面臨選擇困境,如是忠於父母的期望成為一名律師或法官,還是在亂世中繼續堅持以警察身份「匡扶正義」;如是聽從趙志勇的勸誡成為職場潛規則的遵從者,還是用力去掙破混沌局面;如是選擇讓金錢、仕途買單,還是讓良知買單等等。
顧耀東處於戰爭年代,如今年輕人則生活在和平時期,雖背景不同,但他們所面臨的選擇困境是相似的。劇中由顧耀東引出的這些議題,是年輕人所關心的,也是他們希望能得到答案的。
在個人與社會的撕扯中,顧耀東迷茫過,認為「所做皆錯」,也曾懷疑堅守的意義幾何,但最終他選擇了逆流而上。在警察局多數人對陳憲民的冤屈無動於衷時,只有顧耀東單槍匹馬希望以一己之力救其離開,在警察局上下串通將遊行暴亂的原因推到學子身上時,也只有顧耀東堅持不在採訪中說謊,因為他認為「學生也是人,他們不過是求溫飽,求和平」。
正如劇中丁放所言,顧耀東有權衡利弊後敢于堅持正義的勇氣,從懷疑自我到認清自我,顧耀東脫離象牙塔後一路快速成長,也重拾了自己的信念。他身上這種認清局勢後依然選擇「出淤泥而不染」的理想主義,以及「即使世事顛倒,黑白也不能混淆」的人生價值觀,便是《隱秘而偉大》向觀眾傳遞的。
搖滾樂隊新褲子有首歌叫《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這首歌探討的主題和《隱秘而偉大》有異曲同工之意:在時代潮流的挾裹中,人們到底是該堅持理想還是隨波逐流?《隱秘而偉大》用顧耀東這個角色給出了答案。為了追求理想,顧耀東受挫過、彷徨過、失意過,但得知陳憲民被救的那刻,他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意,或許,堅持理想的人才是開心的。
可能在有些人看來,顧耀東這個角色過於「偉光正」,但戴錦華說過:「我們今天只知道趨利避害、貪生怕死是人性,我們就不知道捨生取義也是人性?」如顧耀東、沈青禾、夏繼成這些背負生命為正義鋪路的人,在動亂年代又何止一兩人?這群「隱秘而偉大」的人,是真實存在過的。
在當下社會,有人懷才不遇、有人不堪都市生存壓力、有人懷疑自我、也有人在追夢路上愈發疲憊,或許,《隱秘而偉大》的出現以及它塑造的顧耀東、沈青禾、夏繼成等角色,能為這些年輕人在做自己、做人、處世等多維度上帶來一次價值參考,讓他們在虛擬與現實的對照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訴求、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在與影視內容的對話中成長。
市場不需要千篇一律的臉譜化民國劇,也不需要高高在上難以共情的民國劇,因為這種內容或許能當作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但卻難以留下行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如今,市場需要的是更多的《隱秘而偉大》,來為民國劇加入新鮮血液,來以「年輕態」的創作讓那個動蕩又熱血的年代燭照當代時空,實現對年輕人的現實主義關照。
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