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魯北大地存照立傳
□李文豪
在老舍筆下最美城市的最好季節——濟南的冬天,我們相聚在冬天的濟南,參加長篇小說《南風歌》作品研討會,一同感受文學帶來的溫暖和美好。
德州是山東北大門,毗鄰河北,「控三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齊魯文化與燕趙文化在此天然交融,鑄就了兼具齊風魯韻與燕魂趙魄的精神品格。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滋養了一代代豪傑俊彥、奇士英才,這裡是儒學大師董仲舒、智聖東方朔、中國第一個狀元孫伏伽、書法家邢侗的家鄉,夏朝創立者大禹、春秋名相晏嬰、蜀漢皇帝劉備、唐代政治家顏真卿等歷史名人都在此留下熠熠生輝的印跡。歷史學家鄧廣銘、齊思和、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哲學家任繼愈、數理邏輯學家王浩更是當代德州人的驕傲。
德州也是一片文學的熱土。寫作《鸚鵡賦》的東漢辭賦家禰衡、留下《遊子吟》的唐代大詩人孟郊、唱出「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北宋詞人李之儀、「詩與王士禛同具盛名」的清初詩人田雯、「主東南文壇,一時稱為海內宗匠」的清代文學家盧見曾等都在中國文學史上流芳千古,郭澄清、鄧友梅、桑恆昌、許晨、劉玉棟等名家更是在當代中國文壇佔有一席之地。
習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近年來,德州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推進文藝精品創作,促進文藝事業繁榮。堅持統籌規劃,建立優秀文藝作品項目庫,實施項目化運作;出臺政策措施,加大優秀文藝作品扶持獎勵力度;完善人才發現培養機制,強化成果展示和宣傳推介,為文藝精品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極大地提振起文藝界精神、激發出創作者熱情。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堅持與時代同行、為人民抒寫,一批志存高遠、執著追求、潛心創作的領軍人才嶄露頭角,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作為德州市持續跟蹤關注的青年作家,於琇榮就是領軍人才中的佼佼者;作為德州市重點扶持打造的入庫項目,長篇小說《南風歌》就是優秀作品中的最新代表。該書入選2019年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精品打造工程項目,是近年來德州文學創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德州地處魯北平原,屬黃河農耕文明的典型區域。這裡沃野平疇、人勤地豐,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流通、轉化基地,是全國首個「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的地級市,也是全國首個被譽為「中國糧油食品城」的地級市,德州農業為地方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南風歌》是一部全面反映近半個世紀中國農村政策變化和農業農村農民發展進步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小說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發生的歷次重大變革,敘寫了中國糧食、土地崢嶸史詩般的發展歷程,描繪了一幅魯北平原農耕文化的人情風物變遷史,謳歌了三代魯北兒女在解決中國「三農」問題中扮演的重要歷史角色、作出的特殊歷史貢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長篇小說《南風歌》的出版可以說是恰逢其時。相信這本凝結了作者無數心血的書,會給讀者帶來無盡的思考和美的閱讀享受!
期待各位評論家暢所欲言、不吝賜教,為該書的進一步完善和作者創作水平的繼續提高給出真知灼見。預祝長篇小說《南風歌》作品研討會圓滿成功!
(本文系作者在於琇榮長篇小說《南風歌》作品研討會上的致辭,有刪改。題目為發表時所加)
相關新聞:
45秒丨德州作家於琇榮長篇小說《南風歌》作品研討會在濟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