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的候選人》是由張幼珍執導,羅美蘭、金武烈、羅文姬和尹敬浩等主演的韓國喜劇片。影片主要講述一位平時謊話連篇的國會議員朱尚淑(羅美蘭飾)在參加大選前,有一天卻突然不能再說謊,只能說實話而引發一系列衝突的故事。
朱尚淑議員說謊話時,選舉票數慘澹。只能說實話後,票數卻意外的飆升。她懟天懟地懟空氣,在老公面前大罵老公無用愚笨,在家中懟得之前她假裝很尊敬的婆婆無地自容,在電視採訪中公開說出令人震驚的政客內幕。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她有時為說真話傷害他人而愧疚,有時覺得說真話內心無比輕鬆。
古語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說真話一定是好的嗎?其實未必,人還是要學會說點「謊」。
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一位這樣的朋友,他/她會對你說:「有些話我知道你不愛聽,但是我還是要講。」或許這位朋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對不起,我並不想聽你的實話。你的實話也許是想讓我知道真相,但是很容易傷害到我,我也並不喜歡你這種自以為「為我好」的大實話。也有人經常把內心的想法毫無修飾的說出來,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災難。
是時候學會說點「謊」,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了!
說謊分為兩種:一種是利己謊言,一種是利他謊言。先來分析利己和利他的區別:
利己主義是指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顧別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思想。
利他主義是倫理學的一種學說。一般泛指把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社會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的原則。
日本學者本明寬在其《好感學》中,將謊言分成九類:以自己為中心的謊言、空想虛構的謊言、掩蓋自己缺點的謊言、避免受責備的謊言、阿諛奉承的謊言、充分表現自己的謊言、舍己助人的謊言、企圖矇騙他人的謊言、惡意欺騙的謊言。本明寬所說的謊言,大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說謊,而我們在生活中應說的「謊言」,則是以利他為出發點的說謊。
這種「謊言」分為四種:
(1)善意的「謊言」
醫院病房的一個病人,每天看著窗外的那棵樹,秋風吹落葉,望著凋零的葉子,病人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她想:當葉子掉光的時候,我也要死了。一位老畫家聽說了,用畫的樹葉裝飾樹枝,讓這位瀕臨死亡的病人堅強的活了下來。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數不勝數。像老師對成績差的學生說「謊」,告訴他們其實他們不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像醫生對重症的病人說,他一定會好起來的;像那些父母在高考前對孩子隱瞞家裡的變故。善意的「謊言」能夠鼓勵他人,幫助他人走出困境。
(2)應急的「謊言」
警察也會說「謊」。曾經看過這樣的新聞,在抓捕的過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家中有孩子在,為了不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警察說自己是孩子家長的朋友,也不會當面進行抓捕。
朋友邀請你去參加聚會,但你不是很想去,找了個藉口撒個謊婉拒了。在不破壞朋友情緒的情況下,以謊言作為拒絕的手段。
應急的「謊言」保護了他人的情感,也能避免一些麻煩。
(3)調侃的「謊言」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說過:「我開玩笑的方法,就是編造真實。編造真實乃是這個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在交流中,有些人會把沒發生過的事情編入事實中。這樣做是為了強調言談內容的情景,增強談話氣氛。
調侃的「謊言」能夠調節氣氛,讓交談更加有趣。
(4)社交的「謊言」
二十幾歲的銷售員喊五十幾歲的女性姐姐,誇她們皮膚好、氣色好。也許有人很不屑,覺得虛假、阿諛奉承。但是不可否認,這樣的「謊言」能給銷售帶來更多訂單。只要是真誠的,這樣的「小謊話」沒有人會討厭。
社交的「謊言」在社會生活中起著潤滑劑的作用,能夠幫你化解一些難題,也能讓你更受歡迎。
說謊是不誠實的表現,這是我們從小到大都知道的道德標準。但是,從來沒撒過謊的人,世界上是沒有的。說謊有說謊的好處,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那就變成了惡意的謊言,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撒了一個謊,要用更大的謊去圓,得不償失。那要怎麼撒「謊」呢?
(1)講這種利他的「謊言」,必須記住:你的「謊言」必須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寬人之心、利人之事為目的,否則,將與惡意謊言毫無區別。
(2)把握好尺度,切忌造作和誇大其詞,胡說八道。從事實出發,態度真誠。不然弄巧成拙,還給人個虛偽做作的印象。
(3)不要頻繁的使用這類利他的「謊言」,更不要真話假話混著說。習慣成自然,說多了就會習慣說謊,真真假假別說他人,自己也分不清了。
盧梭在《懺悔錄》中說:「我從沒有說謊的興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說些謊話,以便使自己從不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有時為了維持交談,我遲鈍的思維,乾枯的話題迫使我虛構一些事情以便有話可說。」
生活中,面對一些場景,實話實說對人對事都沒有好處。既然實話會傷害別人,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實話實說呢?撒點無傷大雅的「謊」,可以幫助你化解尷尬,避免麻煩,帶給別人鼓勵和溫暖,也不失為一種適應現實和世俗的明智之舉。
作者: 看電影和讀書不可辜負,一起在書影中汲取知識的養分,成長為自己想要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