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尼斯事務所最成功的男子組合「嵐」今年遭遇日本媒體一波唱衰的聲浪襲擊,最開始的富士電視臺押寶相葉雅紀出馬靠《貴族偵探》挽救岌岌可危的招牌檔期「月九」沒能成功,接下來是錦戶亮出演日本電視臺推出的職場歌舞劇《我的丈夫工作無能》反響冷淡,年底櫻井翔出演日本電視臺學校題材電視劇《只是先出生的我》收視率也不怎麼樣……
單純將主演人氣視為收視率保障,建立一種錯誤的因果鏈的話,的確能夠得出日本媒體相似的結論。不過這些電視劇就算換成當下紅到發紫的年輕演員出演也不見得不會完蛋。
《貴族偵探》推理不嚴密,表演浮誇,照明欠費,畫面成渣;《我的丈夫工作無能》劇情缺乏起伏,沒有明顯的推進,論「治癒」又不能回應大眾心理,突然插入歌舞的形式從頭到尾,非常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只是先出生的我》試圖劍走偏鋒踏上另類勵志路線,淨講大實話,成年人看了覺得無聊,青少年看了覺得說教,不如眼不見為淨。
櫻井翔飾演的男主角鳴海涼介原本是松商事的一名職工,勤快肯幹,業務能力突出,即使被貶謫也能在不起眼的小地方創造突出的業績,原本以為憑藉年度績效實現翻身回到總部,不想因為器重他的上司在職場政治鬥爭中遭遇失利,連累他跟著吃癟,被善於排擠的新任上司明升實降派到公司附屬產業京明館高中當校長。
櫻井翔飾鳴海涼介
京明館高中歷任校長大多是從教職員工中提拔上來的,除了貸款,這所私立高中也能從松商社拿到一定數量的補助,教育工作者們缺乏經營意識,導致京明館高中連年財政赤字。
上司將男主角派到這裡,下達扭虧為盈的任務額,可教育機構創收又不像單純的商業組織一樣可以直白地以「利」字當先,潛在動機不過是想以學習經營不善為由把男主角從公司徹底趕走。
為了保住工作,也為了體現一個商社職員的價值,擁有數學教師資格的男主角開始了以職員視角搞教育工作的荊棘之路。
日本校園題材電視劇大概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電視劇類型之一,青春期的學生問題當然是重要的反映方面,但主要視角仍然放在教育者身上,《太陽與海的教室》、《女王的教室》、《麻辣老師》、《極道鮮師》、《龍櫻》等等影響力很大的日劇,以及收視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但是口碑不錯的《對不起,青春》,教育者視角都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如今的教育者也曾是當年的受教育者,可以就教育機構裡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辨證的反思,多數校園熱血勵志青春電視劇中的教育者都有一套完整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通過學生觸發事件,教育者以此為契機將自己的價值理念灌輸給學生,許多臺詞能夠在社會實踐發生時被拿來表態,都在於這些「大道理」背後有一套價值理念,認同者會吸收並用於現實事件的判斷。
不同於這些熱血勵志教師,鳴海涼介的價值理念完全建立在商業判斷之上,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爭取最優的資源配置、講究對非連續性事件的高效處理,完全是成人世界才有的成人價值觀,對於處於迷茫期、人生充滿無限可能的高中生而言,這套價值理念一時半會兒用不上,聽起來現實到嚇人,希望通過電視劇逃避現實的觀眾也會覺得如此直白地對現實進行描述扎心扎肺。
鳴海涼介的價值觀或許能夠幫助他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商人,但未必能夠幫助飾演者櫻井翔成就一個出色的、貼著教育者標籤的人物。
且不說那些熱血勵志校園劇中成天呼喚夢想、希望、未來、成就、榮譽的教育者們,就連替銀行跑業務的半澤直樹掛在嘴邊的也是公平正義。
但鳴海涼介不講這些「大道理」,他只對學生們描述現實:在日本現行的教育支援制度下,如果你家庭貧窮想要通過申請貸款讀完大學,那麼一畢業就要踏上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還貸之路,而且畢業之後如果經濟局勢不樂觀,你可能不會找到薪水滿意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即便是找到了工作,還要面臨稅收加重的情況,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繼續深造的話又意味著一份助學貸款要還……
在同輩壓力(peer pressure)巨大的日本社會,如果你在高中時代因為不合群備受困擾的話,那麼就一定要考大學,因為在大學裡沒有人關心你是不是獨來獨往,但自由意味著你將感受到孤獨,得不到群體的支持你將面臨更大的困境……
鳴海涼介描述完這些冰冷的現實之後,還會告訴同學們,即便世界並不會因為大家今天的努力變得更好,甚至會變得更糟糕,大家也要努力拼搏、好好學習,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萬一變得好了呢,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啊——不出意外,學生完全不買這套說辭的帳,編劇強行安排學生買帳的舉措對觀眾完全沒有說服力。
跟買彩票的道理差不多,如果你想叫人支持一項小概率事件,就要提高這個事件的回報率,鳴海涼介商業理性教育法沒有向學生展示高回報率的未來願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期早已遠離童年無憂無慮「明天會更好」的天真時代,更容易看到現實中的不順和挫折,整個劇情縱然有熱血勵志的背景音樂烘託氛圍,但卻不能阻礙現實冷冷的冰雨在觀眾臉上胡亂地拍。
日本電視劇整體而言並沒有什麼現實主義傾向,或許它如實地反映了一些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在處理手法上卻有著一致性的逃避現實的傾向,誇張,只要心意傳達到就好的自欺欺人比比皆是,指責這種傾向危險性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然而,當現實向的陳述通過偶像系演員傳達給觀眾時,觀眾又接受不了,瞎說大實話讓《只是先出生的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