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才槍手》火得一塌糊塗。這部題材新穎、內涵豐富的泰國青春片將作弊這件「小事」拍出了生死攸關的緊張感,為其揪心的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了青春片的多種可能性。相信隨著這部影片的走紅,青春類題材也會再次燃起熱度。
說起青春類題材,最不可忽視的就是隔壁島國。這個盛產青春類作品的國度,早已把相關內容玩出花了,只要談論起青春類題材,《情書》、《GTO》、《求婚大作戰》等多部經典的日本影視作品都會名列其中。近日,又一部有關青春、校園類的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開播。
這部劇早在7月份就開始在推特上舉行投稿徵集活動,以「#我也想上這樣的京明館高中」為話題徵集網友的心願,得到熱烈響應。可謂未播先火。10月14日開播後,第一集取得了10.1%的收視,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4。
如果說《天才槍手》走紅的原因是其以小見大的豐富內涵,那麼《只是先出生的我》則以學校為舞臺,探討了更多更具社會性的內容。
故事以主人公鳴海涼介(櫻井翔飾演)被派往私立高中擔任校長開篇。其實社會人士經營學校在日劇中算是老梗了,早在12年前《龍櫻》中就已經有過三流律師擔任教師的事例,更早之前《GTO》中的鬼冢英吉前身也是非教師專業的暴走族一名。雖然用了同一個套路出場,但這部劇卻再次翻出了新意。
在以往的青春類作品中,大多以學生視角切入,這樣自然與觀眾的共鳴感更強,畢竟誰都有過念念不忘的學生時代;還有一小部分以教師為主角,增加新鮮感之餘也在一定程度上就教育問題的深度多走了一步。《只是先出生的我》卻與以上兩種都不同,因為這部劇中有三類人。
人物關係圖
主人公鳴海涼介是社會人。來「京明館高中」前,他是知名商社的精英人才,作為最年輕的分店長,他憑藉兩年時間就扭轉了分店的經營赤字,被公司高層賞識。本該就此平步青雲的他,淪為高層派系鬥爭的犧牲品,被派往公司旗下常年虧損的學校擔任校長。
經歷過與客戶合作中利益得失的博弈,也品嘗過公司派系鬥爭的苦果,帶著濃鬱的社會氣息和經營思維的鳴海進入學校,盈利是他的奮鬥目標。於是,縮減學校開支、提高學費、增加招生人數等等,都成為他改善學校經營狀況的措施。這其實與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很相似,倘若放他們在這樣一間學校裡,也許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進行改革。在一切以追求利益為最終目標的各個企業裡,每個員工都被訓練成以經營思維看待周遭一切。
教師是第二類人群。第一集中有幾個場景:講臺上老師們面無表情地講課,對講臺下學生們的聊天、睡覺熟視無睹;辦公室內同事間的聊天內容僅限於對新校長的不滿,且表情淡漠;面對校長擺出經營赤字的問題,他們的回答是「這不是我們該考慮的事情」。老師們常年生活在象牙塔中,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激烈競爭,也沒有朝不保夕的危機感。學生的好與壞、學校的盈利與否,都與他們每月拿到的工資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他們是固執而冷漠的。
這些老師與以往日劇中的熱血教師極為不同,卻讓我們更有熟悉感,在現實生活中,哪裡有那麼多熱情、無私的麻辣老師?更多的就是這種在一成不變的教育工作中麻木的樣子。所以,對於這位年輕、無經驗的新校長他們並不放在眼裡,而對於新校長的改革思維他們既反感又牴觸。
第三類就是學生。從老師和校長的談話中我們得知,這裡的學生大多是報考公立高中失敗、沒有鬥志、前途渺茫的孩子,所以,他們對課業、對未來、對成人、對周遭一切都有一種毫不在乎的感覺,換校長讓他們關注的只是新校長長得很帥。
以盈利為經營思維的校長、固執而冷漠的教師、前途渺茫的學生,三類完全不同的人湊在一起,不斷碰撞、迸射出火花,觀眾的興趣點一下子就被高高吊起。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部劇與普通的青春劇很不一樣,雖然目前只播了一集,但第一集的信息量非常大。這也是日劇慣用的方式之一,第一集往往直切主題,56分鐘的內容,將商場派系鬥爭、校園問題、社會現象等元素一股腦拋了出來。而且,在後期劇中會逐步對日本的教育問題、少子化現象、社會保障等問題進行探討,帶領大家對校園教育產生新的思考:面向未來,身為教師、大人的我們應該把什麼內容教給現在的孩子呢?對下一代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適合他們的?
本劇最特別的是,它將多種問題和現象都集中在校園中。校園一向是大眾印象中最單純、最乾淨的地方,校園劇大多著眼於戀愛、學習,再往深裡走也只是教育制度等問題,但極少會將社會問題都放於校園中去講述的。如今把最真實、最殘酷的社會現實擺在青少年面前,會怎樣?
就如第一集結尾,當鳴海把有關學生切身利益的獎學金問題講出來,為數不多的成績優秀且願意上大學的學生卻被嚇跑了。因為沒有進入社會的孩子是沒有切身體會的,也是不敢、不願意去面對的。這裡我們也通過劇科普一下日本的獎學金制度,與中國不同,他們更像是一種貸款形式,用於支付上學費用,但大學畢業後就要開始償還,加上利息其實非常可怕。
這裡,學生們未來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看看吧,這就是成人的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殘忍、骯髒、處處是陷阱,但你卻偏偏沒有選擇。故事已經不只在探討教育的問題,觀眾關心的也不僅僅是校長能不能改變學校經營狀況,更多地是開始思考由獎學金事件延伸出來的問題,以及對下一代人的影響。
日劇總是能將一件小事引向一個社會性話題,由此引發更具深度和社會意義的探討,讓觀眾觀看時並不是簡單消費一個話題。就如《天才槍手》,我們看到的一定不是作弊這點事情,教育體制、階級感、道德觀等等這些才是看後讓人心塞的。然而,我們本土的青春片卻只停留在戀愛、墮胎這些事上,什麼時候才能往前多邁出一步呢?
【文/小熊星】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主編的影視業垂直媒體。我們對行業感興趣,對新聞有動力,對思想光芒趨之若鶩,對審美高地心嚮往之。覆蓋微信公號,微博,新浪看點,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網易自媒體,搜狐自媒體等十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