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帶來青春片新思路:加入社會視角

2021-02-18 影視獨舌

這幾天,《天才槍手》火得一塌糊塗。這部題材新穎、內涵豐富的泰國青春片將作弊這件「小事」拍出了生死攸關的緊張感,為其揪心的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了青春片的多種可能性。相信隨著這部影片的走紅,青春類題材也會再次燃起熱度。

說起青春類題材,最不可忽視的就是隔壁島國。這個盛產青春類作品的國度,早已把相關內容玩出花了,只要談論起青春類題材,《情書》、《GTO》、《求婚大作戰》等多部經典的日本影視作品都會名列其中。近日,又一部有關青春、校園類的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開播。

這部劇早在7月份就開始在推特上舉行投稿徵集活動,以「#我也想上這樣的京明館高中」為話題徵集網友的心願,得到熱烈響應。可謂未播先火。10月14日開播後,第一集取得了10.1%的收視,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4。

如果說《天才槍手》走紅的原因是其以小見大的豐富內涵,那麼《只是先出生的我》則以學校為舞臺,探討了更多更具社會性的內容。

故事以主人公鳴海涼介(櫻井翔飾演)被派往私立高中擔任校長開篇。其實社會人士經營學校在日劇中算是老梗了,早在12年前《龍櫻》中就已經有過三流律師擔任教師的事例,更早之前《GTO》中的鬼冢英吉前身也是非教師專業的暴走族一名。雖然用了同一個套路出場,但這部劇卻再次翻出了新意。

在以往的青春類作品中,大多以學生視角切入,這樣自然與觀眾的共鳴感更強,畢竟誰都有過念念不忘的學生時代;還有一小部分以教師為主角,增加新鮮感之餘也在一定程度上就教育問題的深度多走了一步。《只是先出生的我》卻與以上兩種都不同,因為這部劇中有三類人。

人物關係圖

主人公鳴海涼介是社會人。來「京明館高中」前,他是知名商社的精英人才,作為最年輕的分店長,他憑藉兩年時間就扭轉了分店的經營赤字,被公司高層賞識。本該就此平步青雲的他,淪為高層派系鬥爭的犧牲品,被派往公司旗下常年虧損的學校擔任校長。

經歷過與客戶合作中利益得失的博弈,也品嘗過公司派系鬥爭的苦果,帶著濃鬱的社會氣息和經營思維的鳴海進入學校,盈利是他的奮鬥目標。於是,縮減學校開支、提高學費、增加招生人數等等,都成為他改善學校經營狀況的措施。這其實與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很相似,倘若放他們在這樣一間學校裡,也許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進行改革。在一切以追求利益為最終目標的各個企業裡,每個員工都被訓練成以經營思維看待周遭一切。

教師是第二類人群。第一集中有幾個場景:講臺上老師們面無表情地講課,對講臺下學生們的聊天、睡覺熟視無睹;辦公室內同事間的聊天內容僅限於對新校長的不滿,且表情淡漠;面對校長擺出經營赤字的問題,他們的回答是「這不是我們該考慮的事情」。老師們常年生活在象牙塔中,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激烈競爭,也沒有朝不保夕的危機感。學生的好與壞、學校的盈利與否,都與他們每月拿到的工資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他們是固執而冷漠的。

這些老師與以往日劇中的熱血教師極為不同,卻讓我們更有熟悉感,在現實生活中,哪裡有那麼多熱情、無私的麻辣老師?更多的就是這種在一成不變的教育工作中麻木的樣子。所以,對於這位年輕、無經驗的新校長他們並不放在眼裡,而對於新校長的改革思維他們既反感又牴觸。

第三類就是學生。從老師和校長的談話中我們得知,這裡的學生大多是報考公立高中失敗、沒有鬥志、前途渺茫的孩子,所以,他們對課業、對未來、對成人、對周遭一切都有一種毫不在乎的感覺,換校長讓他們關注的只是新校長長得很帥。

以盈利為經營思維的校長、固執而冷漠的教師、前途渺茫的學生,三類完全不同的人湊在一起,不斷碰撞、迸射出火花,觀眾的興趣點一下子就被高高吊起。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部劇與普通的青春劇很不一樣,雖然目前只播了一集,但第一集的信息量非常大。這也是日劇慣用的方式之一,第一集往往直切主題,56分鐘的內容,將商場派系鬥爭、校園問題、社會現象等元素一股腦拋了出來。而且,在後期劇中會逐步對日本的教育問題、少子化現象、社會保障等問題進行探討,帶領大家對校園教育產生新的思考:面向未來,身為教師、大人的我們應該把什麼內容教給現在的孩子呢?對下一代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適合他們的?

本劇最特別的是,它將多種問題和現象都集中在校園中。校園一向是大眾印象中最單純、最乾淨的地方,校園劇大多著眼於戀愛、學習,再往深裡走也只是教育制度等問題,但極少會將社會問題都放於校園中去講述的。如今把最真實、最殘酷的社會現實擺在青少年面前,會怎樣? 

就如第一集結尾,當鳴海把有關學生切身利益的獎學金問題講出來,為數不多的成績優秀且願意上大學的學生卻被嚇跑了。因為沒有進入社會的孩子是沒有切身體會的,也是不敢、不願意去面對的。這裡我們也通過劇科普一下日本的獎學金制度,與中國不同,他們更像是一種貸款形式,用於支付上學費用,但大學畢業後就要開始償還,加上利息其實非常可怕。

這裡,學生們未來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看看吧,這就是成人的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殘忍、骯髒、處處是陷阱,但你卻偏偏沒有選擇。故事已經不只在探討教育的問題,觀眾關心的也不僅僅是校長能不能改變學校經營狀況,更多地是開始思考由獎學金事件延伸出來的問題,以及對下一代人的影響。

日劇總是能將一件小事引向一個社會性話題,由此引發更具深度和社會意義的探討,讓觀眾觀看時並不是簡單消費一個話題。就如《天才槍手》,我們看到的一定不是作弊這點事情,教育體制、階級感、道德觀等等這些才是看後讓人心塞的。然而,我們本土的青春片卻只停留在戀愛、墮胎這些事上,什麼時候才能往前多邁出一步呢?

【文/小熊星】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主編的影視業垂直媒體。我們對行業感興趣,對新聞有動力,對思想光芒趨之若鶩,對審美高地心嚮往之。覆蓋微信公號,微博,新浪看點,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網易自媒體,搜狐自媒體等十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

相關焦點

  • 《只是先出生的我》又瞎說了大實話
    傑尼斯事務所最成功的男子組合「嵐」今年遭遇日本媒體一波唱衰的聲浪襲擊,最開始的富士電視臺押寶相葉雅紀出馬靠《貴族偵探》挽救岌岌可危的招牌檔期「月九」沒能成功,接下來是錦戶亮出演日本電視臺推出的職場歌舞劇《我的丈夫工作無能》反響冷淡,年底櫻井翔出演日本電視臺學校題材電視劇《只是先出生的我》收視率也不怎麼樣……單純將主演人氣視為收視率保障,建立一種錯誤的因果鏈的話
  • 教師定位:我只是先出生罷了
    最近再一次刷了一遍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給予了很多關於教師這個角色的思考。該劇講述了商界精英鳴海涼介被派往私立高中擔任校長,完全不了解教育工作的他,面對充滿絕望的教育現狀,開展了教育改革,改變著學校經營狀況的同時,也改變著整個學校的風氣。
  • 櫻井翔秋季新劇《只是先出生的我》今晚開播,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日劇原名:先に生まれただけの僕中文劇名:先出生的我/只是先出生的我製作/播出電視臺:日本電視臺類型:校園、劇情首播:2017年10月14日(周六)晚10點編劇:福田靖導演:水田伸生帶著這一問題,《只是先出生的我》作為「原創社會派娛樂劇」而誕生,將激發大眾思考現代的「教育問題」。為本劇執筆劇本的是憑藉NHK大河劇《龍馬傳》等劇而聞名的編劇家·福田靖,由曾參與製作《Mother》等日本電視臺劇作的水田伸生擔任導演。兩者的強強聯合,將掌握本劇故事內容的大方向,精彩可期。
  • 【強烈推薦】【日劇】【喜劇 / 愛情】不過是先出生的我 (2017)
    【日劇】【喜劇 / 愛情】不過是先出生的我 (2017)導演: 水田伸生編劇: 福田靖主演: 櫻井翔 / 蒼井優 / 瀨戶康史 / 木南晴夏 / 森川葵 / 平山浩行 / 池田鐵洋多部未華子 / 井川遙 / 荒川良良 / 秋山菜津子 / 高島政伸 / 風間杜夫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官方網站: http://www.ntv.co.jp/sakiboku/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首播: 2017-10-14(日本)集數: 10單集片長: 47分鐘又名: 只是先出生的我
  • 日劇中推 《不過先出生的我》
    ●●●    鏘鏘鏘,這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日劇推薦是《不過先出生的我》(未完結)   這部劇一開始吸引到我的就是社交軟體裡看到的關於鳴海涼介剛出任校長時的講話僅僅就是簡單的自我介紹。   作為一個已經被形式主義套路了這麼多年的少女,小編看到那位校長的簡短致辭,簡直涕泗橫流好嘛。
  • 《我在未來等你》創新青春視角,愛奇藝打造「中國人自己的青春劇」
    在這個9月,愛奇藝自製劇《誰的青春不迷茫之我在未來等你》(以下簡稱《我在未來等你》),就以獨特的雙視角敘事、豐滿的人物刻畫、貼合現實的全景式青春呈現,讓用戶在溫暖治癒的劇情氛圍裡收穫了一部「中國人自己的青春片」。不僅引發了眾多80、90後用戶的青春懷舊和情感共鳴,也讓這部作品成為近期劇集市場的佼佼者。
  • 陪伴青春的十大日劇
    堀北真希1.麻辣教師GTO這部由反町隆史主演的日劇。個人覺得還算經典。這部日劇講述的是,曾經是飛車黨老大的鬼冢英吉當上了高中教師。通過自己的獨特教育的方式,解決學生,以及教師種種問題的一部有歡笑,有淚水的青春校園故事。這部日劇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劇。
  • 櫻井翔主演《只是先出生的我》蒼井&多部黑板塗鴉製作動畫公開
    人氣組合嵐·櫻井翔主演的日本電視臺連續劇《只是先出生的我》(每周六晚10點)黑板塗鴉製作影像終於解禁,正式公開宛若真人的角色海報。由女學生所繪製的黑板塗鴉,以櫻井翔主演的主人公鳴海涼介為中心,14位登場人物圍繞其身邊。當然,黑板塗鴉的纖細筆觸所展現的角色也十分引人注目。 該劇以偏差值「中下」、非體育強校、校方人數過少的私立京命館高校為舞臺。
  • 【日劇】《不過是先出生的我》2017年日本喜劇愛情劇,櫻井翔、蒼井優、瀨戶康史、木南晴夏、森川葵主演.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官方網站: http://www.ntv.co.jp/sakiboku/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首播: 2017-10-14(日本)集數: 10單集片長: 47分鐘又名: 只是先出生的我 / 我只是先出生而已 / 先出生的我 / 先生而為師不過是先出生的我的劇情簡介 · · · · ·
  • 62歲楊麗萍無兒女惹爭議,但這部日劇女主70歲生孩子提供人生新思路
    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年過花甲的楊麗萍選擇活出自我,自在如我;而有的人卻堅持要「老有所依」讓生命延續,哪怕到了古稀之年。今天,zuo要給大家推薦今年日本新出的一劇,《七十歲生的第一個孩子》,給大家的人生提供一個新思路,但不同的人生選擇和體驗,就看各自所向。
  • 它是今年我看過最好的青春片
    入場前我很期待,出場後我很驚喜。雖然這部《野馬分鬃》現在在豆瓣上只有6.9分,但依然無法減弱我的喜愛,也毫不意外坎城為何對它青眼相待。和《野馬分鬃》這個頗具武俠氛圍的片名不同,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青春電影。和近些年總帶著日韓風味的偽青春影像相比,它以一個藝術院校大四學生的視角,展現了極為真實的大陸青年走向成人之際的迷茫、掙扎和妥協。
  • 日劇圈,回來啦|我和日劇的故事
    我想我很幸運,因為我恰好出生在那個日劇最為巔峰的時代。大家好,我叫饅頭。2015年1月21日開始,獨立運營這個叫做「日劇圈」的微信公眾號。2016年3月28日-2016年7月7日,由於種種原因,暫時暫停了對公眾號的更新。說實話,在這個每天都有將近1.5萬新生公眾號誕生的自媒體時代,「暫停更新」的選擇,的確讓我倍感惶恐和不安。
  • 日劇版《騷亂時節的少女們》:春心蕩漾的青春物語
    內容描寫社團隸屬於「文藝部」的五位女高中生,開始對「性」產生興趣,卻逐漸感到苦惱與困惑的青春物語。動畫版相當受到歡迎,因此日劇版的播出也引起粉絲的關注,而且還是由原作者岡田麿裡親自撰寫劇本,真人化之後這個故事變得更加繽紛絢麗、細膩揪心。
  • 拍青春片前,要先假裝自己是臺灣人
    拍了《海角七號》後的魏德聖,傾家蕩產,加圈內好友贊助,加各種找錢,終於拍出了籌劃了12年的《賽德克.巴萊》,先不說這片子最後虧了多少——仔細捋一捋,這還是部青春片——拍的是臺灣的青蔥歲月。拍了《艋舺》的鈕承澤,轉身就去拍了《love》,除了胎沒墮,什麼分手啊,別離啊,傍大款啊,三角啊,兩地啊,這些大陸青春片慣用的元素全都有,而且還更細膩。
  • 016春季檔日劇觀片小結
    那麼,還是先通過幾個關鍵詞看看有哪些春季檔日劇買入或接近了8分的門檻吧。2016春季檔日劇的五個關鍵詞:懸疑:《我的危險妻子》、《火星》、《99.9 刑事專業律師》懸疑片還是日劇的傳統節目,相比另兩部略顯平庸的劇,《我的危險妻子》以緊湊的劇情成功地確立了超級網紅的地位。
  • 青春片深度解析!萬字長評純乾貨!
    《過春天》的題材更是一次大突破,將走私犯罪和感情成長融入到青春題材當中,這種鮮有的題材突破在國內實屬難得,影片運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展現了殘酷青春物語,本片聚焦了「水客」和「跨地域兒童」這兩種社會群體上,主要從社會層面上去探討主題,以一個17歲少女的視角去表現大陸人在香港上學的境遇和遇到的種種港陸矛盾,影片並沒有去刻意表現佩佩的家庭人生和青春歡樂,更多的是放在了走私和遇到新歡的感情戲中
  • 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帶來嚴重社會後果(圖)
    趙白鴿:確實這是出生性別比偏高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但是我想強調一下,這個嚴重的後果還不僅僅是對男孩的問題,它是對整個社會的一個重大影響,我剛才談到,當出生性別比偏高的時候,正常比例是在103到107之間,而我們今天可能達到了117,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女孩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這個地球上消失,我認為這是對女孩的生存權以及她的生命權的一個最大挑戰。
  • 《誰先愛上他的》:出軌片還是出櫃片,原配大戰男小三,誰贏了?
    時間回到2018年底,讓我們一起看看金馬獎奪獎熱門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為什麼同性題材的故事越來越火?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們願意傾聽這樣的故事?要理解這些問題,大家得首先想一想,從出軌片到出櫃片,溫情與大義是如何在一個故事裡共存的?
  •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片的類型成熟
    意味著對青春片類型內部多樣性的有效包容,意味著同質同構複製生產的冰封即將被擊潰。近年青春片有兩大峰值,郭敬明《小時代》系列和趙薇導演的《致青春》。,主題上全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近年大熱的「全民影評」現象中,被抨擊最多的墮胎、群架、撕逼等常規戲劇橋段並不是國產青春類型片的原罪,觀眾本能的反感的源頭來自被市場所主導的青春片單一子類型的無限複製帶來的審美疲勞和憤怒。
  • 濫交、打胎,以及被玩壞的青春片
    以青少年群體為主角的電影,我們便稱之為青春片。觀眾們都渴望從青春片中找到自己,找回曾經的熱血與悸動。那麼,青春片裡有你的青春麼。摸了摸如今耷拉著的啤酒肚年輕時的激情仿佛就在昨天本著「今天不努力,大了生悶氣」的理念眾多勵志青春片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年輕人需要朝氣,需要能量。如果懷舊青春片是讓你活在當下,那麼勵志青春片就更是告訴你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