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的故事》是一部由周曉文導演的關於殘疾人的電影。我看這部電影還是因為抖音推薦,為高虎的演技而來,且不論他人品怎麼樣,他演的馬大力,那動作、神態,就好好像他真的是個腦癱的人一樣,非常有感染力。
《關於愛的故事》是在勵志的主題之下對人性的探討,馬大力手術失敗之後找到女朋友,最後被拋棄;李雲逼迫周小剛去救人,結果被人打傷,為了救他的命她四處籌錢,這樣的兩段故事給我太多的思考。
幸福感有時候來自於比較
談起差距,今天的你我都感受頗深,人們沒有哪一刻像現在一樣嚮往熱鬧的街。擁堵的車輛、聒噪的人群都是我們的城市健康的表現,是我們的國家繁榮的美好景象。
沒有哪一刻,我比現在更想好好工作,更想珍惜每一天的外賣。每天在家讓我覺得原來自己每天念叨的生活並不是我所嚮往的。是的,我現在有閒、有錢、有時間,我的錢花不出去,我每天睡了吃,吃了睡,突然覺得豬也不容易。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存款一直待在家裡,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熬過寒冬。今天的我們比往常任何時候都珍視工作的機會,哪怕天天加班到深夜。
能考慮在家裡多無聊的這些人都是幸福的,因為我們不是感染者,也不是感染者的家屬,並沒身居武漢。某一刻的就絕望和欣喜都不曾光顧我們,一想到這些就深感莫大的幸福。
看到馬大力撐不直手,上不了廁所,心愛的人因為他的腦癱颳了孩子離他而去的時候。我才覺得比起他們所受的苦難我的困境真的不值一提。小英因為大力救了她而產生憐憫之心,他們有了孩子,因為這個孩子小英的內心開始糾結,最終她選擇了離開。她的離開應該是影片最好的處理方式,因為現實如此。史鐵生在《命若琴弦》裡寫,老瞎子不讓小瞎子去找村裡那個聲音尖細的姑娘。他知道那個姑娘是好人,但他更知道有的世俗是沒法對抗的,因為瞎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不應該為了拍一部勵志片而給這個社會裝上濾鏡。馬大力和小英的情感片段讓我想起了餘秀華。她的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體現出她作為一個特殊的人群在感情和生理方面的渴求。他們的苦難成為生活的一面鏡子,折射比出普通人的幸福,壓力和焦慮都是可以化解的。至少這些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並非無藥可醫,就像新冠肺炎也有藥可醫,我的祖國馬上就要好起來。
《關於愛的故事》中的人物和武漢的肺炎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平常被我們忽視的東西是那麼的珍貴。清晨的陽光、熙攘的街道、那個想見的人。才開始慢慢理解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裡的期盼,史鐵生小說裡可以行走的人物是他珍藏於內心的觸感。
身體的殘缺不是靈魂的缺陷
史鐵生曾經說:很多人都是殘疾的,只不過有人的殘疾在身體,有人是在心理。身體的殘缺不代表靈魂的缺陷,我們本該是一樣的人,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馬力從來沒有因為家庭條件去怪母親,也沒有應為小英棄他而去產生怨恨。他淡淡的對母親說:「該來的終究會來,不屬於你的遲早也要離開。」他努力生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激勵處在困境中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力量成立了一個愛心康復中心,幫助像他一樣的人鍛鍊身體,修復心靈。
李雲更是為了一個救一個與她不太相干的見義勇為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她跛著腿跑了兩天兩夜不吃不喝為他籌錢、伸張正義,最後累癱在醫院感動了主治醫生和公安所長幫她籌款。她比一個身心健全的人不知強了多少。
他們殘疾的只是身體,而有的人缺失了靈魂。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舉國艱難的時刻,鍾南山院士不顧84歲的高齡,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又一次披甲上陣,成為國之戰士。韓紅為了將募集的善款和物資運往武漢累倒了。守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不顧生死與肺炎對抗。在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不顧安危逆行武漢,快遞人員為了運輸物資一呼百應的時候。有一些人,不顧政策和呼應一直往外跑,更有甚者拒絕檢測並毆打民警,明知自己患病故意向醫生咳嗽、吐口水。
這些人到底怎麼了?靈魂的缺陷,並不像身體的殘缺那麼明顯,那麼容易讓人看清。危難來臨,有人挺身而出,有人卻落井下石。這些落井下石的人才是醜陋的應該被社會所歧視的人。
《關於愛的故事》通過簡單的敘述,傳達出人性的美好。善良無關身體健全與否、無關貧窮富有,它是人間最美的花,即使它生的不好看。簡單的故事情節很輕易的對比出差距,馬大力和李雲的精神讓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自慚形穢。我們更應該努力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
待人救者,莫若自救。
馬大力和李雲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和希望,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帶來正能量。
我們更應該可以。
武漢是個英雄的城市,我們國家用自己的力量終將渡過難關,一如2003年。
明明躺著就可以為國家做貢獻,戴口罩就可以有效防止傳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放棄自救的機會?
疫情是全國性的,我們一定要服從命令聽指揮,這是救自己也是救別人。已經有人作濫吃野生動物,作繭自縛、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我們要引以為戒。
自由,是人類鎖鏈中最粗的那條
此刻我們才能明白,我們平常自由自在的出行和生活,是各行各業愛崗敬業的每一個普通人的付出。國難也需要各各業的人配合和努力。幾個人的不守規矩,讓全國人民失去了自由。
自由是有前提的,是以擔責任和守規則為前提的。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易卜生
我們每個人都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盡好自己的職業。
學會反思
我們的職業能為武漢做點兒什麼?能為疫情做點兒什麼?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新聞工作者、公安部門可以做好檢測和宣傳工作,我們可以捐贈自己的愛心,努力配合社區的統計監測工作。
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堅持聽話是最重要的。
這個階段,我們還可以想想疫情過後我們能做什麼,努力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業,去擁抱那些最應該珍惜的人。
學會感恩
感恩武漢人們的自發退票,每一位堅守一線的偉大工作人員,每一位為武漢出資出力的人,感謝全國人民的配合。
每一個寒冬都會過去,春暖花開的日子都會到來,屆時我們一定要努力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