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音樂一統天下時代黑膠唱片涅槃重生:回歸的背後並非只有「懷舊」

2021-01-18 前瞻網

當你問收集唱片的發燒友為什麼黑膠唱片能重回公眾視野,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回答:「黑膠唱片當然回來了!它更準確地再現了原作!它的音質比數位音樂更棒!」

對於這樣的回答,我們有些人可能會給他一個問號臉:「真的嗎?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在意我們的唱片的完美保真度?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聽著錄音機長大的。雖然它們的音質聽起來很一般,但它們還是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黑膠唱片涅槃重生

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從你78歲的祖母到45歲的獨身者,黑膠因為聽覺上感覺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黑膠唱片的火爆一直延續到了CD的出現,自那時起黑膠唱片的主導地位才開始被動搖。

1982年,索尼和飛利浦聯合發布CD。同年8月17日,全球首張CD在德國漢諾瓦附近的飛利浦工廠誕生 。音樂開始進入數字時代,1992年,CD一統天下。2001年,賈伯斯把這項技術運用到ipod上,此時,ipod成為美國街頭主要哄搶目標,聽音樂的方式再次被改變。

在CD一統天下期間,黑膠唱片的地位一落千丈。我國在1992年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於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

隨著網絡的興起,收聽音樂就成了一件十分方便快捷的事情。只要手機裝有音樂類的APP,海量音樂由你選。數位音樂,是用數字格式存儲的,可以通過網絡來傳輸的音樂。無論被下載、複製、播放多少遍,其品質都不會發生變化。數位音樂的出現,取代了CD的曾經王者地位,成為21世紀最流行的音樂格式。而黑膠唱片在數位音樂時代的地位曾一度十分尷尬,有時甚至都無人問津。

置之死地而後生。近幾年,黑膠唱片開始重新回歸公眾視野,在數位音樂時代開始邁向復興之路。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6年十年間,全球黑膠產業的營收增長近10倍。英國娛樂零售商協會(ERA)數據顯示,2016年底英國黑膠唱片銷售收入(約合240萬英鎊)甚至首次超過了數位音樂付費下載收入(約合210萬英鎊)。

英國唱片業協會(BPI)的數據顯示,2015年英國的黑膠唱片銷售量創下了21年來的歷史新高,超過200萬張黑膠被售出,同比增長64%,銷售收入超過YouTube、Spotify等流媒體的廣告及點播收入總和。儘管黑膠唱片的收入仍只佔全英音樂行業總收入的2%,但在實體唱片整體不景氣的今天,這已經是它連續第八年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黑膠唱片的銷量又有了61.8%的增長。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統計,2015年美國黑膠唱片的銷售收入高達4.16億美元(上一次超過4億美元還是在1988年),黑膠唱片的總銷量也大幅上漲51%,達到了920萬張。

根據權威機構Nielsen的統計,2017年黑膠唱片甚至創造了銷量史的新記錄,一共賣出了1432萬張。

黑膠唱片為何能回歸?

黑膠唱片回歸的真正原因遠不止音質問題。正如媒體分析師Marshall McLuhan所寫的那句名言:「媒體就是信息。」換句話說,「媒介的形式嵌入到它要傳遞或傳達的任何信息中,創造了一種共生關係,通過這種關係,媒介影響著人們如何感知信息。」在唱片的世界裡,這一點是最正確的。

多感官整合體驗

黑膠唱片的整體體驗有助於創造它的吸引力。黑膠唱片吸引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和觸覺——而數字/流媒體服務只吸引一種感官(同時提供即時滿足的樂趣)。黑膠唱片帶來了一種觸覺、視覺和聽覺的體驗。你感覺到歲月的記錄在指尖划過的感覺。你可以用雙手去感觸它。它不僅僅是關於封面的藝術或附帶的小冊子(更不用說圖片光碟和彩色乙烯基的獨特之美)。一張唱片,憑藉它的大小和重量,可以讓人感受到它的重力和分量,它的大小傳達著它的重要性。

黑膠唱片,無論他們的形狀和分量如何,都是對音樂給予適當的尊重,對過去給予適當的尊重。我們必須小心呵護它們,因為流逝的歲月值得我們珍藏。它們很容易劃傷,而且一旦劃傷,音質會下降。它們受自然力的影響,在陽光下會扭曲。就像有生命力的事物一樣,它們的一生也是短暫的。

而Spotify的啟動和搜索過程中的曲目(任何曲目!)這顯然是聽音樂最有效的方式,有時效率並不是體驗的目的。唱片是模擬的,是我們擁有的最接近聲波的東西。這些波被鑽石從一個扁平的旋轉的乙烯基圓盤中誘導出來。凹槽上的凸起推動指針上下移動。這一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有一種不同於數字服務的觸感。

黑膠狂熱愛好者、《Heebie-Jeebies at CBGB’s: A Secret History of Jewish Punk》一書的作者Steven Beeber這樣總結唱片的吸引力:「在很多事情上,盧德分子(泛指那些反對技術進步和產業調整的人)都是對的。舊的方法更好。黑膠唱片具有數字媒體所缺乏的豐富和深度,也可以說是一種溫暖。而且,即使沒有這些,它在桌子上旋轉看起來確實很酷,你必須友好地對待它,使它發揮正確的功效,所以它也更人性化。在我們有愛的生活中,如果你想感受溫暖,你就必須表現出你的關心。」

儀式感

Beeber的最後一點觀點擊中了黑膠唱片的要害。播放唱片的繁瑣過程類似於一種儀式,一種反映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的細心程度的體驗。首先你必須找到你要播放的唱片——尋找過程可能需要5到10分鐘,這取決於你收藏品的多少。當你找到唱片時,把它拿出來。然後你輕輕地把唱片放在唱機轉盤的主軸上:這個孔打得非常準確,你需要用力把唱片往下推才能讓它放好。

唱片和轉盤針都是需要你呵護的對象。唱片要確保不沾染一絲灰塵。您從紙板箱中取出木柄刷。你將小紅瓶Hi-Technology Record清潔液和小巧的紅色針刷取下,用刷子輕輕掃過針頭,從揚聲器中發出令人愉悅的嘶嘶聲。

由於黑膠唱機不能隨身攜帶,所以聽黑膠音樂時總是在一個自我的環境中,跟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更加主動的聆聽音樂的方式。拿出一張黑膠唱盤,把它放到唱機上,擺上針,這種儀式感在迷戀黑膠唱片的人看來是對音樂的一種尊重。

高格調,奢侈的享受

要欣賞黑膠唱片,你得擁有一臺黑膠唱機,價格一般在數千元,貴的要上萬元。此外要配備刷子、唱針等專業工具——即便如此,播放效果也可能會有「刺啦」,還常有跳針的「風險」。而且收聽的時候也急不得,因為黑膠唱片必須一首一首按順序聽,黑膠唱機可沒有當下電子設備那種任意選歌的功能。但在發燒友看來,黑膠唱片傳出的樂音是有溫度的,因為不像數位化的音樂被壓縮過,聽起來會更有層次。

聽數位音樂的門檻很低,隨便一臺能聯網的電子設備就可以。但聽黑膠唱片則需要一定的財力,黑膠唱片實則是一個小眾市場,可以凸顯出消費者一定的身份地位和格調,與普通大眾消費者區別開來。

收藏價值

收藏一張黑膠唱片,不僅收藏了那個年代的聲音,而且收藏了那個年代的音樂、文化、裝幀等,收藏價值難用金錢來衡量。

從愛迪生的第一隻滾桶唱片誕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黑膠唱片為人類記錄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有聲資料。黑膠唱片產生於半個世紀前,許多不朽的音樂被永久銘刻在黑色的密紋膠木盤上。隨著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的關閉,黑膠唱片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珍貴的黑膠唱片數量就更加稀少。並且由於黑膠唱片生產的技術、設備、原料等都已經極為稀有,使得黑膠唱片收藏價格水漲船高。

在唱片、錄音、音樂類型發展的演進史中,有些唱片具有某種歷史性的意義而對樂迷們來說更有價值。歌手和音樂家的籤名版唱片自然要與普通版分開,籤名已經超過了唱片本身的價值,如果還具備特殊性和歷史性等因素,唱片本身的價值反而不是重點了。而對於那些已經逝世的知名明星,那些他們籤過名的唱片更是成為緬懷和紀念他們的少之又少的實體寄託。

年輕人推動黑膠唱片復興潮流

NPD Group和Music Watch的數據顯示,目前音樂市場有44%的消費者是3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他們購買黑膠唱片的數量佔到了黑膠銷售總量的77%。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份民意調查則顯示,將近一半的黑膠唱片買家在35歲以下,其中16%的買家在18歲至24歲之間,還有33%黑膠唱片消費者在25歲至34歲之間。年輕人把購買黑膠唱片看作是追求時尚的表現,為了迎合這一趨勢,一些時尚零售商也加入到黑膠唱片的銷售行列,比如現在你也可以在Urban Outfitters的店鋪裡買到黑膠唱片。

在美國,24 歲以下的年輕人成為了黑膠購買的新主力。從全球範圍看,這個趨勢也是類似。根據諮詢機構 Digital Market Outlook 的調查,34 歲以下的黑膠購買者佔了總數的 57%。

黑膠唱片生意在中國也有逐漸復甦的趨勢,年輕人同樣是消費的主力。Uptown是上海少數幾家黑膠唱片店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參加唱片店日的實體唱片店。一些年輕人迷戀黑膠唱片,認為聽黑膠唱片是一種很有個性的生活方式。

黑膠唱片不僅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故事,它也將續寫新時代的新篇章。如今,音樂的一些美好趣味離我們越來越遠,焦慮、浮躁、快節奏的工作、高壓力的生活,讓人變得麻木,物是人非,我們丟失了情趣,變得乏味。過得詩意成了一種奢侈,被人嘲笑不接地氣。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生活需要慢下來,增添一些儀式感,品一茗好茶,聽一首好音樂,讓悅耳的旋律流淌在我們的心田,讓音符的跳動敲打著我們的心扉。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20世紀90年代起,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的發展進入數字時代,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1992年,我國進入了「CD時代」,再後來,隨著MP3技術的誕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音樂的傳播幾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質,CD和實體專輯銷量持續下滑。1998年,我國最後一個黑膠生產線宣布關停,國產黑膠進入了斷代期。
  • 分享|盛行數位音樂的年代,為什麼黑膠唱片仍不過時?
    Caesar(聲音小鎮店長):黑膠的價值在於感情,在於價值。把喜歡的音樂實在地拿在手裡,穿梭在大街小巷去尋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唱片,所獲取的滿足感是現在流媒體服務不能比擬的。相比CD,黑膠唱片更有懷舊的質感和品質,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YANN(設計師):情懷。喜歡音樂,回歸最初,喜歡質樸的音樂氛圍。Seven:第一眼看見黑膠唱片時,內心在咆哮「太好看了!」
  • 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原標題: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這是一個懷舊的年代!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黑膠唱片再度回歸潮流,煥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發燒友加入收藏隊伍。  由於黑膠唱片生產的技術、設備、原料等都已經極為稀有,因此市場上不存在出現黑膠唱片的仿品、贗品的情況,在購買時也免去了識別真假的程序。
  • 首爾最大黑膠唱片店+獨棟音樂圖書館,打造另類音樂消費空間
    日本是現今全球最大、收藏最為瘋狂的黑膠市場,而娛樂產業發達的韓國也不遜色。   黑膠唱片的再度回歸,卻不再僅限於古董feel的唱片,而是演變出許多與消費者連接的新方式。與咖啡廳、書店、聯名展、快閃店等元素相結合,讓黑膠復興得到了另一種意義的「重生」。   這場「黑膠復興」的背後,透露著耐人尋味的消費潮流變化。
  • 你可能喜歡的黑膠唱片們,和你可能喜歡的唱片機
    你很難想到,黑膠唱片一直深受市場的熱捧。在柏林,新開的唱片店仿佛時光逆行般紛紛出現,沒有數碼音樂,沒有 VCD,只有笨重講究的黑膠唱片。而敏感的製造商正從世界各地搜羅舊的唱片壓製機,以製造滿足新一代黑膠產片發燒友講究的要求。早在 2013 年,美國一年內就銷售了 460 萬張黑膠唱片。潮流似乎再度歸來。這並非一句懷舊就能解釋的。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提起黑膠唱片你會想起什麼?懷舊?復古?文藝?還是你記憶裡某段聲音。請聽·黑膠唱片「當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化下一個個圈紋,這樣的時光是幸福的。」不同於聽數位音樂的直接感,當你在聽黑膠時,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下划動出一個個圈紋的時光,都是幸福的。
  • 轉角的邂逅,優雅的黑膠唱片店——HMV
    在許多發燒友心中,數位音樂還是比不上「老唱片」的韻味,有許多發燒友至今仍沉迷於逛各種各樣的唱片店,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狂熱粉,那你一定對下面這隻「狗
  • Hit FM LOUNGE | 隱藏在黑膠唱片背後的故事
    時隔30年,索尼旗下的光碟製作工廠Sony DADC Japan也於今年6月再次恢復了黑膠唱片的生產線,不僅如此,就連奢侈品牌Gucci 2017秋冬系列發布會也把舉辦場地選址在了米蘭梅斯納特路的卡普羅尼工廠(Caproni factory)舊址,甚至連邀請函也設計成了黑膠唱片,可見雖然隨著時代更替,聽黑膠的人不但沒有越來越少,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和了解。
  • 黑膠很難入門?這款索尼黑膠唱片機能讓你輕鬆聆聽高品音樂
    忙碌的年輕人下班回到家,打開溫黃的客廳吊燈,然後走到黑膠唱機前,將唱頭撥到一張富有格調的黑膠唱片上,再倒一杯威士忌,品味著那優雅而自帶古典氛圍的舊調,在那一刻外面的世界似乎暫停了下來,只有享受的當下。在如今這個流媒體時代,這樣的場景你以為只有在電影裡才能看到?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加上CD具備生產成本低、質地輕薄體積小、攜帶及使用方便、重複使用無損耗等優點,使得黑膠唱片逐漸沒落。1990年代起,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自此,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開始進入數字時代。1992年,CD「一統天下」。
  • 【音響】時光在歌唱:黑膠唱片收藏的不僅僅是聲音
    記錄著無數細微而感性的記憶片段,被悠長的歲月浸染為厚重的色彩;有一種聲音,格外空靈,宛如在最靠近的現場,聆聽著最真實最原始的音符……這種珍藏時光的奇妙之聲,源於黑膠唱片。下面,就由「影音新生活」編輯帶領大家重溫一場黑膠的「記憶之旅」。在數字載體橫行的時代,黑膠唱片這種貌似陳舊落伍的聲音載體不但被越來越多的音樂發燒友所青睞,也引領了一股懷舊潮流,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黑膠收藏隊伍。
  • 為何黑膠唱片長久不衰?
    CD的使用方便、生產成本低、標準化上等優勢,使得20世紀 80、90年代,CD毫無懸念地霸佔了整個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在CD劇烈的衝擊下,黑膠開始逐步逐漸沒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如今數位音樂流媒體播放時代昂首而至,卡帶、CD(更不用說黑膠唱片)迅速萎縮。
  • CITYSPY:黑膠唱片之魅
    ,於是來到了一家風格獨到的唱片店——萊蒎黑膠唱片店。7年前,他放棄了工程師的工作,帶著5箱黑膠唱片,到798藝術區租了一個24平方米的空間,開起了這家店。白駒過隙的時光裡,這家黑膠唱片店現已有300多平方米,成了京城裡最大的黑膠唱片店。這90%的唱片是由他從各國尋覓而得。在他的店裡,人們不僅能找到120年前愛迪生製作的黑膠唱片,也能找到類似 Maroon 5等現代音樂人的唱片。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潮流總是在輪迴,數字時代的年輕人,扔掉了MP3和iPod,習慣了在網上聽音樂,如今為何又愛上了父輩們聆聽的黑膠唱片?在全球黑膠回潮的環境下,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從德國購入黑膠唱片生產線,2018年投入生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也都設立了黑膠服務專區。    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同時,「時光流轉120年黑膠文化展」也在藝倉美術館拉開帷幕。黑膠唱片已誕生150年,在中國也走過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謀得利洋行開始銷售蠟筒留聲機和蠟筒唱片。
  • 周杰倫首度發行14張經典黑膠唱片,索尼音樂授權嘿喲音樂發行
    周杰倫20周年14張經典專輯黑膠唱片將於2020年11月6日,即周杰倫出道20周年紀念日正式發行,由索尼音樂授權嘿喲音樂於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發行。2000年11月6日,周杰倫首張個人創作專輯「Jay」發行,從此也開啟了華語樂壇新紀元!
  • 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支持我們的實體唱片哦∧∧在人類最早的祖先猿人時代,就知道通過聲音的音量大小,聲調的高低來傳遞不同的信息。後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記錄聲音變為了記錄音樂,我們現在最常見的是在線數位音樂,再往前推則是98年出現的MP3,在之前就是97年研製出的CD光碟,再往前走,是1963年出現的,卡帶,也就是磁帶,通過電磁感應來記錄聲音。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潮流總是在輪迴,數字時代的年輕人,扔掉了MP3和iPod,習慣了在網上聽音樂,如今為何又愛上了父輩們聆聽的黑膠唱片? 7月5日,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會長徐冰說:「去年,美國和英國的黑膠銷量都超過了CD,全球出現了黑膠載體音樂的回潮。」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天貓的雙十一優惠主要體現在黑膠唱片播放器上,Audio Technica、Fennessy等品牌紛紛祭出六到八折不等的優惠價。各大電商一系列的「黑膠優惠」代表中國黑膠唱片及相關設備在電商平臺的銷量已達到一定規模。作為20世紀的主流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可說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 創意 x 音樂|黑膠唱片爵士酒館的故事
    這一天幾個廣告圈工作都超過30年的好友相約在這一家位於上海昌化路46號二樓的黑膠唱片爵士酒館,酒後三巡,從剛好有人提起想轉讓自己十年來到上海工作陸陸續續購買的電影dvd光碟開始,也不知道是微醺還是黑膠音樂,幾個老東西忽然在這樣的氛圍下展開了一段關於過去與現在的懷舊話題,有人感嘆現在變化太快,新聞已死,創意只剩下熱點,也有人覺得流行換代太快,還沒開始就要面臨升級汰換……似乎大家都在忙的找到自己
  • 分享 黑膠唱片復興回潮
    翻譯:伽葉 編輯:Eloise身處數字時代的我們,無論是獲取音樂和擁有音樂的手段都顯得太過於容易,而且音樂還可以被儲存在電腦或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