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薇小四
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應該算是很成功了。雖然說,劇情直到今天還被很多人詬病,但是,卻是一個真實的反映。
他們每一個人,顧佳也好,王漫妮也好,又或者是鍾曉芹,他們都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現實的人的縮影。
她們年過30,卻經歷著婚姻,愛情,職場各個方面的壓力和困惑。人人羨慕他們能夠在堅強中獨自成長,有人羨慕他們經過波折還能各自收穫愛情。而我羨慕的則一直是她們的友誼。
友誼這種東西說起來很玄妙,完全是因為興趣相投,又或者是雙方彼此有好感才成為朋友,進而成為知己,成為閨蜜。
成為鍾曉芹,顧佳,王漫妮那樣的人。如果說愛情的條件更加的苛刻,更加需要雙方彼此的匹配,但是,友情這件事就簡單多了,只需要喜歡就夠了,看了他們三個女孩子的友誼,我一直覺得友誼無外乎這三點吧。
友情從不是門當戶對
也許我這樣說,很多人會反駁我,畢竟很多朋友都是因為有相同的背景,相同的成長經歷,而發展起來的,然而,我覺得這些外在條件只是成為朋友的先決因素,並不是決定因素。
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顧佳和王漫妮他們三個似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環境和觀念。但是,他們依然成為了朋友,雖然他們之間會有矛盾,會有分歧,也不像很多朋友一樣會十分契合彼此的觀點和想法。可是我覺得這就是人性本身吧,朋友之間事情原本也沒有說的那麼複雜。
彼此相投的人或許玩的很好,或許可以成為朋友,但是未必能夠成為知己,成為閨蜜。一起相互成長下去。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漫妮沉浸在愛情中時。他把自己的幸福分享給兩個閨蜜。我相信女孩子之間的話題永遠圍繞著愛情,也許這是女孩子間獨特的相處模式吧。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閨蜜就應該是相互認同的,這個世界上所有人說你不好的時候,只有我說你好。當然這是最合理的,也是最幸福的人與人相處的模式,但是我們都是世俗之人根本做不到這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每個人的想法和觀念。
針對王漫妮這件事情,顧家首先是反對的,她先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鍾曉芹雖然沒有發表什麼特別的意見,但是還是覺得王漫妮這件事情似乎不是很穩妥。
我一直以為劇情發展成這個樣子,三個女孩子或許是因為彼此的成長觀念不同而談崩了,又或者他們的友誼會漸行漸遠。
事實並非如此,雖然他們發生了分歧,但是,經過了背叛的王漫妮最終還是明白了,顧佳無非是為了她好,對於友誼來說,我只在乎了觀點上的不同,和思想上的轉變。然而我卻忽略了友情本身的力量遠遠是很強大的。
最開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顧佳這樣的人怎麼會跟鍾曉芹在一起玩。又或者像王漫妮那樣努力的人,是看不上顧佳的吧。然而我卻發現,愛情需要講究彼此契合,可是友情,根本不需要門當戶對。
友情從不是可有可無
說起來,我也算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吧,比起很多事情。在很多事情上,我也是十分在意朋友的,看這部劇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之間的閨蜜情誼。
30歲,這應該每一個女人都不願談論的話題,畢竟青年已經過去,中年剛剛開始。
30歲的女人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無奈,或者就像劇裡的人一樣,他們也許經歷婚姻的背叛,又或者,經歷事業的變故和挫折。
友誼在這個時候會體現出它的重量,在漫妮失戀的時候。那兩個閨蜜願意陪著她,她們彼此安慰,彼此舔食著彼此的傷口,彼此激勵著共同成長。
對於她們也好,或者是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也好,很多時候,友誼是盔甲亦是軟肋。它可以觸及你心中最柔軟的一處,也可以讓你在那一刻變得十分堅強。
也許在忙碌的生活和世俗壓力中,我們早就已經忘記了曾經的朋友。又或者,很多朋友隨著我們的成長漸行漸遠,但是真心陪在我們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友情這件事情,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友情從不是一成不變
跟以上兩點不一樣的是,友情其實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在劇中的王漫妮,曉芹以及顧佳,他們收穫了彼此的事業,也經歷了個人的成長,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同樣,他們三個的友誼堅貞不屈。但是,友誼這件事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並不是你站在原地,我拼命奔跑,我們就依舊可以成為朋友。
而是在路上應該彼此打氣,互相成長,這樣的話才可以,讓友誼天長地久。就像劇裡的人一樣,鍾曉芹看起來沒有什麼追求,顧佳呢,一整天只有老公和孩子,但是,當她們經歷了一些變故,鍾曉芹成為了新晉的作家,顧佳也有了自己的小生活。
我們在經營友誼,經營愛情的過程中,各自成長,一起打氣,共同加油,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格局,眼界,和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
正因為劇中的三個女孩一同在成長,所以她們,才會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情感,共情這件事情原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兒。
所以無論愛情也好,友情也好,是需要經營和管理的,而且,我們其實是需要志同道合共同成長的人。而不是一直停滯不前,需要我們等待或者是追逐的人。
如果說愛情是是烈酒,甘醇而美好,親情似白水,純淨而甘甜,友誼,則是清茶。看起來寡淡,只有我們自己能品出其中滋味。
此去經年,曾經朋友還在嗎?你有多久沒有跟老友打過一通電話?吃過一次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