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去年辦了兩個挺不錯的借展:上海青龍鎮遺址和陝西唐代陶俑,形成了「小而精」的辦展特色,延續這一特色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已經開幕,最大的感受是:好多金子。
展品來自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和平武報恩寺博物館,主要是來自最後一家。大概說一下歷史背景:土司是古代統治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制度,有點像現在的特別行政區,土司是可以世襲的,對中央朝貢但不用交稅(明清後逐漸要)。在四川的平武地區,南宋末年就形成了土司統治,一直到1956年,平武土司才最終廢除。
金仙宮夜遊分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王文淵夫人墓出土。分心是古代女性髮飾,插在 髻之前,造型通常是山字形。分心的紋樣通常與其他簪釵組成一套完整的主題。這件分心雕刻非常複雜,說明文字稱主角是一個騎馬的人,然後兩邊各有15個隨從。但我怎麼也看不出馬來。
玎璫七事,四川博物院藏
薛繼賢夫妻合葬墓出土。「玎璫七事」是由「事件兒」發展而來,「事件兒」指的是把日常使用的挖耳、牙籤、鑷子、勺子用金鍊串起來,既實用也可裝飾,一般掛在胸前或腰間。「玎璫七事」已經純粹是裝飾品,沒有實用意義。這套「玎璫七事」的金鍊和壓口已經缺失,展覽中用吊掛的方式展示,可以360度欣賞。下面選幾個介紹。
葫蘆形金荷包
上部是荷葉,內飾「滿池嬌」;下部有一隻鵪鶉飛過一朵菊花,意為「安居樂業」。左右對稱鳳穿牡丹紋。
金雙龍飾
龍首魚身,有魚躍龍門之意。
金圓盒
內飾鷺鷥荷花,寓意「路路連科」,另一面是鳳穿牡丹紋。
金鑲寶石腰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王文淵墓出土。中間連接的皮革已經沒有。有句話叫「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金腰帶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唐代即規定五品以上官才可以佩金腰帶。
青玉腰帶,王璽家族墓出土
也僅殘存帶銙,共20方。由於展覽中沒有標示展品的收藏單位,如果小冊子也沒有介紹我就分不清到底是哪家的藏品了。
金鑲寶菩薩花卉分心,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中間一個菩薩,左右各有童男童女,9個寶石碗鑲嵌的寶石已缺失。
金上馬出行掩鬢,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整體是雲朵形,中間一人頭戴烏紗帽騎馬,其後一人則由兩人扶著上馬。
金銀簪一組,王璽家族墓、王璽夫人墓出土
韭葉形銘文金髮簪,王璽墓出土
正面是兩排纏枝葉紋,背面陰刻「歲在甲寅仲冬吉日成造八呈金重六錢半」。
鏤空玉簪,王璽家族墓出土
金鴛鴦胸佩,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金鑲寶南極老人分心,王文淵夫人朱氏墓出土
南極老人兩側各有弟子一人,前排有侍從十多人,十多個寶石碗的寶石都已缺失。
金文殊菩薩滿池嬌分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王文淵夫人墓出土。文殊菩薩坐在獅背上,左右有童子童女。欄杆下有「滿池嬌」。
金東方天王雲海紋簪,王文淵夫人墓出土
為了看清楚圖樣,我把照片轉了過來。東方持國天王騎著瑞獸,抱著琵琶。後有荷葉形背光,背光後有雲海紋。
好了,金子還有很多,但就看這些吧,再看看別的。
施彩蔡氏及侍女像石浮雕,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藏
除了金子,展覽最大的看點是這批彩繪浮雕,顏色鮮豔得像新的一樣,不過可惜最好的這件來的只是個噴畫,連複製品都不是。
施彩女侍像石浮雕,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武士石浮雕,王祥墓出土
文吏石浮雕,王祥墓出土
施彩女侍像石浮雕,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其實跟上面蔡氏那個噴繪是一組的,這兩件配角倒是原物。
施彩飛天石浮雕,王璽家族墓出土
雙耳三足銅香爐,王璽家族墓出土
底部有銘文「大明宣德年制」,如假包換的宣德爐。
青花龍紋瓷盤,王璽家族墓出土
底部有「西平世家」款,可能是西南某個藩王訂製的。展覽中還有許多出土瓷器,感覺不是特別漂亮,就不看了。
最後解釋一下標題,「親切的金子」是一部韓國電影的名字,李英愛主演的,拿來借用一下。看到這些金子,你不覺得親切嗎?
●《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時間:2020年7月24日—2020年10月15日
地點: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北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