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邀請你一起考古!從墓穴遺珍窺探西南土司文化奧秘

2020-12-24 騰訊網

在不平滑的石塊上,雕刻著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的生活場景,人物線條清晰可見,色彩飽滿,栩栩如生——這是從王璽家族墓 M5 天順八年(1464 年)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的《王璽夫人蔡氏及女侍像石浮雕》。蔡氏居中,端坐帳中椅上,束髻簪花;兩側女侍分別雙手託奩、捧巾。

《王璽夫人蔡氏及女侍像石浮雕》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這次多方合作的開拓性展覽,對於我們了解西南地區土司制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看完展覽,大家再去報恩寺,一定有不同的理解。我們也非常歡迎社會各界的專家朋友一起來探究,我們博物館專家還未曾解開的藏品秘密。」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感受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管理智慧

隨著秦漢以來大一統思想和夷夏觀念的形成,如何處理中央與少數民族地區的關係,成為歷代王朝的難題。13世紀起,中央政權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委任當地首領擔任土司,世襲而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有效維護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中國土司遺址2015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土司文化由此受到世界廣泛關注。土司遺址完整見證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政策從唐宋時期的羈縻之治到元明時期土司制度再到清代大規模 「改土歸流」的變遷,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平武土司的特殊之處,在於由以王、薛兩家族為主的客籍漢族擔任土司。從南宋末年揚州府興化縣進士王行儉入龍州任判官開始,平武土司開始了長達近八百年的統治,是我國歷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漢族土司之一,創造了獨特的土司文化,留下了豐富的土司遺存。

現代設計可吸收傳統文化精髓

王璽石買地券——這是在第一部分的展品。買地券最初出現於漢代,是購買陰宅的象徵性契約,用於向冥界神祇宣示墓地所有權;以後發展為厭勝之物,券文中常附有道教符籙,以求鎮墓解祟。

王璽石買地券

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玉石與陶瓷等各類遺物。系統展現了平武明代土司的社會生活與文化信仰,由此亦可一窺西南土司文化特色,從而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

郭學雷介紹,在第一單元裡的墓葬石刻,體現了當時的墓葬形式和制度,同時可以窺探到當時的生活場景;第二部分展示的金銀器,無論是從造型、工藝還是細節,都是明代出類拔萃的。「當你慢慢觀察體悟,會為之驚嘆。尤其是深圳作為設計之都,現代設計師能夠從這些傳統技藝中吸收營養,因為這背後有很豐富的東西在支撐。」

配合展覽,深圳博物館即將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市民觀眾可通過「深圳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關注活動動向。

【記者】郭悅

【作者】 郭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雲」考古!考古親歷者告訴你,播州土司遺存有多驚豔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 李楨 實習生 龍儀妃)當我們談到貴州文化特色,不得不提「土司文化」。從唐代楊端入播,到末代土司楊應龍,播州楊氏一共經歷了30世的傳承沿襲,時間長達700多年。
  • 來自四川明代土司的「親切的金子」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去年辦了兩個挺不錯的借展:上海青龍鎮遺址和陝西唐代陶俑,形成了「小而精」的辦展特色,延續這一特色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已經開幕,最大的感受是:好多金子。
  • 明代土司晚上竟然這樣出遊 快來看看多氣派
    今天(24日)起,「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開幕,173件(套)文物系統展現了一幅平武明代土司金玉滿堂、雍容別致的生活畫面,帶領觀眾一窺明代平武土司的政治、文化風採。展覽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以及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將持續到10月15日。
  • 中國西南地區土司制度的來龍去脈
    土司的歸化與蠻化我們查閱有關西南土司的記載,常見西南土司傾慕華夏文化,好儒知禮義,甚至興辦學校的記錄。但與此同時,西南地區的同化卻又是一個反覆而艱難的過程。這是因為,西南土司家族一方面要做出歸化的表象,來與中央王朝的統治階層進行交流,尋求認可,維護甚至擴張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又需要維持蠻化的特質,尤其是領地中下層人民與中原的文化差異,避免因為同化而導致領地被中央王朝削除吞併。
  • 明末女將秦良玉以及西南土司的尚武傳統
    這種期待產生的最為典型的文化產品,可能是著名的「楊家將十二寡婦徵西」。《明史》稱秦良玉為「土舍婦人」,暗示了她背後真正的社會和文化傳統。所謂「土舍」,並不是字面上的「土房子」的意思,而是一個專有名詞,意指明清時代西南地區土司子弟及其親屬族人。
  • 湘西永順老司城,偏居一隅的西南土司王國,被稱為「江南紫禁城」
    對許多人來說,是從阿來史詩般的《塵埃落定》了解到土司「王國」。宋元明清時期,在我國西南地區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土司,由中央政府授予他們的首領官職,世襲罔替,使他們世世代代擁有治下的民眾、土地和武裝,土司權力甚至大過王。
  • 貴州考古新發現 還原播州土司「生活美學」
    考古現場 【貴州考古新發現 還原播州土司「生活美學」】400多年前,明代播州土司如何「玩轉」生活美學?11月3日,記者跟隨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茅衙遺址考古隊,來到遵義市海龍鎮茅衙遺址進行考察。據悉,目前已初步揭露大殿建築基礎格局,400多年前的園林式「豪華莊園」逐漸露出清晰「容貌」。
  • 《土司遺城海龍屯》紀錄片火了,原來是因為……
    據該劇攝製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攝製組歷時4年,從土司遺址海龍屯的考古工作入手,以考古成果為依託,還原了楊氏土司725年與中央王朝相互依存的歷史原貌。《土司遺城海龍屯》講述的是貴州省考古團隊在位於遵義市匯川區一個名叫海龍屯的地方進行考古發掘中的驚人發現,揭開了沉睡在地下幾百年的貴州神秘楊氏土司一族的往事。
  • 快看丨《土司遺城海龍屯》紀錄片火了,原來是因為……
    據該劇攝製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攝製組歷時4年,從土司遺址海龍屯的考古工作入手,以考古成果為依託,還原了楊氏土司725年與中央王朝相互依存的歷史原貌。《土司遺城海龍屯》講述的是貴州省考古團隊在位於遵義市匯川區一個名叫海龍屯的地方進行考古發掘中的驚人發現,揭開了沉睡在地下幾百年的貴州神秘楊氏土司一族的往事。
  • 廣播丨央視大片《土司遺城海龍屯》即將播出!
    攝製組在2013年就入駐海龍屯,歷時四年,現場拍攝土司遺址的考古發掘過程。在道具方面,服飾、甲冑,以及虎尊炮、迅雷銃等經典古武器也在片中得到大量還原。《土司遺城海龍屯》講述的是貴州省考古團隊在一次考古發掘中的驚人發現,揭開了沉睡在地下幾百年的貴州神秘楊氏土司一族的往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CTV9,高清紀錄片,《土司遺城海龍屯》,豆瓣8.7分
    2014年,紀錄片《土司遺城海龍屯》攝製組入駐海龍屯遺址現場拍攝紀錄土司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一跟就是兩年。在盜墓題材影視劇大熱的當下,一部根正苗紅的考古紀錄片能引起多少人的關注,製作方同樣心存擔憂。
  • 《土司遺城海龍屯》即將播出!震撼預告搶先看!
    大型探索發現《土司遺城海龍屯》講述的是貴州省考古團隊在一次考古發掘中的驚人發現,揭開了沉睡在地下幾百年的貴州神秘楊氏土司一族的往事。影片從考古者的視角切入,隨著輕輕揮動的手鏟,用一場持續3年之久的考古探尋,將一座神秘的土司遺城海龍屯展示在世人面前。
  • 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距今已有700多年,震撼人心的文化遺產
    海龍屯土司遺址也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堡」,是僅次於萬裡長城的軍事遺址,比馬丘比丘古城遺址還要早200年,2015年7月4日聯合國教科組織在德國的波恩召開地39界世界遺產大會,「海龍屯土司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以「軍事城堡」名義申遺成功,成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
  • 央視大片《土司遺城海龍屯》播出時間定啦~
    影片從考古者的視角切入,隨著輕輕揮動的手鏟,用一場持續3年之久的考古探尋,將一座神秘的土司遺城海龍屯展示在世人面前。作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最久遠的土司家族之一,歷經725年世襲統治的播州楊氏土司一族如何塵歸厚土,也將一併呈現給觀眾。《土司遺城海龍屯》還創新性引入了科技考古、實驗室考古的內容,現代科技將與古代文物碰撞在一起,擦出別樣的火花。
  • 土司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它又發揮了何種作用?
    土司制度的發展演化過程土司制度是我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而形成的一種統治制度,其具體形式是由封建王朝的中央政府,封授地方少數民族中的貴族世襲官爵,由他們代替中央管轄地方少數民族,從而達到封建王朝中央有效控制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目的。
  • ④《開寶遺珍》宣紙捲軸共12卷原版高仿真影印,配火攻柳杉木開寶遺珍木箱
  • 探尋雲南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
    「北有故宮,南有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的「大觀園」,在木府,我們可以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興衰史。納西族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幾乎都居住在中國麗江市,其餘小部分在雲南背部縣市和四川的鹽源、鹽邊、木裡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 麗江木府:稱雄四百年的雲南土司
    傳說中有一片淨土 住著古老的民族 每個人能歌善舞 傳說中有一座雪山 白雲在山頂漂浮 一個夢反反覆覆 只想讓你默默領悟
  • 論雲南彝族土司制度的淵源
    當然,最紛繁複雜的還是西南地區,除了青藏高原以外,所涉及的省份,有四川南部金沙江流域地區和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地區、貴州和雲南全境。從封建中央王朝正式實行土司制度開始,這一廣闊區域內土司的家數,幾乎佔了全國土司的一半以上,從「莊蹻通滇」到諸葛亮南徵,雲南境內實現了兩次較早的規模巨大的民族融合,邊疆與內地的聯繫也更加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