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 | 存好心 說好話 行好事

2021-02-19 靈隱寺

抗戰「疫」情以來,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傳來,深受大愛大勇精神之鼓舞,深深隨喜人們所做的一切善法功德!讓我們堅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每天努力,日日進步!

賢善之士為切實利益社會、慈濟眾生,不僅「存好心」、「說好話」,而且也身體力行地「行好事」。 

好事是指被大眾稱讚、歌頌、宣傳,對社會有利益之事。

 

印光大師解釋:「行好事者,認真行孝親、敬兄、睦族、化俗之事。凡誦經、禮佛、念佛、拜懺各佛事,必須身心恭敬。」這是說,行好事離不開孝敬父母、恭敬兄長,和睦親族、以德化俗等;作為佛弟子,則應至誠恭敬誦經、禮佛、念佛、拜懺等。總括而言,即「敦倫盡分」。 

敦倫盡分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之義;「倫」是倫理道德,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盡」是恪守、竭力做到之義;「分」指本分、職責。合起來說,就是應當以至誠崇敬之心,尊奉高尚的倫理道德,盡職盡責地履行自己的本分義務。

 

為落實「敦倫盡分」,儒家以三綱五常為行為準則,佛教以五戒十善為道德基礎,新時代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在此基礎上躬行實踐,最終成就完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世稱「三立完人(立德、立功、立言)」。他提出的「知行合一」,是道德修養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強調良知與行為高度融合統一。意即:知乃行之先導,行則知之實踐。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完美的「善」。

 

遠觀歷代聖人賢哲:從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到孟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人」;復由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無一不是心繫國家人民的嘉德懿行。

 

近看眼前抗「疫」英豪:年長德高的專家,帶領團隊率先奔赴戰「疫」前線,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和擔當。疫情爆發後,來自全國各地的三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而上,趕往武漢全力援助。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衝鋒陷陣在最危險的地方,以大無畏的精神、精湛的醫術、認真負責的態度,為全國人民獻出了赤膽忠心,生動地詮釋了「白衣天使」、「醫者仁心」的美名。還有奮戰在抗「疫」前線難以計數的志願者,來自全世界向疫情災區捐款、捐物、捐技術的捐獻者,以及為防止傳播病毒自覺「禁足」家中的億萬人民。現又有中國醫療專家等支援義大利等抗「疫」……道不盡的感人事跡,無一不是英雄之行、豪傑之舉。

 

從古至今,「知行合一」的實踐者又都是「求真、求實」的典範。 

求真求實  

求真、求實、求證,是佛教的根本精神,《阿含經》中有一部《卡拉瑪經》,突顯了這一精神。

 

經中記載,卡拉瑪人對世尊說:有些梵志和修行人來到我們這裡,各自解說自己的教義、讚揚自己的教義,但卻非難、輕蔑、藐視、毀謗、排斥其他教義。這使我們產生懷疑,覺得迷惑,不知道他們誰說的是真話,誰說的是謊言。

 

佛陀告訴卡拉瑪人:應當親身實踐,通過實踐確切知道某些事物是不好的、是錯的、是被明智者譴責的,或者相信之後會帶來損害和苦惱的,那麼就應當捨棄之;而當你通過實踐確切知道某些事物是好的、對的、受智者讚揚的,或者相信之後會帶來利益和快樂的,那麼就應當相信之。

 

印光大師勸導人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並且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以最直接樸素的方式,體現了「求真、求實、求證」的精髓。專就修行做功夫來說,他總結的「念佛三昧」即是「求真、求實、求證」,內容如下: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我們不僅「存好心」、「說好話」,而且要身體力行地「行好事」、堅持不斷地行好事,永遠走在自利利他的覺悟大道上!

 

正是:

為人須明事與理,珍惜光陰勤努力。

善心善語善行為,一句彌陀念到底。 

相關焦點

  •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宮心計》中塑造了劉三好的好形象:「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比較向上的做事風格和待人之道,但是如果你總是做好事,甚至不防備他人的惡意,勢必以為收到委屈和欺壓;相仿,她的好姐妹張金玲,剛開始和他一樣:「凡事,退三分忍三分讓三分」,但是後來被賢妃欺負後而變壞,甚至變本加厲,變得其他他人甚至好姐妹,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從此不復相見」。
  •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7、人在分開後才明白。  明白當初說的絕情的話,真的傷透了他(她)的心,做出的事真的不應該,應該支持,相信他(她),才明白錢買不回他(她)的心,才明白當初他(她)為什麼會對我那麼好而現在好像變了一個人,原來你不變他(她)就會變,明白應該兩個人一起朝美好的方向去改變,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捨得現在的有限才能得到未來的無限,別到最後才後悔,好人不多。
  • 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受人點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 說好話做好事存善心
    明日是小年都說小年後的二月,整個月都最好心平氣和的與人相處,不可罵人不可傷神流淚。
  • 好話一句,好心一片
    好話一句,好心一片  好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不一定是好話。
  • 好話一句 好心一片
    好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不一定是好話。對的話未必是好話,說得讓人舒服、讓人開心,讓人不生煩惱,能讓人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就是好話。好話不一定是實話,實話不一定是好話。有時候,說完傷人的話後還拍著胸脯,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一片好心,是「刀子嘴,豆腐心」,可實際上,只要是一片好心,傷人的話一句也不會出口。
  • 印光法師:起好心,即有功德
    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壞心,即有罪過。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人物,無害於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報之可得。譬如以醜像置之於明鏡之前,決定莫有好像現出。所現者,與此醜像了無有異。汝果深知此義,則將來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愛慕之也。——《印光法師文鈔》 與周法利童子書白話譯文:第一,先要做個好人。
  • 說一句好話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吐毒蛇
    說一句好話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吐毒蛇。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心中常有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心美」看什麼都順眼。對人要寬心,說話要細心。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已。
  • 生一張好嘴,不如長一顆好心!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順遂。與人為善己路寬,與人為惡前途難,常懷善念感世善,以寬為本感人寬。善良做人,心安一生。不管怎樣我始終相信:一張好嘴,不如一顆好心!話語說得再動聽,不如行動贏得人心!
  • 說壞話不如說好話 說好話不如沉默丨連載02
    我們就很難做到止語,說我不說話,這很難。因為我們平時愛說話,而不知道止語的功德。都以為說話很正常,活著不說話能行嗎?那不悶死了?再說,我說話也沒說什麼過分的東西。其實我們根本就察覺不出來。每句話都有它的過失,張口就有過失,你說好、說壞它都有過失。有時候不說才是真正的好。就算你說好話,你說的時候,你能不起心動念嗎?「哎呀,這個東西太好了,你這個事做得真好。」
  • 故事|說好話,做好事
    進城後車水馬龍好不繁榮,弟子說:「師父,今天我們肯定能化到不少東西。」師父不語。弟子剛說完,有人狠狠地從店內扔出一個玻璃酒瓶,碎了一地。師父駐足,彎腰撿拾玻璃碎片。弟子不解問道:「多管閒事幹什麼?反正我們不經常到城裡來,玻璃又扎不到我們,還是趕緊去化緣吧。」
  • 「一句好話三冬暖」:有些好話順耳,但不能聽,容易吃盡苦頭
    02▲破壞夫妻關係的「好話」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意思是好事不易被知道壞事卻傳播又快又廣。人們對於壞事總是比較的感興趣,恨不得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以此作為話題來聊,根本不考慮說話的後果。小麗的老公吃苦耐勞,努力上進,但唯一的不足就很少有時間回家陪老婆。於是,小麗在一次朋友聚會中,就聊到自己的婚姻問題。說老公每天都忙裡忙外,有時很晚才回家。陪她的時間都很少,讓她感到很難過。
  • 宮心計:同是做好事,為何都只知三好而忽略金玲?難怪金玲會黑化
    但是不得不說,這部劇中的女主光芒實在太盛,明明兩個人一起入宮,都是做好事,但大家似乎只看到了女主三好卻忽略了前期同樣心地善良的金玲。還記得三好金玲剛入宮時,三好的母親因為年幼的金玲無知之過獲罪而死,臨死前讓三好和金玲「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兩個人相互扶持。長大後的兩個人也一直遵循著三好娘的遺願。
  • 心存善念,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自我善待
    文末將為你重磅解鎖21項意念力修煉秘笈【21】01善護念《金剛經》裡說:善護念。意念是人之為人的標誌,是你一生最寶貴的生命資源,你得好好了解它,進入它,愛護它,展現它,超越它。人這一生,沒有什麼比意念的浪費更讓人後悔的了。生命中通常最大的遺憾不是來自物質享受上的質量比較,而是源於精神修煉上的徒然荒廢。
  • 叢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雖然吃了不少苦,但叢飛一直心存感激。他一直記得,在自己茫然無措的時候,是很多好心的人給了自己上臺的機會,自己才有了今天。生活變富裕的叢飛沒有想著享受人生,而是希望儘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
  • 有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劉三好,佘詩曼十年後再度鬥智深宮!
    劉三好這個人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三好信奉三好原則,在什麼時候都為別人著想,處處做好事。這樣的她在現在看來就是最不受歡迎的白蓮花女主,當初可覺得她可討人喜歡了。近來又看到她活躍在熒幕上,引發久違的情懷以外更多的是驚喜,畢竟她曾帶給我們很多好的角色。
  • 佛說:真的,別急,命運會安排好一切
    凡事別太急,有些事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出錯,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慢一點未嘗不是好事,做人有三慢,越慢,越不惹禍,福氣越多!有話慢慢說《增廣賢文》: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話要慢慢說,別急著出口,等等再說,說話積口德,不傷人心,不得罪人,留下了口德也就增加你的福氣,說出去的話就是自己的福報,別讓自己的福報從口中留走,話到嘴邊想三分,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換一個方式說。
  • 好嘴贏一時,好心贏一世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人說:當然是嘴和心不在一起啊!說得再好,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考驗。日久見人心,擁有一張好嘴,只能風光一時;擁有一顆好心,才能贏得一世。01虛偽的人用「嘴」提起會說話,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和珅,這個人物可以說是老幼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