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封建社會時期,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樣的觀念是因為存在於特殊的歷史年代,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小編看來這恰恰相反,完全就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父系社會雖然男性能夠承擔起主要的生產力,卻不能否定女性無法提供生產力,在中國古代優秀的女性不在少數,若要舉例證明,那更是比比皆是,婦好、武則天,李清照等等,甚至慈禧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得上顛覆觀念的人。
雖然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說法,但也有紅顏禍水的觀點,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執政者的一種推脫藉口罷了。比如慈禧,在如今的評價來說更多的是負面,特別是庚子國變之時她更是攜帶光緒棄城逃跑。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不是慈禧,而是她逃跑途中遇到的奇女子周瑩,她仗義疏財幫助慈禧渡過難關,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或許有人看到周瑩就會想起曾經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確實沒錯,電視劇的女主角原型就是周瑩,清末傳奇女性,陝西女首富。周瑩本也是陝西的大戶人家,不過到了她這一代家道中落,不再風光無限,從小就是孤兒的周瑩成人之後被自己的兄長許配給另外一戶望族吳家做兒媳。
可惜的是周瑩的嫁就是一出鬧劇,因為吳家兒子吳聘早就身患絕症,早晚不久於人世。封建迷信讓吳家人相信衝喜可以幫助吳聘消災解難。然而這種一廂情願的做法並沒有挽回吳聘的性命,婚後不久吳聘就因病去世,周瑩就此守寡,也成了吳家的唯一繼承人,吳聘的父親吳尉文看出來周瑩身上的堅強,於是對她倍加信任,將家族產業逐漸轉交給她管理。
吳家似乎在那樣的多事之秋沒有太多的好運,父親吳尉文在討帳的途中不幸溺亡,而吳家的帳本也因此丟失,丟失了帳本使得吳家資金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漸漸的蕭條起來,周瑩知道這個時候只有她站出來才可以挽救吳家,於是她開始了自己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新組織鹽商生意,開設分店中轉。為了擴大生意之間的聯繫,她擴大業務,開辦更多生活行業領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版圖,通過資源的整合和對經營模式的改變,她逐漸成為陝西地區聞名遐邇的女首富。
發家致富的同時周瑩也樂善好施,她心地善良經常幫助難民渡過難關,因此在陝西地區有著很高的聲望。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路過周瑩家中,周瑩不顧他人勸阻,主動提出要為慈禧提供十萬兩的白銀幫助皇家渡過難關,慈禧太后感動之餘親手為周瑩寫下「護國夫人」以此對她的表彰並且把周瑩收為義女,或許這是周瑩善良的最好饋贈,也是她深明國家大義的最好獎勵。
後來慈禧回到北京,周瑩又一次進貢白銀幫助慈禧太后解決燃眉之急,慈禧再次對周瑩表示感謝,賜予她一品誥命夫人,自此之後周瑩的聲望在商界和政界達到了一個頂峰,一直到1910年她去世之時,她都備受鄉裡愛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