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蘭花,一喜它的高雅,二喜它的象徵,覺得蘭花的內斂氣質很像一個知識份子,令人敬仰與尊重。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明代張羽就曾寫過一首《詠蘭葉》的詩:「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從詩中可體會到詩人對蘭葉的讚美,說蘭花的高貴純潔從葉子的修長、秀綠就已經達到君子的要求和境界了,不能像俗人那樣一定要看到蘭花盛開才道蘭花好。文成有一種植物,葉片纖細婀娜,頗似蘭,在一些景區、民宿與酒店中,時常會看到它被捆成一束,用來泡茶。它那細細的鮮綠色的葉片,配上枸杞,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舒展,不像是茶,倒像一件藝術品。第一次飲用此茶的時候,我很好奇,問道:「什麼茶?」便有人告訴我:「麥冬。」那時,我對麥冬一無所知,只對此茶感到新奇。麥冬茶有一種青草的氣息,初喝,有一種羊吃草的感覺。
某年秋季,我在深山峽谷拍照,在水邊發現一叢鬱鬱蔥蔥的植物,其葉纖細秀氣,酷似蘭花,就連氣質也相似,質樸文靜、淡雅高潔。因其深藏峽谷,我以得到了極品,欣欣然將其挖回種植。某日一時興起,告之一蘭花大師,深山挖得一蘭,請其鑑賞。此君也以我在深山得一奇物,欣欣然而來,觀後笑曰:「此乃沿階草,並非蘭花,看來你還不識蘭。」聽後,我如皮球被戳,頓時洩氣。雖然我對此草一無所知,因其葉子氣質高雅,纖細文靜,符合個人審美標準,仍將其留於園中。
種了一年後,發現它的優點,不妖不冶,四季常青,幾乎不用打理,經年旺盛。第二年春天,舊草的邊緣又冒出了許多新綠,那些綠由淡綠變深綠,之後越長越旺,越長越綠,葉子雖與蘭花有著細微區別,竟也十分典雅,觀之令人歡喜。
一直,我以此草只是觀葉而已。不久,那些綠中抽出幾柱白色的穗狀物,起初,不知何物,直到穗狀物越抽越長,亭亭玉立時,才看出那是草的花序。隨著生長,白色的花序跟著拉長。後觀察發現,那些白色如米粒般大小的東西皆為花蕾。之後,花蕾由白轉紫,繼而開出淡雅的小花來。花為六瓣,極其嬌小的花心裡包裹著黃色的花蕊,湊近,亦能聞到一股宜人的清香。此花如許多花卉一樣,晝開夜合。一到晚上,盛開的花便合上它的花瓣,第二天清晨又舒枝展葉地陸續開放。直到此時,我才驚喜起來,此前,未曾仔細看它,並不覺得惹眼。只覺得它的花序猶如紅蓼,只是花序稀疏,沒有紅蓼的密實。倘若不是後來仔細地看它,根本不能發現花序裡的那些紫與黃來,甚至不能發現花序間那小小的姿態來。
我開始好奇這種草,追尋後才知,沿階草即麥冬。因此草沿石階生長,且繁衍極快,因此,民間多以沿階草稱呼它。麥冬品種眾多,《本草拾遺》載:「麥門冬,出江寧,小潤;出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菜。大小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圓碧。」以我所見,也將麥冬大致分為三種,分別為闊葉麥冬,細葉麥冬,花葉麥冬。顧名思義,闊葉麥冬,即寬葉麥冬。我從峽谷挖回的即為闊葉麥冬,葉子稍寬。細葉麥冬,葉細且長,形如韭菜,顏色也比闊葉的顏色深。因其葉更為纖細,文雅秀氣,具有書香之氣質,所以細葉麥冬還有書帶草的雅號。花葉麥冬因為葉子邊緣有一圈兒金銀邊而得名,正因那一圈兒的花邊,也有人叫它金葉麥冬。由產地,麥冬還有浙麥冬、川麥冬之分。特徵大同小異。
之後留意起來,發現文成很多地方都生有麥冬。山間、林帶、田間、溝渠。近幾年,公園、校區、景觀綠化帶裡也常看到麥冬的身影。
人們喜歡某物,常取決於物品的外觀與特點。麥冬也不例外,主要有兩大特點受人青睞:一是觀賞四季常青的秀葉和夏季的花與秋天的果。二是藥用價值。麥冬呈紡錘形的肉質塊根,具有滋補、強身、止咳、化痰、清火、助消化等功用。因其全身具有藥用價值,麥冬全草可入藥。《神農本草經》記載:麥冬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日華子本草》則記載: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時疾熱狂,頭痛,止嗽。
因麥冬含有多種維生素,食之具有「美顏色,悅肌膚」之功效,用麥冬與大米、紅棗煮粥食用,可滋陰潤膚,與百合一起煲湯,兩者一個潤肺降氣,一個滋陰養胃,一起食用可起到滋燥斂火的食療效果。而各種各樣的麥冬根茶也深受大家喜愛,飯前飲用麥冬茶養脾胃,飯後飲用麥冬茶助消食。
文成人食法總有些不同,除上述吃法外,文成人還喜歡用新鮮的細葉麥冬草沏茶喝。方法是將新鮮的草葉洗淨捆成一束與枸杞一同置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加入熱水,稍傾,即可飲用。這種茶色彩豔麗,口感清新,飲用即可止咳,又可清火。儘管此前,我曾不止一次飲用過麥冬茶,因未一睹廬山真面,加上麥冬品種眾多,即便養了一年,也未能認出。
後因探尋,對它特別關注起來,看著這種纖纖秀草,感受著它的淡雅、文靜、含蓄的氣質,就像感受一位讀書人一樣地感受它。而它也如蘭花一樣,帶著無限的情趣,帶著書香之氣的東方美,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意。
聲 明
本公眾號由文成縣文廣旅體局與文成作協聯合開設
文章版權歸「淡墨文成」公眾號所有
歡迎轉載 | 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