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留學生,可能是「百年不遇」的難。
昨天的一篇《進退兩難的留學生》,從3位回國難、出國難、上課難的留學生視角,真實記錄了他們的處境,好在如今的00後心態都不錯,正在積極尋找「自救」辦法。
正好我也有一位康奈爾的朋友,說要來上海交大密院交換,我就趕緊拉了個群,結果來自兩個學校的學生一開始對話,就讓我悲喜交加:
康村A同學
因為疫情,我可能回不了美國,只能在家上網課,想來交大密院交換一年。
歡迎啊!但是我們學校也沒有明確秋季返校上課時間,今年上半年我們都在上網課……
交大密院B同學
可真應驗了那句「歌詞」:同一個世界,同一堂網課。
目前的全球疫情,可謂是不容樂觀。全世界新冠確診累計破千萬的同時,美國患者數量竟然已經超過396萬人了!在這種情況下,長期的線上課程或辦公或將成常態。
但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關於網課的成效,「爸爸真棒」上一篇文章《華爾街日報痛批美國半年線上教育:不及格!》,引發了許多家長的討論。這一次,我給大家整合了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以及美聯儲(The Fed)的文章和數據統計,你會發現,「大佬」們對於線上工作/學習的態度,其實是很微妙的。
01 。
年輕、高收入、亞洲人
或成「雲時代」的獲利者
最近,美國勞工部資料庫O*NET(職業信息網絡)在調查了不同職業線上辦公的可能性後,發布了可以進行遠程辦公的5大標準:
工作中經常使用email。
工作中不需要和其他人近距離接觸。
工作時至少有一半時間坐著。
工作不涉及明顯的跪、蹲、彎腰或爬行。
工作不涉及明顯的肢體運動。
但是,根據這五項標準,他們選取的400個職業中僅有132個職業可以遠程辦公,大約1/3的樣子。
而事實是,目前大約有一半的成年人在家工作。
在充分適應遠程辦公的132個職業工中,以下四類人屬於最為得心應手的:
高學歷&高收入
數據顯示,擁有大學學歷和年收入6萬美元以上的人從事遠程工作的可能性相對要大得多。
年輕人
17年美國的研究試驗證明,年輕的求職者們為了擁有靈活的工作時間或是在家工作,他們願意接受8%的降薪。
女性
女性也更加適合在家上班。因為在家上班可以使她們更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德國社會經濟小組的一項分析還發現,在家工作會減少男女之間工作時間和月收入方面的差距,因為在家工作的母親可以增加她們的工作時間。
亞洲人
亞洲工人最有可能從事遠程兼容的工作,白人工人緊隨其後。黑人和西班牙裔工人明顯不太可能從事遠程工作。
△美國德克薩斯州從事遠程工作的人的比例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工作是無法在線上完成的。就比如餐廳服務員只能在餐廳提供服務,牙醫在診所提供服務。對這些人來說,由於COVID-19而關閉企業意味著他們可能會被邊緣化,導致沒有收入。」美聯儲在文章中寫道。
在線上課程中,問題也同樣存在。
6月初,華爾街日報發文痛批美國線上教育,稱「對於那些來自低收入家庭和少數民族的孩子來說,這幾個月的在線學習計劃,無疑是更加困難的」。
02 。
在家工作/學習
真的讓效率變高了嗎?
關於家工作/學習的優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提高效率」。畢竟,省去了通勤時間,睜眼就能工作、學習,簡直不要效率太高!
△截圖自微博
確實,在家辦公不僅可以節省辦公空間的費用,也大大減少了員工花在通勤上的時間。數據表明,中國一個大型公司的實驗發現,被隨機分配到在家工作的客服中,他們的效率在九個月內提高了13%,因為他們每分鐘能接更多的電話。
但是,美布魯金斯智庫的論文中卻指出了在線工作/學習或許會讓「偷懶」更頻繁。
先來看工作。首先,線上辦公的生產率並不能保證,在只有部分員工可以去辦公室上班時,員工的表現難以監控。
當一個團隊在線辦公的成員增加,這會導致更低的績效,和更高的缺勤率,以及使線下辦公的人有更高的流動率,特別是當團隊成員面對面的時間非常有限的時候。比如,遠程工作可能會給現場工作人員帶來一些額外的工作(例如他們必須為了視頻會議而調整現場設備)。
除去生產率的影響,由於在家辦公導致的專業隔離可能也會使員工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有些時候,遠程工作的效果會不如線下。例如,對於創造性的團隊合作任務中,面對面會比線上合作來得更好。
學習也是同理。在今年3月改為上網課後,許多大學生發現更難集中精力學習,這並不是懶惰;這只是人之常情。在電腦上上課,物理與心理都會產生距離,使注意力更難集中。
作為一個大二學生,我也深有感觸。自己上網課時,就算開著攝像頭,也會忍不住切屏去看其他東西。而我的同學也是各種邊吃零食,甚至躺在床上上課。
一所位於洛杉磯的學校校長說,每天都有平均32%的學生未登錄學習。而這些學生往往處於社會弱勢群體,如那些極度貧窮的家庭的孩子,或是輾轉於不同寄養家庭中的孤兒。儘管學校已經認識到他們必須保持和這些孩子的聯繫,可限於各種環境的束縛他們也無能為力。
03 。
面對面的交流
是視頻無法取代的
儘管優化課程可以讓更多學生按時上到課(避免偷懶,提高效率等),但是這類體驗依舊是線下課不能比擬的。
在線教學,即使是由一個知識淵博、精通遠程教學工具的教師提供的,效果也不是那麼好。
2011年,在《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解釋道: 「一場好的講座或研討會以文字為基礎,但會從課堂上的細節裡獲得升華。」
教授會使用更多在網上無法使用的交流技巧,其包括與每個學生進行眼神交流,觀察表情和肢體語言,或者調整課堂節奏。然而線上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的位置使用麥克風,這與課堂有所不同。
在課前和課後,學生們聚集在一起進行的閒聊也會影響教學質量。簡而言之,在當下或未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一直會是好課的必要因素。」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根據布魯金斯智庫的研究,遠程工作的效果不如線下。例如創造性的團隊合作任務中,面對面比線上合作來得更好。
04 。
網課將削減大學的成本
有一個線上教育的優勢是不可否認的:上網課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並且消減大學的成本。
這是布魯金斯智庫在另一篇論文中的觀點:對於許多課程來說,報名上限是由教室裡的座位數量決定的。當每門課程的部分或全部學生都在線時,這就不再是限制了。
事實確實也是如此,在疫情沒有徹底結束前,許多大學課程將全部在網上授課。
當然,在線教學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班級規模的限制,因為學生與導師、助教以及他們的同學互動的機會仍然很重要。但對於大多數課程,招生人數可以增加10-20%,而不會對學生的教育質量產生實質性影響。如果能在整個大學範圍內實施,那麼大學就能容納更多的學生。
校際合作是大學實現成本節約的另一種方式。既然在線教學,為什麼要限制學生只學習自己機構提供的課程呢?日程表相似的院校之間可以交換課程,把一所學院課堂的線上資源分配給另一所學院的學生。
「既然這些節省下來的錢可以通過降低學費的方式轉移到學生身上。」布魯金斯智庫的論文中寫道。
不過,該利好似乎在本屆學生中不會太多體現。目前,美國大學宣布下調學費的,目前只有威廉士學院一所。《洛杉磯時報》5月中旬的一條頭條寫道:「無論學校是否因冠狀病毒感染而關閉,南加州大學都將把學費提高3.5%。」
如果網課成為常態,大學會重新考慮學費嗎?布魯金斯智庫的答案是肯定的。
「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市場參與者。當學生認為教育經歷不那麼令人滿意,他們的也會作出自己的選擇(需求將會下降)。大多數大學(除了那些在疫情前申請人數遠遠超過招生人數的大學)將需要做學費出調整,以避免入學人數急劇下降。」
COVID-19可能永久性地改變我們許多人的工作方式,無論是作為公司,學生或是學校。目前,讓儘可能多的人在家遠程工作是應對這場危機的必要措施。
或許,在疫情相對緩和的國家、地區,已經逐漸恢復了線下辦公、學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將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與17-18年度相比,美國目前在家辦公的人數已經是當時的2倍多。
正如經濟學家蘇珊·阿塞最近告訴《華盛頓郵報》的那樣,「人們會改變他們的習慣,而其中一些習慣會一直保持下去。」在很多事情上,人們正在慢慢轉變,而這將加速這種轉變。」
在大流行後的世界,它可能會作為一種流行的做法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許這會是學校排名之間的大洗牌,在改變教學模式後,教學質量與強度會出現質的巨變,在這之後,這會是對學生以及家長都是巨大的挑戰。
Villasenor,John. BI: Online college classes are here to stay. June.1,2020
Guyot, Katherine, V.Sawhill, Isabel, BI: Telecommuting will likely continue long after the Panemic, Aprill6th, 2020
Su, Yichen. FED: Working form home is not for everyone. April.7th,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