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一經播出,就收穫了一眾小夥伴的喜愛。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可愛的燒烤店主、煙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撰稿,成為小夥伴們津津樂道的觀看趣味。
第一季結束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找節目主創聊了聊。
關於第二季的種種,大家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先來瞅瞅從後期那要來的小片子:
「要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
其實在第一季開拍前,我們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片子以什麼樣的調調去講,搜尋什麼樣的點,用什麼樣的方式說出來。成片後,這種平視平凡市井,帶點自嘲的交流方式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我們覺得找到了同路的觀眾。
拿大家喜歡過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把燒烤店老闆和觀眾都當成我們的朋友,我們需要完成向觀眾介紹各地燒烤美食的任務,同時也要把這一路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
因此,在說完「有緣來年再見」不久後,我們就開始操辦起第二季。首先困擾我們的就是第二季的分集方式,為了擺脫第一季的食材分集法,我們一共想了10多種新的方案,最終選擇了一種十分大膽的想法。
確定下分集方式後,從去年8月開始,我們在全國探尋符合第二季的燒烤店。儘管出發前收到過一些店鋪的毛遂自薦,但最終還是選擇往更遠的地方紮下去,比如邊疆、邊境等,主動尋找一些本色、自然的東西帶給觀眾。按照現有拍攝店鋪來看,很多燒烤店老闆之前都沒有看過我們的節目,可以有不受幹擾的全新表現,這一點上我覺得延續了我們第一季的真實。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拍攝任務,正在竭盡全力進行第二季的後期剪輯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希望大家能喜歡我們的第二季。
——《人生一串》總導演陳英傑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
之前會擔心沒有可以拍攝的燒烤,但這一季發現燒烤永遠是拍不完的。在一些文化多元的中小城市,我們發現了很多不同的燒烤美食和講究,也打破了很多我們的刻板印象。在尋找最地道燒烤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一晚連吃九家店,有時在幾乎聽不懂的方言裡,藉助各種方式用力和老闆溝通。
這次拍攝中,有一個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一個南方城市,一家特別中意的燒烤店,店主夫妻倆怕麻煩,怎麼都不願意接受我們的拍攝。為了打動老闆,我主動要求給老闆幫忙,終於在那家店幫忙串了一上午黃瓜後,老闆被打動,同意給我們兩天時間拍攝,而這個時限對我們來說也是極其緊張的。我們在信守兩天的期限裡,完成了拍攝。臨走的時候,老闆竟說「兩天這麼快就過去了啊?我還真有點不捨得,你們下次再來啊!」。
這一季,通過全新的燒烤美食和市井生活展現,希望把我們覺得有新鮮感的東西傳遞給觀眾。在完成所有的拍攝後,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忐忑地等著第二季開張,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
——《人生一串》策劃、分集導演張嶽明
「我們在畫面裡藏了些小細節,希望大家看得開心」
在北方一家燒烤攤拍攝時,七八桌食客坐滿整個地方後,基本沒有給攝像留下可拍攝的地方。在擁擠的燒烤攤旁,我站在燒烤店老闆平時舀水的水池位置,錄音師只能站在窗外,把話筒杆伸進屋內拾音,完成了很多素材。《人生一串》第二季中找到的燒烤店,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原以為經過上一季的拍攝考驗,我們這一季已經做足功課,但還是在一些燒烤攤,遇到了不同的拍攝難題,有些是夜晚市井的燈光展現,有些是燒烤方式的不同,有些是具體食物的拍攝手法。
為了真實準確地呈現燒烤環境,我們儘可能不打擾老闆和食客,因此有的老闆可能上一秒還在鏡頭裡,下一秒就一聲不吭去買菜了,我們只好跟打遊擊一樣跟隨拍攝,不錯過每個畫面。
這一季還用了很多4k攝像機和360全景攝像頭進行拍攝,努力把燒烤的食慾通過鏡頭真實呈現,觀眾會看到烤品從食材到滋滋流油的燒烤全過程,也會跟著鏡頭與美食來個180度大旋轉。
我記得第一季在播出時,就有網友發彈幕說看出每一集的片頭都有變化,稱讚是良心片頭,我們覺得很暖心。這一季,我們在畫面裡也都藏了些小細節,希望大家看得開心。
—— 《人生一串》攝影指導徐天淳
「第二季,今年夏天見」
「人生一串會不會有第二季?」這個問題從節目剛剛開始播出就不斷有觀眾和朋友們關心。其實我們也是糾結的。
首先,燒烤這玩意值得用幾季節目去講嗎?其次,按照第一季我們「斷子絕孫,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基本已經沒有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了。第三,第二季節目通常是要準備被罵的,激流勇退才是人生智慧。正是這些原因,第一季在片尾說了,「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事情。
節目播出後,我們陸續重新拜訪了一些第一季的老闆,想看看他們過的如何,怕節目給他們帶來煩惱。結果是每位老闆都非常熱情地回應我們,大家再次見面像極了親人團聚。大家告訴我們他們太開心了,真沒想到之前的結緣後來這樣美好,能有那麼多觀眾喜歡他們故事、他們的燒烤。也許生意並未因此蒸蒸日上,也許露出在公眾視野下並非都是快樂,但我們能感受到一種自信和舒展的人生。按陳導的話說,節目為老闆們帶來了一生難得的「高光時刻」,這讓他們為自己的小事業更加驕傲和自豪。
除了老闆,我們也碰到許多觀眾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叫「老魷魚」的網友。老魷魚是四川的一位退休父親,兒子常年在北美工作。老魷魚夫婦去美國看望孩子,做足了大廚的準備工作,要讓孩子吃到家鄉的美味。然而長期的環境影響,孩子對川菜已然意興闌珊。老父親悵然若失,一道門似乎永遠的關上了。直到有一天孩子竟然主動帶父母去吃了一次美國難得一見的中式燒烤,父親才突然看到了那個曾經的成都街頭少年。隨後兒子推薦了《人生一串》給父親,父子倆一起歡樂的看完了節目重新打開了那扇門。這是老魷魚自己記下的故事,卻讓節目組非常激動,我們是能做點好事的節目。同樣,每集片尾彈幕大片划過的「多謝款待」也是觀眾對我們的搭救,我們也是街面上的普通人,有了自己的激動一刻。這也是緣分。
此外,兩位出品方一拍即合,贊助商暗送秋波,最終緣分在現實世界得以延續。
《人生一串》第二季,2019年夏天見!
——《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