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愈演愈烈的「飯圈文化」已然成為廣受矚目的社會現象,接連爆出的多起「教師誘導未成年孩子跟隨自己追星、應援偶像」的惡劣事件,更激起了廣大公眾的群起聲討。
對影視界娛樂圈包括「飯圈文化」的各類不良風氣進行整頓 ,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呼聲。
事實上,近年來華語娛樂圈從日韓引進造星流程,形成的所謂「粉絲經濟」「飯圈文化」,不客氣地說,本質上是個近似於傳銷洗腦模式的畸形圈子。
組織內部,皆是打著維護和熱愛共同偶像的幌子,層層傳銷,對以未成年人和年輕人為主的藝人粉絲去各種引導和洗腦,把原本的正常人都洗腦成為了偶像而廢寢忘食、傾家蕩產,到處不知疲倦宣傳布道的非常人。
甚至可以這樣說,【飯圈文化】和【應援式追星】的本質,就是不停通過互動式洗腦,將正常人洗腦成偶像的提款機、數據工。
而流量明星的本質,就是娛樂資本引入國外造星機制的商品。唯利是圖的娛樂資本,通過大力營銷、包裝炒作、互動洗腦。令一些原本無人知曉的年輕人,可以只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便一步登天成為成粉絲眾多的火爆明星。
這等根基不穩的所謂「新晉當紅明星」,本質上僅僅只是娛樂資本的洗錢工具,並以他們為媒介,在被蒙蔽被洗腦的眾多狂熱粉絲身上去榨骨敲髓。因此,進一步破壞影視行業的環境,嚴重滋長了社會的拜金主義傾向,更扭曲了正常的社會價值觀。
——而這些粉絲們,原本大都只是一群十幾歲的孩子,甚至多數是一群最好年華的花季女生。
投入了真金白銀的投資方,一個個財大氣粗的大老闆,他們捨得花大價錢,付給這些粉絲眾多的流量明星以千萬為單位天價片酬,根本不是為了支持藝術,拍出經典好劇和優秀作品,而僅僅是請這些明星來拍名為「電視劇」的大型廣告mv的。
因此只要在這些電影和電視劇中,瘋狂加入各種商品的廣告植入,自然就會有那些明星各自忠實的狂熱粉絲們,不假思索地將那些明星廣告和代言的商品,瘋狂買買買,而根本不在乎這些商品對自己有沒有用。——理由很簡單,這些粉絲早已經完全被娛樂資本苦心營造的「飯圈文化」,給自覺不自覺地洗腦了。
明星團隊和娛樂公司,早已通過僱傭的"職業粉絲」告誡她們,「只有粉絲肯為自己偶像大把花錢,讓他更受商家和影視圈編導的歡迎,這個偶像明星的事業前途,才能更加順利,成為未來的天皇巨星。」
因此,這些粉絲們花光了自己父母辛苦工作所得的血汗錢,花光了自己辛苦工作交完房租電費後的全部節餘,全部用來供養那些身家和年收入千倍萬倍於自己的大明星,充當了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提款機」,居然還樂在其中。
眾多娛樂公司和明星團隊,就這麼在粉絲身上大口吸血,附骨敲髓,攫取巨額財富,然後坐地分贓。當紅明星的天價片酬,億萬身家,他們天南海北、國內國外的各處房產,其實都是這麼「羊毛出在羊身上"。
更有甚者,這些組織還洗腦粉絲們,要在公眾場合不但要當免費水軍,還要反覆搜索,學會所謂的「控評」,不管是誰提及了自己偶像,便對有非議者則一哄而上,各種抨擊騷擾,力圖強行改變,若有不從,便無下限騷擾攻擊和噴髒。
流量明星&當紅偶像們的粉絲,往往被飯圈上層,甚至就是明星經濟公司和工作室人員,以類似傳銷手法洗腦後,在「控評」方面尤其狂熱。
在過去數年成功「造星」,推出無數「當紅偶像」「流量明星」的娛樂資本,更自以為掌控了這些明星,吸引了一幫不辨是非、四處罵戰的狂熱粉絲,對持有異議的正義網友,實行精準的網絡暴力,便能控制我們社會的精神空間,因此愈發利令智昏。
流量明星和飯圈文化的根源,正是腐朽墮落、「娛樂至上」的西方歐美文明,以大劇院和鬥獸場為其古文明標誌的西方歐美文明,幾千年前就將娛樂明星當做全民英雄崇拜的西方歐美文明,和我們樸實剛建、以耕戰為立國之本的5000年中華文明, 在根本上就是完全對立、水火難容的。
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盲目娛樂至上,竟致國勢傾頹,禍及蒼生,這是何等慘痛的歷史教訓。
廣大公眾對飯圈追星文化的極度厭惡, 對「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的極度反感, 正是基於樸素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心,根源正是對 「娛樂至上」 、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抵制和反感。
筆者從2017年起,就一直努力撰文,積極發聲,呼籲抵制粉絲經濟和飯圈文化,然而,還是眼看著這個娛樂資本扶持培養的畸形怪物,一天天發展壯大,從小眾圈子,到滲透到各大公眾平臺,各類雞毛蒜皮之事,永遠霸佔熱搜榜。
一波接一波的流量明星,愈演愈烈的應援「控評」和網絡暴力,令正常人噤若寒蟬,繞行遠遁,同行業內不斷地劣幣驅逐良幣:
有決心成為好演員的年輕人,努力淡出、脫離了這圈子;剩下給無良娛樂資本做賺錢洗錢工具、自己亦牟取暴利的嶄新流量,各領風騷。——到今天,已經到了無孔不入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徹底整治不行的地步了。——救救孩子!
所以,筆者才一直大聲疾呼:飯圈文化必須死,流量經濟必須死,中國影視才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