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整頓「飯圈文化」,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

2020-10-09 狐狸晨曦

2020年以來,愈演愈烈的「飯圈文化」已然成為廣受矚目的社會現象,接連爆出的多起「教師誘導未成年孩子跟隨自己追星、應援偶像」的惡劣事件,更激起了廣大公眾的群起聲討。

對影視界娛樂圈包括「飯圈文化」的各類不良風氣進行整頓 ,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呼聲。

事實上,近年來華語娛樂圈從日韓引進造星流程,形成的所謂「粉絲經濟」「飯圈文化」,不客氣地說,本質上是個近似於傳銷洗腦模式的畸形圈子。

組織內部,皆是打著維護和熱愛共同偶像的幌子,層層傳銷,對以未成年人和年輕人為主的藝人粉絲去各種引導和洗腦,把原本的正常人都洗腦成為了偶像而廢寢忘食、傾家蕩產,到處不知疲倦宣傳布道的非常人。

甚至可以這樣說,【飯圈文化】和【應援式追星】的本質,就是不停通過互動式洗腦,將正常人洗腦成偶像的提款機、數據工。

而流量明星的本質,就是娛樂資本引入國外造星機制的商品。唯利是圖的娛樂資本,通過大力營銷、包裝炒作、互動洗腦。令一些原本無人知曉的年輕人,可以只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便一步登天成為成粉絲眾多的火爆明星。

這等根基不穩的所謂「新晉當紅明星」,本質上僅僅只是娛樂資本的洗錢工具,並以他們為媒介,在被蒙蔽被洗腦的眾多狂熱粉絲身上去榨骨敲髓。因此,進一步破壞影視行業的環境,嚴重滋長了社會的拜金主義傾向,更扭曲了正常的社會價值觀。

——而這些粉絲們,原本大都只是一群十幾歲的孩子,甚至多數是一群最好年華的花季女生。

投入了真金白銀的投資方,一個個財大氣粗的大老闆,他們捨得花大價錢,付給這些粉絲眾多的流量明星以千萬為單位天價片酬,根本不是為了支持藝術,拍出經典好劇和優秀作品,而僅僅是請這些明星來拍名為「電視劇」的大型廣告mv的。

因此只要在這些電影和電視劇中,瘋狂加入各種商品的廣告植入,自然就會有那些明星各自忠實的狂熱粉絲們,不假思索地將那些明星廣告和代言的商品,瘋狂買買買,而根本不在乎這些商品對自己有沒有用。——理由很簡單,這些粉絲早已經完全被娛樂資本苦心營造的「飯圈文化」,給自覺不自覺地洗腦了。

明星團隊和娛樂公司,早已通過僱傭的"職業粉絲」告誡她們,「只有粉絲肯為自己偶像大把花錢,讓他更受商家和影視圈編導的歡迎,這個偶像明星的事業前途,才能更加順利,成為未來的天皇巨星。」

因此,這些粉絲們花光了自己父母辛苦工作所得的血汗錢,花光了自己辛苦工作交完房租電費後的全部節餘,全部用來供養那些身家和年收入千倍萬倍於自己的大明星,充當了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提款機」,居然還樂在其中。

眾多娛樂公司和明星團隊,就這麼在粉絲身上大口吸血,附骨敲髓,攫取巨額財富,然後坐地分贓。當紅明星的天價片酬,億萬身家,他們天南海北、國內國外的各處房產,其實都是這麼「羊毛出在羊身上"。

更有甚者,這些組織還洗腦粉絲們,要在公眾場合不但要當免費水軍,還要反覆搜索,學會所謂的「控評」,不管是誰提及了自己偶像,便對有非議者則一哄而上,各種抨擊騷擾,力圖強行改變,若有不從,便無下限騷擾攻擊和噴髒。

流量明星&當紅偶像們的粉絲,往往被飯圈上層,甚至就是明星經濟公司和工作室人員,以類似傳銷手法洗腦後,在「控評」方面尤其狂熱。

在過去數年成功「造星」,推出無數「當紅偶像」「流量明星」的娛樂資本,更自以為掌控了這些明星,吸引了一幫不辨是非、四處罵戰的狂熱粉絲,對持有異議的正義網友,實行精準的網絡暴力,便能控制我們社會的精神空間,因此愈發利令智昏。

流量明星和飯圈文化的根源,正是腐朽墮落、「娛樂至上」的西方歐美文明,以大劇院和鬥獸場為其古文明標誌的西方歐美文明,幾千年前就將娛樂明星當做全民英雄崇拜的西方歐美文明,和我們樸實剛建、以耕戰為立國之本的5000年中華文明, 在根本上就是完全對立、水火難容的。

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盲目娛樂至上,竟致國勢傾頹,禍及蒼生,這是何等慘痛的歷史教訓。

廣大公眾對飯圈追星文化的極度厭惡, 對「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的極度反感, 正是基於樸素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心,根源正是對 「娛樂至上」 、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抵制和反感。

筆者從2017年起,就一直努力撰文,積極發聲,呼籲抵制粉絲經濟和飯圈文化,然而,還是眼看著這個娛樂資本扶持培養的畸形怪物,一天天發展壯大,從小眾圈子,到滲透到各大公眾平臺,各類雞毛蒜皮之事,永遠霸佔熱搜榜。

一波接一波的流量明星,愈演愈烈的應援「控評」和網絡暴力,令正常人噤若寒蟬,繞行遠遁,同行業內不斷地劣幣驅逐良幣

有決心成為好演員的年輕人,努力淡出、脫離了這圈子;剩下給無良娛樂資本做賺錢洗錢工具、自己亦牟取暴利的嶄新流量,各領風騷。——到今天,已經到了無孔不入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徹底整治不行的地步了。——救救孩子!

所以,筆者才一直大聲疾呼:飯圈文化必須死,流量經濟必須死,中國影視才得生!

相關焦點

  • 「飯圈縮寫」到底是不是在禍害漢語?
    不過經過這一番「考古」,文字君發現雖說飯圈是個圈,但這「飯圈文化」對漢語的影響真是越來越大了甚至形成了一套非圈內人難理解的話語體系 [詞性] 發生根本變化/比如「寶藏」「白蓮」「聖母」就從名詞變成了形容詞再比如,「鹽」是名詞但放在「可鹽可甜」中就變成了形容詞「狗」是名詞沒毛病但在飯圈就變成了動詞「追」
  • 人大代表建議整頓飯圈文化;威尼斯電影節計劃按期舉行|毒家周報
    人大代表建議整頓飯圈文化;威尼斯電影節計劃按期舉行|毒家周報 時間:2020.05.2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毒眸
  • 微博超話 : 飯圈的「權力遊戲」
    天下苦流量明星久矣,因為長久以來凡流量明星走過的地方,必將引發粉絲之間的腥風血雨,而周杰倫此次戰勝蔡徐坤,則更像是傳統粉絲針對飯圈文化的集體反擊。那麼,看似難打的數據之戰,ilun怎麼說贏就贏?這個問題,得從這場反擊戰的導火線「明星超話」說起。
  • 全社會共同努力 預防青少年犯罪
    全社會共同努力 預防青少年犯罪易文瓊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犯罪年齡日趨低齡化,其危害性日益嚴重
  • 從劉德華到肖戰,中國飯圈文化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到今天的飯圈少女,恐怕都會說一句;「看不懂,太年輕。」雖說「四大天王」這個名聲現在聽著有些老氣,但在當時他們就是真正的「小鮮肉」。很快,就成為無線電視臺的當家小生,「無線五虎將」之一。「四大天王」。追星,就在這種畸形的飯圈文化裡漸漸變了味。
  • 飯圈新名詞「美年」是怎麼來的?
    Wanna One 黃旼炫說到「美年」這個稱號,可以說是由旼炫帶起來的名詞,因為旼炫的韓文發音-minhyeon,音似「美年」,而同時「美年」又有「美少年」之意,才讓這個詞在飯圈中流行起來。Wanna One 邕聖佑當然啦~好看的孩子旁邊還是好看的孩子,說到每年絕對不能忘記我們「邕大衛」,擁有一雙水汪汪勾人眼睛的他,不只唱歌唱得好、跳舞更是帥氣逼人,每次一出場絕對都是全場焦點
  • 突發 「龍丹妮」飯圈炸鍋了 ? ? ! !
    一早被「龍丹妮」刷了屏,飯圈炸了鍋,那麼何為「龍丹妮」?
  • 市場為王,流量至上的時代,飯圈文化是無法被終結的
    文 辣條原創發布 圖片來自網絡飯圈文化這個詞對於不少年紀大的人或者是不怎麼關註明星事件的人都很陌生。飯圈文化以前也並不像現在那麼引人關注引入討論,頂多都是圈裡人之間交流,對外也引起不了什麼。可是這兩年飯圈文化好像加上了曲速引擎,引發輿論引起口水戰那是此起彼伏,每次不掙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絕不善罷甘休。
  • 韓劇《救救我2》李絮*嚴泰谷全新陣容驚悚「嚇到抖」
    >《救救我2》集結懸疑、推理和驚悚,喜歡「邪教」題材的小夥伴們,讓我們一起「推機歐達、咪斯咪達」!《救救我》是揭開韓劇「邪教」的經典代表作,同時也造成「推機歐達、咪斯咪達」(될 지 어 다能成的, 믿 습 니 다我相信)的口號風潮,年初就確定會製作第二季,而最近官網就釋出劇照、海報和劇照宣告《救救我2》將強勢回歸,雖然主演們大換血
  • 救救孩子! - 信件查看
    請您伸手善良友愛的雙手,救救我們的孩子!我是嶽陽的普通市民,也是一名普通的母親。我兒子廖汗剛剛年滿十八歲,職高沒畢業。沒有參加工作,眼看就要成為問題少年。昨晚我才發現這份合同,痛切之餘,深感自己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與他溝通時才知道,他根本沒意識到任何風險,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事,還以為僅僅幫了好朋友一個忙。在這裡我也要投訴濟公車行和廣東捷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 耶誕節慶被視為「頹廢文化」
    當時的議會軍領袖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後來成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邦的護國公)以整頓「頹廢文化」為己任,而他「文化革命」首當其衝的對象就是聖誕節和所有的節日裝飾。聖誕頌歌數千年前已在歐洲出現,英語中「頌歌」(carol)一詞很可能源自法語的「carole」,意思是配樂舞蹈。配樂舞蹈最初是「異教徒」紀念冬至日等活動時的傳統活動。後來,早期的基督教徒借用了這一形式:公元129年,羅馬主教敕令在羅馬的聖誕禮拜中演唱一首名為Angel's Hymn的頌歌。
  • 飯圈常用語「和光同塵」到底什麼意思?
    「和光同塵」有成為一個熱詞的趨勢,並非出現在中老年人歲月靜好的朋友圈,而是作為一種「飯圈用語」。「他身上有光,有光而不耀,和光同塵。」不論男女,也不管是王一博還是郭麒麟,加上點Emoji表情,再向地產人士的文案格式取取經,美圖一配,仿佛每個明星都是誤入娛樂圈的神仙。
  • 對於「飯圈文化」你是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營造健康的粉絲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文化產業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宋文新在發言中重點提到「飯圈文化」,建議對娛樂界不良風氣進行整頓,希望明星能作為「正能量偶像」對未成年人起到一個導向作用,擔負起引導未成年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粉絲群體也就能以更便捷的方式「聲援」自己喜愛的偶像,可就在這幾年這些所謂的「聲援」也已經變了質。
  • 「姿正腔媛」面對面|「飯圈文化」看過來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日前國家網信辦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行為。近年來,「飯圈文化」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社會文化現象,本期「姿正腔媛面對面」就來聊一聊。
  • 當《PLAYBOY》已不再露骨,其「玩家」精神又該何去何從?
    對國內市場來說,從 90 年代起,「兔頭 LOGO」已經被多個國內服貿公司過度使用,從而直接影響了 PLAYBOY 品牌本身的價值——這是作為消費者的大家需要認清的事實:它們與真正的《PLAYBOY》,「PLAYBOY 精神」以及「兔頭 LOGO」實際上並無直接聯繫。從千禧年後,雜誌才逐漸著手整頓混亂的商標現象,並開始嚴格把控與其合作的對象。
  • 光明日報發文解讀肖戰「227事件」,「飯圈文化」帶來的哲學省思
    以肖戰為參考對象來看,同一價值觀的「飯圈文化」所聚集的衝擊力量,令同文網站遭致封鎖,《下墜》作者陷入輿論黑色風波,而這樣的最終結果,則是偶像成為無辜的犧牲品,各種演藝事業遭受多重不良打擊,代言產品被迫下架除名,看似的兩敗俱傷,實則也是「飯圈文化」的另一種值得借鑑的不文明不當做法。
  • 飯圈文化荼毒B站,連經典電視劇《西遊記》都被禍害了
    -----近幾年來,B站的發展可以說非常迅猛,不但用戶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影響力也愈發巨大,曾經的「小破站」已經成為了現在年輕人最喜歡的綜合性社區。而隨著B站的壯大,很多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其中,飯圈文化的入侵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說到這裡,可能有人還會認為B站的飯圈文化並不嚴重,它還是以前的那個二次元淨土。
  • rapper法老感情風波始末,「嘻哈圈」逐漸「飯圈」化?
    」。法老發了一篇長文,他在文中還原了他與卡特曼的事情經過,講述從相處到分手中間的很多細節,裡面再次澄清是分手兩周後才和前女友蔣蔣複合,並沒有在戀情期間出軌並且表明「一切我犯的錯誤我都願意承擔責任」。隔空質問法老:「是我被綠了還是做了感情的替代品?」
  • 「飯圈」文化的成長與省思
    飯圈文化形成了「愛」的自組織結構,發揮出有限權力強制力,但其群體決策權、所有權、控制權旁落,娛樂資本主導地位沒有改變。因此,要使飯圈文化步入主流文化,不僅需要擁有獨特的話語表達和行為風格,還需具有吸納形塑更廣泛社會群體的理性、規則,以及實現共同價值目標的資源與能力。
  • 「男媽媽」「女老公」:年青人飯圈文化中的性別錯位
    這句話既是飯圈文化在網絡範圍內擴張、入侵招致的不滿,也是普羅大眾與年輕一代「追星族」之間的隔閡。飯圈文化作為近幾年網際網路和娛樂產業發展的伴生物,是當代網絡流行文化的一大策源地,也是年輕人娛樂文化的前沿,每年從中誕生的「梗」層出不窮,「男媽媽」「女老公(粉絲稱女偶像為老公,即使她非常女性化)」「男老婆(男粉絲稱女偶像為老公同時自稱老婆)」等也位列其中,並不斷擴大、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