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飯圈文化」你是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營造健康的粉絲文化

2021-01-12 殷鑑不遠

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文化產業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宋文新在發言中重點提到「飯圈文化」,建議對娛樂界不良風氣進行整頓,希望明星能作為「正能量偶像」對未成年人起到一個導向作用,擔負起引導未成年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

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粉絲群體也就能以更便捷的方式「聲援」自己喜愛的偶像,可就在這幾年這些所謂的「聲援」也已經變了質。

自流量明星出現、粉絲經濟崛起以來,為愛豆花錢刷票房、衝銷量、贊人氣等現象在飯圈文化愈演愈烈。「『飯圈文化』的不健康,主要還是流量模式造成的。很多時候看似是粉們在做,其實背後是有資本、有團隊在運作。」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不論是劇還是綜藝節目還是打榜買歌,明星有多少流量,就是有多少人關注,流量和廣告掛鈎。

該人士進一步解釋:「話題熱度這些都是可以造假的,但公司自己做很累,這時候如果粉絲能夠自發組織做起來,那流量就會做很好。這就是流量模式帶來的危害。流量模式是網際網路造假的流水線。不過隨著廣告收入的下降,劇集的收費模式會逐漸取代當下的流量模式。流量模式一定會在真正的充分的市場化後現原形。」

前幾天想必大家都被「227事件」刷了屏。這件事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因肖戰一些粉絲的舉報行為,導致同人文網站ao3平臺被禁,相關其他平臺的視頻內容也被刪,遭到網友不滿,成立了「227歷史時刻」超話,記錄肖戰粉絲與ao3和lofter事件始末,並開始了「227大團結」行動,公開宣布抵制肖戰。筆者覺得這個事件最令人窒息的操作不是所謂的「腦殘粉」,而是他們自詡為「正義」的大圈子,利用這種「圈子」對另一個「小圈子」的碾壓。「不允許出現除他們之外的聲音」而我認為這次的事件不僅僅是飯圈互毆那麼簡單,已然上升到社會公共事件!

那麼飯圈文化為何畸變到如此程度?對此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投入過多情感的粉絲,很難理性判斷。

粉絲傾向於對粉的人和事投入過多的情感,並習慣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假設他想像的一切都符合事實,並將內心的想法強行安插在自己和偶像身上。

而網際網路的海量信息讓大多數人在缺乏甄別和分析能力的前提下,容易輕信意見領袖(比如大粉、粉頭)的觀點並將之作為自己的論據。基於這一特點,我們往往看到一些「腦殘粉」總是表現出一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強盜邏輯。

二、狂熱粉絲往往是孤獨的,他們喜歡參與、喜歡被認可。

因為希望自己的觀點被認可,所以不管是在與人交流還是罵戰中,都希望其他人可以鴉雀無聲。因為喜歡參與,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插上一嘴。

而當他們因為觀點一致、出現「共鳴」的心態站在一起,插的人多了變成了群體起鬨,進而轉化成無意識狀態,人多膽子大。也許自己為某件事貢獻了一份力量,心甘情願更心安理得。在這種醬油人生中,覺得自己的人生還能嘗出點鹹淡來。

崇拜、憧憬的粉絲心理,在非理性和網際網路兩大催化器下,滋養出了飯圈這種蓬勃、卻又畸形的生態。而站在聚光燈中央的明星,因為擁有最龐大的粉絲群,所以飯圈破壞力最強,成為我們在討論粉絲文化時的火力焦點。

那麼對於如今的飯圈文化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飯圈「白嫖」遭唾棄,如何看待泥塑文化?追星不要太真情實感
    常常有粉絲會因為飯圈文化而被左右心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飯追星時的遇到的困惑。也可以留言告訴小編你的問題哦~常常會有網友問:如果我沒有錢,我配追星嗎?不過這也不怪粉絲,現在的飯圈對於「白嫖」的定義越來越畸形和嚴格,或者可以說是苛刻,有粉絲曾經爆料丁禹兮後援的招聘條例裡有寫必須出示銀行流水,顧名思義,只有有資本的粉絲才能做管理者,同樣也有某家粉絲在購買愛豆代言產品曬單時,有人在下面吐槽買的這麼少還好意思曬單。
  • 主流媒體如何看待肖戰事件?五大官媒發聲,整治飯圈勢在必行
    現在的肖戰風評到底是如何的?愛他的人經歷過227事件後越發愛他,恨他的人則是每一次看見肖戰相關新聞後越發恨他,此時,我們有必要拋開雜念,聽聽主流媒體如何看待肖戰事件的。檢查日報在227事件後最早發文,「強行舉報AO3和lofter,說明肖戰粉絲已經實質性突破了文藝評論和社會爭論的界限,開始尋求對同人圈的集體禁言。
  • 「飯圈」文化的成長與省思
    本文以飯圈文化為焦點著力解答如下疑惑:借力社交媒體,飯圈傳播帶來了怎樣的文化改觀?不斷被看好的飯圈文化與社會政治經濟領域現實關係如何?它是否真正展現了賦權民主、擺脫控制的一面?文化成長的價值何在?對青少年及主流社會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然而,不管對這些問題得出何種結論,一個不可否認的前提是這些年輕的粉絲族群,不論男孩女孩,他們推動著我們思考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演變。
  • 「姿正腔媛」面對面|「飯圈文化」看過來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日前國家網信辦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行為。近年來,「飯圈文化」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社會文化現象,本期「姿正腔媛面對面」就來聊一聊。
  • 飯圈應援文化,是該治治了
    有明星,然後有飯圈。在資本的裹挾下,「飯圈文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粉絲為偶像打榜、控評、氪金……最初的應援行為多集中在電影電視演唱會等藝人作品上,現在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線下的各個方面,亂象迭出。近日,娛樂圈的常青樹、著名主持人何炅在微博上回應「快樂大本營」收粉絲應援禮一事,對誤導粉絲表示抱歉,並承諾以後不再收受任何禮物。
  • 理性對待網絡亞文化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亞文化發展與...
    他認為青年人是網絡亞文化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要積極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網絡生態,培育健康、文明、創新的亞文化,推動網絡亞文化的社會變遷。 作為主流媒體,必須肩負起職責與使命,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為青少年營造一個綠色健康、清秀疏朗的網絡空間。同時也期待研討會能夠為行業協會、專家學者、主流媒體搭建溝通渠道平臺,攜手淨化網絡生態,為青少年群體的成長保駕護航。
  • 肖戰李現王俊凱楊冪身陷私生飯代拍侵擾,飯圈文化該不該被聲討?
    從線上應援到線下支持,再從線下接觸回到線上應援,飯圈文化的閉環就此產生。如上看來,飯圈文化幾乎就是一部娛樂圈的粉絲追星發展史。它的出生,帶著一份善意的欣賞,和一份對美好的人與事的嚮往。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揚長避短,如何在發揮飯圈文化優勢和正面影響的同時,減少其畸形變異造成不良後果。飯圈文化的出生,正如開文所言,是一種向好的、陽光的精神引導,其對偶像本人、經紀公司、粉絲本人、粉絲經濟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良好的飯圈文化對社會和公益所帶來的正能量亦不少見。
  • 從東方神起到肖戰,飯圈文化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肖戰和粉絲,似乎在「飯圈妖魔化」的環境下,陷入了循環往復的困局。而肖戰事件引發的不僅是「飯圈文化」的反躬自省,也映射了社會對「粉絲經濟」的束手無策。自資本誘發的「流量」被引入國內影視產業,粉絲,逐漸成為產業結構的中流砥柱。他們從聽從偶像,無條件為偶像「氪金」(本是遊戲用語,指支付費用。
  • 「飯圈文化」真的要涼了?
    許多沒混過飯圈的路人寶寶們,多少都有一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被某家粉絲狙過的慘痛經歷吧?對於不一樣的聲音,就群起而攻之,想跟飯圈戰士用理性battle簡直是痴心妄想,能贏一場論戰的唯一可能就是你口吐芬芳的詞彙量超過對方
  • 魏鵬舉丨從「飯圈」文化看創造力經濟的未來
    注意力經濟培育出來的「飯圈」,自然也就成為感情連結以及感性消費的群體性觸媒。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以及注意力經濟競爭水平的升級,「飯圈」文化花樣百出,「飯圈」的運營管理趨於專業化和精細化。進入21世紀,中國的粉絲經濟向著千億市場奔湧而來,按照新浪娛樂公布的《2018微博粉絲白皮書》統計,到2018年年底,娛樂明星粉絲累計已超167億,全年娛樂活躍粉絲近7500萬。
  • 普天同慶,「飯圈文化」真的要涼了?
    對於不一樣的聲音,就群起而攻之,想跟飯圈戰士用理性battle簡直是痴心妄想,能贏一場論戰的唯一可能就是你口吐芬芳的詞彙量超過對方「飯圈文化」令人厭惡的,不僅僅是它毀天滅地的戰鬥力,一言堂式的野蠻霸道,以及邪教式的狂熱;更可怕的是,「飯圈文化」改變了整個文化產業的運作模式
  • 從肖戰粉絲事件到飯圈文化
    本文介紹了飯圈文化和肖戰,從肖戰出發,結合他的一些負面新聞,從微觀到宏觀解釋了飯圈的問題,如應援燒錢,拉踩其他明星,舉報AO3網站等。在今年2月份,肖戰的粉絲群體蝦蝦在網上控訴AO3網站發布了以肖戰為主角的齷齪下流的同人小說。由於粉絲群體的舉報,這個網站隨後被封了。今年五月,一段短視頻在網上走紅。視頻中一群小學生在教室裡高喊:「肖戰哥哥,你是最好的!」,為肖戰應援。發布該視頻的老師隨後被停職。devotee [n.]
  • 時評|何炅收粉絲應援禮「翻車」?飯圈應援文化,是該治治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評論員 陳江有明星,就有飯圈。在資本的裹挾下,「飯圈文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由此,揭開了飯圈中廣為人知的潛規則:為idol(偶像)應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飯圈的每一次熱搜,都在刷新大眾對社會和娛樂圈的新認知,粉絲的應援方式也讓人看得雲裡霧裡:平時送自己的偶像禮物尚好理解,為什麼上綜藝還要給節目組和主持人送禮呢?眾所周知,「應援」是個舶來詞,並非中國自產,本意是表達對偶像的支持和關愛。
  • 野蠻破壁的飯圈文化,不會輕易地被「割韭菜」
    飯圈,也就是所謂的粉絲圈子、粉絲群體,具體來說指的就是粉絲在一起組成的一個團體,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飯圈文化也得以快速發展。如今,粉絲群體的話語權越來越強。隨著網絡平臺偶像造星綜藝的崛起,粉絲成為了偶像的「創始人」,他們每個人的每一票,都是可以決定愛豆能否出道的關鍵因素。粉絲群體不斷壯大形成的飯圈,內部已有一套嚴密的規定。「軍事化」管理之下,粉絲所想所做所說的,代表的不僅僅是其個人,而是某一位偶像的飯圈。不過,無論飯圈文化如何流變,變動的是載體和方式,不變的是愛和創造力。
  • 3歲就被誘導消費,1月花光爺爺積蓄,飯圈文化整治在即
    「飯圈」:「再不……著,哥哥(姐姐)就糊了」「粉絲裡不養廢人,不氪金/不打榜/不空瓶,不配做粉絲」「養號5個,10個,輪博都來一遍,切號點讚,隔幾秒投票」……我猜你多半看到過。毫不誇張地說,以不良「飯圈文化」為代表的網絡空間環境,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接受正常教育的阻礙。有人認為,這些粉絲是自願自主的行為,並不違反法治公序。但事實上,迴避青少年身心特點講「自願」、利用青少年身心不健全搞誘導的行為,已經觸及相關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底線。
  • 飯圈文化真趣味?
    有人會說,在飯圈聚集地,最常見的就是謾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飯圈文化的趣味現象。01飯圈用語飯圈總熱衷於使用縮寫、諧音、代稱。以致於大家經常都能見到密碼式的rt,zqsg,nsdd,bjyx,pb,bp,bdjw,ggdd……還有鵝選,桃選,泥塑,摳腳,糊逼......
  • 一句無心之言,楊迪就被罵上熱搜,畸形的「飯圈文化」何時休?
    他否認自己「5G衝浪達人」的稱號,對於在綜藝節目中的發言是如何冒犯到了網友們,他表示一臉懵。其一,楊迪是無辜的受害者,遭受了飯圈的荼毒,你會為他感到同情。其二,張藝興粉絲是網絡暴力的攻擊者,惡意詆毀他人,將飯圈的不良影響擴大,你會對他們感到厭惡。
  • 市場為王,流量至上的時代,飯圈文化是無法被終結的
    文 辣條原創發布 圖片來自網絡飯圈文化這個詞對於不少年紀大的人或者是不怎麼關註明星事件的人都很陌生。飯圈文化以前也並不像現在那麼引人關注引入討論,頂多都是圈裡人之間交流,對外也引起不了什麼。可是這兩年飯圈文化好像加上了曲速引擎,引發輿論引起口水戰那是此起彼伏,每次不掙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絕不善罷甘休。
  • 曾一果|社交媒介環境下「飯圈」文化的自我突破
    最近幾年,飯圈、飯圈女孩這些新的粉絲文化現象逐漸被人們所熟悉。在倡導個人愛好和文化趣味多元化的網際網路社會中,粉絲不再是被社會汙名化的個體或少數群體,數字媒介環境、平臺和場所為粉絲的聚集提供了便利,使得飯圈等粉絲文化群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並從社會邊緣走向舞臺中心。
  • 畸形的飯圈文化何時休
    先是主持人收取明星粉絲應援的昂貴禮物,後是節目組被質疑指定商家銷售高價應援餐點。近日,湖南衛視回應正在調查有關情況,一同被推到輿論風口浪尖上的還有應援與飯圈文化。  愈發誇張激烈的應援行為背後,是逐漸扭曲畸形的粉絲圈層文化,即所謂「飯圈文化」。按照正常思路,偶像有實力,所以吸引來粉絲,粉絲選擇看他電影、買專輯。現在呢?作為粉絲就要儘可能多地購買,為偶像花得越多,證明偶像「實力」越強,等於愛得越深。於是,應援的意義超出表達自我喜愛,重點變為對外展示明星「實力」,進而演變成喜歡一個人就要為其鋪平前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