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對待網絡亞文化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亞文化發展與...

2020-12-20 半月談網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與此同時,觸網未成年人日趨低齡化,基於動漫、遊戲、文學等形式的網絡亞文化正在對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網絡亞文化的發展生態,事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12月18日,半月談雜誌社與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共同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第六期)——網絡亞文化發展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閉門研討會,業界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和相關平臺負責人參與會議並就相關話題進行熱烈研討。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介紹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就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工作,並對與會專家觀點表示期待。他認為青年人是網絡亞文化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要積極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網絡生態,培育健康、文明、創新的亞文化,推動網絡亞文化的社會變遷。

半月談雜誌社副總編輯孫愛東介紹了半月談關於網絡暴力與網絡亞文化的相關報導,他提到網絡亞文化關乎網民價值觀的形成與塑造,對於網絡亞文化亂象必須用主流文化進行引導。不激濁揚清無以正視聽,不刮骨去腐無以養正氣。作為主流媒體,必須肩負起職責與使命,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為青少年營造一個綠色健康、清秀疏朗的網絡空間。同時也期待研討會能夠為行業協會、專家學者、主流媒體搭建溝通渠道平臺,攜手淨化網絡生態,為青少年群體的成長保駕護航。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方增泉分享了關於青少年媒介素養和網絡素養相關研究的數據及發現。他認為要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要強化家長學校的引導角色,明確企業平臺責任,加強數據技術監督。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傳播學教授劉勝枝介紹了西方網絡亞文化的理論變遷,分析了青少年網絡亞文化的圈層化、封閉化現象及其對個體的規訓式影響。她認為,對網絡亞文化的幹預應當以宣傳為主,通過家長、學校、技術、法律的力量共同改善。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蔣俏蕾副教授對網絡亞文化的類型與特徵進行了介紹,並從個體維度與集體維度解讀了亞文化群體的身份認同。她認為網絡亞文化對於青少年具有雙刃劍效果,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正面引導幹預,規避相應風險。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北師大數字創意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威認為,亞文化不是非主流或反主流的文化,當今亞文化正在融入主流價值觀,主流媒體也正在積極運用亞文化形式。面對網絡亞文化要拒絕道德恐慌,增強媒介素養,同時堅守底線,辨證對待多元文化。

微博副總編輯、微博智庫總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智媒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抒提到,亞文化是全球化文化進程中的一部分,面對網絡亞文化要持包容態度,用主流文化進行吸引,同時也要因材施策,區別對待優劣內容。

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閆光宇認為,亞文化不僅是內容也是形式,不能絕對封禁,應當用主流價值吸納網絡亞文化,利用接觸性規範積極進行引導,他也呼籲在關注亞文化的同時注意其背後資本和利益關係。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團工作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青年研究》編輯陳晨認為,網絡亞文化不應被標籤化,保護網際網路時代的未成年人要從隱私保護、賦予知情權和提高信息素養著手。

漫畫家烏合麒麟認為,討論網絡亞文化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在其發展過程中利用主流價值觀進行引導,他提倡通過提高及時反應能力、符號傳遞、產品輸出等方式來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價值觀。

漫畫家、《那年那兔那些事》作者林超提到,面對網絡亞文化的西方文化陷阱,我們要拋開刻板印象,相信青年群體的判斷能力,同時作為亞文化參與者和創造者的青年群體,也要做好相關文化輸出。

團中央新媒體前編輯王祚認為可以從狀態、手段、方法角度來理解亞文化,對於網絡亞文化媒體可以拓寬選題開放形式,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讓網絡亞文化為主流文化所用。

如何營造清朗網路環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與會嘉賓在專題研討環節進行了熱烈研討。B站政策研究院院長穀雨建議,要用發展和包容的眼光積極看待網絡文化對青年人的影響,同時去粗取精,及時發現、有力遏制其中的不健康傾向;人民日報新媒體編輯景灝提到可以藉助多元形式表達主流聲音,但對於超過政治法律界限的內容也一定要批評;經濟日報評論員歐陽優認為對於網絡亞文化疏大於堵,要用形式牽引供給,創作優質產品;北京青年報評論部主任潘洪其期待相關部門組織可以針對未成年人推出提高媒介素養的教材課程;中國文化報評論員黨雲峰認為提出標準之前應當進行自主性了解;新京報評論員佘宗明認為對於網絡亞文化引導應大於對抗,同時要明確平臺、家長、學校各方的責任。

最後,會議主持人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秘書長張健作總結髮言。他提到網際網路空間無法迴避,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集社會之力,同時歡迎也期待與會專家對未來發展提出更多意見建議。(文:郭豔慧,圖:李文碩)

相關焦點

  • 多益網絡攜手業界 共築未成年人健康線上生態
    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未成年人觸網比例近年顯著提升;如何落實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的保護以及正確引導,成為全社會包括網路遊戲行業高度關注的問題。此外,公司還利用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引導其健康遊戲與理性消費。近年,多益網絡還全面鋪開新文創戰略,深入挖掘遊戲這一創新載體的正向價值,不斷提升旗下產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創意。
  • - 小眾亞文化
    同時,動漫宅依舊指的是是亞文化範疇的動漫宅,所以不包含只看過海賊、火影、柯南等作品的觀眾,後者幾乎已經是主流文化範疇了。2.3 網文圈以起點、龍空等網站為活動中心的網文作者和讀者,已經構成了現在中國最大的亞文化群體,社科院調查稱網文讀者超過 4.5 億,並且隨著大量網文作品的影視化改編,以及 90 後逐步走進社會,這個群體也正在逐漸主流化,可以預判的是網文圈和美妝圈,是最可能脫亞入主的亞文化群體。
  • 「說唱,亞文化群體性和文化沙文主義」
    所以說,很多的亞文化群體,其實很沙文主義的。它不是貶義,甚至並不激進,只是有點兒極端。但是部分人對待問題的本質並不是僅憑藉打量幾首」F-word」或者」P-word」的diss track就能讓你看清整個事件背後的狀況,從就事論事到借題發揮,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你抨擊的是這個人,還是這件事。罵人,這就是罵街了,顯得很沒有文化,除了獲得暢快過後,也沒有什麼作用和影響。
  • 市明志小學:開展「文明上網 健康成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活動
    市明志小學積極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關愛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一是通過課堂教學、專題教育、班團隊會等形式,以「文明上網健康成長」集中開展學生網絡素養和網絡自我保護教育,培養學生上網技能、安全防護、信息甄別等網絡素養能力,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二是開展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理念的宣傳活動,指導家長履行監護人職責,引導未成年人限時、安全、理性上網,學習使用文明、健康的網絡語言,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幫助未成年人梳理健康上網意識。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是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進行...
    5月18日,在圍繞「疫情之下如何避免未成人沉迷在線娛樂」的主題沙龍上,來自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如何幫助廣大家長們更全面立體地理解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問題,為青少年創造更加健康的網際網路成長環境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 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專家建議網際網路服務分級監管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舉辦了「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研究報告發布暨研討會」,發布了《短視頻、網路遊戲、網絡直播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建議針對不同媒介形態的不同網際網路應用,區別政策、精細科學監管,提升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的有效性。
  • 「惡狼」打入亞文化圈 扮好友粉絲設套性侵少女
    「惡狼」打入亞文化圈 步步設套性侵少女柔柔是一名年僅13歲的中學生,平時愛玩自拍,且常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因為面容姣好可愛,柔柔的自拍照一上傳,總能在社交平臺上獲得讚美,粉絲數量不斷上升。廣東省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委員會主任張欣華表示,在大多數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家庭監護多多少少都有缺位。家長不管不問、不主動關懷孩子,驅使未成年人到網絡中尋求心理慰藉。不法分子擺出「喜歡講笑話」「經常傾聽心事」的姿態,引誘未成年人上鉤。「家長只知道孩子喜歡玩手機,卻不知道孩子喜歡玩什麼、為什麼喜歡、好友是些什麼人。」張欣華說。
  • 盛趣遊戲譚雁峰:挖掘遊戲正向價值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網絡生活
    12月16日上午,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主辦、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騰訊成長守護平臺承辦的「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論壇暨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大會」在廣州召開。本次大會以探討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及未來發展方向,增強社會責任感為題,共同探討未成年人守護的多方協力機制,進一步提升對未成年人健康網絡生活的守護能力。
  • 傳媒觀察 | 中國網絡劇的亞文化生存與演進
    編者按:近年來,網絡劇市場發展迅猛,成為行業中的重要力量,並演變成為網絡亞文化的重要集散地。時為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王慧敏在《傳媒觀察》2018年第3期刊文,分析了中國網絡劇的亞文化生存與演進。文章認為,早期的網絡劇熱衷於惡搞,從而與主流文化保持距離。但很快,網絡劇商業化、主流化,最終納入電視劇大範疇之內。
  • 網絡教育,該如何保護你,未成年人?
    6月1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線上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第一期)--未成年人在線教育平臺的網絡安全保護」研討會,會議邀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
  • 活動預告:網絡時代,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未成年人|大學生|青少年|...
    (原標題:活動預告:網絡時代,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
  • 寧晉縣多舉措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寧晉縣教育局強化舉措教育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安全上網、文明上網。該縣教育局專門印發通知,要求各中小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健全制度機制,強化日常管理,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 電影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分析
    其中迪士尼和漫威出品的系列電影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有著很好的口碑。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和智慧型手機迅猛發展,以視頻門戶網站為主的全新的觀影方式更加吸引未成年人,這種觀影方式的便利化和多樣化,提高了電影在未成年群體中的傳播度。電影也在內容娛樂性、傳播便利性等方面在各個不同年齡段中產生效應。
  • 【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究竟對未成年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發布的《短視頻、網路遊戲、網絡直播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對此展開討論,呈現了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最新趨勢。
  • 粉圈內訌,亞文化圈震蕩的倫理追問——關於起鬨哲學的爭鳴與研究
    當粉圈這一亞文化領域的運作模式,歷經15年粹練,以「2·27事件」完美呈現,以前後戲劇性走向引發各類衝突不絕,讓亞文化圈混戰、娛樂圈懼憤、文化圈圍觀、路人側目,讓不同人群的豐富人性充分暴露,極富時代特色與意義,可稱亞文化界內挑動人民戰爭、撼動娛樂圈固有秩序的一次教科書級的範本。
  • 河源開展各類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據悉,「小小講解員」項目是河源市文化部門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志願服務項目之一。近年來,河源市文化部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實施文化志願服務項目,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藝術幫扶助推兒童健康成長  1月4日,「關愛貧困山區·志願文化服務」龍川縣澗洞小學藝術培訓工程成果匯報演出在老隆鎮澗洞小學舉辦。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倡議》提出:各方要重視網絡素養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長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強化教育系統的主陣地作用,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絡空間和健康網絡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以網絡素養教育帶動教育扶貧,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 野獸先輩是如何成為亞文化帝皇的?
    在亞文化圈,關於味覺,有兩個極端。  如果說王境澤代表了真香,那麼野獸先輩就代表了惡臭。野獸先輩完美詮釋什麼是亞文化的頂級流量。  你沒聽過也不要緊,但是你在上網時肯定看過這樣一個表情包:  一個結實黝黑似笑非笑的青年看著你。
  • Soul強化反網絡詐騙體系,切實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近年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在帶給人們諸多便利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其中,網絡詐騙犯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網絡詐騙的日漸猖獗,也使越來多人警惕這一新型詐騙手段,但許多騙子在巨額利益的誘惑下還是鋌而走險,甚至開始紛紛把目光轉向涉世未深的學生群體。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的匿名性、便利性實施違法犯罪,目前已經成了全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
  • 專家說||網際網路時代,主流文化該如何應對亞文化的挑戰?
    , 在青少年人群中呈現出一種 " 主流化 " 傾向 , 這一現象值得高度關注、深入分析和理性面對。這種符號可以暫時使他們獲得文化身份認同 , 表達自我 , 發洩焦慮和苦悶 , 消除在成長過程、社會化過程中內心的隔絕感、無意義感。從這個意義上說 , 亞文化往往體現出一定 " 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