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2020-11-19 環球網

本文轉自【學習時報】;

作者:張鑫華

一座抗日烈士紀念碑,記載的就是一段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鬥爭史。

巍巍陰山腳下,滔滔黃河岸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園內,屹立著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

這座緬懷先烈、警醒後人的紀念碑,再現了87年前,中國軍民在長城腳下奮勇殺敵、誓死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悲壯歷史。碑文如下: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三月,日本軍隊侵佔了熱河,全國都大震動。從三月初旬,我國的軍隊在長城一帶抗敵作戰,曾有過幾次很光榮的戰鬥。其中如宋哲元部在喜峰口的苦戰,如徐庭瑤軍關麟徵、黃杰兩師的中央軍隊在古北口南天門一帶十餘日的血戰,都是天下皆知的。但這種最悲壯的犧牲,終於不能抵抗敵人最新最猛烈的武器。五月十二日以後,東路我軍都退卻了。北路我軍苦戰三晝夜之後,也退到了密雲。五月二十一、二兩日,北平以北的中央軍隊都退到古都附近集中。二十二日夜,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開始與敵方商議停戰。

五月二十三日的早晨四時,當我國代表接受了一個城下之盟的早晨,離當時的北平六十來裡的懷柔縣附近正開始一場最壯烈的血戰。這一戰從上午四時直打到下午七時,一千多個中國健兒用他們的血洗去了那天城下之盟一部分的恥辱。

在懷柔作戰的我方軍隊,是華北第七軍團第五十九軍。總指揮即是民國十六年北伐戰爭以孤軍守涿州八十八日的傅作義軍長。他們本奉令守張家口。四月二十九日,他們奉令開到昌平待命增援。命下之日全軍歡呼出發,用每小時二十裡的跑步趕赴陣地。五月一日全部到達昌平,僅走了二十四小時。五月十五日第五十九軍奉令開到懷柔以西,在懷柔西北高地經石廠至南高莊的線上構築陣地,十七日復奉令用主力在此地後方三十餘裡的半壁店、稷山營的線上構築主陣地。他們不顧敵軍人數兩倍的眾多,也不顧敵軍器械百倍的精利,他們在敵軍飛機的偵察轟炸之下,不分晝夜趕築他們的陣地。他們決心要在這最後一線的前進陣地上,用他們的血染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頁。二十二日天將明時,敵軍用侵華主力的第八師團的鈴木旅團及川原旅團的福田支隊,向懷柔正面攻擊。又用鈴木旅團的早田聯隊作大規模的迂迴,繞道襲擊我軍的後方。正面敵軍用重野炮三十門,飛機十五架,自晨至午不斷地轟炸。我方官兵因工事的堅固,士氣的鎮定,始終保守著高地的陣地。那繞道來襲的早田聯隊也被我軍攔擊,損失很大。我軍所埋地雷殺敵也不少。我軍的隱蔽工事僅留二寸見方的槍孔,等到敵人接近,然後伏槍伏炮齊出,用手擲彈投炸。凡敵人之長處到此都失了效用。

敵軍無法前進,只能向我高地陣地作極猛烈的轟炸。有一次敵軍一個中隊攻進了我右方的陣地,終被我軍奮力迎擊,把陣地奪回。我軍雖無必勝之念,而人人具必死之心:有全連被敵炮和飛機集中炸死五分之四,而陣地屹然未動的;有袒臂跳出戰壕肉搏殺敵的;有攜帶十幾個手擲彈,伏在外壕裡一人獨立殺敵幾十個的。到了下午,他們接到北平軍分會的命令,因停戰協定已定局,令他們撤到高麗營後方。但他們正在酣戰中勢不能遽行撤退;而那個國恥消息,又正使他們留戀這一個最後抗敵的機會。直到下午七時,戰爭漸入沉寂狀態,我軍才向高麗營撤退,敵軍也沒有追擊。次日大阪《朝日新聞》的從軍記者視察我軍的高地陣地,電傳彼國,曾說:「敵人所築的俄國式陣地,實有相當的價值。且在堅硬的巖石中掘成良好的戰壕,殊令人驚嘆!」又云:「看他們戰壕中的遺屍,其中有不過十六、七歲的,也有很象學生的,青年人的狂熱可以想見了。」懷柔之一戰,第五十九軍戰死的官和兵共三百六十七人,受傷的共四百八十四人。

五月三十一日停戰協定在塘沽籤字後,第五十九軍開至昌平集結。凡本軍戰死官兵未及運回的,都由政府僱本地人民就地掩埋,暗樹標誌。六月全軍奉令開回綏遠復員。九月懷柔日軍撤退後,傅將軍派人備棺木殮衣,到作戰地帶尋找官兵遺骸二百零三具,全數運回綏遠。綏遠人民把他們葬在城北大青山下,建立抗日戰死將士公墓,並且闢為公園,垂為永久的紀念。公墓將成,我因傅作義將軍的囑託,敘述懷柔戰役的經過,作為紀念碑文。並作銘曰:

這裡長眠的是三百六十七個中國好男子!

他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他們的祖國!

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來這裡憑弔敬禮的,要想想我們應該用什麼報答他們的血!

這座紀念碑由傅作義將軍親自籌建,於1933年9月動工,1934年春竣工,同時建紀念堂一所。紀念碑高約12米,呈三稜柱形,正面有傅作義將軍題寫的碑名「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碑的下首嵌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胡適撰文、錢玄同書寫的碑文,碑的另兩面,請名匠鐫刻殉國英烈名字。碑址所在地,原為清康熙帝第四女美麗的固倫恪靖公主府第。當年,傅作義將軍派人從戰場運回並種下了367棵象徵春天、愛情與美好理想世界的山桃樹,連翹、紫丁香、榆葉梅點綴其中。每到清明時節,山桃花激情綻放,如霞似錦,高大莊嚴的紀念碑矗立在奼紫嫣紅的花海之中。這是國內最早以抗日為主題的紀念碑之一,碑文因胡適、錢玄同兩位新文化大師合璧而聞名全國,又被稱為「白話文第一碑」「抗戰第一碑」。

紀念碑落成後,時任綏遠省政府主席的傅作義,召開綏遠各界人士紀念長城抗日陣亡將士大會,國內和海外華僑知名人士送輓聯深表敬意。百靈廟抗戰勝利後,1937年3月15日,綏遠軍民1000多人在紀念碑前舉行陣亡將士追悼大會,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從延安給傅作義將軍發來唁電:「先生領導全軍將士禦侮,屢挫敵鋒,略洗吾民族所遭受之奇恥大辱。將士英勇殺敵成仁取義,偉大之精神是以昭示後世,風引全國。」

87年過去,這場氣壯山河的長城抗戰勝利戰果,雖被國民黨北平當局籤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徹底斷送,但第五十九軍將士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流芳千古!

學習他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第五十九軍出擊之前,長城沿線關隘守軍在日軍瘋狂進攻下,大部相繼失陷,人地皆失。面對日寇囂張氣焰,傅作義將軍主動請纓,要求率部赴前線殺敵,誓雪國恥。全軍官兵愛國士氣高漲,懷一腔保家衛國熱血。接到命令後,僅用24小時從張家口奔襲至昌平,在懷柔以西地域設防,誓與長城共存亡。

學習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參戰日軍裝備精良,有裝甲車、坦克、火炮和飛機等先進武器,擁有強大的制空權,多兵種協同作戰。相比之下,第五十九軍槍枝陳舊,彈藥不足,重武器奇缺,沒有空中力量支援。但官兵們不畏強敵,置生死於度外,「雖無必勝之念,而人人具必死之心」。在敵軍狂轟濫炸之下,不分晝夜趕築工事,利用有利地形、堅固工事和大無畏勇氣頑強抗擊數倍於己的敵軍,以血肉之軀阻敵於長城之外。

學習他們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交戰一開始,日軍即以飛機和火炮對我方陣地輪番轟炸,實施大規模步炮聯合、步坦協同進攻。一時間,大地震顫,星月失輝,戰鬥打響即進入白熱化。第五十九軍官兵抱定「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犧牲精神,運用「近戰狠打」戰術,與敵展開白刃戰,使敵重武器失去作用。至1933年5月23日下午1時許,連續打退日軍7次正面陣地進攻。日第4旅團長鈴木美通聞訊極為震怒,親自到距前沿600米高地指揮戰鬥,亦未能挽回敗局。日軍終因死傷慘重,停止了瘋狂進攻。

學習他們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5月22日夜,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開始與日方商議停戰。23日8時,戰鬥打響不久,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何應欽即電話召集傅作義到北平商談要事,傅以正在激戰為由,派參謀長前往。3小時內,何連催4次,傅均未理會,繼續指揮作戰。何應欽迫不得已寫了停戰手令,晚7時許送到傅作義手上。傅無奈之下,堅持「必須日軍先撤,我們才能撤,否則我們絕不會後撤」。面對第五十九軍官兵同仇敵愾的堅強意志,日軍被迫先行撤退。懷柔血戰,阻止日寇未能向北平方向前進半步。

今天,我們敬讀碑文,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張鑫華)

相關焦點

  • 尋訪英雄冢——向長眠於此的抗日將士們道一聲感謝!
    那些為了民族解放而逝去的生命該由誰來祭奠和懷念? 於是,在這個寒風凜冽的冬日,我們決定帶著觀眾的問題,前往吳中區藏書鎮的馬崗山,實地尋訪當年的「英雄冢」,給自己,也給觀眾們一個清晰的答案。 在到達馬崗山之前,我們先趕赴穹窿山脈的小王山,這裡就是近代著名愛國人士李根源墓所在,前去一探李根源與蘇州的不解情緣。
  • 彰顯用生命抵禦外辱捍衛民族尊嚴的精神坐標《他們與天地永存》嶄新敘事 追憶英雄
    一、用最新發現的真實史料,重塑用生命抵禦外辱捍衛民族尊嚴的精神坐標「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曾幾何時,國內外沉渣泛起的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中華民族英雄,妄圖抹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而該片根據最新發現的歷史膠片、歷史報刊雜誌、歷史檔案以及抗戰英雄的私密日記、書信、回憶錄等文獻材料,用唯物史觀突出了在那場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濃墨重彩地重塑中華民族用生命抵禦外辱捍衛人類正義的精神坐標。
  • 新一軍:仗打到哪裡,公墓修到哪裡
    梁家佑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密支那,日軍被圍困,彈盡糧絕,水上少將看著丸山大佐把傷員和隨軍女人用木筏全部帶走後,日本兵自殺成群,結果一個俘虜也沒留下。日軍在仰光電臺強作鎮定:「支那軍思鄉心切,其氣甚銳!」此時新一軍士氣大振,所有將士的口號是:「打到東京去!」
  • 老照片:1932年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哀樂響起現場哭聲一片
    淞滬抗戰爆發之時,不少恐日分子因對民族解放失去信心,高喊著三日亡國論,一二八淞滬抗戰用事實徹底粉碎了這種謠言。一二八淞滬抗戰,19路軍和第5軍在槍炮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展現出了抵禦外辱的英勇,以犧牲4000餘人,傷近萬人,大大增強了全國民眾抗戰的信心,影響極為深遠。一二八淞滬抗戰結束以後,5月28日,國民政府在蘇州五卅公園舉行了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 南方日報評論員: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原標題: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7月7日,一個中華民族永遠銘記的日子,一個記錄國家命運轉折的日子。 77年前的這一天,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這既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揭開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的呼聲很高,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時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我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
  • 軍報評論: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民族脊梁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回顧歷史,每當中華民族和國家出現危難時,總有許多英雄人物挺身而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人之不敢為,當人之不敢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他們頂天立地、光耀千秋,是民族的精神脊梁,也是社會的價值標杆。「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
  • 軍報文章:做好軍事準備 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軍報文章:做好軍事準備 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4月12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在頭版頭條報導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要求全軍部隊進一步認清形勢,加強對作戰對手的研究,扎紮實實練好作戰本領,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 康文慧:府谷哈鎮抗日活動遺蹟
    期間,他幫助地方修河堤、辦學校、興慈善事業,立紀念塔和忠烈祠紀念本部抗日陣亡將士,深得民眾擁護。60餘年時光飛逝,馬佔山將軍的英名至今流傳在哈鎮群眾中間,他留下的那些抗日活動遺蹟,經過當地群眾的保護和修繕,至今大都完好。
  • 抗日將士後人共聚浙江諸暨 致敬衛國忠良「浴血沙場」
    方堃 攝展覽現場,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孫子衛智、孫女衛修寧;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孫子張紀祖;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八百壯士領銜者謝晉元團長兒子謝繼民;中國駐印軍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將軍的外孫晏歡等27名抗日將士後代齊聚一堂,「穿越時光」致敬衛國忠良。
  • 《青禾男高》歐豪保護美女老師,捍衛民族尊嚴
    這部電影是一部動作青春片,電影以校園幫派、熱血對戰為故事核心,塑造了一群熱血少年為捍衛友情、愛情和尊嚴而奮起反抗霸凌的故事。在荊浩出現之前,這所學校就是日本柴田的天下,他欺壓著中國的學生。直到荊浩(歐豪飾)的出現,他是高一的學生,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學生開始團結起來,反抗日本學生長期以來的壓迫和欺侮,最終和日本學生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保持著微妙的平衡。直到青禾男高的教師,柳禾的出現,學校裡的男生勢力平衡被打破,引起學生的關注。
  • 他們生前為保國家而捨命,死後卻被這樣「瘋狂攻擊」
    2014年,又有媒體報導出河南多處烈士陵園 給商業地產開發讓道;貴州省遵義市紅軍烈士陵園的個別地方則為了商業利益大搞商業開發,借「烈士」生財,引起公憤;安徽濉溪縣雙堆集鎮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不僅成為當地村民逢集趕會的場所,還被當地鎮政府擅自以小城鎮建設名義將臨街的一面牆推倒進行商業開發,侵佔陵園的土地;安徽省肥東縣梁園鎮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則成為了「爛尾工程」,本來該陵園由合肥市政府和肥東縣政府共撥款
  • 金門大擔島法師超渡國共陣亡將士 系68年來首次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7金門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大法會23日在小金門及大擔島分設法壇,超渡1949年後歷次兩岸戰役犧牲將士。這是小金門及大擔島68年來首次舉行的超渡祈福大法會。臺軍也有20人陣亡,犧牲將士移葬烈嶼鄉軍人公墓,而解放軍陣亡者大都於大擔島就地掩葬,或漂沈於大海者。過往大擔島因屬軍事管制區,因此未舉行過任何法會超渡,23日是首次在島上舉辦大型法會並由法師超薦國共兩軍陣亡軍魂往生極樂、祈求兩岸永久和平災禍永息。
  • 爸爸的草鞋——國軍第6主力52軍的抗日傳奇!
    由開縣抗敵後援會在縣城內十字街口建立「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一座,在碑的背面鐫有「古北口殉國烈士王潤波團長永垂不朽。」是日,舉行了紀念碑揭幕典禮和追悼大會。追悼大會在縣城公園內舉行,縣長黃際英主持,各機關法團學校師生及民眾參加,中午十二時鳴炮三響全體民眾為陣亡將士起立默哀致敬,極為隆重。1940年3月12日,在所修的忠烈祠中,又舉行抗日陣亡將士官兵入祠典禮。
  • 揭陽籍抗日英雄英勇事跡
    國民黨當局批覆許玉書為抗日陣亡烈士,並追升三級,葬於重慶黃山空軍烈士公墓。翌年(1944)六月,由國民政府舉行公祭。3、翁照垣翁照垣將軍於1892年出生在廣東潮汕地區惠來縣葵潭圩一戶貧苦石匠家。青年時入伍從軍,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到1926年止,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旅長、支隊司令和中將指揮官。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在這場戰爭中,湧現了無數無畏的戰士們,正是他們用血肉之軀鑄成了最堅固的盾牌,我們才沒有淪為外國侵略者的殖民地。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 伯裡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講(世界最著名的演講之一)
    伯裡克利運用他的言詞,猶如雕刻家運用鑿子一樣,他描繪出處於幸福境地的雅典市民的形象:人人愛其城邦,珍視城邦傳統的民主、平等的法律和言論的自由,而且人人參與到城邦的文化、商業和政治事務活動中,藉以訓練他們的思想和體能。今天我們來欣賞全文。伯裡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講全文:過去許多在此地說過話的人,總是讚美我們在葬禮將完時發表演說的這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