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康姨媽的女兒,康允兒並沒有學到她母親的惡毒,明蘭不止一次感慨,這是歹竹出好筍。康允兒嫁給明蘭的堂兄長梧,過門後,她很是過了一段舒心日子。但自從康姨媽被關進慎戒司後,康允兒屢次帶著兒女去看望她,還不停地奔走求告,企圖把康姨媽從慎戒司放出來,這些行為徹底惹怒了公婆,她的好日子眼看就要被自己給作沒了。
01
康姨媽是不折不扣的歹竹,康允兒也未必真的是好筍。在嫁給長梧後,夫妻恩愛,公婆疼愛,沒有通房妾室讓她鬧心。歲月靜好,康允兒表現得很是賢惠。
這個前提是長梧的專情,試想,如果長梧也像康姨父一般,弄一屋子妾室通房來,她會不會也這樣溫柔賢惠呢?要知道,她可是康姨媽的女兒。
所以,在康姨媽被關進慎戒司後,為了營救自己受苦的母親,她所表現出來的,還真有一些康姨媽的風格。
康姨媽是導致老太太受害,王氏被罰的罪魁禍首。是她讓老太太險些喪命,讓她去慎戒司受罰,她是罪有應得。可是,康允兒絲毫不為母親的行徑愧疚,不為母親懺悔,反而一心一意想救她出來。她只看到了自己的母親在受苦,選擇性遺忘她的罪惡。
想一想老太太為她做的一切,是老太太給她說了一門大好的親事,她才嫁到了稱心如意的夫婿。婚後,老太太對她疼愛有加,完全把她當成親人。
她置老太太的恩情於不顧,無視老太太遭的罪和王氏受的苦,想的只有自己那心腸毒辣的母親。這是何等的自私自利,毫無感恩之心啊!這一點,跟她母親還真有些相似吧。
02
康允兒不但自己是非不分,還要帶著自己的兒女去慎戒司看望康姨媽。想一想康姨媽的性子,她們母女兩個人,在孩子面前能夠說出什麼好話來。
康姨媽會給孩子灌輸仇恨,進行挑唆,會教康允兒搞陰謀詭計。兩個孩子看到受苦的外祖母,看到傷心難過的母親,會對盛家二房,尤其是長柏產生什麼樣的感覺呢?
她屢次帶孩子探望康姨媽,還會讓孩子也學得是非不分,不講公道,只講親疏。長此以往,真會把孩子帶壞。
不但如此,她還偷偷寫了血書,準備把血書交給顧廷燁為康姨媽求情。虧得伺候她的婆子機靈,把信給攔了下來,消息傳回宥陽老家,把盛維嚇得夠嗆----如果這血書真的傳到了顧廷燁手裡,他們怕顧廷燁會誤會是長梧的意思。
此事之後,康允兒被婆婆李氏召回老家,在老家拘了一年不讓她出門,生怕她再鬧出什麼事兒來。
結果一年後被放回來,她依然不思悔改。大過年的招晦氣,跑到壽安堂長跪不起,求老太太答應,把康姨媽放出來。
這件事把李氏氣出一場病,因為老太太是整個盛家大房的恩人,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無比崇高。現在康允兒大過年去打擾老人家的清淨,對老太太進行情感綁架,是可忍孰不可忍。她終於徹底惹怒了李氏,兩個月後,李氏就給長梧抬了一個出身好的良妾進門。
按照李氏的意思,讓康允兒回老家,把良妾抬為平妻,平時在京城為長梧出面張羅。好在長梧念及往日情分,不肯辜負康允兒,李氏才作罷。
03
康允兒看不清形勢,只是一味地覺得自己母親可憐,完全不考慮,作了惡就該受到懲罰。她不考慮老太太在盛家大房心中的地位,不考慮盛家大房和二房之間的情誼,不考慮兒女前途、家族利益,狹隘自私,一意孤行,讓盛家人都惱了她。
在她第一次想給康姨媽求情的時候,長柏就明確告訴她,她以堂嫂的身份前來,那他們就是一家人;如果以康王氏(康姨媽)的女兒前來,那就什麼都不要說了,只請出去。而且長柏告訴康允兒,他已經把這裡發生的事情都寫信回了宥陽老家。
康允兒和長梧回家後才揣摩明白長柏的潛臺詞:敬愛的堂嫂康氏,您想被休嗎?您想與兒女分離嗎?那麼請做出正確的選擇。你那惡貫滿盈並且已救不出來的媽,還是自己幸福美滿的小家庭?
長梧也對她表明了態度:作為女婿,他雖然應該積極營救嶽母,但盛老太太是大房的絕世恩人,所以,如果老婆非要繼續糾纏不清的話,他也只能放棄一邊了。
連最親的丈夫都旗幟鮮明地站隊,康允兒尚不知進退,一次次挑戰盛家人的底線,難怪公婆對她徹底失望了。
康允兒的兒女,都被帶回老家讓祖父祖母教養去了。康允兒雖萬般不舍,也無計可施。不但如此,長梧也向李氏做了保證,如果康允兒再不悔改,那就把她趕回老家,另抬平妻。
如果真的到了這一步,那康允兒的幸福生活就真的歇菜了。
總結:康允兒本來有著一個非常美滿的婚姻,非常幸福的小家庭。但她不知珍惜,不知感恩,不知進退,終於把自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這樣的人,雖然不像她母親那樣作惡多端,但也是讓人喜歡不起來的。
她的所作所為,說好聽了是因為心軟,心疼自己的母親,事實上卻是沒有是非觀念,因為作惡的人是自己的母親就要別人原諒,沒有原則,沒有底線;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可憐她的母親,達不到目的,就不停地哭,就寫血書,就到被害人門口長跪,以此對別人進行情感綁架......
如此看來,她不愧是康姨媽的女兒,在某些方面,她還真的是與康姨媽一脈相承的。
可惜世事不會盡如人意,生活也不會因為一個人任性自我就無限制地給予遷就,該碰的壁還是會碰的。
不同的是,有的人碰壁後,回頭了;有的人,碰了壁也不知道回頭,其結果必然是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