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老師們期末評語的「比拼」環節,這幾天,已經連續有語文老師的「對聯」評語、化學老師的化學方程式(就問看不看得懂!浙江一高中老師評語用上化學方程式)評語脫穎而出,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昨天,記者發現了杭州一位小學數學老師兼班主任的「寶藏」期末評語,這次是靠畫出來的——
還別說,這些畫像把小朋友的神態特點都捕捉到了,跟原圖一對比,簡直「神還原」。讓記者更驚訝的是,採用肖像版期末評語的班主任,其實是一名數學老師。
洪燕是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106班的班主任,這學期給全班39個孩子都畫了肖像畫。一張生動的漫畫肖像,再配上簡潔的文字評價,就是她送給孩子的期末評語。
洪老師說,畫畫是自己的業餘愛好,偶爾也會畫肖像,沒受過專業繪畫訓練,純屬自娛。這次畫完全班的群像,她用了一個學期。
給孩子畫漫畫肖像的洪老師
為什麼想到把期末評語「畫」出來?洪老師說,最開始是因為自己的「臉盲症」。
「我記名字的能力比較弱,開學前幾天,孩子們熱情地喊我『洪老師好』,我卻不能第一時間叫出他們的名字,有點小內疚。」洪老師說,作為班主任,要馬上記住每一個孩子的模樣,叫出他們的名字,這樣會讓孩子有被認同重視的感覺。
「其實仔細想,記不住名字,主要原因是我還不夠了解他們,我需要的,不是記住名字,而是記住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以,為了儘快記住全班名字,洪老師「迫使」自己回憶白天跟每一個孩子相處的畫面,再把孩子和名字對應起來。
有一次,洪老師突發奇想——我能不能把孩子畫出來?
「當我嘗試畫一個孩子之後,我發現名字就不再是一個符號了,這個孩子就生動地跳進我的腦海裡。內向或外向,衝動或謹慎,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樣子……於是,他(她)慢慢地變得生動形象,在我的腦海中,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可愛。」
洪老師便試著給孩子們畫了幾張素描,曬在朋友圈,收穫了一片誇獎。許多同事留言,認為給孩子畫肖像很有創意,於是洪老師決定把全班都畫下來。
剛開始,洪老師畫的是素描,後來她發現,上色時隱去一些細節,放大特點,孩子的特點會更明顯。
比照剛入學拍的照片,洪老師能回想起孩子平時的各種表情,於是放大其中的特點。比如,笑起來很有感染力的孩子,洪老師會放大孩子嘴咧開的弧度;有些孩子眼睛很有神,她也會把孩子眼睛畫大一些。
畫著畫著,洪老師越發感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小精靈。同時,她還有了新的發現——
「比如,班裡有39個學生,對於學習突出、表現力強的孩子,我會覺得更容易畫出他(她)的模樣,但對於平時不聲不響的孩子,我就會覺得難以落筆。」
洪老師開始反思:是不是對這些孩子,老師應該給予更多關注?於是,當她畫不出一個孩子的樣子時,她會更仔細地觀察這個孩子。
原本洪老師畫畫是為了記住每個孩子,後來,她開始慢慢享受這個過程。「畫肖像這件事,『倒逼』我去關注每一個孩子,努力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我也能根據孩子特點去鼓勵引導他們。」
洪老師畫畫的進程異常緩慢,雖然畫一個孩子只需要半小時,但因為是下班回家抽空才畫,畫著畫著,就臨近期末了。
「期末要給孩子寫評語,我希望給予孩子的評價是溫暖的,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寫幾句孩子的好與不好。」洪老師決定,期末前把全班都畫好,和期末評價結合起來,作為期末禮物,一起送給孩子們。
每張畫下面,寫著洪老師對每個孩子的印象,對他們的寄語:
洪老師班裡的小宇是個十足的好奇寶寶,會追著老師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他總是會皺著眉頭來問我一些問題,而得到答案滿足時,就會露出笑容。」
於是,洪老師把小宇的標誌性笑容畫下來,並在下面留言——「寶貝,保護好你的好奇心,用於學習,那將是你巨大的寶藏。」
洪老師說,「寫期末評語時,我會放大孩子們的優點,告訴他們,你其實有很多寶貴品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好,而且讓每個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師呵護到的,是被老師關注到的。」
給全班畫肖像畫這件事,洪老師一直是秘密進行,打算等1月17日返校時再發給全班,也算一個小驚喜。不過,因為事先發過朋友圈,不少家長和老師都知道這件事,「但家長們的『保密工作』都還挺嚴的,小朋友目前還沒被『劇透』。」
對洪老師來說,期末評語的每張卡片,背後似乎都是一本小電影,屬於孩子的一個故事。「我看著卡片,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就會出現在我腦海裡。畫肖像讓孩子對於我而言不再是一個名字,也讓我這顆教育的心更柔軟。」
數學老師採用肖像版期末評語,語文老師也不甘示弱。
杭州這位老師把期末評語寫成「對聯」!
這個班的語文課視頻還在抖音上火了
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的王楊軍老師的評語有點特別,因為評語們,竟然都是「對聯」!
小巧如鶯,心靈與形體一樣楚楚動人
大智若愚,成績與身高一道節節上升
有智有品,兩心俱熱深得師友交口稱讚
有勇有謀,一騎當先引領班級奮蹄奔騰
面目形體清清秀秀,攜君同遊,如清風拂面
言談舉止斯斯文文,與子相處,似芳香滿懷
生得靈巧大手,該出手時就出手
別具細緻小心,要用心處能用心
上課動腦,下課靜心,動靜有道豈是凡夫俗子?
下學遲歸,上學早來,遲早成才莫不賢士良人?
王老師擔任丁蘭實驗中學九年級的語文老師,也是908班的班主任。
他說,對對聯可以說是班裡的特色活動了,孩子們從初一開始接觸對聯,非常愛「玩一把」,剛開始不大工整,現在信手拈來,經常會驚豔眾人,幾乎個個都是「對聯小能手」!
王楊軍老師是學校有名的才子,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很有研究。為了讓學生提升對語文的興趣,他還花了很多心思,錄製了一些有趣的微課。
去年暑假,王老師開了自己的公眾號和抖音號,現在已經有近20萬粉絲了。
王老師說,雖然平時創作對聯「很頻繁」,但用對聯寫評語還是第一次。他結合孩子的個性、在一學期裡獲得的成績和亮點、對未來的希望等等進行創作。
35個孩子,要寫35副對聯。
量那麼大,可不容易啊,王老師早早就開始準備了,陸續寫了一些。他笑說,目前完成了近一半,進入了「瓶頸期」,要繼續琢磨一下,等等靈感。
這一切,都在悄悄進行中。「現在孩子們在忙著備考,準備在休業式上,給他們一個驚喜。」王老師還準備期末考後,邀請孩子們之間互送對聯。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王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