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初七,女媧造出了人;並派忘川河邊的石頭,掌管三世姻緣

2021-02-27 愛家務

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今日導讀】

正月初七是火神節,火神爺原來是他

人日子:吃壽麵、七寶羹、撈魚生

為迎接新年的到來,《愛家務》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春節每天的習俗。

作者:如去佛

正文3550字,閱讀需要約10分鐘。

<以下正文>

主題

風俗:戴人勝,表示出人頭地、成龍成鳳。

飲食:麵條,祈願才人輩出、福壽綿長。

賀歲:人祖,祈願人丁兩旺、子孫滿堂。

神明:火神,祈願薪火不息、祖訓永傳。

正月初七為「人勝節」,也叫「人民安之日」,亦稱「人節」「人日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人氣日」「人日子」等。和春節期間其他的民間傳說和民俗活動一樣,我國民眾將正月初七定為「人勝節」,也寄託了美好願望。

「人勝節」活動,寄託的主題是希望家族的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瓜瓞(dié)綿綿。正月初七之所以為「人勝節」,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女媧在初七這天造出來了人。

傳說稱,遠古時期的地球上並沒有生物。女媧創世時,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到第七天時創造出了人。因此,初七就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類的生日。

女媧造人的傳說,在我國流傳了超過兩千年。在沒有造人之前,女媧行走在天地之間、原始榛莽的原野上,感覺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仍然不夠生氣蓬勃,自己創造的那些生物還是不夠,還應該再添加一點東西。

可添什麼東西呢?她邊走邊想,直到走得有些疲倦時、就在一個水池旁蹲了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裡的影子就會向著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裡的影子也會向著她生氣。

這讓她有了靈感:「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可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世間呢?」

於是,她就順手從池邊拿起一團黃泥,在手裡揉團,照著水裡自己的模樣、揉成個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開口就會喊「媽媽」,還圍著女媧跳躍、歡呼。

女媧看著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生出滿心歡喜、眉開眼笑。她給自己創造出來的這個小精靈取了個名字,叫做「人」。

女媧造人

人的身體雖然小,但因為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模樣創造的,所以相貌和舉動也都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女媧對於自己的作品,感到很滿意,就繼續動手做了下去,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小人兒。

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讓她有了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也不感到孤獨了。她就這樣一直工作著。直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她仍然不停手,一心要讓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儘快布滿大地。

但是,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也沒有完成意願,自己還被搞得疲倦不堪。最後,她想出一個絕妙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裡,攪成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揮灑;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會叫、會跳的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模樣無二。

用這種方法造人,簡單省事了很多,只要藤條一揮、就會有好多活人出現。風俗通》曰:天地初開未有人,女媧搗黃土為人,力不暇,乃引緪(gēng)於泥中以為人。富貴,黃土人也;貧賤凡庸,緪人也。

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但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在考慮:人不能像神一樣長生不老,總歸是要死的;要是自己造出來的這些人都死了,那該怎麼辦?……

後來她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創製嫁娶之禮,教給大家「造人」的方法,讓男人和女人結緣婚配,自己創造後代。這樣以來,人類就可以一直綿延下去了。

據說,女媧造人時,每造一人、就取一粒沙計數;最後這些沙成為了一塊大石頭,女媧就將石頭立在西天的靈河河畔。此石因為長期接受日月精華的洗禮、靈性漸通。某一日,一聲巨響後、該石頭竟然直插雲宵,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勢;同時,石上還生出兩條神紋、將石頭隔成三段,貌似要吞噬天、地、人三界。

三生石

女媧急施靈符,將石頭鎮住。考慮到人類的男女緣配「造人」需要管理,於是就把石頭封為三生石,並賜法力三生決,令其負責男女間的姻緣輪迴。女媧將石頭上被隔開的三段被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並在其身上添上一筆姻緣線,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

做完了這些,女媧就將石頭放在鬼門關的忘川河邊,讓其在此掌管三世姻緣輪迴。從此開始,人類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了下來。

「人勝節」的活動早在兩千年多前的漢朝就開始有了。每年正月初七,大家戴上「人勝」來慶祝。


人勝是一種飾品,又叫彩勝、華勝,是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的小人或花朵形狀的頭飾。這種飾品除了可戴於發上,也可貼到屏風等處。人形的叫做人勝,花朵狀的叫花勝。

正月初七這天、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詩詞內容多為祈祥祝安,思親念友。

如唐代的高適,就有《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正月初七的飲食習俗是吃壽麵。


回家過年的遊子,一般都選擇人勝節後遠走他鄉。因此,今天都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而是留在家裡團聚、吃麵,這就是所謂「初七人日吃壽麵」。

戴人勝

人勝節吃麵條的寓意。是要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筷子為雙腿)、獲得長壽。初七的麵條也叫拉魂面;意思是大家在過年時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到了、就該把心收回來,準備上班、投入工作了。

除了初七,正月的十七、二十七,也都叫「人日子」,區別是三個日期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到了誰的「日子」、誰就要吃麵條。除了吃麵以外,初七還有其他飲食風俗。

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據說人日節食用,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七寶羹中的食材也不同,其中最常見的有:芹菜(代表勤快),蔥(代表聰明),蒜(代表精打細算),芥菜(又叫長年菜,代表長壽)。

撈魚生。

撈的意思是拌;撈魚生時,把生魚片、配料與醬料倒在一個大盤子裡,大家圍滿一起、揮動筷子,將盤裡的菜料夾得越來越高,口中還要喊著:「撈起(撈喜)!撈起!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據說盤中的材料夾得愈高、來年會賺得越多。

及第粥。

我國粵港地區有在初七吃「及第粥」的習俗;特別是有面臨高考、中考學生的家庭。所謂及第,本來指的是舊時科考中選;初七人日這天,大家用豬肝、豬肚、豬粉腸和肉丸、雞蛋等放在一起煮成粥,然後將之命名為「及第粥」、用來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

按照我國民俗,正月初七也是火神節,這天還有個重大儀式要舉行,那就是送火神。傳說,在這天送火神、可以驅除火災。


火神爺在民間稱為「火德真君」,是我國民眾信奉的諸神中資格最老的神祇之一。相傳,在遠古時期,燧人氏鑽木取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並使人類飲食從生食進入了熟食階段。為了紀念他,人們尊稱他為「火神」。

火德星君

在另一個傳說中,火神原名叫介子推,有著三頭六臂,渾身金盔金甲,模樣似兇神惡煞。介子推掌管著民間的火,供奉他的人家不會出現火災或者其他的災難。

介子推本是古代一位將軍,忠君報國,但當時的皇帝聽信宦官讒言將他用火困在深林裡,他為了救自己的母親而被火燒身亡。傳說中,他的形象是三頭六臂,其中兩隻胳膊是他自己的,兩隻是父親的,兩隻是母親的;三頭的說法是,一張臉是他自己,一張臉是他父親,一張臉是他母親。

還有一個說法稱,火神是祝融;人們常常把火災稱為「祝融之患」。在《山海經·海內經》一書中,關於祝融是這麼介紹的:「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由此可見,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孫。

送火神的通常的做法是:用作物的秸稈綁紮成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然後一直送到村外,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生火災。

在除夕那天設立的天地桌或天地棚也要在今天撤掉。拆時,在門口點一把豆秸,將供奉的牌位請下來,放到火裡點燃;同時燃放鞭炮。

放完鞭炮後,再從大門開始,從外向裡把院子打掃一遍,「拆天地棚子」儀式到此完成。至此,請來過年的神靈就全部各回各家了,家家戶戶、恢復了平常狀態。

送火神前,要把年前放門口的攔門棍撤掉。


開平王常遇春像

本文最後,如去說個和攔門棍有關另一個版本的故事吧。朱元璋曾派兩員武將胡大海、常玉春來山東討伐「北國韃子」。家門口掛「南朝」的,屬良民;掛「北國」的,屬亂民,要被殺。

朱元璋大軍壓境時,逐村逐戶都掛「南朝」的牌子;可等大軍一撤,各家各戶又都重新掛上了「北國」的牌子。朱元璋非常生氣,對胡大海、常玉春下了道聖旨,讓他們到山東把人殺光。

兩人奉旨到山東追殺時,見一青年壯漢背一位老奶奶奔跑,就截住問:「你跑什麼?」

壯漢哆嗦著跪地磕響頭,求饒說:「求你們把我殺了,把我老母留在世間吧!她從小把我餵養大,我卻沒有能夠盡孝!」

二人一聽,認為這青年有孝心、屬良民,便說道:「你快回去,關門閉戶,在門外面放一攔門棍,我下令凡見有攔門棍的人家就不斬首。」

壯漢背著老娘往家跑,遇到正想外逃的本村兄弟,就急切地說:「快快回村和鄉親說!家門口放上攔門棍,就可免遭殺頭,保全性命。」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家家都返回家中,在門口放上攔門棍、躲過了一劫。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推送排程(除紀念日、節假日)周一國事/周二家事/周三天下事(宗教)/周四生老病死/周五人情世故/周末回憶錄*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女媧造人,人類真的是女媧粘土造人嗎?
    女媧放眼望去,大驚失色,只見n女媧採石,本文編輯來自歷史的天空:石吸收日月精華以後,頭重腳輕,直立不倒,大可頂天,長相奇幻,竟生出兩條神紋,將石隔成三段,縱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媧急施魄靈符,將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後,獨缺姻緣輪迴神位,便封它為三生石,賜它法力三生決,將其三段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並在其身添上一筆姻緣線,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
  • 女媧最厲害的法寶是什麼?太上老君、燃燈古佛、獼猴王都遠不及它
    No.11 三生石三生石,立於忘川河邊,掌管三世姻緣輪迴。女媧摶土造人之時,造一人則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畔。因其受日月精華,漸通靈性。幾載春秋,該石直插雲霄,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 故事|女媧造人(初七人日,為什麼中國人把女媧視為母親)
    農曆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盤古開闢了天地之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鳥蟲魚,可是就是沒有人。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出現了一個非常美麗、善良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媧。
  • 月老和孟婆曾是戀人,最後一個在天上掌管姻緣,一個在地下斬斷情絲
    月老知道孟婆十分在乎自己容貌,便打破了了世上所有的鏡子,為了能和孟婆在一起,他們兩人一起到了陰間的忘川水,因為只有在水中生活,月老所踏之處才不會生滿荊棘。可是忘川水中的倒影卻讓孟婆看到了自己的醜陋樣子,他無法面對自己,更無法用這樣的容貌,面對自己心愛的男人。
  • 初七是什麼日子?大年初七禁忌習俗有哪些 七出八不出是什麼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中國吃網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正月初七有什麼禁忌講究 臨沂人初七為什麼上班
    今天是大年初七,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大年初七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是人日節,也就是人的生日。傳說中女媧在創世第七天創造出了人。有網友問正月初七人日節這一天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小編為您介紹一下。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 神話中,共有九位掌管姻緣的神祗,其中還有一位主管的是同性姻緣
    似這般描述情愛的詩詞歌賦可以說一抓一大把,蓋因為情愛、姻緣,自古就是大家最關心的事。那你可知道,神話中掌管姻緣的神祗都有哪些呢?今天過客就跟大家分享下神話中掌管姻緣的九位神祗,其中還有專門掌管同性姻緣的神哦!
  • 年初七,人日到,祝福生日快樂!
    不知不覺,一下子就到年初七了,春節假期也即將結束,人們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年的氣氛漸漸變淡,年的各種禁忌慢慢消除,過年時候的各種大魚大肉也開始慢慢變得清淡簡單,鞭炮聲變得稀稀疏疏,最後歸於平靜。年,就過了,一切即將恢復平淡。大年初七,也叫「人日」、「人勝節」、「人七日」。
  • 三生三世石頭記,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三世情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講述的是帝君和鳳九的愛情故事;之前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講述的夜華和白淺的愛情故事。三生三世,讓我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緣分是有前世來生的,沒有三生三世的緣分,算什麼愛情。
  • 為什麼在初七這天上班?你肯定不知道
    開始上班了  2018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七,春節期間的假期結束,正式上班。不少的小夥伴都說為什麼只有7天的假期,都沒在家待夠,更有甚者分析,春節假期其實只有四天,放假期間佔據了周六日兩天,上班後周六倒班又佔據一天,其實真實的放假只有四天。不得不說,這些小夥伴真的很想多放假在家裡多待一段時間,不過算計了這麼多,你知道為什麼上班這天要選在初七嗎?
  • 初七民俗,燻天、戴人勝、吃七寶羹,燻天作甚?蜜拓蜜:人勝與七寶是啥?
    忙碌著春節的各種事情,春節假期的日子也仿佛過得相對快了一點。不知不覺間,屬於2021年春節假期的時間已經到了第5天的夜晚。
  • 【志載年俗】大年初七,人日撈魚生
    編者按 春節來臨,在我國傳統的習俗裡,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頭...... 「方志河北」推出春節專輯,帶您了解這些古老而有意思的過年習俗,讓偉大的中國文化在這裡得到真實的保存。
  • 九首適合春節假期聆聽的中國音樂 | 初七:《環中之道》
    讀者朋友,當你收到2月雜誌,我們即將迎來牛年春節。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也是中國傳統意義上最重要的年節。
  • 春節 | 初一到十五的風俗
    因為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一至初六是「六禽之日」,農曆正月初七,稱為「人日」。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正月初三豬日:肥豬拱門豬日, 正月初三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女媧造豬的日子,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 後天是臘月初七,臘月初七是「驅儺日」,你知道什麼是驅儺嗎?
    後天就是臘月初七,在民間傳說中,女媧娘娘創造了萬物,也就是從農曆的正月初一開始,她先後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等到第七天才造出了人,因此每年的正月初七就是人類的生日,也被稱為「人日」,在這一天人們就會戴著人形的帽子慶祝生日。
  • 古風虐心微小說:重傷未愈,在忘川河邊守了整整千年
    輕輕坐在床邊,只見床塌上躺的人雙目緊閉,面色蒼白。他輕輕撫上她的臉「筱若,你……醒來好不好?我不會再利用你了。」他在她床邊一坐便是一下午,站在旁邊的少年也沒有離去。屋裡的氣氛異常沉悶。「子……子……」她喃呢。「你說什麼?」他湊近她,只聽她斷斷續續的說著什麼。「子……塍……我沒有 .。」「我知道,我知道。別怕。」他抓住她的手。
  • (初七)大年初七,人類的生日,還有這麼多講究
    春節大年初七,成為「人日」,意思是人類的生日。漢人東方朔的《佔書》亦云:「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道教也認為:「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正月初七「出上七」
    喜歡「七「萍鄉人將正月初七叫「上七」,這一天為
  • 大年初七 七星高照‖陽光普灑,人間溫暖,大地回春,送走新冠瘟神!
    大年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